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就業一直是一個大問題。城市能夠容納和提供的工作崗位本就有限,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朋友進城打工,城市的就業形勢也有越來越嚴峻的跡象。為了緩解這種就業緊張的局面,國家開始提倡農民工返鄉創業,同時承諾給創業的農村朋友提供多個方面的支持,其中就包括真金白銀的補貼。
根據部分專家的分析,返鄉創業實際上有不少的好處,除了緩解城市就業壓力和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之外,也能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農民不僅在家就能掙到錢,還能順帶照顧好家庭,農村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也能得到解決,這對整個社會和農民都是一件雙贏的事情。不過,根據一些農民朋友的反映,他們創業的成果卻和專家的分析存在不小的差距。
老家有一位四十多歲的李大哥就是創業大軍中的一員,在相關政策的鼓勵和周圍人的帶動下,李大哥在前年辭掉工地上的活之後,開始在家鄉創業。如今已經過去兩年多時間,再提起當時的這個決定,李大哥的言語間卻有不少後悔。
「當時聽人家說什麼創業,還有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我覺得結果應該差不到哪去,原本是想著好好幹一場,也能給家裡多存點錢,可入了這一行才知道,掙錢哪有那麼容易?就連這本錢都不知道啥時候能收回來哩!」李大哥創業選的是種大棚蔬菜,光是租地和建大棚的錢都是找了親戚朋友才湊夠,而在後來的創業過程中, 他遇到的問題還遠不止如此。
「除了啟動資金,之後的種子、化肥、人工和大棚的修復管理都需要花不少錢,手頭緊張的時候實在周轉不開」,雖然當地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資金補貼,但對李大哥來說,這些支持也只算得上是九牛一毛。
而且除了資金,李大哥的創業還面臨著專業知識和技術方面的難題,由於之前沒有管理大棚的經驗,他在第一年冬天並沒有做好大棚的抗寒工作,結果當年冬天氣溫特別低,還下了好幾場大雪,棚裡的蔬菜也是傷的傷,死的死,李大哥也因此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另外,鄉裡這兩年創業的人不少,其中大部分都選擇了發展蔬菜種植和果樹種植,不過這樣的項目在農村卻並不一定合適,種植的人一多,銷路和價格都成問題,要是沒人來收購,這一年的努力就算打了水漂。提到這裡,李大哥無奈的嘆了口氣:「要是知道這創業有這麼多麻煩和彎彎繞繞,當初我肯定不會湊這個熱鬧,現在是越想越後悔,還不如在工地上老老實實的打工哩」,在農村,和李大哥一樣情況和想法的人還不少。
仔細一想,國家鼓勵農民創業雖然是好事,但由於資金、項目、和專業技術方面存在的難題,農村創業也並沒有那麼容易。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