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講究「紅事出錢,白事來人」,不管距離遠近,都得回村幫忙?

2020-12-14 農村小毛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對三農事業的扶持,農民這些年的生活條件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也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比如說農業稅的取消後,大家種糧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再比如說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後,農村隨處堆放的垃圾不見了蹤影,雜亂無章的農房也變的錯落有致,坑坑窪窪的土路也變成了寬敞筆直的水泥路,再加上秀麗的風景,迷人的田園風,如今簡直是人間仙境。

不過農村除了這些變化外,還有一些陳規陋習也有了巨大的改變,比如說之前在有些農村辦白事,除了大操大辦外,更是把一些低俗不堪的勁歌熱舞搬上了舞臺!面對著親人的去世,本該是痛哭流涕,心情沉重。而喪事上出現的這些,實在讓人反感厭惡。而現在呢,隨著移風易俗後,這些大操大辦和這些低俗陋習也幾乎見不到了。

不過還有一些習俗,卻深扎在農民的心裏面,就是無論誰家辦白事,不管距離的遠近,都要趕回到農村老家去幫忙。因此在農村也流傳有這樣的一句順口溜,叫做「紅事花錢,白事幫忙」。

確實,只要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都會有這樣的親身感受,如果自己外出打工或者辦事,而村裡誰家辦喜事的話,可以打個電話問候下,然後讓熟人或者親戚幫忙把隨禮的錢墊上,本人可以不用回來,而主家也不會覺得你沒有情義,不懂得人情世故。但白事就不同了,村裡如果有人去世的話,那麼無論是遠在千裡之外,還是在奔馳的火車上,你都要趕回來幫忙,幫到過世的人入土為安為止。如果你選擇不回來的話,不僅會讓主家覺得你不懂人情世故,更免不了被大家品頭論足。

前段時間,筆者所在的農村有一家老人去世了,家中的好多侄子,孫子,外甥,街坊四鄰的都從大江南北趕回來,有做生意的,有上班的,沒有合適的航班就做高鐵,沒有高鐵就自己開車回來,總之都是為了趕回來幫忙。而這一習俗,也讓許多城裡人搞不懂,在農村,一家辦白事,不管多遠,農民都要回村幫忙,這到底是為啥?

首先第一點「死者為大」,在農村人們也認為「人生除死無大事」,其實,從農村辦白事各種講究習俗中就不難看出來。而且自己整天在外奔波,常年不見面,連生離死別也不能見上一面嗎?因此無論距離多遠,大家都會趕回來幫忙。

其次,傳承下來的規矩,習慣,雖說這規矩不是定的,但在農村人心裡,確確實實把當成了習慣和規矩,不過這也顯示出人們對生命的留戀和死者的敬畏之心,以及農村濃厚的人情味!不過在老農看來,這種習俗都是也是作為對逝者最後的祝福。

最後,現實的考慮,人都有生老病死,而面對親人的離世,每個人都會為逝者籌辦葬禮,但在農村,葬禮有太多繁瑣的講究,比如說,打坑出棺,填土,酒席,紙活等等,都需要附近街坊來,親朋好友幫忙,特別地勢坎坷的農村,一口棺材好幾百斤,僅憑自家人根本抬不到目的地。

而你在年輕的時候,不來幫忙料理後的時,那麼當你有事時,人家也會直接拒絕幫助你,因此考慮到現實情況,許多人寧願千裡迢迢的跑回來幫忙。

正是由於以上三個原因,在農村,才出現一家辦白事,不管多遠,農民都要回村幫忙。那麼你們那還有這種習俗嗎?

相關焦點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話有兩個地方說的不對,一個是紅事不幫忙,這不對,農村只要紅事辦喜酒的,像娶媳婦,村裡人也會過來幫忙,都能整的熱熱鬧鬧,所以這麼絕對的說不幫,是有些武斷。另外一個就是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也不對,現在的農村人,也開始有些銅臭味,不是宗親白事,多隨禮而人不回,但要是宗親,一般人都會回,這是目前農村的一個現狀。題主可能更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農村人更傾向於去幫助白事忙而輕紅事?這是什麼原因呢?農人分析,可能是下面幾個原因導致。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該看
    導讀: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該看紅白喜事,對於農村來說都是大事,基本上一個村子的人都會知道,可是現在在農村,誰家結婚了,村上的鄰居很多都不願意去吃酒席,禮錢一給就走了,可是發生白事的時候,即使再忙,農村人都會參加,於是就有了「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句話的總結,可是究竟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白事就不行了,如果你和主家的關係近,卻沒回家幫忙,主家就會記恨於你。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畢竟這些事有許多禮儀習俗和多如牛毛的講究框框,自家人不一定能夠張羅得過來。就拿在農村結婚來說吧,除了訂婚的各種繁瑣講究,到了結婚就天,主家要草擬客人名單,確定婚前的各種細節,看是否遺漏,當地有什麼習俗需要避諱的等等,而街坊四鄰來後,能幫著你打掃衛生,有的幫著擺桌,買菜等等。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原因在這裡!
    在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回去,其實是這和農村的習俗有著很大的關係,農村有句俗話叫「紅事叫,白事到",意思是說,如果家裡面有什麼喜事,比如娶兒媳婦嫁閨女,孩子百日宴等,像這樣的喜事都要下請帖,或者是登門告訴一聲,以表示禮節,現在有電話方便了,打電話告訴一聲也是可以的
  •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農村婚喪嫁娶的賓客來人宴席問題,一直都是農村家庭比較困擾頭疼的一件大事,畢竟如果準備的宴席多,人來的少,不單單浪費了錢財,那麼更會讓外界感覺自視過高,心裡沒數丟人現眼了,而如果準備的宴席少了,來的人多了,那麼有會非常麻煩,還要去飯店再訂桌訂餐,忙得不可收拾,所以對於宴席的計算問題都是非常傷腦子的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趕回去,是有什麼講究麼?
    在農村鄰裡之間最講究互相幫助了,一般是一家有難,街坊四鄰都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而在農村裡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紅喜事不主動去幫忙,而白喜事只要受到邀請,那就算是離家再遠也要趕回去幫忙,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紅事不幫忙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家庭辦喜事都去飯店定桌了,沒有必要那麼多人幫忙了,況且,對於喜事,人不到禮到了就可以說的過去。但是白事是很突然之間發生的,在家人去世後人們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就要忙著辦喪事,根本也沒有精力去想著找誰幫忙,並且,孝子要守靈,不能離開棺槨周圍,外邊的需要很多人幫忙。
  • 農村辦紅事很少人幫忙,白事為何幫忙的人很多?
    提要:農村辦紅事來幫忙的人為何沒有白事的多?農村紅事不幫忙,白事有多遠都會回去幫忙,這是為何?其實這種現象在農村確實是能夠見到的,這裡包含了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紅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喜事,像結婚、生子、祝壽這些都是喜事。「白事」指代喪事。現在正處於農曆臘月,農村辦喜事的最近也是特別的多,年輕人結婚、定親、相親的尤其的多。但是為何在農村會有紅事沒有白事幫忙的多的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 「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不成文的講究,有啥道理
    在農村,有兩件事是所有農民眼中的大事,那就是紅事和白事,每當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都是免不了要送禮的,紅白喜事送禮的支出佔了農民份子錢的絕大部分。出了送禮之外,如果是左鄰右舍,又或者是親朋好友的話,自然是少不了要去幫忙的,這也是農村人互幫互助的一種具體體現。
  • 老話「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究竟有何講究?
    導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的紅白喜事,可以說是每個農民一生中的大事。因此,也特別受到農民的重視。自古以來,農村人辦事情就有「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之說。大家都知道現在辦喜酒的話,都喜歡多叫點人來參加,只不過很多時候由於對方沒時間或者就是覺得跟你關係不太好,就算是請了都不會來的。當然更多請了就會來,只不過不會出現什麼不請自來的情況。這也造成喜酒來的人都會比預計中的要少一些的。因為在農村海又叫死者為大,死者為敬。
  • 農村老人口頭禪:「白事不用請,紅事不請不到」,蘊含了什麼道理
    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農村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白事不用請,紅事不請不到,這其中都有什麼講究呢?在親戚朋友家裡一旦遇到紅白喜事的時候,這時候不僅要送些禮品表示祝賀又或者慰問,除此之外還要去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就是農村人互幫互助的最佳表現,這種關係也是很多城裡人羨慕不來的。農村人應該都知道,喜事有喜事的做法,喪事有喪事的規矩,二者之間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所要做的事情也都不一樣。
  • 紅事禮到人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這個「風俗」是咋回事?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紅事禮到人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這個「風俗」是咋回事?隨著國家對於農村各項福利的落實,農民生活相對於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觀,網絡也融入了農民生活給農民帶來了展現自我的平臺,因此更多人了解到農民朋友們日常的生活和習俗,也讓農村和城鎮的距離大為縮進。近段時間有網友了解到了一句農村俗語:「紅事請了才去,白事不請就來」對於這句話不太理解,究竟裡面包含了什麼意思?讓老農解釋給大家聽聽在不在理。
  • 專家不解:農村白事不請自來,紅事不請不去,這是為啥?
    小編還記得,在小的時候,家裡不管是紅事也好,白事也罷,都相當注重規矩,從剛剛出生的孩子,到已經長大,甚至年老的人,都必須掌握紅白喜事的禮儀。以前,誰家要是有白事,各家就會伸出援手,過去幫他們的忙,然而,這幾年農村的人都跑到城市去找工作,很多紅白喜事上的傳統儀式,都慢慢的在改變。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所以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時候,有句農村俗語叫做:「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紅事等吃喝紅事也就是結婚,在農村結婚時,一般提前兩三天村裡人就會前來幫忙了,當然不是全村人都來,而是一個「門種」的人,也就是以姓氏為單位,一般一個村都不是一個姓氏,比如趙村,肯定是村裡姓趙的人比較多,但也有一些其它姓氏的人。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關於辦喜事,在農村裡說法也比較多,時至今日在國內多數地區依然還保留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老規矩,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其中都有啥講究呢?紅事不請不到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辦紅喜事的時候,如果主人家沒有邀請你去幫忙,就不用主動去幫忙。
  • 在農村如果紅事遇到白事,誰會推遲,看完就明白了
    生活在農村,有兩件事是大家都非常重視的,紅事是自家孩子一生的大事,一定要擺上宴席,親朋好友也會前來恭賀,家中富裕的還會請來戲班子吹吹打打,來增加喜慶之氣。而白事則是老人一生的句號,為了使老人能風風光光地走,也彰顯兒女的孝心,也會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弔喪,和戲班子。
  • 農村紅事「遇冷」,參加婚禮的少了,白事再遠也要趕回來,為啥?
    文/豬友巴巴農村紅事遇冷,婚禮冷席增多,白事遇熱,再遠也要趕回來,為啥?時光荏苒,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越來越多的鄉親也走出了家門,進入到城市打工拼搏,農村的婚禮也逐漸冷清,即便是自家的親戚,有時婚禮時也不再趕來,而是讓人捎來了份子錢,雖然,宴席中菜品的質量和數量都在增加,可是前來參加婚禮的卻少了,冷席也就增多了,有些讓人唏噓,這也是當前生活壓力下,人們無奈的選擇,一方面是份子錢的增多,另一方面是賺錢的
  • 有人說,農村「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這回事嗎?
    農村人「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好像專門說什麼人,是說娘舅吧?也不對,紅事(專指嫁女結婚)娘舅是要專門請,不請不會來。白事,到娘舅家報喪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實際上這也是變相地「請」,按傳統規矩,是請娘舅來驗證去世老人是否善終。
  • 「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
    因為農村的傳統氛圍比較濃厚,因此在對於一些事情的總結上非常流行,也是從中流出了很多俗語,這些話多數都比較有趣,關於農耕和養殖的方面能夠給人帶去不少啟發,但是和生活有關的俗語,則是會指引農民朋友們做出最好的選擇,而在農村兩件大事中的總結,也是存在著不少俗語,來幫助在這件事情中獲得最好的做法。
  • 同一個村子裡紅事遇到白事怎麼辦?
    在中國廣大農村,對於紅事和白事的操辦,都顯得十分重視。喜事,關係到孩子一輩子的幸福,做家長的一定要想法設法把孩子的婚事辦得風風光光,圓圓滿滿。大紅的喜字貼滿院落的同時大擺村宴,這無非是圖一個大大的吉字,男女雙方接受著賓客的美好祝願,那心情是多麼的高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