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一院完成我省首例金屬3D列印三翼髖臼假體全髖關節翻修術

2020-11-18 哈醫大一院

(徐旭)對於複雜髖關節翻修多為高齡患者,由於骨缺損巨大、骨質疏鬆等因素,存在手術難度大、手術費用高等難題。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一病房3D列印團隊,應用3D列印技術,通過術前列印骨骼模型進行模擬假體安裝,成功為一名70歲,全髖關節置換術後15年,髖臼骨缺損巨大,髖臼上部坐骨、髂骨存在巨大空洞型缺損的患者實施了我省首例金屬3D列印三翼髖臼假體(Triflange)+股骨柄假體髖關節翻修術,為患者更換了一個新的、穩定的髖關節。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應用3D列印技術

70歲的劉阿姨十五年前因股骨頭壞死進行了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五年前右腿開始有明顯的縮短,髖部疼痛也逐漸加重,來到哈醫大一院時已經無法行走。經影像檢查,患者十五年前採用水泥固定髖臼杯,金屬頭和聚乙烯髖臼杯十數年的摩擦產生的聚乙烯碎屑已經導致髖臼巨大的骨缺損,假體上移,不僅髖臼,甚至坐骨,髂骨都有骨溶解,屬於Paprosky·3B型髖臼側骨缺損。此類疾病的治療主要採用三翼髖臼假體(Triflange)。由於患者髖臼骨缺損巨大,特別是在髖臼上部存在巨大的空洞型缺損,傳統的Triflange假體不能滿足劉阿姨髖臼的穩定支撐和重建,且患者骨質疏鬆,傳統假體骨長入能力難以滿足要求。

骨科一病房數字骨科負責人耿碩教授在詳細了解患者情況後,決定為患者進行個性化的金屬3D列印技術。定製化3D列印髖臼Triflange假體相比於傳統假體有以下優點: 1、3D列印Triflange假體三個翼面通過螺釘分別固定在髂骨,恥骨和坐骨上提供了穩定的初始固定。2、金屬3D列印擁有更好的孔隙率,有助於後期骨長入穩定固定。3、個性化的術前設計,實現了墊塊和臼杯一體的輕量化支撐,更好地填充上方骨缺損重建髖關節的穩定性,此外為應對術中可能的意外情況,還可3D列印不同大小的墊塊。

為了確保手術順利,手術前,耿碩教授根據患者的影像數據,經過三維重建,真實復原了患者的右髖關節和盆骨模型。藉助這一模型,耿碩教授可以全面精準地了解患者的關節結構,骨質情況等重要信息,為術前制訂精確地手術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手術當日,耿碩教授手術團隊按照術前模擬,順利的將金屬假體精準地安放在髖關節內。經過一周的康復,患者已順利下地行走並康復出院。

據畢鄭剛主任介紹,3D列印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影像數據和材料技術的結合,可以製作出準確度驚人的器官模型和假體。用3D列印技術進行術前指導,可以讓醫生在手術前為風險較高的複雜手術制定手術方案,減少手術風險,提高手術的精確性。

在這裡耿碩教授針對劉阿姨的情況也給廣大患者提出幾點建議:1、採用用水泥固定,金屬對聚乙烯摩擦界面的患者應注意定期隨訪拍攝X片,特別是出現疼痛的情況,千萬不要覺得再 "磨一磨"延後手術時間,這是錯誤的,會造成更大的骨缺損。如果有鬆動,早期翻修,這樣醫療成本更低,而翻修手術也變得更容易,術後還能恢復一個無痛的關節。2、準備行髖關節置換的患者,特別是較為年輕的患者在選擇假體的時候建議選擇更好的陶瓷界面,能獲得更長的使用壽命。3、複雜髖關節翻修手術,手術難度大,費用高,我院已經開展多例金屬3D列印技術定製化髖關節翻修手術,效果良好,哈醫大一院下肢骨關節團隊盡最大努力幫助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一院打造「數字骨科」 「3D列印」量身製造膝髖關節
    12日,哈醫大一院骨科邀請全球知名關節外科大師、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會員、RUSH大學學醫學中心Wayne G. Paprosky教授教授,進行有關複雜膝關節骨缺損治療、TKA翻修中骨缺損的處理及鉭金屬填充塊在膝關節翻修重建中的應用、髖臼翻修和假體選擇的原則等豐富議題講座。3d列印關節模型。關節置換效果圖。
  • 科技點亮醫療 金屬3D列印髖關節 讓70歲老人恢復運動能力
    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一病房3D列印團隊,應用3D列印技術,通過術前列印骨骼模型進行模擬假體安裝,成功為一名70歲老人,更換了一個新的、穩定的3D列印髖關節,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 山東省立醫院完成我省首例3D列印半骨盆假體置換術
    □記者 王凱 報導  本報濟南訊 12月13日,我省首例3D列印半骨盆假體置換手術在山東省立醫院完成。  據山東省立醫院骨科主任周東生教授介紹,12月7日,患者馬XX,57歲男性,因「左下肢疼痛較重,嚴重影響活動及生活2個月」入院治療,診斷為骨盆惡性腫瘤(累及左髂骨、左髖臼),由於發病部位為負重關節,解剖複雜,手術難度大。在山東省骨科醫院周東生教授主持下,經過病例討論,根據病人要求,決定採取腫瘤切除、3D列印重建盆骨及髖關節假體置換治療,保留患者活動能力。
  • 撫州六院自主完成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翻修術
    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胡彪良報導:近日,撫州六院骨科在科主任李繼鋒的帶領下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翻修手術,該手術是繼開展成人發育性髖關節不良等複雜性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以來,再次突破人工關節置換頂尖技術的一項高難度手術。
  • 視頻|省一院完成雲南省首例3D金屬列印假體植入手術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彭錫)9月24日,記者從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下稱:省一院)獲悉,該院骨科近日完成3D列印橈骨遠端金屬假體植入手術,在雲南省尚屬首例。目前,患者已出院,已基本恢復了手部腕關節功能。供圖經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醫院骨科為患者進行了3D列印橈骨遠端金屬假體製作,並於8月13日行左橈骨遠端惡性腫瘤瘤段切除,並將假體植入。對此,省一院骨科主任醫師雷雲坤介紹,左橈骨遠端軟骨肉瘤,是骨科的一種惡性腫瘤,在臨床治療中比較困難。「因為如果不能完整切除腫瘤,腫瘤的存留將造成患者復發。如若完整切除腫瘤,可能導致患者殘疾。」
  • 哈醫大一院3D列印技術幫助擺脫「假關節」生長困擾
    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成功運用前沿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組配式膝關節假體,並實現髓內固定與關節假體相結合技術,為一名17歲通過3D列印鈦漿塗層實現生物固定及骨水泥固定,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原有骨質及髖關節,避免使用全股骨置換。17歲的小王本應正是處於花季年齡的大男孩,但卻飽受著下肢疼痛和跛行的煩惱。
  • 撫州六院自主完成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翻修術(圖)
    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胡彪良報導:近日,撫州六院骨科在科主任李繼鋒的帶領下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骨水泥型全髖關節翻修手術,該手術是繼開展成人發育性髖關節不良等複雜性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以來,再次突破人工關節置換頂尖技術的一項高難度手術。
  • 臨沂市中醫醫院應用3D列印技術完成腫瘤關節翻修術
    近日,臨沂市中醫醫院骨二關節骨科在副院長何勇帶領下,利用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假體,成功為一例腫瘤髖關節術後近10年鬆動脫位的患者實施了關節翻修術。解決了髖關節翻修手術中巨大骨缺損的技術難題,填補了臨沂市在該項領域的空白。
  • 臨沂市中醫醫院骨科成功應用3D列印技術完成高難度 腫瘤關節翻修術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陳麗羽 通訊員 劉元濤 臨沂報導近日,臨沂市中醫醫院骨二關節骨科在副院長何勇帶領下,利用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假體,成功為一例腫瘤髖關節術後近10年鬆動脫位的患者實施了關節翻修術。
  • 施樂輝的REDAPT(TM)全髖關節翻修術系統將會進入中國市場
    REDAPT系統的髖臼假體是首批獲準在中國使用的3D列印進口髖臼假體先鋒產品之一,幫助擴大中國客戶和病人獲取此類產品的渠道。 (Ala Ahram)表示:「在過去的15年至20年裡,中國的首次髖關節手術實現了快速發展,因此,現在需要能夠滿足全髖關節翻修術臨床需求的一系列技術。
  •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完成一例高難度全髖關節翻修術
    大江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葉安勇報導:近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醫院關節中心黃江主任醫師團隊完成一例高難度全髖關節翻修術,11月1日,患者術後複查及功能鍛鍊恢復良好,順利出院。該翻修手術的成功,標誌著醫院關節外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順利開展複雜人工全髖關節翻修術
    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成功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假體鬆動患者實施了全髖關節翻修術。此為該科第二次為患者成功實施此類手術。術中見人工股骨柄假體明顯鬆動、下沉,股骨頸完全缺失,取出假體後見髓腔內肉芽結締組織肥厚,髓腔遠段閉塞,股骨近端外側皮質明顯變薄且存在多處骨質缺損,髖臼骨質疏鬆,呈蜂窩狀,臼壁骨質部分缺如。
  • 全髖關節置換後,假體總是「吱吱」響,怎麼辦?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髖部開始出現問題,不得不通過全髖關節置換術來解決疼痛等症狀。儘管全髖關節置換術已經很成熟,假體材料也在不斷改進,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後出現關節假體異響,產生令人擔憂的臨床問題。
  • 西京醫院成功實施國內首例G7 DM雙動髖臼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G7 DM(Dual Mobility)雙動髖臼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9月16日,西京醫院骨關節科韓一生教授、楊旻副教授為趙飛施行手術。手術採用國內最新引進的G7雙動假體,既能滿足患者行走、上下樓梯、下蹲等生活需求,且磨損率低、使用壽命長。術中,採取後外側入路,切口8cm,原位安裝G7 DM雙動髖臼。術後雙下肢恢復等長,假體位置滿意,術後4小時即能完成坐立和自由行走等動作,9月18日,患者趙飛出院。
  • 哈醫大一院運用3D列印等技術避免患者全股骨置換
    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成功運用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組配式膝關節假體,利用髓內固定與關節假體相結合技術,通過3D列印鈦漿塗層實現生物固定及骨水泥固定,最大限度保留了一位17歲患者的原有骨質及髖關節,避免使用全股骨置換。
  • 國科大重慶仁濟醫院骨科成功施行一例右側人工 全髖關節翻修術
    近日,國科大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完成了一例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18年假體鬆動再次行人工全髖關節翻修術,術後僅用7天時間,患者便康復出院。人工關節置換經過多年的發展,90%以上都能使用10-15年,最新的人工髖關節已經能夠使用20年左右。隨著人口老齡化,行關節置換術的人員越來越多。
  • 3D列印輔助全髖關節置換個體化治療成人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晚期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會出現嚴重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全髖關節置換治療是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首先措施。但因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髖關節解剖結構發育畸形,使全髖關節置換仍面臨眾多困難。背景:全髖關節置換是治療中晚期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最有效的方法,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髖關節解剖結構發育畸形,髖臼重建是手術的難點。
  • 巨大「骨溶解」患者植入金屬3D列印假體告別「高跟鞋」
    圖說:為患者定製的3D列印模型和金屬3D列印個性化假體 (紅色箭頭所示為骨溶解形成的空洞) 院方供圖(下同)「這麼高科技的東西能夠用在自己身上,雙腳穿同樣的鞋,不再一高一低忍痛走一點點路,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 哈醫大一院產科完成我省首例「單絨三羊三胎」射頻消融減胎手術
    日前,在2019年黑龍江省第四屆母胎醫學大會暨黑龍江省醫學會母胎醫學專業委員會年會上,哈醫大一院產科孫敬霞主任介紹,哈醫大一院產科團隊完成我省首例「單絨三羊三胎」射頻消融減胎手術,為一位懷有三胞胎但一胎有風險的母親做了減胎手術。
  • 安醫大二附院為99歲老人行全髖關節翻修手術 刷新手術患者高齡記錄
    隨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普及,關節置換術後翻修的病例也正在逐年增加。半年前,安醫大二附院關節外科成功為91歲高齡的濉溪縣劉爺爺做了全髖翻修手術,術後關節功能良好。近日,安醫大二附院關節外科團隊又順利完成一名99歲女性患者的人工全髖關節翻修手術,再次刷新了翻修手術患者的高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