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兩兄弟聚財千萬引來5年分家爭訟

2020-12-20 東方網


一對親兄弟經過近20年的艱苦創業,從一無所有的農民搖身變成了資產過千萬的富翁,最後兄弟不和要分家產,卻引發了連場訴訟,自1996年打第一場官司到現在一直打到高級人民法院,歷時5年……

兄弟齊心外出創業

這對兄弟哥哥叫馮超林,弟弟叫馮超瑞,陽江市人,這兩兄弟還有一個哥哥,但早已經分家獨立生活。據弟弟馮超瑞向記者介紹,他1974年高中畢業後在小學當民辦教師,哥哥於1976年外出「搞副業」,組織勞工為別人採石,馮超瑞則負責到有關部門辦理組織勞工的手續和組織勞工。1981年3月馮超瑞辭掉工作到東莞和哥哥一起經營石場炸石工程,因為沒人開車,於是馮超瑞去學習開車,直到後來回到東莞與哥哥繼續一起承包工程。在承包工程時,大部分是哥哥馮超林主外,馮超瑞主內,有時候也由馮超瑞去籤定合同,馮超瑞認為,這是典型的家庭創業,哥哥比自己大十幾歲,所以理所當然是家長,兩兄弟共同創業而分工不同,正是他們得以成功的基礎。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到1995年底,兩兄弟的財產累計已經超過2000萬元(包括債權)。這期間,兩兄弟和睦相處,因為沒分家,用錢都只需在帳上劃,吃穿住行,孩子上學的費用都是用哥倆共同做工程賺的錢。

鷸蚌相爭的5年官司

據了解,矛盾出現在1996年1月,馮超瑞準備從帳上拿點錢過春節,可是去拿錢時,哥哥馮超林突然要他籤工資單,說以後都給他發工資,馮超瑞一聽,覺得不對勁:要我籤工資單,我不變成給你打工了嘛。所以馮超瑞不同意在工資單上簽名,慢慢地有了跟哥哥分家的想法,便去找馮超林協商,但是他從最開始提出的要500萬元到後來經親友勸說只要80萬元,哥哥都沒有答應。馮超瑞只好訴至法院,從1996年4月開始,兩兄弟就祖屋、陽江和東莞的房產、共同經營創造的資產打了連場官司。結果法院將房產作了均分,但把馮超瑞認為是兄弟倆共同經營創造的2000萬資產全部判給了哥哥馮超林。在判決書的答辯中馮超林認為,弟弟馮超瑞不是自己的合伙人,他與弟弟早在70年代就已各自獨立生活,經濟分開,馮超瑞一直以來都只是他施工隊的一個員工而已,所以無權與自己均分財產。

馮超瑞不服一審法院的判決,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便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而省高院已經開庭審理,當事人雙方正在等待終審判決。

家境蕭條老母喪命

馮超瑞對記者說,這幾年來的連場訴訟已經使他負債纍纍,加上以前都是跟哥哥一起做工程賺錢,所有收入都入帳,沒有其他積蓄,所以自從不能再從哥哥那裡支取錢用後,他就身無分文,日常支出、孩子上學、交訴訟費等等都靠向朋友借。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去年分別讀高一和初二的兩個兒子都已經輟學。

無意當中,記者提及他們的母親怎麼樣了,馮超瑞神色黯然地說老母親已經於1998年去世了,並且告訴記者,母親的去世其實也是由兄弟相爭引起的。在1995年,八旬老母患上老年痴呆症,當時兄弟倆還和睦,一起照顧老母親,還給她請了個保姆照顧她的起居生活。在1996年兄弟倆發生糾紛後,老人家的處境也更糟了。在1998年的端午節前後,有一天馮超瑞想從母親居住的窗口給她送點食品,但是叫了半天也沒反應,結果倒是被保姆發現了,保姆偷偷地將他們夫婦倆帶進屋內,馮超瑞大驚,原來母親已經被餓得說不出話來!之後馮超瑞便給母親煮點稀飯餵給她喝,又去跟馮超林商量送母親去醫院療養,但是哥哥不同意,自己又沒錢,最後和其他親人一起商量將母親送回老家。可是在回到家後還不過24小時,由於暴雨將祖屋衝塌,老母親死在了這場塌屋事故中。

馮超瑞無奈地對記者說,好端端的一個家庭,就這樣分裂沒落,自己常感到揪心的痛,但是就這樣結束這一切,自己又於心不甘,所以他還是要堅持把官司打到底。

 選稿:邱曙東 來源:新快報 

相關焦點

  • 為「爭訟」正名
    在民間,它要求民眾以忍讓為美德,並逐漸形成了一種普遍的厭訟、賤訟心理,人們以爭訟為恥,即便在遭遇一些損害和不公時,也是「冤死不告狀」,能忍則忍,不能忍要強忍;在官府,則以各種手段來調解息訟、禁止民訟,因為訟事的多寡已成為衡量社會治亂的標誌。因此,在各種警世銘文中,充斥著各種對世人「不論其是非」的勸誡,而對爭訟正面價值加以肯定的文章更是鳳毛麟角。
  •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
    心量大,存心仁厚,內心沒有爭訟、對立、矛盾、衝突,我們的身心世界,乃至社會環境,一定也是和諧的。居家過日子,我們希望家業、事業能夠保存長久,要注意【戒爭訟】,爭是爭鬥,訟是訴訟,訴訟打官司,一打決定是不吉祥。無論你是打贏了還是擴輸了,最後的結果都是兇。即使是我們贏了官司,我們所付出的人力、物力、精力都已經是得不償失。
  • 兩兄弟分家
    兩兄弟分家時,哥哥欺負兄弟,全部家產都被他霸佔去了。兄弟只分得一點高粱種。 兄弟將這些高粱撒下地後,偏偏又碰到一幫猴子來吃。吃來吃去,眼看被猴子糟踏得不剩多少了。兄弟就想了個辦法,他把高粱嚼細了糊在全身上下,裝作死人,躺在高粱地裡。
  • 分家了!農村兩兄弟討論分家方案,這三個分家方案,你會選哪個?
    以前只有在電視裡才能看到兄弟姐妹分家的事情,現在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父母也一天一天都老去了。理論上來講他們應該到了休息享福的年齡了。可事情真的有那麼簡單嗎?父母真的能過上享福的日子嗎?我想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在外面闖下一片天地,有錢了,什麼都好說。可對於默默無聞的人來說都已經到了開始惦記著父母那點家產了。
  • 田卜帶你解讀易經裡的訟字,與人爭訟,不如退讓三分
    訟字-消訟彌爭天往上升,水往下流,目標相違背像爭人與人不和而爭辯「訟」左邊是言,就是說話;>右邊是公,就是大家;就是說給大家聽的意思在生活水準最低的遠古社會最大的利益是飲食所以爭訟表現在飲食上矛盾產生之後古人都會請鄉親父老們
  • 30年的糾紛5小時搞定 兩兄弟為滴水溝鬧了半輩子
    「從1987年兄弟分家後,他們就不太『對付』了。」一位村民說,兩兄弟家一牆之隔,分家後不久,梁氏兄弟要在原有的老基地建造新房。農村的房子不比城市的商品房,雨水都從屋簷滴到地上排走,所以房子和房子之間必須留出一定寬度的小弄堂,農村人稱之為「滴水溝」。在建房之初,為了房子排水以及通行需要,兄弟兩人協商,兩家新房都要各往裡退80釐米。
  • 天水訟,訟卦,多怨!
    訟卦,上乾下坎,上剛下險。遇到險難還要剛健,勢必會產生爭訟,遂:訟卦多怨。訟卦是下卦,所以很多人在佔卜的時候很忌諱看到這一卦象。但學習【周易】時間長了,得失這種事兒就看的比較平常了,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爭訟這種事兒,必不可免。
  • 父子分家,爺仨爭得面紅耳赤,父親氣急,說道:我是兒子你是爹
    父子分家各執一詞,爭得面紅耳赤,父親氣急:我是兒子你是爹分家對於非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是一條必經之路,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即便再公平的老人在這件事上也難免會存在偏差。這不,家住高碑店的曹大爺就因為給兩個兒子分家,鬧得二兒子和他已經好幾個月不說話了,甚至曹大爺親自去找二兒子解決問題,二兒子也是避而不見。在調解過程中,曹大爺因為生氣甚至和二兒子說出」我是兒子你是爹「這樣的話,矛盾之大可見一斑。
  • 農村兩兄弟分家,只有一套老舊平房?現在確權能分到地蓋新房嗎?
    我們這裡有兩兄弟,都沒有結婚,無兒無女,都已經有50多了,戶口已經分家,兄弟兩人算兩戶人,由於為人都非常老實不擅長言談,所以沒有搞到低保和五保,至今兩兄弟還住在破舊的老平房裡面,這次土地確權,宅基地登記,兩兄弟就找上面申請,看能不能搞塊地重新做一棟平房。
  • 訟卦:息訟在於知止而止
    爭訟是到了溝通不順暢的嚴重狀態,而且雙方都不願意服輸,不願意退讓。所以,訟卦闡述了產生爭訟是因為雙方都過於剛強的卦理。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有爭訟?答案很簡單,觸碰到了對方做人或做事的底線。面對爭訟,只要用緊逼、戒惕的態度對待,用真誠、和平的方式解決,就能得到吉祥,再剛烈的行為也會被平息。息訟在於知止而止。明白了爭訟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先止於心,再息於訟。
  • 第六卦:訟 天水訟 乾上坎下
    :二人爭路未肯降,佔著此卦費主張。倒數第五陽爻:爭訟大吉。最上陽爻:有人賜給他大帶,一天裡賜予卻又被三次奪回。卦爻卦辭詩天水訟天水違行成險地與人爭訟莫逞強知足退讓英雄事爭勝雖成終禍殃得遇貴人能化解不宜冒險勿輕忘訟卦的互卦是風火家人(互卦是本卦的2、3、4爻與3、4、5爻組成的卦)第06卦訟卦的變卦有六個
  • 訟卦的五大特點和四大智慧——《易經》訟卦略解
    標籤:《易經》 訟卦 爭訟 智慧 中吉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難免會碰到利益糾葛,任何事情一旦與名利沾上關係,便免不了會有爭訟、控訴、爭鬥,從個人、集體而言,免不了需要打官司,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從國家而言,甚至有可能會因此而發生各種形式的爭鬥甚至是軍事戰爭,如此可見爭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
  • 從前農村常見的兄弟分家,這幾年漸漸地少了,這是為什麼呢?
    從前的農村,兒子大了是一定要分家的。一方面是因為兒子大了後,父母要交出家中的重擔,年輕人該分家擔起家中的擔子了;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父母百年之後,兄弟因沒分家而引發矛盾,這是前人用血的教訓換來的農村傳統。 如今,農村很多幾兄弟的家庭,已經開始不分家了,最少他們也是沒有吃分家飯的。
  • 廣東的潮州與陽江齊名,城市實力又如何?
    廣東省城市是比較多的省份,因此廣東省在我們系列文章裡面上鏡率也是非常高的,之前我們比較過廣東深圳,比較過東莞佛山,也比較過茂名和湛江,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廣東的潮州與陽江,這兩座城市知名度可謂是都赫赫有名,潮州以吃聞名天下,而陽江以刀具遠近聞名,都是有著一技之長的城市,那麼城市實力又如何呢?
  • 爭訟四年「牙官司」 幹戈終於「化玉帛」
    爭訟四年「牙官司」 幹戈終於「化玉帛」 2020-10-20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曾仕強教授:各取所需,一定要加上訟卦的精神——慎謀能斷
    因此接著講「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所以需和訟是同時出現的。需卦就是說:人一出生就有需求。需求好不好?答案很難講。人如果都沒有需求就和木頭人一樣,那是很可怕的。所以需求在某個方面來講,它對人生是好的。可是需求經常會過度。要求不斷,然後欲望無窮。再加上我有了還要更多。那就糟糕了。
  • 訟卦:以不訟而訟才是君子之道
    訟卦我們把需卦,顛倒過來就是訟卦,需訟兩卦互為綜卦,所以也稱它倆是一體兩面。人因為有了需求,然後想要的太多,這個時候如果兩個人都想要一東西,就可能會發生爭執,甚至是對簿公堂,這便是訟卦。卦象: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做事謀始。上天下水,天水訟。天上的太陽自東向西,水流自西向東。象徵著各說各的,因此會有爭訟。另外,水流自西向東如海,然後由成水汽變雲成雨向西北向滋潤。
  • 《周易》:天水訟,君子以作事謀始——訟卦第六
    《序卦》裡說:「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意思是需卦是指導人們飲食修養的卦,飲食不足就會出現紛爭,所以需卦後是訟卦。
  • 【法苑文化】徽州訟事文化之「抑訟」文化
    (徽州府、宗祠、歙縣瞻棋)明崇禎十年(1637年),休寧縣七都一圖的餘顯功在《不平鳴稿——天啟、崇禎年間潘氏訟詞稿》中詳盡記載了明代天啟、崇禎年間,休寧縣七都一圖潘姓與餘姓圍繞賣受莊屋和僕役而發生的一場「六年三訟」的官司。潘姓、餘姓系七都一圖村鄰,兩家屬於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