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前的饑荒、70年代的紅薯、80年代的白米,記憶中的舊年代

2021-01-17 學LEARNER

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人能普遍吃飽肚子,是1980年代以後才有的事情。1980年代以前恰好是90後父母所生活的年代,常常聽父母提起他們兒時的趣事。那時的家庭都有兄弟姐妹好幾口人,家庭條件好的偶爾能吃上白麵條,晚上父母還要囑咐孩子不要到處說吃了麵條,每次放學回家吃飯都要爭著第一個盛飯,撥開表面的紅薯土豆盛下面的白米飯,但也會因此常常挨揍。

60年代饑荒時平民以樹皮充飢

出生在6、70年代的父母輩,其實沒有經歷過大饑荒,餓死人的事情只聽長輩們說過,無親身經歷。對於70年代的水稻產量,生產隊的水稻畝產在500斤左右,那時候沒有雜交水稻。其實那時挨餓的時候並不多,但家裡的大米確是不夠吃的,很多時候是紅薯當飯,一大鍋紅薯裡面點綴著少量白米,這是出生在那個年代的人們深刻的記憶。但有的人家人口多,口糧少,就會吃了上頓沒下頓,不過也不至於餓死人。

孩子們吃飯
70年代的家庭

70年代袁隆平還在湖南農科院研究雜交水稻,雜交稻也沒有全面推廣開來。80年代,土地承包,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加之雜交稻推廣,化肥農藥的普及等綜合因素,水稻的產量上去了,各家農戶的水稻就能畝產800斤以上 。80年代後人們不再吃紅薯了,頓頓白米飯管夠,各家種的紅薯都拿去餵豬了。1978年中國的糧食產量才突破3億噸,2015年至今每年都在6億噸以上。在耕地面積基本不變的前提下,中國的糧食產量翻了一番,袁隆平的雜交稻功不可沒。當然,水稻只是中國的主糧品種之一,其他還有小麥和玉米。研究雜交稻的專家也很多,袁隆平只是其中最著名的那一個。但我們應該記住袁隆平是一個腳踏實地的農業科學家,他為提高國家的糧食產量,為讓中國人不再挨餓艱苦奮鬥了一輩子。

生在21世紀的孩子們也許再也不會體會到少吃缺穿的年代,那樣的年代也一去不復返了。

相關焦點

  • 50年代女裝,60年代女裝,70年代女裝,80年代女裝,變化太大了!
    50年代女裝,60年代女裝,70年代女裝,80年代女裝,變化太大了! 1. 50年代女裝:50年代女裝流行代表簡樸的布拉吉連衣裙,是前蘇聯女子的日常服裝,寬鬆的短袖,褶皺裙與圓領連身衣相連,後系腰帶。後來因為中蘇關係惡化,就將「布拉吉」名稱改為「連衣裙」。
  • 有一套軍裝,紅領章,紅五星 風靡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
    有一套軍裝,紅領章、紅五星,風靡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那個年代,如果有哪一個人擁有一套65式軍裝,那,這個人,可真是牛大了!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65式軍裝,橫跨了幾個年代,是那時期最耀眼的品牌!
  • 同學聚會歌曲204首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統統在這裡了
    適合同學聚會時聽的歌曲一共204首,收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經典好歌,再也不用發愁同學聚會用哪首歌做背景音樂,更不用發愁去KTV唱哪首歌了。多年不見,無數懷念。就在這些歌曲中盡情的釋放自己,再唱起這首歌,再一次夢回翩躚少年。
  • 70年代vs80年代,誰才是科幻電影元年
    60年代的觀眾關注的是人類在地球上力量的未來,而70年代隨著《星球大戰》的加入,科幻電影再度復興。70年代一結束,80年代就徹底打開了科幻電影的大門。這些電影大多以機器人、精神能量和友好的外星人為特色。
  • 20世紀70年代的陝西,舊照片中的記憶
    20世紀70年代的陝西,舊照片中的記憶
  • 60年代孫道臨王心剛 70年代張連文達式常 那80年代哪些男星最帥?
    說起影視圈的帥氣男星,我想不同年代的觀眾,都有不同的選擇。比如60年代,大家最喜歡的銀幕帥哥,一定是孫道臨、王心剛等,而到了70年代,張連文、達式常又開始走紅。那麼到了80年代,又有哪些男明星憑藉帥氣的外形和出色的演技而成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呢?咱們先說60年代。那時候人們的內心其實真的更加質樸純真——熱愛讀書,喜歡軍人。
  • 【記憶】這些70和80年代瞬間,是否勾起了你的記憶?
    如今的上海已是高樓聳立、人流不息的潮流時尚之都,然而對於上海和上海人來說,過去的那些艱苦但美好的記憶從來不曾從生活中真正離開過,曾經留下的精彩瞬間不僅是一段珍貴的記憶,同時也讓人感慨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
  • 老照片:70年代最讓人羨慕的服裝,80年代「婚紗」,90年代的仙女裝
    圖一:60年代擁有一輛自行車就是有錢人了。老照片:70年代最讓人羨慕的服裝,80年代"婚紗",90年代的仙女裝圖二:70年代軍裝最讓人羨慕的服裝,結婚都選擇軍裝。老照片:70年代最讓人羨慕的服裝,80年代"婚紗",90年代的仙女裝。
  • 《純真年代》開播 左小青演繹70年代青春記憶
    》劇照  搜狐娛樂訊 由左小青、郭曉東領銜主演的年代情感勵志劇《我們的純真年代》,將於今晚正式登陸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黃金檔,開啟青春記憶大幕。該劇講述了從70年代到改革開放中期三十年間,幾個年輕人關於愛情、創業、勵志的青春故事。而劇中,左小青飾演的尤玲,執著於追求愛情和夢想,將70年代的意氣風發、浪漫至死、時髦灑脫等青春符號,演繹得淋漓盡致。  《我們的純真年代》終上星  電視劇《我們的純真年代》相繼在河南、濟南、江蘇、成都四家地面臺熱播,其地面臺收視一路飄紅,口碑爆棚。
  • 《生於70年代》見證巨大變遷 黃金70後的年代縮影
    原標題:《生於70年代》見證巨大變遷 黃金70後的年代縮影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提起老一輩人的青春,不由得想起顧城的這句詩,它生動而形象地刻畫出了生在60年代人的青春記憶。
  • 60年代-90年代所具備的時代特徵
    中國60年代出生的人,出生之初碰到的是「三年自然災害」,全國民眾都處在一種生存與死亡的邊緣,接著是史無前例的一個文化運動——這裡不談歷史的得失,需要談的是這個時代群體的集體潛意識:幼兒時代的貧困、紛亂的社會,不安全感充滿了60年代人的內心,他們需要鼓舞,需要信仰
  • 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抽的都是些啥煙?
    年代 早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 西方一些國家就開始控煙 但是 在中國的60年 香菸才剛剛登上歷史舞臺 一起來看看60年代的香菸吧
  • 生於70年代
    生於70年代,是在社會轉型期成長的一代,他們不像生於60年代那樣頑固,也不像生於80年代那樣浮躁,他們中間的優秀者已進入穩定思索階段,他們中間的佼佼者已在社會上建功立業,而更多的平凡者正逐步進入正常的生活框架
  • 70年代的南京,80年代的南京,如今的南京,網友:差距怎麼那麼大
    70年代,南京的一個文化宮,這時南京城的房屋還比較矮,人們的生活節奏也並沒有那麼快。70年代,那時候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更沒有電腦,孩子們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在一塊嬉戲。80年代,改革開放不久,城市建設才起步,人們還穿著藍色、黑色的單調著裝,我們也剛剛咿呀學語。
  • 老照片:這是80年代的吉林長春,這是記憶中城市的樣子
    這是一組上世紀80年代吉林省長春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長春昔日的樣子,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去重溫老長春的舊時光,找回曾經記憶中的長春。在很多老長春人的記憶中都有關於這座電影院的記憶,這座電影院位於上海路與大馬路交會處。昔日這裡是長春孩子們最愛來的地方之一,這裡留有很多人美好的童年記憶。
  •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紀的住房履歷表,你經歷過哪些?
    70年代,筒子樓。曾有無數人在這樣的筒子樓裡結婚生子。上班面對面的同事,下班門對門的鄰居,一到吃飯時間樓道裡就油鹽飛濺、人聲鼎沸,這樣的場景和生活方式也許都成了一代人永遠的記憶。80年代開始福利分房,城市裡許多人住進了單元房,單元房是指設施相對完備,自成體系的獨立房子,居住條件上升了一個大臺階。單元房一般是由廚房衛生間和房間連成的整體,衛生間和房間的數量不限,但必須在同一整體之內。90年代開始了商品房時代,許多年輕人結婚為房子發愁,但當時裝修不貴,1.5萬元就能把新家搞得像模像樣了。
  • 珍貴舊照:70年代的上海,70年代的臺灣,70年代的廣州
    圖一:這是70年代上海的街頭一角,那時候的人已經很多了,穿的衣服都是清一色的樸素裝。街道上一個很大的電視機修理店,看來那時候的電視機普及率以及很高了,不過質量可能不太好。圖二:這是70年代的臺灣街角,映入我們眼帘最多的估計就是很長一排的小吃招牌了。這也和現在差不多,大街小巷充滿了來自臺灣的美食,看來在那兒年代臺灣人對吃已經什分在行了。圖三:這是70年代的廣州,那時候的道路根本沒有現在這麼寬闊,但起碼不擁擠。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老街道都發生了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小汽車自然代替了自行車。
  • 懷舊組圖-70年代80年代我們不會鋪張浪費,生活也苦中有樂
    2020年的中國即將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幾十年前的中國還是溫飽都沒完全解決的貧困人口大國,中國用40年多年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200年的歷程。這些年國家的變化,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感官衝擊是非常巨大的。老照片,70年代的中國社會80年代的廣州老照片,80年代的中國人(那時候時尚其實比現在更簡單)那時候中國街頭的人總是很多,而且服飾衣著都很樸素,對於燙個捲髮,穿著一條長連衣裙的女士來說就是非常時尚的打扮了
  • 珍貴老照片:70年代的北京、70年代的上海、70年代的臺灣
    珍貴老照片:這一張是70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的舊照片,拍攝者是義大利記者阿德裡亞諾.馬達羅。從照片中看去,有人在曬太陽、有人騎著三輪車拉貨,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很簡單、實在。珍貴老照片:這一張是70年代末期,天津解放北路街頭的縮影。
  • 各時代第一美女,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通通輸給了這個美女!
    六十年代的第一美人,有美神之稱的「阿詩瑪」楊麗坤。 楊麗坤演藝生涯只演過兩部電影,一部《五朵金花》讓她一夜成名,一部《阿詩瑪》曾引起國內轟動,楊麗坤也成為了當時的大眾女神。然而,在文革中楊麗坤被當作「黑苗子」遭到批鬥,受到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