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消息,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最新通知,正式公布「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重慶有6個區縣成功入選。
「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試點縣名單(重慶)
涪陵區、江津區、銅梁區
忠縣、雲陽縣、巫山縣
優質特色農產品
產銷順暢銜接、優質優價
促進農產品出村進城
農民就業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
為家鄉加油!
涪陵區
涪陵區依託重慶市農委打造的「巴味渝珍」電商大平臺、把『涪陵榨菜、涪陵白茶、涪陵黑豬、涪陵龍眼』,既從渠道、線下走量、又從線上尋求高利潤增長點,充分利用網上電商優勢,擴大銷售影響力,從而提升品牌價值。涪陵還建立「網際網路+品牌」,拓展國際市場和網絡營銷。通過應用大數據分析,宣傳涪陵青菜頭、涪陵榨菜的品牌價值;申請登記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註冊國際商標,提升涪陵榨菜國際知名度。
江津區
江津區出臺《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見》《重慶市江津區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實施方案》等一攬子政策文件,設立1500餘萬元電商發展專項資金,為電商發展提供「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逐步完善電商產業政策促進體系。同時,精準對接批發市場、超市,整合「益農信息社」「一江善品」「郵掌柜」等電商平臺資源,舉辦「津彩五月」購物消費節,大力推行「直播賣貨」。上半年,全區網絡零售額達14億元,同比增長203%。
銅梁區
銅梁區大力開展農產品網銷行動,持續推進農產品電商扶貧行動,全區農產品電商已實現全域布局,區、鎮街、村社三級公共服務體系和物流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市級益農信息社、區級愛在龍鄉平臺基本實現行政村(含涉農社區)全覆蓋,鎮街快遞通達率達到100%。本土電商綜合服務平臺蓬勃發展,培育出「巴味渝珍」「愛在龍鄉」「龍鄉好禮」等電商公用品牌平臺,「原鄉小艾」「銅梁葛粉」「銅鵪閣」「秦老么」等本土農產品品牌逐漸實現電商化運營。2019年全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億元,同比增長35%。
忠縣
忠縣全縣商家在天貓、京東、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平臺觸網銷售,商家新增註冊率達30%。60餘家傳統企業復工復產和數位化轉型。開展「新農人短視頻技能培訓」「京東廠直優品計劃交流培訓」,200餘家種養大戶、基地、生產企業、電商企業主體受益。積極推動網紅電商、直播電商、內容電商、小程序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持續開展「詩意山水·千年忠橙」「忠州鮮筍·e路追竹」等系列營銷活動,有效推進「忠橙」上央視、出口新加坡,「忠橙」品牌估值11.37億元。今年上半年,忠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4.6億元,同比增長28.3%。網絡零售額6.52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農產品電商銷售額3.5億元,同比增長12.9%,快遞發件量253萬件,同比增長53%。
雲陽縣
雲陽縣積極搭建農村電商平臺。一是服務平臺,建成集技術中心、數據中心、孵化中心、培訓中心、網貨打造中心、產品發布中心、O2O體驗中心七大服務功能的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網際網路產業創業孵化園。二是銷售平臺,建成淘寶特色中國·雲陽館、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雲陽館、京東中國特產·雲陽館、郵樂購電商服務中心等知名銷售平臺,入駐「年味中國·品味重慶」淘寶直播、中國建行善融商城、「公益中國」等大型銷售平臺,培育愛優特商城、雲陽人家、掌上雲陽等30多個本土銷售平臺,苕粉、幹洋芋塊、臘肉、土雞蛋等31種農產品上線銷售。三是交流平臺,成立網際網路產業協會,為縣、鄉鎮、村(社)電商農產品綜合服務站點和電商企業搭建溝通交流橋梁,注重電商發展交流,助推電商集聚融合升級。
巫山縣
巫山縣積極發展電子商務、農商直供、加工體驗、個性定製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發展向「產品+服務」轉變。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加工新模式。為進一步助力農產品銷售,巫山縣還與中國電信重慶公司等單位共同主辦了「直播帶貨鄉村網紅培訓」和「雲上看脆李」等活動,以此培養更多農村電商銷售人才,將巫山脆李等產品遠銷全國。
原標題:最新公布!重慶6個區縣全國試點,快來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