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滿文文獻研究中心成立

2020-12-11 人大新聞網

5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召開座談會,宣布滿文文獻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座談會由清史所所長黃興濤主持。受聘擔任中心主任的烏雲畢力格教授、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部主任吳元豐研究員、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杜家驥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院達力扎布教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所所長趙志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烏蘭研究員,以及復旦大學、內蒙古大學和大連民族學院的齊光、寶音特古斯和黑龍等外校專家應邀與會。參加座談會的還有清史所學術委員陳樺、楊念群、夏明方、劉鳳雲、張永江,副所長孫喆,《清史研究》主編祁美琴、副主編曹新宇,教研室主任劉文鵬、曹雯、闞紅柳等教師,以及清史研究所的學生共30餘人。

黃興濤所長首先致辭。他強調,作為國家教育部所屬的人文社會科學百所研究基地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成立以滿文文獻為主攻特色的專門機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清史研究自身的內在要求,有助於擴展學術視野、深化清代前期和中期廣闊的研究內容,推動清史學科的整體發展。同時,在國際清史學界愈加強調滿文教研與史料運用的背景下,成立高水平的專業研究中心,也具有某種學術緊迫性。他表示,滿文文獻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清史研究所醞釀多年、全體老師共同作出的鄭重決定,全所將會竭盡全力,給中心的發展以最大的支持。隨後,他為烏雲畢力格教授頒發了聘書,並為與會的兼職研究人員頒發了聘書。

烏雲畢力格教授闡述了滿文文獻的重要價值和國際國內的研究現狀,不僅提出了將中心打造成集滿文文獻收藏、滿文教學、科研運用為一體的特色學術機構的明確目標,還就收藏特色文獻、開展專題研究、培養人才、加強與國際國內同行的學術交流等問題,談到了遠、近期規劃。各位專家在發言中,也都從不同的方面強調了滿文文獻研究中心成立的意義,並為中心今後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切實可行的方案。

近期,滿文文獻研究中心即要開辦自己的特色網站,努力成為國際國內清代滿文文獻研究信息交流的平臺。同時,還將開辦不同層次的滿文文獻研讀班。

滿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烏雲畢力格簡歷:

烏雲畢力格,蒙古族,1963年出生。1994年至1998年在德國波恩大學師從Michael Weiers教授學習,主專業為中亞語言文化學,副專業為滿學和漢學,1998 年獲哲學博士學位。通曉滿、蒙、德、日等多種文字,對清代滿文文獻有精深研究。曾任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所長、德國波恩大學東方學與亞洲研究院教授,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和日本地球環境學研究所客座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和清史研究所雙聘教授,日本國際蒙古文化研究協會會刊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蒙古學問題與爭論》)主編。

代表性學術著作有Zur Überlieferungsgeschichte des Berichts über den persönlichen Feldzug des Kangxi Kaisers gegen Galdan (1696-1697)、《喀喇沁萬戶研究》、《<阿薩喇克其史>研究》等。滿文文獻研究方面的成果有《鄂飛滿文奏摺箋注》、《關於內齊託音喇嘛的順治朝滿文題本》、《十七、十八世紀之交的西藏秘史——圍繞關於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滿蒙文秘檔》、《關於內扎薩克蒙古盟的雛形——以理藩院滿文題本為中心》等學術論文和大型滿文資料彙編——《清前期理藩院滿蒙古文題本》(1—23卷)等。

(編輯:維娜)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喜迎建所40周年
    作者:戶華為  2018年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日前該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戴逸,美國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唐納德·沃斯特,日本大學副校長加藤直人,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王明珂,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教授阿梅龍,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主任崔建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黨委書記夏春濤,《歷史研究》主編李紅巖及海內外校友共二百餘人參加系列活動
  • 絕學傳薪︱吳元豐談滿語、滿文檔案與清史研究(下)
    相信通過中國學者的不懈努力,這些或將成為「絕學」的學問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和活力。絕學傳薪︱吳元豐談滿語、滿文檔案與清史研究(上)本文為「絕學傳薪︱吳元豐談滿語、滿文檔案與清史研究」下篇。吳元豐,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請您談談新中國成立以後滿文人才培養的情況?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紀念建所四十周年系列活動
    12月1日,為紀念建所四十周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戴逸,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嘉賓、校友、在校學生等共二百餘人參加了活動。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日本名古屋大學、御茶之水女子大學、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韓國首爾科技大學、澳門大學以及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遼寧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歷史檔案館等海內外多所高校研究機構的五十餘名學者,《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讀書報》等媒體列席參加了會議。
  • 微小報之 如何認識滿文文獻的史料價值
    《光明日報·理論周刊》於今年6月1日刊發了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楊珍的《滿文史料在清史研究中的局限》一文。楊文認為,滿文書寫「在清前期尤為突出」,乾隆後,「公文中使用滿文逐漸減少,使用漢文愈益普遍」,所以從數量上來說,「漢文史料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涵蓋範圍之廣泛,均遠超」滿文史料。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9月2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在新圖書館報告廳隆重舉行。慶祝大會由清史所所長黃興濤教授主持,紀寶成校長、清史所名譽所長戴逸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龔書鐸教授、清華大學李伯重教授、國家清史辦主任石雅娟女士、圓明園管理處陳名傑先生等多位嘉賓,以及清史所新老師友、在校生共二百餘人參加。
  •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戴逸與清史研究」學術座談會
    9月10日,適逢第31個教師節和戴逸教授90壽辰,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戴逸與清史研究」學術座談會,探討戴逸先生在史學界特別是對清史學科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共商推動清史學科在中國人民大學乃至全國的發展之計。
  • 歐立德教授談清史研究
    學習清史和滿語之路 賈建飛(賈):歐立德教授,您最初的研究領域是歐洲史,後來是什麼因素促使您將研究領域轉向了滿族史和清史研究? 歐立德(歐):我在大學讀本科的時候學習歐洲中世紀史。到大學畢業時,應該是20世紀70年代末,我的興趣開始發生巨大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一直被中國所吸引。
  •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胡繩武教授逝世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胡繩武教授逝世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官網 2016-06-23 10:12 來源:
  • 倪玉平:清史研究的基本問題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近年來出版的大型檔案彙編包括《清宮熱河檔案》、《清代軍機處電報檔彙編》、《乾隆朝軍機處滿文寄信檔譯編》、《清代新疆滿文檔案彙編》等,為清史研究注入新鮮史料,有力推動了研究向縱深方面發展。文獻史料主要包括編年體史料、政書類史料、地方志史料、文集筆記史料、家譜契約史料、傳記類史料、紀事本末體史料及詩畫、實物、古蹟等史料。
  • 清史研究所第八屆青年學者論壇舉行 觀察世界歷史進程中的清代中國
    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學生社團清風學社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黃愛平、劉鳳雲、黃興濤、夏明方、楊念群、祁美琴、華林甫等教授以及部分青年教師出席此次會議。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日本九州大學、日本神戶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大、上海師範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山西大學等海內外20餘所院校的青年學者,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全體碩士、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論壇。
  • 中原、內亞與域外:2017年明清史研究新趨之管見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董建中《田鏡旗籍考》一文指出,現當代學者無一不沿襲《欽定八旗通志》、《清史列傳》與《清史稿》等記載的說法,認為雍正朝名臣田文鏡原屬漢軍正藍旗,後於雍正五年抬入漢軍正黃旗。第八場「法律、宗教與國家建構」,發表人利用漢、滿、蒙等清代多語種法律文獻,從律例的編纂與實踐等面向,為思考清代國家建構與宗教政策提出了較為深刻的觀察。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胡祥雨《吳達海揭帖的發現與《順治律》制定過程新考》 利用新發現的吳達海揭帖,指出清廷在纂修順治律《大清律集解附例》過程中變更了修律宗旨。
  • 《清史書目》梳理百年清史研究脈絡
    《清史書目》梳理百年清史研究脈絡 2014年11月24日 10: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宗敏 字號 內容摘要: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黃愛平主編的《清史書目》對百年來的清史研究進行了系統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四十年教學與科研成果展」開展
    11月30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四十年教學與科研成果展」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正式開幕。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賀耀敏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校史研究室、黨委宣傳部、研究生院、科研處、歷史學院、博物館等單位有關負責人及清史研究所師生共同參加了開幕式。
  • 訪談︱歐立德:如何理解滿族史和清史的關係
    她指導我去歷史檔案館查找資料,並說一定要認真閱讀滿文資料,這是開展清史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我後來聽從她的建議,在伯克利學習了兩年的滿文。到了東京後,我一方面繼續學習滿文和利用滿文資料,另一方面開始研究八旗制度的歷史。到了90年代,我去了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訪問交流,花了一年的時間在第一歷史檔案館裡搜尋資料,這些資料是我後來寫作《滿洲之道》一書的基礎。
  •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文文獻資源數據中心成立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 榮啟涵)經中央統戰部批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文文獻資源數據中心21日成立。數據中心旨在更好地保護和發展藏族文化,為科學研究提供信息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藏文古籍文獻藏量約為200餘萬函(部)。藏文文獻是藏學研究的戰略資源和重要基礎,對於挖掘、解讀和傳承藏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十屆「青年學者論壇」邀請函
    ______臺鑑: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青年學者論壇」由研究生學術社團——清風學社主辦本屆論壇繼續面向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海內外兄弟院校相關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徵集論文,組委會對所收到論文進行甄選後,邀請作者參會。望諸位青年才俊能夠撰文蒞會,一展風採。
  •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為深刻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重大理論成果,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精神,11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等聯合主辦了「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習近平法治思想與中國法治發展評估學術研討會」。
  • 歐立德談新清史與滿族認同_思想市場_澎湃新聞-The Paper
    【編者按】        美國「新清史」的領軍人物、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歐立德(Mark C. Elliott)先生以研究滿文檔案著稱,2013年他訪問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回應了近年來針對新清史的一些批評。
  • 海外清史研究:歷史、趨勢與問題
    自1644年清軍入關伊始,清朝以及清史研究就一直吸引著世界的眼光。清朝滅亡百年之後,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啟動「百年清史學術史」項目,對百餘年來清史研究予以回顧、反思和展望。鑑於海外清史研究的重要性,清史研究所特邀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比利時等國學者撰寫相關國家或地區百餘年來的清史研究學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