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話有兩個地方說的不對,一個是紅事不幫忙,這不對,農村只要紅事辦喜酒的,像娶媳婦,村裡人也會過來幫忙,都能整的熱熱鬧鬧,所以這麼絕對的說不幫,是有些武斷。另外一個就是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也不對,現在的農村人,也開始有些銅臭味,不是宗親白事,多隨禮而人不回,但要是宗親,一般人都會回,這是目前農村的一個現狀。
題主可能更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農村人更傾向於去幫助白事忙而輕紅事?這是什麼原因呢?農人分析,可能是下面幾個原因導致。
人死為大:最近不知大家是不是看過《大江大河》這部電視劇,劇中的老.書.記,為小雷家可以說是盡心盡力,從開始的分田,到後面村裡的窯廠,再到小雷家的輝煌,都有老.書.記濃重的一筆,之後因為侵吞磚廠利益,被四寶舉報,晚年極為悔恨自責,最終選擇自己結束了生命。
之後,雷書.記以人死為大,不在追究老.書.記生前的過錯。村裡也給置辦了厚重的葬禮。個人特別喜歡這部劇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農村的一些人文情懷演繹的極為真實,把小雷家刻畫的就如現實裡的農村一樣,有閒聊嚼舌根的村婦,有愛管「閒事」的一幫老爺子,有村痞子老猢猻,也有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這樣的農村,過於真實。真實得連人死為大的農村情懷也刻畫的淋淋盡致。
是的,農村人死為大,全村人就算彼此平常再怎麼鬥嘴吵架,可一旦誰家有白事,大多都會拋開彼此的恩怨,過來幫忙,而且整個白事井然有序,各種習俗,禮節,一點都不見手忙腳亂,再遠的宗親,也會趕在老人下葬那天前回來,送老人最後一程,這也是對死者的尊重。不關乎隨禮,而紅事,人不回來,禮到就行。所以說,白事再遠也回去,是對死者的尊重,人死為大。
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如果一個農村人,常年在外,村裡的老人去世,總以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為由不回去,連隨禮都不隨,將來此人家裡有什麼事,還會有誰去幫忙?說的難聽點,你家老人去世,你自己扛出去不成?紅事無所謂,沒人幫忙還可以在酒店擺酒,白事肯定不得。
習俗,一種傳承:有句老話這麼說的「紅事請,白事到」,從古至今,農村對白事的看重程度遠遠高於紅事,這是一種傳承,是對生命的敬畏,對逝者的緬懷,在外打工的人,紅事人不到,村裡人誰也不會說,白事不到,就算你隨的紅包大,村裡人也會有閒話,只要你有家人還在村裡,就會被嚼舌根。
現在有很多的人,從農村走出來了,雖然說是住在城裡,但是根還在農村,所以跟農村還是有著盤根錯節的聯繫。畢竟有很多的親戚朋友,還生活在農村,免不了還是要經常回村裡去。如果村子裡有誰家辦喜事的時候,人家通知了,你有時間當然要回去,如果時間實在趕不開的話,也會把紅包送到。跟人家解釋一下,也就無所謂了。但如果是白事兒,不知道便罷,只要知道了就算是在城裡上班,也會抽出時間趕回去。
辦喜事的時候,大家心裡都非常高興,很多的事情主人可以自己操心。如果是白事,因為親人的去世,自己家人心裡非常難過,沒有心情打理別的事情,所以只要是一個村子裡的,大家都會主動的去幫忙。在外面上班的,如果知道了自己家族有人去世,也會想辦法趕回老家。
總結:農村重視白事的根本原因有三點:人死為大、幫別人就是幫自己、一種傳承,個人感覺,這樣的習俗還是非常好的,起碼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