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越來越「少」,為何城市也這麼「冷清」?人都去哪兒了?

2020-12-15 聚富財經

近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增速較快,大家可以顯而易見的發現,自己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端。城鎮化不斷發展,農村裡可以說是「人丁凋零」,甚至連城市裡都很冷清,人都到哪裡去了?

如今人群聚集一般只在節假日,甚至連節假日都聚不齊。如果不是逢年過節,在農村幾乎看不到多少人,頂多只有那些年紀較大的大爺大媽們,想要看到年輕人比較困難。我們知道農村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除了春節一般不會回來。

按理來說,人們都去大城市打工,但是近些年大城市也越來越冷清,個體戶們紛紛抱怨生意難做,客流量越來越少。但是明明農村人大多進城了,城市裡為何還是一副冷清模樣呢?尤其是春節期間,一個一線城市可以瞬間變成空城,農村人再多,也不會「掏空」一個城市吧。

對於城市和鄉村的冷清,很多人覺得這是由於人口減少引起的,但是中國的人口基數非常大,即使這幾年人口增速有所下降,但是遠遠沒有達到一個城市都看不到人的程度。從整體來說,城鎮人口並沒有減少,相反由於城鎮化的推動,每年都在新增。

農村家庭進城買房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選擇進城買房,久而久之農村的人口自然越來越少,即使是春節,回村過年的人也比從前少了很多。不少人為了子女的上學,自己的工作便捷,都會選擇去城市裡買房安居,從而導致農村越來越冷清。

電商減少城市人口出門頻率

以前的城市不管是節假日還是平時,都能夠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畢竟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外出採購。但是隨著這幾年電商的不斷發展,物流越來越快速。大家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出門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城市看起來也越來越冷清。

在電商的影響下,出門購物的人越來越少,也就是我們新時代的新詞彙「宅男宅女」,隨著宅生活的入侵,大家對於出門已經形成了一種抗拒的狀態。生活中,大家可以看到,曾經很火爆的商業廣場,如今的人流量遠遠不如十年前。

對於人口流量越來越少,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十年前可以看到滿大街熱鬧的場面,不管是逛街還是購物,從前的人們可以用「傾巢出動」來形容,但是如今,一家人有一個愛出門都是很不容易了。出門的人越來越少,人群聚集活動越來越少。大家想看到的人山人海自然也就越來越少。

農村人口越來越少是事實,但是城市人口並沒有減少,相反還在增加。只是各種現實條件限制了人們出行的腳步,如果能夠回到十年前,想必外面就不是如今的冷清景象了……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農村紅白喜事變得越來越冷清,只剩老人,為何年輕人不愛湊熱鬧了
    農村「紅白喜事」變得越來越冷清,只剩下老人,為何年輕人不愛湊熱鬧了?在過去,農民一年當中最「幸福」的幾天,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刻,以及村裡有人家「紅白喜事」的時候。為什麼這幾天最「幸福」?一般遇到「紅白喜事」,無論人們多忙,也要擠時間去參加,去幫忙。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一年當中,即使是農忙時節,農民也不會太忙,至少不會像城裡人那麼忙。很多沒來過城市的農村人,認為城裡人很悠閒,「整天就做辦公室」。其實,城裡人在辦公室不假,但是卻天天加班,沒時間閒聊、串門。但農村人每天都去串門,悠閒得很。
  • 在農村,以前紅白喜事都是一個村的大事,為什麼現在卻越來越冷清
    在我國的農村,每家每戶都是走的比較近的,只要是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基本上整個村子都去了。聽老一輩人說在往年農村隨份子也就幾毛一塊的,然後一家人都去了。而現在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裡面隨份子錢也是越來越高了,在農村這個自給自足的地方,隨份子很多時候已經成為農村家庭比較大的一個開支了。而且在往年的時候村子裡面只要誰家有事,那都是非常熱鬧的一件事,很多人都是主動去幫忙,放鞭炮、唱大戲連著都要好幾天。
  • 很多人說農村空氣好,為何農村裡人越來越少?背後原因讓人反思!
    農村空氣好,這是事實。人少就會空氣好,這是人少造成的大氣汙染遠遠低於大自然的,自我淨化能力所致。所以農村的空氣會始終保持純淨,清新。而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則是城市工業化,農村人口城市化帶來的結果。特別是這麼多年來農村人外出打工潮的興起,農村戶口的變遷,使這一現象看起來特別突出。
  • 不到50歲,突然發現朋友圈越來越冷清了,人越來越少了
    也許在生活當中,我們見的人比較多了,所以才會變成這樣。白女士表示,自己獨到50歲,突然發現朋友圈越來越冷清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些人把自己屏蔽掉了,有些人是不喜歡發朋友圈。白女士,平時忙於工作也沒有時間去看這一些,這一次發現了這個事情,覺得也特別的傷感。有時候冷清就像一根針一樣,雖然掉在地上的時候可能非常的安靜,也不是多麼的震撼,卻扎在人的心窩裡了。
  • 「年味」變淡又添一錘,農村趕集越來越冷清,大家都不買年貨嗎?
    由於年初的疫情影響,不少人上個春節過得十分平淡,甚至連走親訪友這個必要的環節,都因為疫情而不得不「取消」。說起置辦年貨,有農村生活經驗的小夥伴都知道,每當到了春節來臨之際,農村的「趕大集」就成了小孩們的天堂。在北方,趕集又被叫做「趕交流」,一個地方一個叫法,但是最多的還是稱其為「趕集」。
  • 為何農村越來越少人走親戚?
    記得小時候,尤其是過年的時候,每天都會有好多親戚來奶奶家,有的拿肉,有的拿魚,有的拿上兩棵小白菜,甚至有的人什麼都不拿,但一群人坐在炕上,聊得熱熱鬧鬧可開心了呢!大年初一那天,小編還要跟著媽媽去村裡的每一家去拜年,每去一家,兜裡都會被塞滿瓜子、糖和小橘子。
  • 目前對農民的扶持越來越多,為何農村種田的人越來越少?
    而我國的農村人口已經達到了8億人,國家對農業的投入共見多,分見少,具體落實到每個農民身上的補貼,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解決農民種田經濟收益低的問題。~~因此農民家庭靠種田養家餬口是根本行不通的。農村80後90後出生的孩子,從小就在學校的讀書到畢業以後進入社會,可以接父母的班種田的時候,又迎來了我國的經濟建設高度發展的時候,城市工業化建設正需要他們,於是他們適應時代的召喚,便進入城市打工掙錢。由於這一批農村青年人,在城市打工,根本沒有在農村種過農田。種田的基本常識性知識都不懂得,也根本種不好農田。他們的家庭,又需要他們掙錢補貼家用,只有靠他們在城市打工掙錢,補貼家庭日常生活開支。
  • 臨近年底,農村的集市依舊冷清,看不到年輕人,都不買年貨嗎?
    如果是在往年,一般都是到了年底就提前做準備了,因為過年可是大事情,要準備的東西較多,這個時候農村的集市也開始熱鬧起來了。很多的農民都會把自家的一些土特產拿出來賣,大街上常常是擠不開的人流。可是現在農村的集市依舊很冷清,根本就看不到幾個年輕人,這是為何呢?難道大家都不買年貨了嗎?由於工地沒事可做,筆者返鄉也有幾天了。
  • 農村一大怪象,紅白喜事越來越冷清,老農:年輕人都不願意走親戚
    在以前農村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紅白喜事,都非常的熱鬧,來的親戚朋友都非常的多,在那個時候,不管誰家有紅白喜事,不僅村裡面的人都會來幫忙張羅,自家的親戚也會上門來幫忙,然而,在最近一些農村,卻出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不僅逢年過節的時候很冷清,找不到過節的那種氣氛,而且紅白喜事的時候也非常的冷清
  • 農村越來越冷清,人情味也變淡了,為啥呢?老農3句話說出真相!
    但是現在在農村生活的人越來越少了,鄰居之間發生什麼事情能夠搭手的人也變少了,現在過年在家的人也變得少了。雖然大家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是過年那幾天能夠在村子裡面碰到的熟人也變少了。那麼為什麼以前大家都那麼窮,但是卻有那麼濃的人情味,過年的時候是必須在家的,不管什麼地方都會趕回家,但是現在變富裕了,交通也方便了,為什麼回家的過年人卻變少了呢?
  • 為什麼越來越多農村人不願意去城市了?
    城市一角根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城市是夏時期開始出現的,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了,城市建設也越來越繁華,各方面設施設備也越來越完善,和農村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先看下城市和農村最大的區別有哪些呢,其次就是醫療條件會差一些,每個村有一到兩個村醫,可看小病,大病得去鄉醫院或者縣醫院,在農村就沒什麼超市,娛樂可言了,還好現在快遞基本都能到達了,家家戶戶也通了網際網路,閒來無聊也可以上上網看看電影,在農村收入也有限,所以都奔城市去了。
  • 為什麼在農村「拜把子」的人越來越少,農村人不再像從前了?
    提出「拜把子」就讓人想起耳熟能詳的「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為生死與共兄弟。六七十年代,農村「拜把子」風靡一時,那個時候,機械生產沒有現代生產設備這麼完善,很多事情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能夠完成,例如秋收、播種、婚喪嫁娶等一系列事,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辦事」。
  • 農村喜宴為何從熱鬧變冷清?不是人變了,而是意義「變」了
    很早之前,農村的喜宴是一件很喜慶的事情,一旦有人家裡要辦喜宴,那一定是熱鬧非凡的,而且接連幾天都是高朋滿座。人們似乎都非常喜歡這種節日,無論是遠方的親朋好友,還是近處的一些街坊鄰裡都會來參加喜宴,能夠看得出來,大家還是非常想去沾沾喜氣的。
  • 越來越冷清的農村,以後會消失嗎?
    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鄉村人口遷移到城市,城市人口規模擴大,而象徵卻在變得「空心化」。 目前,許多象徵都變得冷清了,街道空空如也,原來許多舊商店也被迫關閉,常住人口大多是老年人,甚至連孩子都變得很少。
  • 農村怪像:為啥年前熱鬧,過年時冷清?老農的話很無奈
    因此,到年底,數億農民朋友,將加入隊伍回家,一張車票,一邊是城市的繁華,一邊是故鄉的親人,一年的酸甜苦辣,在這濃濃的思鄉之路上,所有的快樂和悲傷都被清除了。昔日的農村,人們都很開心,大人們聚在一起談論著沒完沒了的話題,而孩子們卻在邊跑邊玩,氣氛是那麼的熱鬧。
  • 為何中國人都「遠離」農村,德國人卻「粘著」農村,今天算明白了
    為何中國人都「遠離」農村,德國人卻「粘著」農村,今天算明白了在我小時候,看安徒生講故事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著,外國的農村真的像動畫片裡這麼美好嗎?直到我到德國旅遊的時候,一位當地朋友邀請我去他家的時候,我才真正見識到了外國的農村,這裡周圍的環境跟我想像中的很不一樣,但是跟一些動畫片裡的農村樣子是極其相似的,都是很美好,讓人很舒適的。
  • 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了,為何「農門」不易出貴子?
    另據清華大學公開資料顯示,2019在內地招收的3400名學生中,農村及貧困區的學生數量,佔比為19.3%,人數為656人,為這裡面還有379人是學校通過自強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錄取的學生,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針對貧困地區的自強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清華的農村生源比例僅僅只有8%左右。
  • 春節臨近,農村大集卻異常冷清,農民為何不在大集上買年貨了?
    每年在臨近春節前,農村的大集上都會十分熱鬧,人們三五結伴一塊購買過年所需要的年貨,但是最近這幾年,春節前的農村大集已經變得沒有往年那麼熱鬧,尤其是今年,離過年還有兩個月的時間,農村大集上異常冷清,為何現在農民不在大集上買年貨了呢?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趕集,每到我們村子大集時,都會向媽媽多要點零活錢,等下午放學後便和小夥伴們一塊到大集上買零食吃。
  • 農村相比於從前,為何當兵的男孩子變少了?真相讓人無奈!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相比於從前,為何當兵的男孩子變少了?真相讓人無奈!而且從前的農村生活十分困難不僅不能吃飽並且那時候計劃生育鬆懈,家裡面往往都有好多個孩子往往是大人挨餓,小孩子也跟著受苦。農村相比於從前,為何當兵的男孩子變少了?真相讓人無奈!以前很多的家長為了自己家的小孩子能吃一口飽飯,往往就讓自己家的孩子去當兵,這也就是農村以前的所謂義務兵。但是當時的義務兵是沒有工資。
  • 農村這種女人越來越多,這是為何?背後的原因讓人無奈!
    農村這種女人越來越多,這是為何?背後的原因讓人無奈!現在有很多農民紛紛去到了城市裡面尋找工作,畢竟城市中的機遇才是最大的,如果苦守著一畝三分地,確實很難改變生活狀態。也正是因為這樣,農村寡婦的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樣的問題對於農村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可是這種情況卻難以改變,因為在一個家庭當中,夫妻雙方總要留下一人照顧家裡的老人以及地裡的莊稼等等,所以兩人只能處於分居的狀態,一般留在家中的都是女性,很多人去到外面工作之後,很長時間才能回家一次。甚至兩年都難以回到家中看自己的妻子兒女,這樣的情況成為了農村婦女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