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頸椎病檢查
1.壓頂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後方,雙手手指互相嵌夾相扣,以手掌面向下置於患者頭頂,兩前臂掌側夾於患者頭兩側加以保護,向各個不同的方向擠壓。
陽性體徵:當擠壓時,頸部或上肢出現疼痛。
臨床意義:多見於頸椎有病變者。
2.叩頂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患者後方,以一手掌面置於其頭頂,用另一手握拳叩擊之。
陽性體徵:叩頂時患者頸部或上肢部出現疼痛或麻木。
臨床意義:多見於頸椎有病變者
3.臂叢神經牽拉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坐位,頭微屈。醫者立於患者被檢查側,一手推其頭部向對側,同時另一手握該側腕部做相對牽引,使臂叢神經受到牽拉。
陽性體徵:患肢出現放射痛、麻木。
臨床意義:本試驗陽性提示臂叢神經受刺激,頸椎病患者本試驗多出現陽性。
二. 腰椎及骨盆檢查
1.屈頸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兩下肢伸直,做主動或被動的屈頸1~2分鐘。
陽性體徵: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痛。
臨床意義:本試驗陽性提示腰部神經根受壓。
2.仰臥屈膝屈髖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兩腿靠攏。醫者位於一側,囑其儘量屈髖、屈膝,醫者雙手按壓其雙膝,使大腿儘量靠近腹壁。
陽性體徵:腰骶部出現疼痛。
臨床意義:做本試驗時,腰骶部呈被動屈曲狀態,出現疼痛,表明腰骶韌帶有損傷或腰骶關節有病變。
3.骨盆分離與擠壓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站於其一側,兩手分別置於其兩側髂前上棘前面(或髂骨翼兩側),兩手同時向外下方推壓(或向中線擠壓)。
陽性體徵:骨盆發生疼痛。
臨床意義:提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關節病變。
4.床邊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醫者將患者移至檢查床邊,一側臀部放在床外,讓該側的腿放在床邊下垂,另一腿屈曲,固定骨盆,醫者以身體保護患者,同時以一手按壓下垂之大腿,使髖後伸。
陽性體徵:骶髂關節發生疼痛。
臨床意義:在患者髖後伸時,骶髂關節受到牽拉和移動,提示骶髂關節有病變。
5.「4」字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被檢查一側下肢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將足架在另一側的膝關節上,雙下肢呈「4」字形。醫者一手放在屈曲的膝關節內側,另一手放在對側髂前上棘前面,然後兩手向下壓。
陽性體徵:骶髂關節或髖關節處出現疼痛。
臨床意義:提示骶髂關節或髖關節有病變。
6.跟臀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兩下肢伸直。醫者站於其一側,一手握其踝部,使其屈膝,跟部觸及臀部。
陽性體徵:腰骶部出現疼痛,甚至骨盆、腰部隨著抬起。
臨床意義:本試驗陽性提示腰骶關節有病變。
7.直腿抬高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兩側下肢伸直靠攏。醫者位於其一側,囑其先將一側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然後放回檢查床面,再將另一側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兩側做對比。正常時腿和檢查床之間的角度在80°以上,兩側對等。
陽性體徵:兩側抬高不等,角度小於80°,一側腿抬高過程中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
臨床意義:若有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症候群、椎管內腫瘤等病變,坐骨神經有壓迫或粘連,通過牽拉坐骨神經,可引起腰背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
8.挺腹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醫者站於其一側,囑其以足及肩著力,挺起腹部,使腰部、骨盆部離開床面,同時咳嗽一聲。
陽性體徵: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臨床意義:提示腰部神經根受壓。
就醫地址: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龍子湖院區康復中心
地址:鄭州市鄭東新區龍子湖南路與博學路東南角
住院部:五樓和六樓; 門診:二樓二診室
聯繫電話:0371-63376619 聯繫人:宋曉磊博士 主治醫師
電話:1378347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