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召開座談會,宣布滿文文獻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座談會由清史所所長黃興濤主持。受聘擔任中心主任的烏雲畢力格教授、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部主任吳元豐研究員、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杜家驥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院達力扎布教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所所長趙志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烏蘭研究員,以及復旦大學、內蒙古大學和大連民族學院的齊光、寶音特古斯和黑龍等外校專家應邀與會。參加座談會的還有清史所學術委員陳樺、楊念群、夏明方、劉鳳雲、張永江,副所長孫喆,《清史研究》主編祁美琴、副主編曹新宇,教研室主任劉文鵬、曹雯、闞紅柳等教師,以及清史研究所的學生共30餘人。
黃興濤所長首先致辭。他強調,作為國家教育部所屬的人文社會科學百所研究基地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成立以滿文文獻為主攻特色的專門機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清史研究自身的內在要求,有助於擴展學術視野、深化清代前期和中期廣闊的研究內容,推動清史學科的整體發展。同時,在國際清史學界愈加強調滿文教研與史料運用的背景下,成立高水平的專業研究中心,也具有某種學術緊迫性。他表示,滿文文獻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清史研究所醞釀多年、全體老師共同作出的鄭重決定,全所將會竭盡全力,給中心的發展以最大的支持。隨後,他為烏雲畢力格教授頒發了聘書,並為與會的兼職研究人員頒發了聘書。
烏雲畢力格教授闡述了滿文文獻的重要價值和國際國內的研究現狀,不僅提出了將中心打造成集滿文文獻收藏、滿文教學、科研運用為一體的特色學術機構的明確目標,還就收藏特色文獻、開展專題研究、培養人才、加強與國際國內同行的學術交流等問題,談到了遠、近期規劃。各位專家在發言中,也都從不同的方面強調了滿文文獻研究中心成立的意義,並為中心今後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切實可行的方案。
近期,滿文文獻研究中心即要開辦自己的特色網站,努力成為國際國內清代滿文文獻研究信息交流的平臺。同時,還將開辦不同層次的滿文文獻研讀班。
滿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烏雲畢力格簡歷:
烏雲畢力格,蒙古族,1963年出生。1994年至1998年在德國波恩大學師從Michael Weiers教授學習,主專業為中亞語言文化學,副專業為滿學和漢學,1998 年獲哲學博士學位。通曉滿、蒙、德、日等多種文字,對清代滿文文獻有精深研究。曾任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所長、德國波恩大學東方學與亞洲研究院教授,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和日本地球環境學研究所客座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和清史研究所雙聘教授,日本國際蒙古文化研究協會會刊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蒙古學問題與爭論》)主編。
代表性學術著作有Zur Überlieferungsgeschichte des Berichts über den persönlichen Feldzug des Kangxi Kaisers gegen Galdan (1696-1697)、《喀喇沁萬戶研究》、《<阿薩喇克其史>研究》等。滿文文獻研究方面的成果有《鄂飛滿文奏摺箋注》、《關於內齊託音喇嘛的順治朝滿文題本》、《十七、十八世紀之交的西藏秘史——圍繞關於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滿蒙文秘檔》、《關於內扎薩克蒙古盟的雛形——以理藩院滿文題本為中心》等學術論文和大型滿文資料彙編——《清前期理藩院滿蒙古文題本》(1—23卷)等。
(編輯: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