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農村,越到冬天,辦白事的頻頻出現,到底為啥?答案來了

2020-12-18 豬友巴巴

文/豬友巴巴

近年農村,越到冬天,辦白事的頻頻出現,到底為啥?答案來了

眼下,雖然正處於三伏天,可是,前不久回家家鄉,村裡的老人在樹蔭下聊起了去年冬天過世的劉大爺,他們說著劉大爺的一生,惋惜劉大爺正要享福的時候,撒手人寰了!的確,對於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來說,每當年前的一段時間,村裡經常會有老人過世,有時也聽父母說,「老人倘若過了冬,接下來就穩當多了!」

在農村,對於生老病死來說,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近年農村,越到冬天,辦白事的也多了起來,雖然,年前咱農民也都陸續返鄉了,對於白事來說,能前來幫忙的也不愁了,可是,為啥有些老人都過不了新年呢?對於這種怪現象,村裡老人道出了實情!

生活在農村,的確,每當年前的一段時間,十裡八村,會有一些老人過世,當然,這些老人大多是年歲高,很多都是八九十歲的樣子,在去年臨過年的臘月二十七,村裡的三爺爺也壽終正寢了!關於這個話題,也時常和村裡的老人討論,鄰居劉叔認為。俗話說「老牛老馬難過冬」,更何況是人了!的確,對於農村老人來說,大多希望能高壽,也是擔心過冬的!原因無非是,冬天家家戶戶都燒暖氣了,這齣門一冷一熱的,很容易感冒,這對於年輕人來說,尚可應對,可是對於七老八十的老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一擊!因此,對於農村那些體弱多病的老人來說,他們害怕過冬天!

其次,對於農村老人來說,閒暇的時候,去田間地頭,打理下莊稼,即便是農閒的時候,也有時間去鍛鍊下身體!可是,隨著天氣的寒冷,進入冬季以後,人們的戶外活動基本停止,這閒下來的時間,往往缺乏運動,由於對身體健康了解不足,有時也會出現吃飯不規律的現象,這也容易引起血液循環出現了問題,比如說,村裡的老支書,前年冬天去趕集,就是因為突發腦溢血而走的!

最後,在農村,由於城鄉間的差異,在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依然出現家庭環境不理想的問題,比如說,冬天氣溫低,有時路面很容易結冰,一旦老人不慎跌倒,對於平常的年輕人來說,不算啥,可是對於年邁的老人來說,由於身體老邁,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傷害,這或許也是一種原因吧!

近年農村,越到冬天,辦白事的頻頻出現,到底為啥?答案來了。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在您的家鄉,這些怪現象多嗎?

相關焦點

  • 每年冬天,農村白事就多起來了,為啥很多農村老人都撐不到過年?
    大家好,歡迎來到《農家巧》,巧兒是一位農村姑娘,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農村最新消息,如果你想持續收到巧兒的文章,請點擊上方「關注」二字,謝謝您的支持,今天巧兒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到冬天,農村白事就多起來了,為啥很多農村老人都撐不到過年?
  • 進入冬天后,農村辦白事的增多,為啥很多老人都活不過過年呢?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每年在入冬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會增多,由於冬季地裡邊已經沒有農活,所以人們會選擇在農閒時舉辦婚禮來,這樣前來參加的親朋好友會很多,婚禮也會很熱鬧。那麼在入冬後,農村的白事也會增多是怎麼回事呢?為啥很多老人都活不過過年呢?原因一、冬季天氣寒冷,容易引發舊疾。
  • 農村辦「白事」,從一碗大鍋菜變成了酒席,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農村辦「白事」,從一碗大鍋菜變成了酒席,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若論人情世故,農村人絕對是比較講究的。在農村人與人之間利益關係很少,而人情關係卻錯綜複雜。因為生活群體固定,生活環境也比較穩定,鄰裡之間要麼沾親帶故,要麼日久生情。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就拿在農村結婚來說吧,除了訂婚的各種繁瑣講究,到了結婚就天,主家要草擬客人名單,確定婚前的各種細節,看是否遺漏,當地有什麼習俗需要避諱的等等,而街坊四鄰來後,能幫著你打掃衛生,有的幫著擺桌,買菜等等。同樣,白事也有著許多說法和講究,甚至比喜事辦的還要盛大,因為每個地方有太多的講究和章程,加上遇到白事,主家心情紛亂,經驗缺乏,因此在農村辦白事,還衍生出了一個專門來組織大家的的職業,全稱為「大支客」。
  • 「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因為農村的傳統氛圍比較濃厚,因此在對於一些事情的總結上非常流行,也是從中流出了很多俗語,這些話多數都比較有趣,關於農耕和養殖的方面能夠給人帶去不少啟發,但是和生活有關的俗語,則是會指引農民朋友們做出最好的選擇,而在農村兩件大事中的總結,也是存在著不少俗語,來幫助在這件事情中獲得最好的做法。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面對日趨增多的農村隨禮次數,農民在隨禮的時候表現出了比較明顯的選擇性,也就是農民調侃的「兩極分化」,那就是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同樣是隨禮,農民為啥要區別對待呢?紅事為啥被動隨呢?說到底,我覺得還是因為紅事太多了。
  • 農村怪象:辦白事時人們大多會去幫忙,可辦喜事時為啥不積極?
    文/玉濁清農村怪象:辦白事時人們大多會去幫忙,可辦喜事時為啥不積極?但是如果細心的話,就會發現辦喜事的時候去幫忙的人並不是很多,而辦白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前去幫忙,這種現象讓很多人都不能夠理解,這是為何呢?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可能對於這樣的現象更加的了解一些。第一點是因為喜事幫忙的主要都是親戚朋友,而鄰裡之間可以有人幫忙,也可以不需要。
  • 農村「空心化」之後,喜事沒人去,而白事卻都來幫忙,到底為啥呢
    ,另外村裡的喜事參與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有種現象缺沒有被影響,村裡的白色仍然會有很多人前來幫忙,有的人即便在城市工作比較忙也會專門請假回家幫忙這到底是為啥呢?首先喜事當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無外乎就是隨禮,只要禮到了人不去也沒關係,但是喜事我們也知道,這端盤子或者接待主家的親朋好友還是需要外人來幫忙的,很多人家裡舉辦喜事的時候都會邀請很多人來幫忙,但是有的人就找藉口不來,這一點很多人也是不理解,以前的時候,只要告知一聲都會去幫忙或者隨禮,而現在去的人越來越少,另外舉辦喜事的可能確實別人在忙有事不願意來
  • 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隨禮也開始忙不迭,有的時候一天要隨好幾個禮,無法分身的時候就只能禮到人不到,這也是每年都在同期上演的酒席,全年之中的酒席,當屬冬季最為繁多。過去的時候農村辦理紅白喜事,都是街坊鄰居前來幫忙,尤其是辦白事,不用通知大家就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哪怕是平日裡有一些矛盾、隔閡的,在辦白事面前,都會屏棄一切顧慮前來幫忙。
  • 農村講究「紅事出錢,白事來人」,不管距離遠近,都得回村幫忙?
    而喪事上出現的這些,實在讓人反感厭惡。而現在呢,隨著移風易俗後,這些大操大辦和這些低俗陋習也幾乎見不到了。不過還有一些習俗,卻深扎在農民的心裏面,就是無論誰家辦白事,不管距離的遠近,都要趕回到農村老家去幫忙。因此在農村也流傳有這樣的一句順口溜,叫做「紅事花錢,白事幫忙」。
  • 農村怪現象「喜事不來禮要到,白事不來禮不收」,這有啥講究嗎?
    這已經到了12月底了,馬上就要到2021年了,時至年底農村裡也迎來了很多的喜事,畢竟在農村裡,農民都是喜歡在冬季舉辦婚禮,第一是農村裏白喜事都是在家裡辦酒席,那麼菜在冬季就能放的時間長一點,這一點要比在夏天的時候要節省成本的,第二就是大家常年在外地打工,這年底了,大家都返鄉了,參加婚禮的人多了,那麼就是一個熱鬧,但是要是沒人的話,那事主的臉上多少是掛不住笑容的。
  • 一到冬天農村白事變多了,為何有些老人過不了這個年,真相淚目
    古語「偷得浮生半日閒」,而對於農民來說,可能也只有在冬天的時候,日子是比較清閒的。我們知道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期,農民也都開始準備了,夏季的小麥豐收,而到了秋季也躲不過秋收農忙。農民能給自己放個小長假,也許只有冬天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日子。
  • 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馬上就要進入到12月份,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現在我國大多數農村的農活已經告一段落,農民也進入到了休養生息的農閒季節。隨著冬天的到來,農村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禮尚往來」,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不僅會去幫忙,還要送上禮錢,在農村中關於紅白事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那麼這是為啥呢?
  • 農村紅事「遇冷」,參加婚禮的少了,白事再遠也要趕回來,為啥?
    文/豬友巴巴農村紅事遇冷,婚禮冷席增多,白事遇熱,再遠也要趕回來,為啥?在那個年代,最為深刻的印象在大伯家大哥的婚禮上,在90年代初期,雖然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物質依舊匱乏,當時婚禮的程序還比較多,在今天農村辦婚禮也不過是2日的時間,而在那時最低也要一周,很多村裡的忙客會提前殺豬,準備婚禮上的菜品,還有很多的儀式,比如說,看山,會親,搬嫁妝,鋪床,壓轎等等,而在那時很多親戚朋友都會到場,其中不乏一些村裡的鄰居,在我們村稱之為「街禮」!
  • 專家不解:農村白事不請自來,紅事不請不去,這是為啥?
    小編還記得,在小的時候,家裡不管是紅事也好,白事也罷,都相當注重規矩,從剛剛出生的孩子,到已經長大,甚至年老的人,都必須掌握紅白喜事的禮儀。以前,誰家要是有白事,各家就會伸出援手,過去幫他們的忙,然而,這幾年農村的人都跑到城市去找工作,很多紅白喜事上的傳統儀式,都慢慢的在改變。
  • 農村辦紅事很少人幫忙,白事為何幫忙的人很多?
    提要:農村辦紅事來幫忙的人為何沒有白事的多?農村紅事不幫忙,白事有多遠都會回去幫忙,這是為何?其實這種現象在農村確實是能夠見到的,這裡包含了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白事」指代喪事。現在正處於農曆臘月,農村辦喜事的最近也是特別的多,年輕人結婚、定親、相親的尤其的多。但是為何在農村會有紅事沒有白事幫忙的多的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 農村辦白事,新增的這幾種做法,被村民直言:純粹是「胡鬧」
    導讀:農村辦白事,新增的這幾種做法,被村民直言:純粹是「胡鬧」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季節。這個季節也被叫做隨禮的季節,每天都要忙不迭地去隨禮。紅事明顯多於其他季節,是由於傳統習慣使然,過去的農村平時大家都要忙於農田幹活,只有到了冬季的時候,相對才會閒暇一些,所以更容易找到人幫忙,大家也都有時間,加上冬季的氣溫很低,在沒有冰箱冰櫃的時代,室外的天然大冰箱能夠更好地將食物多存放一些時日。而白事的增多,則是由於氣溫的驟然下降,讓一些年老體衰的老人很難適應,所以冬季的白事也明顯的多於其他的季節。
  • 農村白事為大,2個怪象卻愈演愈烈,專家費解:喪事也能這樣辦?
    在我們印象中的農村都是親戚之間互幫互助的,雖然現在因為某些利益關係,農民之間的關係有些淡薄,甚至親戚之間因為一點金錢利益,就鬧得面紅耳赤,翻臉不認人的很多,但是在一些大事兒上,大家都是統一戰線,而值得一說的也就是在農村辦「白事」,人生經歷的莫過於「生老病死」,婚嫁喪娶更是大事兒。
  • 入冬以後,農村辦白事的多了,什麼原因?
    步入小雪節氣後,北方多地「一夜入冬」,氣溫跳水明顯,不少村民也當了「睡衣族」,換上了厚厚的棉衣,雖然看起來有些不起眼,但這種輕盈保暖的穿著,還是吸引了多數村民的心,這也成了時下農村的一道獨特風景!今天是去世的第三天,按照移風易俗的規定,三天就要辦白事了,今天客人聚集一堂,按照老祖宗留下的習俗,為逝者做最後一次告別,不少村裡人都很感慨,劉大爺細細算了一下,這兩年入冬後,過世的老人,足足有七八人,心裡暗暗納悶,為什麼大年三十之後,許多村裡人怎麼還活不到過年呢
  • 農村白事出現3種,鋪張浪費現象,娛樂班要不要取消?
    而且這則新聞也讓鄉村舉辦「白事」現象風口浪尖,很多人覺得鄉村辦「白事」時可以進行簡約處理。如今,在農村有兩種更重要的情況,即「喜事」和「白事」。而且在網上也有很多人提到最近幾年,在農村地區「白費」的感覺有點鋪張浪費。就連不少網友都在網上留言,可以讓農村辦「白事」的時候也能進行簡辦。不要鋪張浪費,提倡厚養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