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2020-12-11 困不成眠奈夜何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話有兩個地方說的不對,一個是紅事不幫忙,這不對,農村只要紅事辦喜酒的,像娶媳婦,村裡人也會過來幫忙,都能整的熱熱鬧鬧,所以這麼絕對的說不幫,是有些武斷。另外一個就是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也不對,現在的農村人,也開始有些銅臭味,不是宗親白事,多隨禮而人不回,但要是宗親,一般人都會回,這是目前農村的一個現狀。

題主可能更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農村人更傾向於去幫助白事忙而輕紅事?這是什麼原因呢?農人分析,可能是下面幾個原因導致。

人死為大:最近不知大家是不是看過《大江大河》這部電視劇,劇中的老.書.記,為小雷家可以說是盡心盡力,從開始的分田,到後面村裡的窯廠,再到小雷家的輝煌,都有老.書.記濃重的一筆,之後因為侵吞磚廠利益,被四寶舉報,晚年極為悔恨自責,最終選擇自己結束了生命。

之後,雷書.記以人死為大,不在追究老.書.記生前的過錯。村裡也給置辦了厚重的葬禮。個人特別喜歡這部劇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農村的一些人文情懷演繹的極為真實,把小雷家刻畫的就如現實裡的農村一樣,有閒聊嚼舌根的村婦,有愛管「閒事」的一幫老爺子,有村痞子老猢猻,也有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這樣的農村,過於真實。真實得連人死為大的農村情懷也刻畫的淋淋盡致。

是的,農村人死為大,全村人就算彼此平常再怎麼鬥嘴吵架,可一旦誰家有白事,大多都會拋開彼此的恩怨,過來幫忙,而且整個白事井然有序,各種習俗,禮節,一點都不見手忙腳亂,再遠的宗親,也會趕在老人下葬那天前回來,送老人最後一程,這也是對死者的尊重。不關乎隨禮,而紅事,人不回來,禮到就行。所以說,白事再遠也回去,是對死者的尊重,人死為大。

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如果一個農村人,常年在外,村裡的老人去世,總以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為由不回去,連隨禮都不隨,將來此人家裡有什麼事,還會有誰去幫忙?說的難聽點,你家老人去世,你自己扛出去不成?紅事無所謂,沒人幫忙還可以在酒店擺酒,白事肯定不得。

習俗,一種傳承:有句老話這麼說的「紅事請,白事到」,從古至今,農村對白事的看重程度遠遠高於紅事,這是一種傳承,是對生命的敬畏,對逝者的緬懷,在外打工的人,紅事人不到,村裡人誰也不會說,白事不到,就算你隨的紅包大,村裡人也會有閒話,只要你有家人還在村裡,就會被嚼舌根。

現在有很多的人,從農村走出來了,雖然說是住在城裡,但是根還在農村,所以跟農村還是有著盤根錯節的聯繫。畢竟有很多的親戚朋友,還生活在農村,免不了還是要經常回村裡去。如果村子裡有誰家辦喜事的時候,人家通知了,你有時間當然要回去,如果時間實在趕不開的話,也會把紅包送到。跟人家解釋一下,也就無所謂了。但如果是白事兒,不知道便罷,只要知道了就算是在城裡上班,也會抽出時間趕回去。

辦喜事的時候,大家心裡都非常高興,很多的事情主人可以自己操心。如果是白事,因為親人的去世,自己家人心裡非常難過,沒有心情打理別的事情,所以只要是一個村子裡的,大家都會主動的去幫忙。在外面上班的,如果知道了自己家族有人去世,也會想辦法趕回老家。

總結:農村重視白事的根本原因有三點:人死為大、幫別人就是幫自己、一種傳承,個人感覺,這樣的習俗還是非常好的,起碼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相關焦點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該看
    導讀: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該看紅白喜事,對於農村來說都是大事,基本上一個村子的人都會知道,可是現在在農村,誰家結婚了,村上的鄰居很多都不願意去吃酒席,禮錢一給就走了,可是發生白事的時候,即使再忙,農村人都會參加,於是就有了「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句話的總結,可是究竟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原因在這裡!
    在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回去,其實是這和農村的習俗有著很大的關係,農村有句俗話叫「紅事叫,白事到",意思是說,如果家裡面有什麼喜事,比如娶兒媳婦嫁閨女,孩子百日宴等,像這樣的喜事都要下請帖,或者是登門告訴一聲,以表示禮節,現在有電話方便了,打電話告訴一聲也是可以的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白事就不行了,如果你和主家的關係近,卻沒回家幫忙,主家就會記恨於你。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趕回去,是有什麼講究麼?
    在農村鄰裡之間最講究互相幫助了,一般是一家有難,街坊四鄰都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而在農村裡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紅喜事不主動去幫忙,而白喜事只要受到邀請,那就算是離家再遠也要趕回去幫忙,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紅事不幫忙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家庭辦喜事都去飯店定桌了,沒有必要那麼多人幫忙了,況且,對於喜事,人不到禮到了就可以說的過去。但是白事是很突然之間發生的,在家人去世後人們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就要忙著辦喪事,根本也沒有精力去想著找誰幫忙,並且,孝子要守靈,不能離開棺槨周圍,外邊的需要很多人幫忙。
  • 專家不解:農村白事不請自來,紅事不請不去,這是為啥?
    小編還記得,在小的時候,家裡不管是紅事也好,白事也罷,都相當注重規矩,從剛剛出生的孩子,到已經長大,甚至年老的人,都必須掌握紅白喜事的禮儀。以前,誰家要是有白事,各家就會伸出援手,過去幫他們的忙,然而,這幾年農村的人都跑到城市去找工作,很多紅白喜事上的傳統儀式,都慢慢的在改變。
  • 「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紅白事在農村是被當做最為重要的事情來進行的,在這些事情進行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人參與,因此場面往往非常大,在老農口中有著這樣一句俗語:「白事到,紅事叫」,來看看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從整體上看這句話是來形容幫助的人,在面對紅白兩種事情的動作不同,這裡面為什麼有著如此大的區別呢?還是要從具體的局面來進行分析。
  • 農村辦紅事很少人幫忙,白事為何幫忙的人很多?
    提要:農村辦紅事來幫忙的人為何沒有白事的多?農村紅事不幫忙,白事有多遠都會回去幫忙,這是為何?其實這種現象在農村確實是能夠見到的,這裡包含了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紅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喜事,像結婚、生子、祝壽這些都是喜事。「白事」指代喪事。現在正處於農曆臘月,農村辦喜事的最近也是特別的多,年輕人結婚、定親、相親的尤其的多。但是為何在農村會有紅事沒有白事幫忙的多的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 農村的嫁娶酒宴很少有人去,而為何白事就要大老遠的趕回去呢
    農村的嫁娶酒宴很少有人去,而為何白事就要大老遠的趕回去呢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每個家庭不可避免的都是紅白喜事,而且這也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時刻,尤其是對於那些熟懂人情世故的農村人。
  • 農村講究「紅事出錢,白事來人」,不管距離遠近,都得回村幫忙?
    不過還有一些習俗,卻深扎在農民的心裏面,就是無論誰家辦白事,不管距離的遠近,都要趕回到農村老家去幫忙。因此在農村也流傳有這樣的一句順口溜,叫做「紅事花錢,白事幫忙」。確實,只要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都會有這樣的親身感受,如果自己外出打工或者辦事,而村裡誰家辦喜事的話,可以打個電話問候下,然後讓熟人或者親戚幫忙把隨禮的錢墊上,本人可以不用回來,而主家也不會覺得你沒有情義,不懂得人情世故。但白事就不同了,村裡如果有人去世的話,那麼無論是遠在千裡之外,還是在奔馳的火車上,你都要趕回來幫忙,幫到過世的人入土為安為止。
  • 農村老人口頭禪:「白事不用請,紅事不請不到」,蘊含了什麼道理
    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農村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白事不用請,紅事不請不到,這其中都有什麼講究呢?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結婚娶妻生子到最後的死亡,而在農村對於這三件事也是異常的看重,往往在這些事上都需要大操大辦,因此慢慢的也成為了一種風俗習慣,因此農村的紅白喜事兒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有,在農村無論碰到哪一個可都是大事,老一輩的傳統思想觀念都比較的重。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同樣,白事也有著許多說法和講究,甚至比喜事辦的還要盛大,因為每個地方有太多的講究和章程,加上遇到白事,主家心情紛亂,經驗缺乏,因此在農村辦白事,還衍生出了一個專門來組織大家的的職業,全稱為「大支客」。雖然紅事和白事都是大事,但是,有個奇怪的現象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就是如果誰家辦紅事,只要不去叫別人,一般情況下外人不會來幫忙的,而白事則完全相反,誰家有白事的話,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去主動幫忙擺桌,做飯,打掃衛生,而且都會帶著禮去。那麼在農村,喜事和喪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卻都會來幫忙,為啥?後來和村裡長輩聊到此事後,從他的嘴中也得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不成文的講究,有啥道理
    在農村,有兩件事是所有農民眼中的大事,那就是紅事和白事,每當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都是免不了要送禮的,紅白喜事送禮的支出佔了農民份子錢的絕大部分。出了送禮之外,如果是左鄰右舍,又或者是親朋好友的話,自然是少不了要去幫忙的,這也是農村人互幫互助的一種具體體現。
  • 有人說,農村「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這回事嗎?
    農村人「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好像專門說什麼人,是說娘舅吧?也不對,紅事(專指嫁女結婚)娘舅是要專門請,不請不會來。白事,到娘舅家報喪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實際上這也是變相地「請」,按傳統規矩,是請娘舅來驗證去世老人是否善終。
  • 「紅事叫,白事到」農村這些「不成文」的規定,你了解多少?
    但是,在農村有些規矩禮法雖然沒有人規定必須遵守,但是這些禮法已經深入農村人的骨髓成了一個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所謂「紅事叫」,在農村,家裡的男孩娶妻需要男方在家裡大擺筵席款待賓客,而農村人家大多數是在家裡擺席,因此就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工作。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各位農民朋友們好,帥氣的小編又和你們見面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依然是農村的俗語,提到俗語,想必每一位農民朋友都可以說上一兩句。這些俗語有的是關乎我們的生活,有的是關乎我們為人處事,還有的是關乎一些民俗風情。
  •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在農村卻是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孩子結婚,閨女出嫁或者是家裡生孩子滿月酒,如果擺宴席一般都是會電話通知對方,而如果是老人去世,或者是三年拜祭,那麼一般都是不通知人的,這在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傳統,至於為什麼出現這樣一個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 老話「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究竟有何講究?
    導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的紅白喜事,可以說是每個農民一生中的大事。因此,也特別受到農民的重視。自古以來,農村人辦事情就有「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之說。雖然沒有什麼書面上的約定,卻早己成為農民朋友之間為人處事的不成文的規矩。那具體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大家都知道現在辦喜酒的話,都喜歡多叫點人來參加,只不過很多時候由於對方沒時間或者就是覺得跟你關係不太好,就算是請了都不會來的。當然更多請了就會來,只不過不會出現什麼不請自來的情況。這也造成喜酒來的人都會比預計中的要少一些的。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所以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時候,有句農村俗語叫做:「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紅事等吃喝紅事也就是結婚,在農村結婚時,一般提前兩三天村裡人就會前來幫忙了,當然不是全村人都來,而是一個「門種」的人,也就是以姓氏為單位,一般一個村都不是一個姓氏,比如趙村,肯定是村裡姓趙的人比較多,但也有一些其它姓氏的人。
  • 在農村的一個怪現象,村裡人都願意幫做喪事,喜事卻沒人幫忙?
    農村現在發展的特別快,農村也出現了很多新的現象,比如農村的彩禮,農村的彩禮現在真的特別高,一個媳婦怎麼也得十幾萬,要是農民出不起這個錢,那就基本娶不到媳婦了,農村的養老也是一個問題,以前農民的孩子多,老了有那麼多孩子,倒是也不發愁,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一家只有一個孩子,靠著一個孩子養,真的有點吃力,不過農村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辦白事的時候
  •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來,白事不請自來」是什麼道理
    但是當村子裡有了白事的時候又出現一種更奇怪的現象,村子裡的人不用請都會自己過來,這又是為什麼呢?紅事不請不來其實農村裡面的紅事首先都是請自己的親戚家,其次是請自己一個宗族的人,我們都是知道農村釐米有很多家都是同姓的,這些人有很多都是一個宗族的,是本家,所以這些人是必須要請的,其次才是村裡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