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以前紅白喜事都是一個村的大事,為什麼現在卻越來越冷清

2020-12-18 諸葛倩講三農

在我國的農村,每家每戶都是走的比較近的,只要是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基本上整個村子都去了。聽老一輩人說在往年農村隨份子也就幾毛一塊的,然後一家人都去了。而現在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裡面隨份子錢也是越來越高了,在農村這個自給自足的地方,隨份子很多時候已經成為農村家庭比較大的一個開支了。

而且在往年的時候村子裡面只要誰家有事,那都是非常熱鬧的一件事,很多人都是主動去幫忙,放鞭炮、唱大戲連著都要好幾天。但是現在農村辦紅白喜事明顯沒有以前那麼的熱鬧了,為什麼呢?問了當地農民才知道,原來是這幾個原因

首先是現在年輕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現在的年輕人早早的便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很少有時間在村子裡面待,所以和村裡面的人一個是不熟悉,還有長時間不再村子裡對村子裡面發生的事情也是不了解,所以自然而言時間一久就沒什麼感情了。以前要是誰家有個事,大家都是互相幫忙。而且幫了忙也都是不收費,今年你幫了我家,明年我在幫你家,所以人情往來特別多,人情味也就更加濃厚。

其次現在到農村大家應該都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到了村裡面,大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顯得冷冷清清。就算在家也都是關上房門各家過各家的了,有很多在城市裡買了房子的年輕人,在城裡結了婚,生了小孩之後,因為工作忙或者想讓父母也跟著自己享享福,都會把父母接到城市裡跟自己一起住,農村裡留下來的老人和小孩松鬆散散,人越來越少了,辦起事來也就沒有了熱鬧氣氛。再加上現在講究新農村,放鞭炮對環境的影響也比較大,很多地方政府也都禁止放鞭炮了,辦事就會顯得更加冷清。

主要現在農村的紅白喜事,都有專業的一條龍團隊,只要能想到的事情他們都安排的妥妥噹噹,而且現在吃飯一般也都會選擇到酒店裡,更方便一些。再也不像以前一樣只要哪家辦個事,村裡的很多青壯年勞動力都出動的現象了,那時候圍觀的人也多。現在誰家辦事,接到通知,到了吃飯的點,大家一起圍著桌子吃個飯,好像這個事也就辦完了。

現在的紅白喜事為什麼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大多也就是上面這幾個主要原因,尤其是年輕人大量的湧入城市中,村裡面大部分都是些老年人,這樣可想而知,想熱鬧也熱鬧不起來了。你所在的家鄉紅白喜事都是怎樣操辦的呢?還辦的有以前那麼熱鬧嗎?歡迎你積極參與評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一大怪象,紅白喜事越來越冷清,老農:年輕人都不願意走親戚
    在以前農村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紅白喜事,都非常的熱鬧,來的親戚朋友都非常的多,在那個時候,不管誰家有紅白喜事,不僅村裡面的人都會來幫忙張羅,自家的親戚也會上門來幫忙,然而,在最近一些農村,卻出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不僅逢年過節的時候很冷清,找不到過節的那種氣氛,而且紅白喜事的時候也非常的冷清
  • 農村紅白喜事變得越來越冷清,只剩老人,為何年輕人不愛湊熱鬧了
    農村「紅白喜事」變得越來越冷清,只剩下老人,為何年輕人不愛湊熱鬧了?在過去,農民一年當中最「幸福」的幾天,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刻,以及村裡有人家「紅白喜事」的時候。為什麼這幾天最「幸福」?一般遇到「紅白喜事」,無論人們多忙,也要擠時間去參加,去幫忙。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一年當中,即使是農忙時節,農民也不會太忙,至少不會像城裡人那麼忙。很多沒來過城市的農村人,認為城裡人很悠閒,「整天就做辦公室」。其實,城裡人在辦公室不假,但是卻天天加班,沒時間閒聊、串門。但農村人每天都去串門,悠閒得很。
  • 農村越來越冷清,人情味也變淡了,為啥呢?老農3句話說出真相!
    在幾十年前的農村,人們的掙錢主要是依靠種地,基本上沒有出去打工的,一年四季都能到處看到人。那個時候平常在家的人都比現在過年的時候的人多,以前農村有什麼紅白喜事的時候,真的是人擠人的狀態。農忙的時候,大家都各自在自己的地裡幹活,農閒的時候就三五成群的在門口瞎聊天。
  • 普遍現象,為什麼現在的農村比起以前,經濟越好越沒有人了呢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在幾十年以前的農村,人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在家務農種地,沒有別的掙錢出路,一年四季村裡村外都是人,平時就跟過節一樣熱鬧。尤其是誰家有喜事了,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往前湊,看熱鬧,幫幫忙送祝福,那時候人擠人,好不熱鬧。嘰嘰喳喳從早到晚的問候聲,聊天聲特別熱鬧。
  • 農村紅白喜事席面越來越豐盛,成本比酒店包席都高,卻還互相比較
    文/農村曉劉農村紅白喜事席面越來越豐盛,成本比酒店包席都高,該怎麼解決?記得以前村裡誰家過紅白喜事,大家都會遠遠近近的趕過去幫忙,而小孩子通常也一起跟著蹭一點席面。基本上現在我們村過一個紅白喜事,買的菜都在是好幾萬的。本來可能只有20席,卻準備的有50席。在冬天的話可能還好,到最後才沒有吃完,還能拿去退掉,如果是夏天或許事情還沒有過完菜就已經壞了。畢竟是農村不像城市裡有那麼多的冰箱冰櫃,很多人家是根本沒有這個家電的。而一家一戶充其量也就一兩個,不具備冷藏的條件那麼腐爛變質的也就非常的多。
  • 在農村,「婚喪嫁娶」都是農民的大事,為什麼喪事幫忙的人最多?
    「婚喪嫁娶」在農村都是很多人會面臨的一個問題,農村的紅白喜事也是比較普遍的也就是我們說的「婚喪嫁娶」,再有是比較熱鬧親戚朋友鄰居都會前來,雖然兩者意義不同但是對於農民來說都是人生大事,當然像這麼大的事情在村裡也是比較轟動,很多村民都會前來幫忙。
  • 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在家操辦酒席,為啥現在變少了呢?看完明白了
    過去的農村,舉辦紅白喜事可謂是家中的一件大事,會提前好幾天就開始了忙碌、做準備工作,街坊鄰居也會紛紛的前來幫忙,熱鬧的場面是農村的一道風景,在家辦理酒席,好處有很多,最為主要的是:實惠,首先食材都是自己採購而來,之後請人加工製造,跟外面酒店相比,無論是從質量上面,還是從口味品質上面
  • 由於疫情的影響,農村的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今後會不會變得很平淡?
    聊一聊農村的紅白喜事過往史對於農村的紅白喜事,以前真的是大操大辦,甚至形成了不良競爭,給農民添了很大的負擔,那時候紅白喜事全憑村裡人來幫忙,想不大操大辦都難。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的紅白喜事可以說基本上不用鄉親們幫忙,一切都是一條龍服務,再也見不到曾經那樣熱熱鬧鬧的場面,因為都是花錢叫來的,幫忙的人也少了,村裡的人慢慢的也就不來了,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對於好酒好肉也不稀罕,有的人在城裡給孩子買了房,結婚的時候鄉親們都不願意去。
  • 農村人越來越「少」,為何城市也這麼「冷清」?人都去哪兒了?
    城鎮化不斷發展,農村裡可以說是「人丁凋零」,甚至連城市裡都很冷清,人都到哪裡去了?如今人群聚集一般只在節假日,甚至連節假日都聚不齊。如果不是逢年過節,在農村幾乎看不到多少人,頂多只有那些年紀較大的大爺大媽們,想要看到年輕人比較困難。我們知道農村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除了春節一般不會回來。
  • 在農村紅白喜事為什麼都要製作丸子?是不是「完事」的意思?
    在農村紅白喜事為什麼都要製作丸子?是不是「完了」的意思?在國內很多農村地區,無論是辦白喜事,還是辦紅喜事,酒席上的最後一道菜基本上都統一是丸子。其中細心的人還會發現,如果是白喜事的話,那則是「白丸子」。而如果是辦紅喜事,則都是「紅丸子」。
  • 現在去農村參加紅白喜事,一般隨份子錢都是多少?
    去農村參加紅白喜事,一般隨份子錢的多少,因不同地區,不同習俗,富庶或貧窮差異,以及親疏關係等,也自然有了不同。農村講究「紅事叫,白事到」,白事你只要趕回家,就是最大的禮數。這個一般同村人都有個默契,只要不是太特殊,都選擇與其他在外混的同村人一個標準,免得上禮單時,掃了別人的臉。親戚也如此。畢竟一大家子人,十個指頭還不一般齊呢,家裡有白事,大家來了就是有情義,不是來上禮受你侮辱的。你若真想多給,選擇私下給更有心。
  • 受疫情影響,農村禁止大操大辦紅白喜事,為何卻有人歡喜有人憂?
    農村的紅白事一直是除了春節以外,農村最熱鬧的時候,但是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農村已經不再允許大操大辦紅白喜事,但是卻有人歡喜有人憂,這是為何呢?近幾年由於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在操辦紅白喜事時也越來越聲勢浩大,甚至還出現了攀比風。
  • 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
    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在農村裡,紅白喜事自然是很常見的,所以這遇事隨禮自然也是少不了的。而農村和城市不同,在一個大集體下,只要村民們之間很熟悉,隨禮也是面面俱到的。那農村老家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呢?
  • 現在農村紅白喜事隨禮多少錢?有人翻「老黃曆」,有人卻藉機斂財
    這裡並沒有規定明確的數字,而且這幾年農村人的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越過越好,因此婚喪嫁娶的彩禮錢也是一路水漲船高,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以此來發家致富的鬧劇,被很多人所詬病。這裡先來說說我們大西北河西走廊金昌市周邊農村最近兩年內紅白喜事隨的禮金。首先需要說明,我們這邊地方雖然不大,但是禮金還是有出入,最終標準以我們村的禮金為主。
  • 臨近年底,農村的集市依舊冷清,看不到年輕人,都不買年貨嗎?
    導讀:臨近年底,農村的集市依舊冷清,看不到年輕人,都不買年貨嗎?文/農夫也瘋狂現在已經是冬月了,距離今年過年也就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如果是在往年,一般都是到了年底就提前做準備了,因為過年可是大事情,要準備的東西較多,這個時候農村的集市也開始熱鬧起來了。很多的農民都會把自家的一些土特產拿出來賣,大街上常常是擠不開的人流。可是現在農村的集市依舊很冷清,根本就看不到幾個年輕人,這是為何呢?難道大家都不買年貨了嗎?由於工地沒事可做,筆者返鄉也有幾天了。
  • 多數農村的一個村或者一個莊的人基本都是一個姓氏,為什麼?
    網友提問為什麼多數農村的一個村或者一個莊的人基本都是一個姓氏?一個村的是一個祖先嗎?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從我們村來看,確實是如此,我們是劉姓,要說祖先,遠得說就是劉邦,不過我們村的建村時間比較短,目前才不過200多年,是3個兄弟來到了現在的這個村莊,在這裡繁衍生息。因此我們這有「大房」、「二房」、「三房」之說。
  • 農村人的紅白喜事到底為什麼要送份子錢?這才是傳統
    農村人辦紅白喜事為什麼要隨份子錢?不隨行嗎?我的答案是不行的。因為農村人就是這樣的習慣,在過去農村人窮的時候,誰家遇到紅白事辦不起,村裡老少爺們互相幫忙,你湊一點,他湊一點,這家就把事給辦了。如果單靠一家,誰也辦不了。這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家有難大家幫。
  • 紅白喜事不超30桌,隨禮不超400元,農村治理「人情債」管用嗎
    這個村莊在江蘇南通的農村,為海安開發區愛凌村。愛凌村總面積3608畝,1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25人。202、221省道穿村而過,栟茶運河橫貫東西,水陸交通運輸便捷,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村民們家裡有事喜歡講排場,互相攀比。每到節假日,隨禮多到錢包吃不消,人情味成了躲不掉的「人情債」!
  • 農村裡的傻子,為什麼會被稱為「守村人」?每個村莊幾乎都有
    樹先生」王寶強 心不壞,有點傻,甚至有點瘋癲,村中大小事都知道,村裡紅白喜事會主動去幫忙,只要給口吃的就行,但不會被當作正常人,村民經常會故意抬高他的身份,比如戲稱對方為「科長」、「司令」,實際上卻是一種挖苦和戲弄。 這樣的人你們村裡有嗎?
  • 為什麼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沒什麼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
    在農村裡有一種人是最受人尊重的,就是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他們一般在村子裡面沒有什麼職位,但是屬於很有威望的人,用老家的的話說,那就是懂風俗又會辦事的人,說話有人聽!在農村裡的老人相對來說都會比較封建保守和迷信。他們在做事情上會比較講究一些,尤其是這種紅白喜事,生怕出了差錯,會影響家裡的風氣。所以村裡邊對紅白喜事非常的重視,因此也對紅白喜事的管事人比較的尊重。農村裡紅白喜事的管事人在做紅白喜事的時候比較有經驗。他清楚地知道什麼紅白喜事。該怎麼做?需要什麼人做?什麼時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