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收到一位家長的諮詢:孩子目前上初二,語文只能考70分,要知道孩子小學畢業的語文成績是93分(滿分100分),初中的學習,自己管的也比較嚴,雖然初一確實對語文學習用功不足,但也不能只考70分啊。家長的焦慮心情我比較理解,這屬於自己的孩子本來在小學階段是一名語文尖子生,結果到了初中秒變學渣了。
嚴格來說也不是秒變,畢竟已經初二了,初一究竟語文學習上用了幾分功?家長沒說,但說了另一件事:孩子的語文老師說,因為孩子有3件事沒有做好,才導致語文成績斷崖式下降。一是不愛閱讀,二是家長不管學習,三是不願意背誦。同樣作為語文老師感到這3點理由比較牽強,應該是學生自己的語文老師瞎說的。可是到了初中,如果不愛閱讀、家長不輔導真的能讓語文成績下滑成這樣嗎?在小學畢業的時候語文是尖子生,到了初中也不會差得太遠。至於為什麼只考了70分,我想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01覺得自己語文成績好,上課聽講不專心
小學階段成績不錯的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考上了重點中學。一來到重點中學,發現山外有山,你語文可以考93分,還有語文考98分的。憑藉自己的語文基礎,又來到了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階段,結交了新的同學,初一一整個學期,可能都在新鮮勁中度過,沾沾自喜,上課聽講不專心。導致語文學習的積累沒有做到位,憑藉小學那半桶知識點,語文考試尚且還能及格。
一到初二,隨著學科增加的越來越多,語文就更沒時間複習了,考70分也正常。但是因為不愛閱讀和背誦就讓成績下滑這麼多,是不太可能的。學生本身的語文基礎很紮實,閱讀是習慣的延續和知識擴容的積累,初一沒有搜集擴容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並不會讓成績下滑,因為考試也不考課外書上的內容,初一還是以課本為主。唯一的原因,就是上課專注度不夠高,心裡有點飄了,對語文學習不夠重視,初二趕緊抓緊還來得及。
02家長的作用不是輔導,而是監督
家長在小學,歷經六年的時間,親力親為地輔導學習,哪位家長不是身心俱疲?好不容易到了初中,孩子長大了,可以自己學習了,家長想放手,結果老師說,你放手試試?你看看語文成績下滑的趨勢,家長不幫著輔導能行嗎?家長更痛苦,小學階段的學習還能輔導,到了初中,我也看不懂了,做閱讀理解的題目,說不定還沒有孩子對得多。甚至作文能不能寫到600字都不知道,讓家長繼續輔導中學生學習,似乎是有點難的。
家長要明白,你的作用不是輔導,而是監督。初中十幾門功課,家長一一都要過目,那每天學習的時間比孩子都要長了。況且我們大部分家長每天也沒有時間對初中生進行陪伴學習,青春期的到來,叛逆、需要自我的時間,讓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親子關係暫時出現了距離。所以,到了初中,我們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自己去主導學習,家長能做的就是指引方向和排解你內心的學習壓力。
03斷崖式下滑是語文學習方法用錯了
語文學習是不是需要背誦?沒錯,從小學要一直背到高考,語文學習離不開背誦。,該名成績下滑的老師說是因為不背課文,表面上是瞎說,但實際上,老師想表達的就是語文學習方法用錯了,導致了成績斷崖式下滑。因為小學語文重基礎,初中語文抓能力,如果我們還是用小學語文的那一套學習方法來套用初中語文,肯定是不行的。
尖子生掉了隊,家長也束手無策。因為中學語文更注重的是方法和技巧的應用,家長不能在像小學階段,一對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進行督促和糾正了,因為已經到了初二了,馬上就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家長多和老師溝通,找準問題的細節,和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處,給彼此一個空間,不要把學習逼得太緊了。關於中學語文學習的問題,同學們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