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2020-12-14 棒奔霸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隨禮也開始忙不迭,有的時候一天要隨好幾個禮,無法分身的時候就只能禮到人不到,這也是每年都在同期上演的酒席,全年之中的酒席,當屬冬季最為繁多。過去的時候農村辦理紅白喜事,都是街坊鄰居前來幫忙,尤其是辦白事,不用通知大家就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哪怕是平日裡有一些矛盾、隔閡的,在辦白事面前,都會屏棄一切顧慮前來幫忙。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紅事禮到人不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到扔出來,可見白事跟紅事還是具有很大差別的。白事講究的就是場面,前來的人越多自然就越好,在辦白事的時候,自發前來幫忙也是農村的約定成俗的風俗,但現如今的農村,不論是舉辦白事還是紅事,找人幫忙的場面越來越少見了,鄉村紅白服務隊已經基本上完全代替了找人幫忙,對於這樣的情況出現,很多人表示看不懂,為什麼傳統的幫忙習俗,逐漸的就消失不見?難道真的是沒有人情味了嗎?

現如今的農村,跟過去相比改變的不止是外觀、生活條件,還有留守的人員,隨著外出打工的增多,農村的留守人員也越來越少,而且還是以老人孩子和婦女為多,這樣的留守人員,說實話真的很難撐得起舉辦紅事和白事。所以很多情況下,並不是不想請人幫忙,而是人手真的不夠,尤其是一些比較小的村子,現如今找到一幫能夠勝任的人手,實屬困難重重,服務隊也就在這樣缺乏人手的農村,應運而生。

不論是辦紅事還是白事,幫忙的人越熟練越有經驗自然就越好,而服務隊就是專門做這個的,是以這個為營生的,所以不論是從經驗還是臨場發揮方面,都是不用質疑的,不但能夠順利地把事情給辦好,而且相當的專業,各方面都能夠做得更好,尤其是現如今的一條路服務隊。幾乎不用主人多操心,輕輕鬆鬆的就能夠把事情給辦完。這樣不用請人幫忙,只需花費一些錢就能辦好,自然很受大家的喜歡。所以農村的服務隊越來越多,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也有人算過一筆帳,其實找人幫忙看似不用給錢,但其實一點都不省錢,好吃好喝好煙決不能少,除此之外,最不好還的就是:人情債。別人前來幫忙,到時候人家的家裡有事,自己自然也要去幫忙的,隨著現如今的工作繁忙,有的時候外出打工一年都回不來,這樣的人情債實屬難還,所以乾脆請上服務隊,一來二去乾脆利落,省去了許多的麻煩,至於請服務隊是不是真的人情味變淡了?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紅白喜事「怪相」,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為啥呢
    導讀:農村紅白喜事「怪相」,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為啥呢過去的農村,尤其是到秋季之後,紅白喜事就開始多了起來,冬季也是農閒之際,大家農田也沒有了什麼活,富裕人手比較多,這時候舉辦紅白喜事是很容易找人來幫忙的,尤其是舉辦白事,更是不用通知,大家都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場面也是熱鬧得很,但這幾年的農村舉辦紅白喜事,就有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因為什麼呢?
  • 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在家操辦酒席,為啥現在變少了呢?看完明白了
    過去的農村,舉辦紅白喜事可謂是家中的一件大事,會提前好幾天就開始了忙碌、做準備工作,街坊鄰居也會紛紛的前來幫忙,熱鬧的場面是農村的一道風景,在家辦理酒席,好處有很多,最為主要的是:實惠,首先食材都是自己採購而來,之後請人加工製造,跟外面酒店相比,無論是從質量上面,還是從口味品質上面
  • 農村人之間越來越冷漠,甚至在老人去世之後都不幫忙,怎麼回事?
    現在的農村不像以前了,人情味越來越淡,人們也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純樸,趨炎附勢、仗勢欺人、互相攀比等等現象越來越嚴重。像以前農村老人去世鄉親們都會去幫忙,而現在卻沒人幫忙了,那以後該怎麼辦呢?沒人幫忙的原因記得我小的時候人們都比較熱情,不管誰家有紅白喜事,所有的人都會去主人家裡幫忙,男的負責買菜、烹飪,乾乾一些體力活,女的在隨完禮以後就會負責一些後備工作,就連小孩都閒不住,擦擦桌子、搬搬凳子忙的不亦樂乎,大家相互之間說說笑笑,不知不覺還掉了情分,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可是現在每逢老人去世以後
  • 花錢請日本人幫忙結果卻不好,為啥不請中國人
    去越南旅遊過的朋友就知道,越南人對於中國的電視劇是比較喜歡的,他們甚至拍了越南版的西遊記、還珠格格等經典影視作品,對於中國一些宮廷劇也是津津樂道。但是,他們一遍享受著中國的文化成果,學習吸收,一邊又對此頗不滿意。
  • 專家不解:農村白事不請自來,紅事不請不去,這是為啥?
    小編還記得,在小的時候,家裡不管是紅事也好,白事也罷,都相當注重規矩,從剛剛出生的孩子,到已經長大,甚至年老的人,都必須掌握紅白喜事的禮儀。以前,誰家要是有白事,各家就會伸出援手,過去幫他們的忙,然而,這幾年農村的人都跑到城市去找工作,很多紅白喜事上的傳統儀式,都慢慢的在改變。
  • 紅白喜事擺酒席無可厚非,農村3種酒席純屬為收份子錢,不去也罷
    農村人注重儀式感,也很喜歡熱鬧,和鄰裡鄉親的親戚朋友來往緊密,人情味濃厚。特別是每逢節假日,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到處都是一派祥和、濃重的鄉村熱鬧氣氛。因為在農村裡,三天兩頭地可以看到人們在辦熱鬧的酒席,不論是紅白喜事,哪戶人家辦酒席,鄉親們都會來捧場湊熱鬧,提前通知一聲,就有很多村民來幫忙,等下次人家家裡辦喜事的時候,再去幫忙,有來有往的,加深了鄰裡鄉親的感情。
  • 農村辦喪事過去人多勢眾,現在幫忙人很少,為什麼
    農村是個大舞臺,是個大社會,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也有很多約定成俗的規則。農村辦喪事,一般忙人不用主家去請,即便自己有很忙的事在做,也要放下來,去主家主動幫忙。這是自古以來由於農村農民分散居住的特點,逐漸形成的旨在體現喪葬文化方面,彰顯了中華民族儒家文化、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優秀民風。
  • 明明酒店更方便,農村人辦紅白喜事卻選擇在家,是因為貴嗎?
    明明酒店更方便,農村人辦紅白喜事卻選擇在家,是因為貴嗎?農村人的生活可是說是一天一個樣,不管是吃飯還是婚喪嫁娶,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和做法,而且一個比一個更誇張。尤其是農村的紅白喜事,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紅包喜事的形式讓城裡人覺得看不太明白。不僅是紅白喜事,還有搬家升學滿月等等的酒席也是目不暇接,酒席可以說是多到吃不過來。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農村是個沒有陌生人的地方,在這裡生活的孩子都是長輩看著從小長大的,彼此之間有忙就忙,沒忙平時大家就會聚在村口巷尾的嘮家常,說八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農村還是個人情味特別濃厚的地方,特別是在農村,遇到喜事和喪事這種儀式感很強的大事時,鄉裡鄉親更是第一時間前來幫忙。
  • 在農村,辦喪事時出現這兩種讓人氣憤的現象,真該有人管管了
    在農村,最珍貴的東西,就是鄰裡之間濃濃的人情味,誰家有事,周圍知道的人都會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更是會積極的儘可能的幫忙。 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正是說明了關於紅白喜事幫忙的規矩。
  • 在農村,以前紅白喜事都是一個村的大事,為什麼現在卻越來越冷清
    而現在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裡面隨份子錢也是越來越高了,在農村這個自給自足的地方,隨份子很多時候已經成為農村家庭比較大的一個開支了。而且在往年的時候村子裡面只要誰家有事,那都是非常熱鬧的一件事,很多人都是主動去幫忙,放鞭炮、唱大戲連著都要好幾天。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關於辦喜事,在農村裡說法也比較多,時至今日在國內多數地區依然還保留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老規矩,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其中都有啥講究呢?紅事不請不到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辦紅喜事的時候,如果主人家沒有邀請你去幫忙,就不用主動去幫忙。
  • 如今農村老人去世,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宿命,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要開始操心起自己的後事了,畢竟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一向講究死者為大,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 東農村紅白喜事上的大鍋菜,這才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倍香
    在小編的山東老家,無論是紅白喜事都有這麼一種習俗就是吃大鍋菜。在小編來老家每個村裡都有負責紅白喜事的大櫃,一般大櫃都不是自己的家裡人。大櫃負責紅白喜事上的一切事宜,包括菸酒糖茶酒席等等。每到村裡有紅白喜事的時候村裡管事的就會提前張羅起宴席來。
  • 紅白喜事不超30桌,隨禮不超400元,農村治理「人情債」管用嗎
    每到節假日,隨禮多到錢包吃不消,人情味成了躲不掉的「人情債」!愛凌村率先立規矩,加強宣傳教育,破除陳規陋習。當然,農村講排場,互相攀比不是個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但由於一些陳舊觀念的影響,「人情往來攀比」「婚喪嫁娶鋪張」等現象有所抬頭。層層加碼的人情往來,成了壓在群眾頭上的一座「大山」。
  • 為什麼有些農村人辦酒席不願去飯店,而是自家辦呢?
    一些農村人辦酒席不願意去飯店,而願意在自己家裡擺,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1、自家擺酒席花費更少。現在在城鎮酒店裡面擺酒席,每一桌的花費至少得800塊錢以上,酒席質量好,價格就沒譜了。有些農村人的親戚特別多,遇到誰家有紅白喜事,來吃酒席的基本上都是一個家裡全部來,但是送禮只送一份。
  • 農村新怪象:喪事要「喜辦」,難道很值得高興嗎?老農有話說
    農村紅白事是農民一輩子之中的大事,每當村上誰家有喪事或者喜事,十裡八村的人都要趕著去隨份子,還有很多人義務幫忙,借東西等。在農村,將喜事和喪事都稱為「紅白喜事」,為啥把喪事也稱呼為「喜事」呢?因為在農民看來,人老了自然死去,是喜事,是壽終正寢,應當值得高興。雖然表面上稱呼是「紅白喜事」,但喜事的主色調是高興,喪事的主色調應當還是悲傷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紅白喜事也加入了很多「現代」因素,例如嫁人娶妻等喜事,年輕人都崇尚西式婚禮,農民也都興起了在酒店辦喜事,請司儀,還要找婚慶公司來操辦。喪事同樣也變得和往常「大不一樣」。
  • 現在農村人也喜歡白天插門閉戶了,是人情味淡了,還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現在農村人也喜歡白天插門閉戶了,人情味淡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人情味變淡也是正常的現象。記得在以前時候,農村裡的家風也是很淳樸的,鄉鄰之間也總是互相串門,湊在一起拉個東家長、西家短的,而那一番熱鬧也是農村裡獨有的風景。
  • 農村的紅白喜事,是傳統文化還是封建迷信?
    農村的紅白喜事是傳統文化還是封建迷信?01農村的紅白喜事是傳統文化,不是封建迷信。中國幾千年來,早已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風俗習慣,其中,農村的紅白喜事,就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風俗習慣,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
  • 農村怪象:辦白事時人們大多會去幫忙,可辦喜事時為啥不積極?
    文/玉濁清農村怪象:辦白事時人們大多會去幫忙,可辦喜事時為啥不積極?但是如果細心的話,就會發現辦喜事的時候去幫忙的人並不是很多,而辦白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前去幫忙,這種現象讓很多人都不能夠理解,這是為何呢?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可能對於這樣的現象更加的了解一些。第一點是因為喜事幫忙的主要都是親戚朋友,而鄰裡之間可以有人幫忙,也可以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