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是不可能有錢的」,這句話確實說中了很多底層打工者的心聲,很多人都覺得,打工是賺不了多少錢的,要想發財就得創業。
阿祖在鎮裡的單位幹了幾年,太過於安穩,他找上我說要辭職,問我要不要一起創業。他說:待在單位裡實在賺不到什麼錢,有本事的人都創業去了。
我勸他:賺錢不一定非得創業,找份好工作,依然能有不錯的薪酬收入。
他卻說:沒本事的人才打工,打工的人永遠賺不到多少錢,有錢人都做了老闆。
類似的話我聽不少人講過,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只有翻身做老闆,才能賺大錢,才算得上是成功人士,否則永遠都是個打工仔。
這樣的話很能煽動人心,也很危險,只有理性看清其中的利益關係,才做出適合自己的妥當選擇。
否則,我就見過很多大老闆創業失敗,一夜之間,一無所有,心態徹底崩潰。
01如何定義「有錢」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缺錢,很窮。這種所謂的「窮」,並不是真的貧困到沒地方住,連飯都吃不起,而是現有的經濟實力達不到自己的欲望追求。
年薪幾萬的人喊窮,年薪二十萬的人也喊窮。說到底,都是相對性貧窮,衣食住行沒有問題,但就是覺得自己的經濟水平處於社會的底層,或是生活品質比不上別人。
以目前社會對家庭經濟的基本要求來說,有房有車可以是小康家庭的標準。如果以此來定論「有錢」,進入公司打工也能達到這個目標。
如果是以財務自由作為「有錢」的標準,那大部分創業者也沒有達到這個標準,而也有一些職場人在拿到公司股份後達到財務自由的。
以我自身經歷來說,就是通過打工實現財務自由的。而我身邊一些辭去單位工作,貿然創業的朋友,雖說是小公司的老闆,但整天為經濟發愁,經常找人借錢。
說到底,即便是以「賺錢的可能性」來衡量創業和打工,創業未必就一定比打工好。
如果是考慮到風險和壓力的話,打工反而是更好的選擇,畢竟只要你有實力有價值,能競爭好崗位,風險有公司給你扛著。
而創業的話,隨時都有可能大起大落,從白手起家,到家財萬貫,再到一無所有,也是分分鐘的事而已。
02兩個平臺各有優劣
考上清華北大可以說是有本事了吧,但你看清華北大出來的有幾個去創業,20%的比例不到。是因為不去創業的人都沒本事嗎?顯然不是。
對真正有本事的人來說,創業還是進公司,不過是平臺的選擇而已。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平臺,進公司當然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沒有,那就只能創業,造個平臺讓自己發揮。
很多人創業,實際上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任正非因為失察導致公司被騙200萬,請求公司給機會將功補過,最後還是被辭退,只能創業。
馬雲大學畢業後到處投簡歷,都被刷掉,連去肯德基面試,也只有他一個人被淘汰,那就創業吧。
也正是創業,使得他們成為頂尖的企業家。也是因為創業,讓他們吃盡苦頭,任正非還患上了抑鬱症。
創業的優勢在於更「自由」,和擁有更高的可能性。所謂的自由,不是每天逍遙自在,而是可以決定自己想做什麼。更高的可能性,包括賺更多錢,以及發展到企業頂尖位置的可能。
而創業的劣勢在於,巨大風險,創業失敗率甚至超過90%。以及巨大的壓力,即便你成功把公司搞起來,作為老闆,你也要扛住帶領公司發展,帶領下面一群人的壓力。
選擇工作的平臺,優勢在於壓力相對更小,更有保障,只要自身有實力,可以在不同的公司裡跳動。
打工的劣勢則在於,在一定程度上被壓榨,工作上的自由空間很小,工作內容聽安排,工作時間要看老闆,薪酬也是得看公司的,想發展還得看機會。
03三個方面選擇適合發展的路
作為一名有實力的職場人,應該選擇打工還是創業呢?還得結合自身實際,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1、有多大的野心
有的人選擇創業純粹是出於自身喜好,不喜歡在公司裡安安穩穩賺錢,更想要自己出來打拼,創造自己想要平臺,自己做產品,追求刺激等。
所以還得看自己對事業追求的野心在哪裡,如果是想穩定的家庭和事業狀態,對經濟上沒有那麼高的追求,找個能夠供房供車的工作,會更適合。
如果是想要打拼,實現自己的事業追求,希望大富大貴,財務自由的,創業確實是最有可能的選擇。
對創業者來說,野心確實很重要,當遇到各種困境和壓力的適合,往往是欲望和野心支撐著你往前闖。
2、抗風險和抗壓能力
如果是想要創業,就要有抗風險和抗壓能力的準備。
創業失敗的概率很高,即便是前期抗起來,市場競爭激烈,生存壓力也會很大,前幾年基本都有隨時競爭失敗的風險。
創業者要儘可能保證不影響到家庭經濟,至少確保創業失敗不會使得家人的基本生存都出現困難,或是無家可歸。
另一方面則是,做好24小時加班工作的心理準備,面對市場競爭和內部管理的壓力,要熬得住,或者花大錢請高手來扛住。
所以創業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的評估分析,如果沒有這幾點準備,則不要選擇創業,好好找份工作先積累自己的資本。
3、自身的實力優勢
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比如技術性人才,更適合找個好老闆,進入適合自己成長和發揮優勢的平臺,在公司裡面埋頭苦幹。
通常適合創業的基本都是領導型人才,雖然自身硬實力沒那麼強,也沒那麼專業,但很有個人魅力和風範。
如馬雲,能凝聚人心,帶動大家的積極性,有足夠的眼界,大家也衷心跟隨。蔡崇信第一眼見到馬雲,就辭掉幾百萬的工作,跟著他創業,可見其魅力。
另一種優勢則是,有資本或是有資源,比如有一定的門路能拿到項目,有人才資源、貨物資源、合作夥伴資源等,通過資源整合也能帶動創業的成功。
所以要先認清自己的能力優勢在哪裡,是適合崗位上的工作,管理工作,還是適合做一名領導,帶著團隊打拼出一條路。
選擇對了,成功的機會自然就會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