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時一肚子不滿,如今鼓勵創業、養殖,農民又不為所動,為啥?

2020-12-16 三農邦

農民喜歡打工嗎?我估計要是當著農民工的面問出這個問題的話,禮貌一點的人可能說句「不喜歡」了事兒,脾氣比較直的可能會回嗆你一句「你說呢?」,真要遇到火氣比較大的,可能髒話都飈出來了。農民有這個反應其實也正常,回想過去的十年,農村男耕女織的日子早已成了過去,從農村80後開始,能分得清五穀雜糧,能知道農村的那些時令節氣,能辨別該進行哪些農活兒的人已經幾乎不存在了。再往後,我估計就算是地地道道農村出生的小年輕,也已經和農業掛不上任何關係了,對不走求學這條路的農民來講,打工是唯一的出路。

可對於這唯一的出路,農民滿意嗎?答案想必不用我說,大家心裡都很清楚,那就是三個字:不滿意!要說農民不滿意的原因,可以說方方面面,很難詳細匯總,但是從面上來說的話無非是有這麼幾點:1、老闆/包工頭說一套做一套,明明之前都說好了多少錢,什麼時候給,但到了時間還是拿不到,總是被拖著。2、農民工總被壓榨勞動力,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8個小時,有很多都超過了12個小時,但是收入卻只有四五千塊錢。3、居住環境差,板房冬冷夏熱,工地上的夥食也不好。4、不被尊重,工作權益沒保障。

真讓農民說下去的話,我估計農民工能說一天一夜,大家對打工的不滿,由此可見有多深。今年由於內外的雙重作用,城市適合農民工打工的崗位銳減,3億農民工的龐大群體已經不能消化,為此專家還建議恢復了此前已經被禁掉的養殖和地攤。按說農民心裡對打工並不滿意,這剛好是個機會,可以回村裡創業,或者是趁著養殖恢復去養點東西,可實際情況是農民並不樂意就此放棄打工,據網上的數據顯示,返鄉的農民也不過上千萬而已,這個農民工的總數比微乎其微。打工是一肚子不滿,如今鼓勵創業、養殖,農民又不為所動,為啥?

第一、農民對打工不滿意只不過是為維護自身合理利益而已,這和返鄉沒直接關係

認為農民工既然對打工不滿意,那就回農村去,不要出來打工了的人,其實是典型的「非A即B」的思想,舉個例子,你到某個飯店吃飯,飯做得有點鹹了,你說飯太鹹了,不好吃,這僅僅是一種真實情況的表述,反映的是吃飯的人希望吃到更美味的飯菜的一種訴求,誰說農民抱怨對打工不滿意就非要回農村了?這個返不返鄉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只是農民覺得自身的利益沒有得到維護。不信你看農民抱怨歸抱怨,但是幹活兒的時候,還不是很賣力。

第二、創業、養殖對農民來說,並非明智之舉,成本太高,風險太大,承擔不起

可能創業,養殖,自己當老闆等這樣的字眼確實充滿了誘惑,足夠讓農民心潮澎湃,但很多農民內心也清楚,這種事情自己暢想下就好了,要想付諸實施,除非做好了拿出來幾十萬來試錯的準備。這些年來,農村有太多手裡攢了點錢後,不想再打工的農民,在家裡又是包地種地,又是蓋養殖場,搞養殖,但結果無一例外,錢全搭進去,還把未來幾十年搭進去了(還債)。農業是個回本非常慢,不確定性很高的行業,農民逐步認識到了這一點,自然也不會輕易嘗試了。

第三、理性思考,打工雖然缺點多,卻是很多普通農民最合適的選擇

前邊我說了很多農民打工時候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存在嗎?必須說,真實存在,可即便如此農民還是選擇了打工,為何?其實很好理解,因為農民心裡都有本帳,盤算過後,就按照今年的情況,打工還是最合適的選擇。你降薪也好,總是遭遇倒閉也罷,只要農民去幹了一天了的活兒那就可以拿到一天的錢,這點還是基本上有保障的。退一萬步說,就算是暫時沒找到活兒,那也無非是啃老本,雖然心裡著急,但不會一不小心就「萬劫不復」,賠得底掉兒,所以說在理性思考之後,打工雖然缺點多,卻是很多普通農民最合適的選擇。

我覺得說農民對打工不滿其實有點不準確,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對打工有更高的期待,也希望今年新的農民工工資發放規則實施後,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各地都能落實起來,讓農民工對打工更有信心,也能通過打工獲取到更多的收入。至於說創業和養殖,真的不是一般農民該考慮的事情,千萬不要隨意入場。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相關焦點

  • 打工不如養殖?農民辭職回家養10頭驢,年底一算帳懵了,不如打工
    導語:打工不如養殖?農民辭職回家養10頭驢,年底一算帳懵了,不如打工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多元化的發展,不僅城市開始橫向發展,就連農民也有了形形色色的變化,農民也不再是單一的去種地了,有的開始搞建築,有的開始承包土地,總之大家的想法沒有以前那樣固執了。當然在農民創業的這條路上,國家也給予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對於農民來說這才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此前專家也給農民建議,打工不如回家養殖?
  • 當初「禁養」時農民滿腹牢騷,如今寧願閒著也不養,這啥情況?
    養殖業在農村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很多在家裡務工的農民,他們不僅會種上糧食,還會在庭院前建造圈舍養殖豬羊等,一年忙活到頭,也能賺上一筆收益,規模越大,賺上的錢財也就越多。正是養殖門檻的增加,大家雖然滿腹牢騷,但也無可奈何,退出養殖產業走上了打工的道路中。只要能讓收入有所保證,就算再累一點也值得。到了如今,打工的難度增加,很多農民的收入也在縮減,儘管工地上已經開工了,但很多農民怕拿不到工資,不敢去工作。
  • 農村還有小本創業嗎?投資3萬元的那種,種植、養殖,哪個靠譜?
    受到此次疫情的影響很多本該外出的打工的村民沒有離開,留在村裡後有不少農民朋友想在農村創業。他們認為農村地方大、投資低,很適合小成本創業,不過實地考察了解發現,農村小成本創業可做的項目還是比較少的,尤其是想投資個3、5萬元就想開始的項目少之又少。
  • 農村四大家魚之首,品質好價格高,為啥沒多少農民養殖?
    其中,青魚不僅作為「四大家魚」之一,還被很多人看作是四大家魚之首,與其它常見的魚類相比,青魚的肉質緊實,品質出眾,所以在市場上的賣價也比較高,不過近幾年來,願意養殖青魚的農民卻越來越少
  • 一個適合農村窮人的養殖項目,20頭年收入8萬元,比打工強
    也許大家厭倦了城市的打工生活,現在好多人有回鄉創業的願望,現在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好,如果能夠在農村創業,又能夠照顧家人和孩子,是不是更好呢?農村創業不光需要激情,還要有好的創業點子。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適合農村的養殖項目,它不需要投資太多,很適合資金少的農村人,只要踏實肯幹,能夠吃苦就能有所成就,一起來看看吧。
  •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很窮,卻不願外出打工?有兩個原因!
    農村人的生活經歷過三次大的變化,最開始時,農民單純靠種地為生,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人們就只種地,農忙時就在地裡忙活,農閒時就在家裡貓冬。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人們開始靠打工來改善家裡的生活,黑嫂還依稀記得村裡第一批外出打工的人,是去的鄭州,一天好像是八塊錢還是多少。這個時候是種地為主,打工為輔。
  • 昔日打工仔靠養殖鵪鶉如今年掙百萬
    從返鄉創業的打工青年,到當地小有名氣的養殖場老闆,盛成波花了七年。在2010年用自己打工攢下的所有錢購買了5000隻鵪鶉幼苗及必要養殖設備,開始了自己的鵪鶉養殖事業。「當時周圍很多鄉親都等著看我笑話,覺得我這個門外漢肯定不會成功。」盛成波回憶起創業初期,嘴角不禁泛起一絲苦笑。但是他沒有放棄,他利用家中空閒住房和豬圈作養殖圈舍,每天起早貪黑,與「鵪鶉同吃同住」。儘管如此,因為鵪鶉養殖經驗不夠,他還是足足虧空了一年多。
  • 安徽宿松:「雞王」郭海松的深山養殖創業夢
    在11年的打工生涯裡,他做過油漆工、縫紉工,憑著吃苦耐勞、敢於挑戰的精神,他很快為家庭擺脫了貧困,並有了數萬元的積蓄。 2011年,他從網上看到一位外地農民,連續十年堅持在山林裡散養蛋雞,如今成了當地的致富能手。老家成片成片的松樹林,最適合散養蛋雞,況且從裡面養出來的蛋雞和產出的雞蛋,成本低,味道鮮,營養價值高。從小喜歡養殖的他,頓時萌生回鄉創業的念頭。
  • 春運倒計時,農民在外打工月薪七八千,為啥回村卻哭窮,錢哪去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春運倒計時,農民在外打工月薪七八千,為啥回村卻哭窮,錢哪去了?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與進步,如今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再加上近幾年農村又受到了國家重點關注。在國家的支持下,農村三農事業發展穩步向前。
  • 都說返鄉創業好處多,還有真金白銀的補貼,農民為啥越想越後悔?
    城市能夠容納和提供的工作崗位本就有限,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朋友進城打工,城市的就業形勢也有越來越嚴峻的跡象。為了緩解這種就業緊張的局面,國家開始提倡農民工返鄉創業,同時承諾給創業的農村朋友提供多個方面的支持,其中就包括真金白銀的補貼。
  • 2年前大量拆除養殖場,如今市場緊缺鼓勵養,農民:鬧著玩嗎?
    現在雙節將至,豬肉的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也帶來了生豬市場的一波上漲,現在養豬的農民可掙錢了。不過在2年前,大量拆除了養殖場,如今市場緊缺又鼓勵養,引起了農民的感嘆。現在環保已經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最近幾年,霧霾天氣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到了秋冬季節,有一半左右的時間全是霧霾天,天空失去了之前的藍色,變得灰濛濛的,可視度也很低。
  • 「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農民為啥這麼說?找到原因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農民為啥這麼說?找到原因了。農村的養殖業,有傳統養殖與規範化新型養殖兩種,由於養殖業原本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性,比如有養殖技術風險,還有市場經營風險等,所以在農村有「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這一說法,這也是一般人不看好農村養殖業的主要原因。
  • 李喜軍:養殖大閘蟹 致富不忘本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孫園芳 馮延軍 記者張玲 )初冬時節,當記者來到延安市黃龍縣崾嶮鄉白城村大閘蟹養殖基地時,看到養殖戶李喜軍正在蟹塘裡打撈成熟的螃蟹,忙的是不亦樂乎
  • 小夥農村創業被瞧不起,如今花20萬買車蓋樓房,他是怎麼做到的?
    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母親是殘疾人。哥哥為了承擔重任,初中畢業以後就沒有再上學,而是跟著養蜜蜂的師傅全國各地養蜂,並學習養殖技術。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危禍旦夕。就在哥哥出門的一年多時間裡,父親思念成疾,後來不幸發生意外去世。對於我們這個家庭,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
  •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價格如此高,為啥很少有農民養殖
    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對食材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吃膩了雞魚肉蛋,偶爾也要換一換口味,驢肉就這樣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中,加上民間一直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都想品嘗一下驢肉的味道。
  • 一隻售價高達3000元,一年可出欄,這樣暴利的養殖項目農民能信嗎
    國家鼓勵農民創業,如今確實有不少農民都從城市回到了農村,手裡頭有了些存款以後,就有了自主創業的打算,養殖魚、蝦成為了農民們常見的創業選擇。不過,這些養殖品種雖然還不錯,但是利潤比較低,因此有些農民就想,如果有既是養殖業,又是暴利項目就好了。
  • 曾風靡全國的百年烤鴨店,如今為啥「無人問津?」食客:一肚子火
    曾風靡全國的百年烤鴨店,如今為啥"無人問津?"食客:一肚子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如今,大家對美食的追求也是越來越高了。以前咱們吃東西是為了填飽肚子,而現在吃東西是為了健康,為了享受。以前大家吃東西,只要是大魚大肉就可以了,而如今,大家吃東西卻更加追求其中的享受。說起烤鴨,如今的北京烤鴨可是成了世界名菜,一提到中國美食,大家就不會忘記"北京烤鴨"這4個字。北京烤鴨風靡全國,非常火爆。不過,早在一百多年前,北京就有一家叫做"全聚德"的烤鴨店火了。
  • 老百姓回村創業,這6個創業點子可以考慮下
    在農村創業,如今國情下並不難找到好項目,而且只會商機越來越多,下面推薦大家最有前景的6個農村創業點子!農村創業點子NO.2家禽家畜養殖作為農村創業點了的第二個,那當然離不開養殖業。養豬、養雞、養鴨的越來越多了,在村子周邊蓋起了越來越多的大棚子,這些都是養殖戶們的養殖基地,這些屬於生活消耗品,每天都要用到,市場很大,用大車直接拉進城市了。
  • 「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他養了2000隻土雞,為啥賣不出去?
    由於受疫情影響,部分工廠企業暫時性不景氣,有不少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想返鄉搞養殖創業,有這種想法是好的,但在創業之前,請仔細品味一句農村老話。在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尤其是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農村搞養殖的農民體驗最為深刻。
  • 這個來錢快,補貼多的項目,國家一直在鼓勵,農民朋友不妨搞一搞
    又到年底了,很多農民朋友發愁現如今在城裡打工掙錢越來越難,不知道明年做何打算。其實,與其背井離鄉到離家很遠的城裡打工,不如在自家門口想想辦法,如果能夠成功,不但能掙到錢,還能照顧好家裡。現在有一個項目是國家一直在鼓勵的,而且各地都給了很多政策扶持和補貼,那就是利用閒置宅基地或「四荒 地」做農家樂,農民朋友如果條件合適 不妨搞一搞。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一、農業部《關於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閒農業發展的通知》中就明確指出,不是建設用地,也可以做休閒農業,鼓勵閒置宅基地發展「農家樂」,鼓勵「四荒地」發展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