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邊靜
2018-11-16 08:27 來源:澎湃新聞
14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布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已得到內閣支持的講話言猶在耳,到15日內閣便出現一波辭職潮,英國脫歐事務部部長、北愛爾蘭事務部部長、工作與養老金大臣、脫歐部事務部次長以及國會私人秘書相繼辭職,以此表示對這份脫歐協議草案的不滿。
自2016年起,脫歐始終就是歐洲與世界各國的熱點話題之一。從2016年6月23日脫歐公投至今,英國以及歐盟對脫歐方案存在顯著意見分歧,談判過程波折不斷,令人深思。本月13日英國與歐盟終於達成脫歐協議草案,可謂是邁出了英國脫歐的關鍵一步。豈料英國內閣的辭職潮又使脫歐的前景增添了更大的變數。而這份脫歐協議草案能否在英國議會通過也令人難以樂觀。距離2019年3月29日英國正式脫歐還有數月的時間,但英國政局的動蕩似乎已預示了脫歐的最後衝刺仍然荊棘載途。
草案看點就草案來看,長達585頁的草案包含下列方面:
1.將避免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重新出現硬邊界;
2.英國將確保「公平競爭」,保持歐盟關於環境標準,勞工權利,國家援助,以及某些稅收的規則;
3.英國將支付390億英鎊的分手費;
4.320萬生活在英國的歐盟公民以及100萬生活在歐盟的英國公民將保留現有權利。
簡言之,現有制度大多保存。據報導為了使11月底前讓歐洲理事會順利召開特別會議,這份協議草案及時出臺。
反對派指出,這份草案對許多問題並沒有做出對英國有利的建議,並表示抵制。可以預見今後英國在移民、醫療、金融、安全、農業、教育、旅行等諸多領域,仍會有很多不明確性。但不可否認,英國社會長久以來形成的制衡能力對解決某些技術層面的問題是有效的。
主要困難相較於上面這些困難,英國國內分歧和黨派內部問題才是對英國順利脫歐更嚴重的威脅。
一是國內分歧繼續加大。在2016年6月23日的全民公投中,51.89%的公民支持脫歐, 48.11% 支持留歐。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壓倒性的對比。此後,英國的留歐派不斷遊說,來自歐盟的各種壓力也在不斷增強,英國公民更是持續受到隱形威脅, 例如脫歐之後蔬菜要漲價,英國人民最愛之一的巧克力也會面臨價格增高等,緊張的氛圍持續增強。筆者自己經常讀到英國各個媒體的預測,某物品面臨脫銷,某物品在歐洲將會比在英國便宜之類。甚至英國人民非常關注的英國國民健康保險制度( NHS)也不斷被用來做話題。這種氛圍使得公投之後英國社會的分裂狀態持續發展。脫歐派與留歐派的鬥爭不斷, 在2018年10月20日甚至在出現一場要求二次公投的大遊行,據報導有70萬人參加。
儘管留歐派要求的二次公投未能達成目的,可以想像,這種鬥爭將會長期存在。 而從目前已經得知的草案內容來看,這些關係到國計民生的主要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英國社會將面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內部分歧。
二是黨派領導能力不足。近三十年來英國社會長期存在的「職業政治家」現象,依筆者觀察,實際上這在很多方面極大程度地削弱了各黨派領導人的領導能力,因為這些政黨領導人往往缺乏真正第一線的職業與生活經驗。政黨為了爭取選票,向選民給出了各種不現實的許諾,很多其實並不能兌現。因此相關黨派也失去了民心,從而繼續激化了公民對政黨的不信任感。2017年的提前大選結果反映了這一現象。
就黨派內部來說,缺乏強有力的核心人物也是一個巨大問題。現在,這個問題的負面效應更是明顯。特雷莎·梅作為卡梅隆時期內政部長的業績並不顯眼,移民問題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其能力已經不斷地被民眾質疑。在脫歐談判中她缺乏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所需的強有力的執行力,也不斷被英國民眾詬病。在2017年6月的提前大選中,保守黨未能取得過半議席,不得不與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組建聯合政府,也使得她失去一些內部支持。如今保守黨內部更是爭議不斷,此次內閣辭職潮發生後,更是傳出了保守黨議員呼籲罷免特雷莎·梅的聲音。
這份脫歐協議草案已經被反對者稱為「對選民的背叛」,可以預見,英國社會的分裂和保守黨內部的「蕭牆之禍」將使這一場艱難的脫歐「離婚」大秀還會有更多風波出現。
(作者系格林威治大學法學院教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脫歐,英國,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