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錢一袋食鹽」
「9毛錢一份青菜」
「1分錢一個橙子」……
這是最近愈演愈烈的社區團購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燒錢大戰
你買過嗎?
社區團購是什麼模式?
廣場舞大媽做團長後致富了?
一般來說,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
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消費者是社區團購中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社區團購平臺根據需求採購貨品,然後送至團長指定地點,由消費者自提,也有少數團長(或其團隊)會送貨到家,幾種模式都是團長從中抽取佣金。
擁有人脈的團長是核心
廣場舞大媽放棄跳舞做團長
某社區團購平臺招聘團長要求。截圖
如某電商招聘團長頁面顯示,作為團長,你只需要線下收貨,安排送貨就行,即平臺每日免費送貨上門,團長妥善保管,然後通知消費者上門取貨。
但如果想賺得多一點,那麼團長要建立社群(一般是微信群),維護社群關係,在群內分享商品,組織顧客團購,等等。
64歲的武阿姨5個月沒有跳廣場舞了,附近小區居民都喊她「武團長」。高峰時期,她上線了7個社區團購平臺,為周圍3個小區居民服務著一日三餐和家庭日用。
附近居民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武阿姨接單,次日平臺送貨,武阿姨收發。她的第一批顧客是相熟的廣場舞姐妹。有了舞友姐妹們的口口相傳,加入團購群的人越來越多。如今,近500人的客戶掌握在武阿姨手中。團購平臺的訂單量也從幾單增加到了幾十單,目前穩定在日均百單的水平。找武阿姨做團長的人也越來越多。
於是,不少廣場舞大媽、全職媽媽
立志做「社區薇婭」
做團長後,不少人稱已月入數萬
不過,隱秘的佣金背後
和居民的矛盾也來了
有團長說:月入數萬不難,但錢不好掙
G小區業主可可,向記者講述了今年以來團購在其小區風生水起和引發的爭議。她身份特殊,對前團長觀察達半年之久,後又被推舉為新團長,箇中滋味,一言難盡。她說,網傳團長月入數萬元不難,但社區團購作為一門熟人間的生意,要想長遠發展,作為關鍵人物的團長,其人設與能力建設真心不易。
被揭穿!前團長偷偷拿商品四成佣金
G小區共兩期,近20棟樓,去年起,小區業主群裂變出一個美食生活分享群,不時有吃貨發一些電商平臺上的大份優惠裝截圖,求群內同道拼購。但此群真正熱鬧起來,始於年初疫情最嚴重期間一場團購。
當時,群主秋秋推薦了一位漁場老闆,說是自己朋友,海鮮品質不錯,只要湊足2000元,老闆就願送貨到家。正是疫情期間,購物不便,又是鮮美白蟹,業主們自是興致盎然,於是「群接龍」,報名者眾。秋秋賣力張羅,統計名單、跟進物流、貨到後又挨家通知,建立起熱心公益、純義務勞動的人設。
首戰成功,團購熱情勢如破竹。秋秋很快開團成癮,品類不斷拓展,有時一天往群內發十多個連結。但漸漸,群內氣氛微妙起來。有人針對團長所發起的團購,貼出同款商品在其他電商平臺上的價格,婉轉道「這裡好像也蠻便宜」;有跟團的業主收貨後發現質量問題,弱問團長「你自己買過嗎?」
兩個月前,群內終於炸開鍋。群內經常團購的一家專供酒店的小眾麵包房,貨源最初由其他業主介紹,後被團長接手。有好奇者以「馬甲」身份與麵包房負責人對接,自稱滬上一大型小區業主,計劃組織團購,求團購報價。結果對方秒發報價單,單上未做任何技術處理,赫然寫著「供G小區秋秋」,而報價卻比G小區業主實際團購價低了40%。按每周一次、每次團購規模四千元計,團長秋秋每月僅在此麵包單項上獲利就達六千餘元。
與此同時,其他業主也漸漸摸清了團長的路數。團長平素扔進群的各種團購連結,未必是自己接洽的貨源,不少來自「快團團」小程序。這個小程序由電商開發,主要便於社區團購的參團和收付款。有貨源者也可在「快團團」編輯商品圖片與描述,開團成為團長。秋秋看到別家團長的商品連結,可一鍵轉發至自家社群,一旦有成交,秋秋作為分團長,便能獲得明碼標價的「幫賣佣金」,少則3%-5%,多則10%。不過秋秋只管發連結,不負責售後,讓不少鄰居「吃藥」。
於是群內不滿情緒湧動,業主可可終忍不住開腔。她認為,團長以小區購買力和鄰裡信任度為籌碼,在商家處賺取佣金,但在群內仍以零酬勞、純奉獻形象示人,此舉不妥。團長忙前忙後,收取佣金也合理,但應該讓業主知情。
居民要求:商品須團長品鑑過,
還負責售前售後
一番群憤與激烈討論後,原群主秋秋退群,可可被推舉為新群主兼新團長之一,社區團購新規也隨之建立——在可可的一份倡議書中,第一條便是:業主提供優質資源分享本群,但推薦物品應為本人實際品鑑過,儘量避免盲目推薦自己不清楚貨源的產品。有償團長鬚負責物品售後。
新團長面臨選品、談判、服務等綜合能力的考驗。群內多位業主推薦一家歐式烘焙麵包坊,對方卻回復「從未做過社區團購」。可可詳述了自家小區團購的成功案例與實操路徑,軟磨硬泡近兩周,終於跟對方敲定了方案——麵包房答應拿出9折優惠,前提是首月團購滿2萬元,下月就將優惠款返還給團長。團長亦承諾,優惠款會一一退還給團員。另外,可可還對接了數家水果店。她會在正式開團前公示團購價,並鼓勵業主們同質比價,若業主獲悉更低價格,由團長出面再與商家談判,談不攏寧可不開團。
但凡商品質優價實惠,就成為團長開團理由。然而售後異常繁瑣:
一次團購小番茄,有鄰居反映兩顆裂了。正好可可也買了,趕緊把自己一盒原裝未拆的倒貼上去。
還有一次是生梨,業主說有個梨上面有斑點,要換,可可只能緊盯著商家第二天務必再送一盒新的來。如此操心案例不勝枚舉,無不在挑戰團長的耐心和對商家的約束力。
不過勞心勞力的新團長目前暫為純貢獻,但可可坦言,「社區團購不應僅靠團長個人奉獻,團長需要一定比例的佣金來提高其積極性。」
她認為,團長完全可以在個人收入和服務社區中尋得平衡。社區團購的優勢,在於供需雙方無縫對接和「團」的規模,大幅減少中間環節,並讓貨品銷售、配送實現了效益最大化。「從中所節省下的各類成本,在扣除團長的合理佣金後,仍能保持同品質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才能持續吸引業主,這是社區團購模式能夠跑通的必要條件。這也決定了團長的佣金比例不可能太高。但是,團長可以靠多品類和高頻開團來實現不菲的收益。」
由於可可有全職工作,現主要靠碎片化時間來打理團購事宜,常感精力不夠,因此已在物色接班人。「明年起,一定會有新團長接替我,能勝任這份靈活職業的,可能是全職媽媽,也可能是小區裡的退休阿姨。」不過,團長作為一個帶著鄰裡溫度的流量入口,其特殊性需要被反覆提及。「為鄰裡建立起穩定的、同質價優的口碑貨源,維繫起彼此的尊重與信任,這一層關係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打破。」可可說。
你身邊有這樣的社區團購嗎?
解放君收到網友留言
說買到的貨品並不好
更多網友對社區團購表達了擔憂
最為擔心的
是電商介入社區團購後形成壟斷
之後再兩頭漲價
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
本文綜合上觀新聞、中新網
相關作者:李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