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人辦酒席不願去飯店,而是自家辦呢?

2021-01-15 晏子有觀點

一些農村人辦酒席不願意去飯店,而願意在自己家裡擺,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

1、自家擺酒席花費更少。現在在城鎮酒店裡面擺酒席,每一桌的花費至少得800塊錢以上,酒席質量好,價格就沒譜了。有些農村人的親戚特別多,遇到誰家有紅白喜事,來吃酒席的基本上都是一個家裡全部來,但是送禮只送一份。如果按照城鎮酒店的宴席來宴請客人,那麼它帶來的花費將會更大。

有人曾經算過一筆帳,相同的一座酒席,農民自己在家裡面做比在城鎮酒店裡面做,能夠省出至少1/3的花費。所以從經濟的角度看,只要各方麵條件允許,大家還是願意在農村自擺酒席。

2、來吃酒席和幫忙的人更多,更加的熱鬧。農村人其實對面子更看重,如果自己家裡面辦一次婚喪嫁娶的事,有更多的人來幫忙,有更多的人來吃酒席,那麼大家就覺得這一家的人緣好,主人家面子上也有光。而在自家擺酒席,那麼親朋好友左右鄰居都會來,自然是熱鬧非凡。如果酒席擺在了城鎮的酒店,一般就是一家去一個人,人少了自然就冷清了,很多本來要去的客人就照顧不到,所以大家就更願意在自家擺酒席。

3、更有儀式感。農村的紅白喜事其實還有一點在於儀式感。大家在老家能夠遵守這種傳統,一些農村的風俗和相關的禮節儀式,更好在這種環境當中開展。但是在城鎮就不行。在很多農村人看來,自己家的事就應該在自己家裡辦,這才像一個樣子。而在自己家裡辦自己的事兒,似乎更有儀式感。

4、農村移動酒席下鄉。從酒席的效果上來看,現在很多的農村移動酒席,菜品方面能夠達到城鎮酒店的水平,並且價格還便宜,事主家家不用操什麼心,所有和酒席相關的物品和服務都由農村移動酒席公司完成,所以既然有這麼好的效果,農村人到城裡酒店辦酒席似乎也就沒什麼必要了,所以他們更願意在農村老家自擺酒席。

(酉水之子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農村人辦酒席老人要辦家中,年輕人要辦酒店!怎麼辦看這裡!
    農村人結婚時,老人家堅持要在家裡辦酒席,而年輕人一個勁的想在城裡酒店辦婚宴,說到底,是老少兩代人觀念的衝突。老人家堅持要在家裡辦酒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省錢。自己買菜請人在家燒和去灑店訂個席面,就算每桌的菜式差不多,價格也會相差很多。而且農村人親戚朋友,鄉鄰鄉親的,參加婚宴的人數眾多,少則十幾桌,多則幾十桌,這一算下來,如果去城裡酒店辦酒席,那就得多支付很多錢了。而且,在自己家裡擺酒,剩下的比較完整的酒菜都可以自留或送人,殘羹冷炙也可以養雞餵豬,浪費的少。
  • 為什麼現在農村辦酒席都喜歡請一條龍服務呢?
    在我們招遠當地農村,現在農村辦酒席,早就改變了過去一家辦酒席,動員街坊鄰居來幫忙的模式,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只要確定好日期,提前聯繫好鄉村廚師,人家提供的一條龍服務,確實方便又實惠。二十多年前,我的哥哥和嫂子結婚,當時辦酒席就沒有現在的便利條件。父母提前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就要和預定的廚師商量好需要採買的材料。一些可以提前購買好的東西,比如銀耳、木耳這樣的幹品,還有各種調料等等,開始陸陸續續地往回採買。辦酒席的前一天,廚師就上門了,拿出菜單,一起去購買新鮮的時令蔬菜。
  • 農村辦酒席,出200塊全家都去合適嗎?主人家會不會不高興?
    大傢伙們都知道,每到逢年過節的好日子,農村地區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辦酒席的人家。一方面是在這樣的日子裡面在外務工的人們會回家,所以辦酒席的時候也會熱鬧一點。如果說放到以前,咱們農村地區要是誰家有喜事,鄰裡鄰居的都特別開心,也會去主動幫幫忙,懂事的主人家也會給個百來塊錢的報酬,只是現在感覺農村地區辦酒席的風氣變了,已經不是以前單純的想要把大傢伙兒湊在一塊熱鬧一下,反過來像是特別需要人家那幾百塊錢的禮金,所以急著把這個酒席給辦了。
  • 在農村辦酒席,請人收份子錢收到假錢,該去找人麻煩嗎?
    文/濤聲依舊在農村辦酒席,請人收份子錢收到假錢,該去找人對質嗎?在農村辦酒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事情,而酒席往往都非常的熱鬧並且有著非常之多的流程,光靠主人家一家人是沒有辦法完全操辦了,而如果請專門的團隊的話一來是比較昂貴,二來是比較的不放心,因此農村辦酒席的時候一般都悔青村子裡的其他人幫忙,有的人幫忙做菜端菜,有的人幫忙做主持,當然還有一種比較敏感的事項,那就是收份子錢。
  • 明明酒店更方便,農村人辦紅白喜事卻選擇在家,是因為貴嗎?
    明明酒店更方便,農村人辦紅白喜事卻選擇在家,是因為貴嗎?農村人的生活可是說是一天一個樣,不管是吃飯還是婚喪嫁娶,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和做法,而且一個比一個更誇張。尤其是農村的紅白喜事,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紅包喜事的形式讓城裡人覺得看不太明白。不僅是紅白喜事,還有搬家升學滿月等等的酒席也是目不暇接,酒席可以說是多到吃不過來。
  • 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在家操辦酒席,為啥現在變少了呢?看完明白了
    但這樣的情景這幾年在農村,變得逐漸的少了起來,越來越多的紅白喜事酒席,都開始像飯店進發,雖然飯店的飯菜質量和用量都劣於在家中舉辦,而且錢還要花得比在家裡要多很多,但依然阻擋不住這樣的風潮愈演愈烈,光我們鎮上,就有四家專門舉辦酒席的大型飯店,而且生意還都不錯,遇到了良辰吉日還需要提前下定金,才能預約上地方,這是什麼原因造成都開始紛紛去飯店辦酒席了呢
  • 農村結婚禮隨的不多,一般一二百塊錢全家去,主家為什麼還高興呢
    在農村兒子結婚了要辦酒席,女兒出嫁了咱也要辦酒席,哪一家裡面有蓋的新房通常也會請自己的家人搓上一頓,房子裝修了會辦酒席,哪怕是自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這也算得上是一個家庭的大事了,自然也是要辦酒席的,現在農村可以說各式各樣的酒席無處不在。
  • 陸川人在農村辦酒席掉價?一定要在城裡大酒店辦才算是明媒正娶?
    最近有位朋友吐槽:他家是農村的,按他們農村的習俗,如果家裡辦婚宴或者一些重大的喜事,比如給家裡的新生兒做「十二朝」或者「掛燈酒」、給老人辦「壽宴"之類的宴席,在農村,一般是在家裡辦,很少去那些大酒店。最近,他準備結婚,原本以為,他家在農村偏僻,於是想直接包車把城裡的親戚接過來喝喜酒。但他的女朋友和家人就不情願了,說是一定要在城裡的大酒店辦酒席才算是明媒正娶,不然把城裡的人都接去農村來喝酒席,感覺那樣好」掉價「,會被城裡朋友說」山豬「,很沒面子。如果在農村辦就不結婚了,反正死活不願意在農村!
  • 復婚不準辦酒席,再婚僅允許初婚一方辦,奇葩規定為何層出不窮?
    基層政府部門通過行政手段來管理規範操辦酒席等民間事務,這類新聞早就屢見不鮮,甚至可以說是層出不窮。規定的內容也大同小異,不外乎對於操辦酒席者資格、辦酒桌數、宴請人數、花費錢財等方面進行規定。 媒體梳理發現,僅僅在貴州省內,比天柱縣更早的,就已經有凱裡、鳳岡、羅甸等地政府部門出臺了類似規定,有些規定只針對黨員和公務人員,有些規定則針對轄區內全體居民。各地的類似規定一旦曝光,都免不了遭受輿論的一番口誅筆伐。基層政府突破法律界限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很快就得到糾正,相關規定或者夭折,或者變成一種理念倡議、行為勸導而非強制措施。
  • 農村辦酒席,請燒火一條龍服務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注意這麼一點
    敲鑼打鼓,熱鬧個三天三夜的農村酒席,已經距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記得小時候,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跟著家裡大人去別人家幫忙打雜。當然了,對於我們這些小孩子,其實幫不上什麼忙,大都是跟著父母過去吃吃喝喝。但是現在,這樣的情況基本就很少了,因為現在農村辦酒席,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要忙個三四天的時間。現在基本都是一兩天就結束了,而且也不再請很多幫忙的人。農村辦酒席,在專業的燒火隊出現之後,就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因為對於很多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村人來說,他們幾乎每年在家裡待不上多久。
  • 貴州村民反映辦酒成風 官方:把制止濫辦酒席納入村規民約
    網友認為在自己家鄉這樣的一個貧困地區,老百姓並沒有那麼多的錢去送禮,「但如果你不去,別人就會說三道四讓你抬不了頭。在我們這裡有句話說的,有的吃窮,窮的就要賣糧食或借錢去吃酒。每年從農曆十月份開始到二月,天天有酒席,試想一下,老百姓每年的收入就沒有多少,生活的開支本來就難以維持。而且我們這裡送禮最低都是50元起。有的時候一天要好幾百,這樣下去,窮苦的老百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 農村辦「白事」,從一碗大鍋菜變成了酒席,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農村辦「白事」,從一碗大鍋菜變成了酒席,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若論人情世故,農村人絕對是比較講究的。在農村人與人之間利益關係很少,而人情關係卻錯綜複雜。因為生活群體固定,生活環境也比較穩定,鄰裡之間要麼沾親帶故,要麼日久生情。
  • 曲靖農村有一種酒席,是任何酒店都做不出來的
    記得小時候街上還沒有這麼多的酒館、飯店高樓也沒有建起我們還一起住在村子裡。 那些年,在農村,遇上哪家有紅白喜事,那一定是全村的一件大事兒!主人家都會大張旗鼓,備上好酒好菜,請親朋好友齊聚一堂。
  • 廣元一農民兒子結婚不收禮 並稱別人辦酒席他也不送禮
    一位村民表示,5月打了幾百斤麥子,賣了幾百塊錢,卻趕上好幾場酒席。辛苦種糧不但沒掙到錢,還要倒貼。後來自己也辦了幾場酒,禮也掙回來了一些。  移風易俗需要勇敢的心  有人說,中國社會就是一個送禮社會。有多少腐敗假此「送禮文化」以行。即使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送禮也讓很多人壓力巨大,卻又不得不「隨波逐流」。移風易俗需要倡導,更需要有一些勇敢的人堅定地去做。
  • 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隨禮也開始忙不迭,有的時候一天要隨好幾個禮,無法分身的時候就只能禮到人不到,這也是每年都在同期上演的酒席,全年之中的酒席,當屬冬季最為繁多。過去的時候農村辦理紅白喜事,都是街坊鄰居前來幫忙,尤其是辦白事,不用通知大家就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哪怕是平日裡有一些矛盾、隔閡的,在辦白事面前,都會屏棄一切顧慮前來幫忙。
  • 農村流水席,一次要花5萬多,吃席的人還不給彩禮,主人為啥要辦
    農村流水席,一次要花5萬多,吃席的人還不給彩禮,主人為啥要辦?我想說的是請不要拿城裡人的眼光來看農村的事情,雖然說城市發展很快,城裡也有很多農村沒有的東西,城市的生活也要比農村更豐富更方便,但是農村保留了我們上千年的文化傳統,城市在多少年?城市裡面有些什麼傳統?
  • 村裡辦酒席大媽獨佔整盤肘子,怒懟同桌人
    早上起來看到一條新聞「村裡辦酒席大媽獨佔整盤肘子,被同桌怒對」。特彆氣憤,不是生氣事件本身,而是發布這則新聞的這一舉動讓我大跌眼鏡。平常只是想寫寫生活,記錄美好,這種公開,特別是官方的發布,不做任何書寫和評論。可是今天還是頂著被平臺管理的危險,要替農村的酒席文化申訴。
  • 在寧波這個村,節儉辦酒席優惠獎勵1000元!
    鄞州建起「文明家宴廳」「現在倡導節儉風,不必要的家宴就不辦了。」12月7日上午,鄞州雲龍鎮任新村村民任明漢對前來走訪的村幹部說,家人原本要為他在文化禮堂辦一場生日宴,但再三考慮後,他們決定只請一些親朋好友在自家吃頓飯,簡單開心就好。如今,像任明漢這樣選擇節儉辦家宴的村民在鄞州還有不少。
  • 為何農村有些老人不願過壽?除了怕麻煩和花錢,還和這句俗語有關
    摘要:為何農村有些老人不願過壽?除了怕麻煩和花錢,還和這句俗語有關!文/農夫也瘋狂對於小孩子和年輕人來說,是恨不得每年都過生日。前幾天小女就問我,什麼時候過生日,為什麼生日一年只有兩次。而年輕人每到過生日的時候,多數都會呼朋喚友一起去海吃海喝一頓,然後再去迪吧、KTV等娛樂場所一起暢玩一番。可是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都不願意過生日的,有些還挺害怕過壽,這是為什麼呢?除了怕麻煩和花錢以外,還和古人傳下來的這句俗語有關。對於生日,就和我們的身份證號碼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出生日期。
  • 為什麼農村酒席上,喝酒的人越來越少了?農村資深酒爺說出實情
    在十幾年前的農村,辦酒席可是一件很熱鬧的事,酒席的布置或許沒有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只是在屋裡擺幾桌,院裡擺幾桌,位置不夠的話就在鄰居家再擺幾桌,但是來參加酒席的人真是非常多,大門外、院子裡、屋裡到處都是人,熙熙攘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