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以來,婁底市氣溫整體偏高,各類集水容器、建築工地積水均有利於伊蚊滋生而引起登革熱流行。為提高廣大群眾對登革熱傳染病的認識,有效預防控制登革熱發生,市疾控中心積極行動、主動作為,紮實有效開展各項防控措施,切實做好登革熱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今年未發生登革熱大面積流行,登革熱防控卓有成效,保障了人民群眾健康。
領導高度重視 防控機制健全
登革熱是一種影響群眾健康的傳染病。據了解,登革熱是由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引起的。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蚊蟲是主要傳播媒介,人群對登革熱病毒普遍易感,容易引起暴發流行。感染登革熱後一般5-8日發病,最長可達14日。症狀主要有畏寒、發高燒、劇烈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關節酸痛,還會覺得很疲乏,可有厭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等胃腸道症狀,面、頸、胸部潮紅,好像喝醉酒一樣,很多人在發病5~7天後會出皮疹。多數病人病情較輕,部分病人甚至無症狀,但少數登革熱病人會出現嚴重出血症狀或死亡。
群眾健康重於山。市疾控系統以踐行「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使命感、責任感,全力開展防控工作。副市長趙應良高度重視登革熱防控,要求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落實防控措施,研判疫情形勢,認真部署登革熱防控工作,動員市民群防群治做好登革熱防控。市政協副主席郭細軍對防控工作多次進行部署。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羅琳多次組織召開會議,要求衛健部門積極投入到防控登革熱工作中,並掌握實時動態,及時對防控工作作出部署調度。在登革熱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市衛健委組織疾控部門多次召開調度會和風險評估會,聯合醫院、學校等部門聯合開展登革熱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未雨綢繆,年初制定了開展風險評估,登革熱疫情應急處置、病例搜索與監測、流行病學調查、病媒生物控制等方案,為防控登革熱下好「先手棋」。
疾控積極作為 詮釋責任擔當
疾控衛士積極發揚不怕髒、不怕累精神,用情用力投入登革熱防控工作。自8月29日始,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放棄節假日,冒著高溫酷暑奔走在村莊的房前屋後、雜草荒地,每日不間斷對核心區、警戒區、監控區進行登革熱防控工作督導;長期堅持在陰涼潮溼之地開展蚊媒監測,進行登革熱專題風險評估,當日匯總監測結果,實時評價蚊媒控制效果,發現存在問題,及時將疫情報告上級部門,提出防控建議,指導調整防控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確保每個角落的布雷圖指數及成蚊密度控制在安全值以下。而對於每一個病例,疾控專家都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嚴格進行防蚊隔離治療,對傳染期患者密切接觸人群進行醫學觀察,對傳染期患者居住地及停留處一定範圍內開展布雷圖監測及雙層疊帳誘蚊。為掌握蚊蟲密度,選擇最佳觀測蚊蟲時間,疾控專家常常在天剛蒙蒙亮時,在正午最炎熱時,在傍晚時分、燈火闌珊時,帶上手電筒,奔赴陰涼潮溼之地,對積水進行「掃描」。在全市共設置40多個點,對每個點50戶以上範圍展開布雷圖監測,尋找蚊幼蟲,翻盆倒罐清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切斷登革熱的傳播途徑;在實驗室培養孑孓,仔細辨別,掌握伊蚊識別特徵;對20多個點進行雙層疊帳誘蚊監測。為引誘蚊子,蚊帳內的人挽起褲腿、擼起手袖,外面的工作人員負責記錄數據,雖身穿防護服,但嘴巴、鼻子等暴露部分時常有被伊蚊叮咬的危險。在防控登革熱工作中,疫區環境消殺和入戶採集布雷圖數據工作量非常大,特別是在疫情處置初期,群眾對登革熱認識不夠,對工作組人員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排斥,工作難度大、推進難,給防控工作帶來不少困難,但都沒有難倒疾控衛士們。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疾控衛士的初心使命、責任擔當。
強化宣傳教育 提升防控能力
為提升公眾的登革熱防控意識和知曉度、參與率,構築堅實的登革熱防控「大堤」,市疾控中心在宣傳教育上使大勁、出大力。一方面,通過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張貼海報、入戶宣講、學校宣傳教育,與電視、廣播、報紙、手機簡訊、門戶網站、宣傳欄等宣傳,全方位、多途徑開展蚊媒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提高群眾防蚊防病和及時就診意識。同時,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科學進行防蚊滅蚊,發動廣大市民和在校學生翻盆倒罐,清除蚊蚴孳生地,並做好個人防護;市、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走村入戶發放傳單、沿路臨街發放宣傳資料,進行高密度宣傳,共計發放宣傳資料20餘萬份。並充分發揮醫院宣傳陣地作用,組織醫院在服務臺、登革熱專門收治病區等區域發放登革熱防控知識宣傳折頁,利用醫院LED屏滾動播出宣傳短片和相關公益廣告,方便群眾隨時了解;創新宣傳方式,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平臺、醫務人員微信群平臺發布各類登革熱防控知識,擴大宣傳效果。各縣市區加強病例、媒介伊蚊監測,加強監測工作隊伍培訓,普及登革熱防治知識宣傳,指導各單位製作宣傳欄,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人人行動,防蚊滅蚊,使群眾如出現發熱等症狀能及時主動就診。
另一方面,為提升醫務人員和疾控工作人員登革熱防控專業水平,市疾控中心組織人員走入基層對縣市區專業人員進行現場培訓,多次對醫務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提升專業隊伍力量,做到對登革熱能「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防控有力有效構築健康「大堤」
9月9 日下午,市疾控中心接到某居民區一例「登革熱疑似病人」的自動預警信息。接到疑似病例疫情報告後,市疾控中心第一時間聯合婁星區疾控中心組織專技人員趕赴該居民區和市中心醫院,在街道、社區的配合下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迅速了解、研判疫情情況,快速確定疫點(病人家),劃分核心區(200米)和警戒區(400米)及監測區(警戒區外圍),為隨後採取防控措施的實施範圍劃定界線。
同時,開展主動監測工作,及時發現隔離傳染源。從9月10日起,全市醫療機構開展主動監測和入戶調查,對發熱伴肌肉酸痛、皮疹、WBC降低之一的病人及時進行登革熱檢測,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有效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組織開展核心區和警戒區環境衛生整治,及時清除陳年垃圾、生活垃圾,環境衛生明顯改善,蚊媒密度明顯下降,布雷圖指數監測下降到5以下。
研判疫情形勢,防控有力有效。疫情發生後,市疾控中心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迅速召開全市登革熱防控工作緊急調度會,成立了領導小組,安排部署登革熱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主任楊綱第一時間帶隊趕赴疫情現場開展調查工作,並作出具體安排。省疾控專家胡世雄、段麗瓊一行迅速趕到婁底,飯都顧不上吃,下車就趕到一線督導和指導開展工作,天氣炎熱,幾個小時的奔走調查,汗水滲透了衣裳。對所有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密切接觸人員開展醫學觀察,對疫區疫點開展蚊媒應急監測,指導各街道、社區開展防蚊滅蚊工作,組織全市100多家醫療衛生單位開展院內和轄區內醫務人員培訓,切實提高全市醫務人員對登革熱防治的認識,並安排人員對部分醫療單位開展登革熱防控督導。
與此同時,市疾控中心主任楊綱要求相關專業人員按照疫情管理原則,立即開展主動監測和被動監測,強化疫情監測和報告,認真開展布雷圖指數監測,評估轄區蚊媒傳播登革熱風險,做好全市滅蚊防蚊工作,特別是對車站、賓館酒店、學校、託幼機構、公園、建築工地等重點場所加強防蚊滅蚊技術指導;中心實驗室備好足量試劑等,24小時待命開展監測;健教科加大登革熱防控知識宣傳力度,提高群眾預防登革熱的意識,指導各單位科普宣傳登革熱知識,共同做好登革熱防控工作。據統計,從9月11日至10月7日對婁底城區及城鄉結合部公共區域進行全面滅蚊,部分重點區域反覆滅蚊,累計出動468人次,消耗飛彪1538斤、蘇雲桿菌懸浮劑1554瓶、烯丙·氯菊1439瓶、熱煙霧劑1620斤,消殺面積達32平方公裡。截至11月4日,累計入戶搜索8935戶,共計27248人。
至11月4日,婁底中心城區本地登革熱散發疫情共發病4例,均已痊癒,從9月29日至11月4日無新發病例,且患者密切接觸者均無類似症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沒有發生暴發性流行登革熱。來婁指導的省疾控專家由衷點讚,婁底登革熱疫情發現及時、防控得力、效果明顯。(通訊員 劉桂平 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