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陳麗羽 通訊員 劉元濤 臨沂報導
近日,臨沂市中醫醫院骨二關節骨科在副院長何勇帶領下,利用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假體,成功為一例腫瘤髖關節術後近10年鬆動脫位的患者實施了關節翻修術。
患者邢某,2012年因右股骨近端軟骨肉瘤於臨沂市中醫醫院行右髖關節腫瘤假體置換術,2017年患者出現右髖疼痛,拍片示右髖髖臼假體鬆動,當時建議手術翻修治療,患者拒絕。2020年,患者因疼痛加重,行動不利就診,給予拍片及CT掃描,發現右下肢體短縮5cm,髖臼假體鬆動脫位,且髖臼周圍骨質缺損嚴重,必須手術翻修。但常規假體不能滿足髖臼翻修要求,手術難度極大。
初次置換術後
入院術前DR片
雙下肢全長正位
經過對患者病史的詳細了解,何院長和骨二科全體醫師對患者的CT數據、實際情況仔細分析,在進行多輪方案研討後,決定通過利用3D列印技術,定製個體化假體來解決這個難題。
3D列印試模
個性化假體的製作過程較為複雜,首先利用醫院雙源CT對患者髖臼進行掃描檢查,通過3D重建精確掌握髖臼周圍骨質缺損情況,同時將CT數據傳輸至3D製作中心,經多次設計、調試,最終製作出最適合的假體。
3D列印假體
何院長帶領骨二科手術團隊成功實施了這例腫瘤關節翻修手術,手術歷時一個半小時,順利為患者植入3D列印個性化假體,術後患者病情穩定,右髖關節活動正常,肢體長度基本恢復。
翻修術後DR
3D列印技術在巨大骨缺損有兩方面優勢:一是可以個體化定製精準匹配的內植物;二是內植物加工成微孔結構以供骨組織長入,使內植物與相鄰骨骼有良好融合。
臨沂市中醫醫院骨二科率先應用3D列印技術完成高難度腫瘤關節翻修手術,解決了髖關節翻修手術中巨大骨缺損的技術難題,填補了臨沂市在該項領域的空白,標誌著臨沂市中醫醫院關節翻修手術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