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戴逸與清史研究」學術座談會

2020-11-25 人大新聞網

9月10日,適逢第31個教師節和戴逸教授90壽辰,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戴逸與清史研究」學術座談會,探討戴逸先生在史學界特別是對清史學科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共商推動清史學科在中國人民大學乃至全國的發展之計。

九十高齡的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清史編委會主任戴逸與史學界的專家學者歡聚一堂,共度節日、共話史學。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徐青森,中國史學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海鵬,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方克立,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張椿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前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前所長王俊義,清史編委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清史辦主任卜鍵,國家清史編委會副主任馬大正,國家清史編委會副主任朱誠如,國家清史編委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前所長成崇德,國家清史辦副主任楊偉光,山西大學副校長行龍,《學術界》雜誌社副社長、副總編翁飛,北京市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仲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王汝豐、郭成康、陳樺、黃愛平、黃興濤、夏明方、楊念群,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世瑜以及來自國家清史辦的人士等相關專家學者出席座談會。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洪大用主持座談會。

靳諾書記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對各位來賓表示歡迎,對戴逸先生為國家清史編修工作和清史學科的發展,以及為中國人民大學發展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並恭祝先生壽誕快樂、學術之樹常青。

靳諾書記表示,戴逸先生是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後的首批教師之一,是人民大學歷史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全程見證了中國人民大學的風雨歷程。他和人民大學的一大批老教授、老專家一道,致力於探索具有人大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人民大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付出了艱辛努力,作出了卓越貢獻,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史學人才。70年代始,戴先生把自己的主要研究精力轉向清史研究,為新時期清史學科的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可謂著作等身、桃李天下,成為國家清史研究領域的一面旗幟。

靳諾書記表示,進入新世紀,戴逸先生在耄耋之年毅然接受了國家重託,承擔起清史編修工程任務並已取得豐碩成果。從一定程度上說,戴先生等老一批史學家研究清史的歷程,就是清史學科的發展歷程。系統總結以戴逸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史學家的清史研究成績,不僅可以進一步深化和提升清史研究水平,而且有助於人民大學清史學科在新時期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找準定位,取得更大的發展。

靳諾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擁有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其中,中國史學科的發展位於全國前列,世界史和考古學近年來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學校深知人文基礎學科對於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在綜合改革方案中特別關注人文學科的振興,提出了人文講席教授等計劃,努力提升學科水平,更好地傳承戴老先生等史學前輩開創的史學事業。

郝平副部長代表教育部向戴逸先生壽辰表示了祝賀和祝福,向中國人民大學全體教師表示節日的問候,向戴逸先生和他的團隊為國家清史撰修工程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郝平副部長表示,在第31個教師節又逢戴逸先生90壽辰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舉辦這樣一次座談會,意義非凡。戴逸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作為新中國清史研究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之人,為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們研究戴先生的學術經歷和治學理念,必將為推動中國清史研究,為歷史學科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這也是我們向戴先生表達敬意的最好方式。

郝平副部長表示,作為國家清史工程首席專家,戴逸先生十餘年來嘔心瀝血,辛勤工作,清史纂修工程取得了累累碩果,體現了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執著的追求精神。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知名學者,戴逸先生體現出來的優良傳統、寶貴的品格和學者風範,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一是學貫古今,二是家國情懷,三是心懷世界,四是執著奉獻,這些都會激勵我們把戴先生的人生經驗和治學經驗薪火相傳。

郝平副部長指出,歷史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歷史和史學研究。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他強調要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

中國史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海鵬回憶了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的發展歷程,回憶了自己和戴先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點滴往事,並且高度評價了戴逸教授在擔任中國史學會會長期間,為推動中國史學走向國際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張海鵬會長表示,在戴先生等史學前輩的指引下,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已於今年8月份在濟南成功舉辦。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賀信,指出「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這是對史學界的一個巨大肯定和鼓舞,也激勵著史學界的同仁們更加奮勇向前。

戴逸先生表達了對中國人民大學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舉辦此次座談會的感謝以及對出席座談會各位來賓的感謝。他動情地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舉世無雙,非常有幸自己能在90歲看到國家9.3閱兵威武雄壯的場面,看到國家的日益強大和富裕。

戴逸先生追憶了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工作的經歷,並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就是自己的家,是人大培養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從抗日戰爭烽火中走來的中國人民大學,一路風雨歷程,發展至今實屬不易。他祝福國家興旺、教育興旺、學校事業興旺。

與會的戴逸先生的學生、專家學者共同向先生祝福壽辰和教師節快樂,並分享了與先生之間的往事、先生帶給自己的影響,表達了對老先生為人為學之道的尊敬。

卜鍵主任表示,戴逸先生歷經滄桑卻心地高潔,為人善良真誠,可親可敬,具有宏闊深邃的學術視野,始終堅持開創史學研究的新領域,始終關愛弟子。以他為旗幟,團結帶領了全國一大批史學界的優秀人才,對清史編修工程傾注了極大熱情和心血,作出了巨大貢獻,令人動容。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方克立教授表示,戴逸先生德高望重,是一流學術大家。先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彰顯了他寬厚、大度、包容的心胸,我們不僅要學習先生的學術成就,更要學習先生的為人之道。

剛剛獲評「最美教師」的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陳先達特意為戴逸老先生祝賀壽辰。85歲的陳先達教授表示,自己一家和戴逸一家有著多年交往,戴逸先生的學識、品性都令人嘆服。特別是先生在如此年紀還能擔當國家清史編修的重任,非常欽佩,他認為戴逸先生是承擔清史編修重任的不二人選。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張椿年教授表示,戴逸先生是史學界的驕傲,他的貢獻不僅限於清史,也開拓了史學界新的領域,為中國史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先生也顯示出了在史學界卓越的組織領導能力,為把中國史學推向世界盡了最大努力。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汝豐表示,從1953年到人民大學讀研究生師從戴逸先生,1956年留校至今,近60年時間一直跟隨先生在史學界學習、工作,先生傳道授業解惑,言傳身教,對自己影響巨大,難以言表。老先生博覽群書、學識過人,對中國近代史、清史的學科建設發展嘔心瀝血,作出了卓越貢獻,堪稱一代師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前總編輯王俊義表示,自己1956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本科師從戴逸先生,並在先生指引和扶持下進入清史學界至今。作為清史研究的奠基者,開拓者,先生在史學界樹立起了一座豐碑。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郭成康教授表示,作為戴逸先生的弟子,自己心目中的恩師愛才如命、嗜書如命、視清史如命,對自己影響巨大,希望自己不辱使命,協助先生圓滿完成清史編修重任。

北京大學歷史系趙世瑜教授表示,自己從小和戴逸先生住在一個大院,先生的學術、思想、為人方面的大家風範都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深深影響著自己的育人生涯。

山西大學副校長行龍教授表示,自己以能成為先生弟子為榮,先生自然的天性,自由的學術思想,平易近人的待人風格,讓人如沐春風,自己一定會和史學界的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傳承先生的學術思想和為人之道,發揚光大中國史學。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黃興濤教授代表全院師生,表達了對戴逸先生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福。

座談會後,學生代表為戴逸先生敬獻了鮮花,到會的戴逸先生的歷屆學生也將人民大學哲學院汪永祥教授專門題寫的詩詞敬獻給先生。

附:戴逸教授簡介

戴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榮譽教授、首批一級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長。曾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歷史組召集人、第四屆、第五屆中國史學會會長,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

1951年寫成並出版了小說《中國抗戰史演義》,1954年撰寫《中國近代史稿》,1955年評為副教授,兼任吳玉章老校長的學術秘書,後又擔任吳晗主編的《中國歷史小叢書》編委。1958年,《中國近代史稿》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得到范文瀾、翦伯贊、尚鉞、吳晗等史學前輩的賞識與好評。

戴逸教授一生致力於清史纂修工作。20世紀50年代,董必武等中央領導同志提出纂修清史。1965年,中宣部決定成立清史編纂委員會,組建清史研究所,39歲的戴逸名列7名委員之一。1972年,為落實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經北京市委批准,成立清史研究小組。1978年,經教育部批准,在此基礎上正式成立清史研究所,戴逸教授負責實際工作。2002年,清史纂修方案獲國家批准,戴逸教授出任編委會主任。

戴逸教授在清史研究方面,開闢了許多新的領域,完成了大量學術成果,共撰寫或主編書籍30餘種,發表文章600餘篇。他主編的《簡明清史》第一、第二冊分別於1980年和1984年出版。該書是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比較全面、系統地研究鴉片戰爭以前的清代歷史專著。列入國家社科基金「六五」計劃項目的《清代人物傳稿》(下)十卷,受到出版界和史學界的好評。在他主持下完成的《中國歷史大辭典•清史》(上)和《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清史部分,均為上百萬字的巨著,填補了清史研究領域的空白。1987年至1999年,他先後出版了論文集《履霜集》(1987年)、著作《步入近代的歷程》(1992年)、《乾隆帝及其時代》(1992年)、《甲午戰爭與東亞政治》(1994年)、《繁露集》(1997年)、論文集《語冰集》(1999年),主編了《二十六史大辭典》、《近代文史名著選譯》39冊和《中國近代史通鑑》10冊,完成了「211工程」清史子項目《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清通鑑》等。

由於戴逸教授在科研教育事業上的突出貢獻,1959年曾參加全國群英會,1960年在越南綜合大學授課,被越南政府授予胡志明勳章;1961年被推舉為高教戰線先進工作者,1985年獲吳玉章科研獎,1986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人民教師,1994年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1995年獲香港「柏立基孺子牛金球獎」和北京市社科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相關焦點

  • 《戴逸文集》發布會暨戴逸先生清史學術思想座談會在常熟舉辦
    本網記者 王廣祿/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11月27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常熟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常熟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承辦的《戴逸文集》發布會暨戴逸先生清史學術思想座談會在常熟舉行,紀念《戴逸文集》的出版,進一步探討戴逸先生的治學經歷和學術思想
  • 《戴逸文集》發布會在江蘇常熟舉辦
    近日,《戴逸文集》發布會暨戴逸先生清史學術思想座談會在常熟舉辦。本次會議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常熟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承辦。戴逸教授最初從事中國革命史、近代史研究,後從事清史研究,是清史學科開創者之一。此次發布的《戴逸文集》匯集了戴逸教授70餘年學術研究成果的主要著述,計12種14冊,約700萬字,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完成出版。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紀念建所四十周年系列活動
    12月1日,為紀念建所四十周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戴逸,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嘉賓、校友、在校學生等共二百餘人參加了活動。
  • 人文大家|清史掌門人戴逸,將讓中國擁有「二十五史」
    12月1日,清史研究所40周年所慶活動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從講授黨史到中國近代史,再到後來研究清史,92歲的戴逸已在這所高校任教近70年。2002年啟動的清史編纂工程如今正接近收尾,作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被譽為「清史研究第一人」的戴逸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這部大型史書的編纂之中。在他的帶領下,幾多清代疑案被破解,之前二十四史不曾出現的《圖錄》也被囊括近進了《清史》。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喜迎建所40周年
    作者:戶華為  2018年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日前該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戴逸,美國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唐納德·沃斯特,日本大學副校長加藤直人,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王明珂,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教授阿梅龍,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主任崔建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黨委書記夏春濤,《歷史研究》主編李紅巖及海內外校友共二百餘人參加系列活動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9月2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在新圖書館報告廳隆重舉行。慶祝大會由清史所所長黃興濤教授主持,紀寶成校長、清史所名譽所長戴逸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龔書鐸教授、清華大學李伯重教授、國家清史辦主任石雅娟女士、圓明園管理處陳名傑先生等多位嘉賓,以及清史所新老師友、在校生共二百餘人參加。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滿文文獻研究中心成立
    5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召開座談會,宣布滿文文獻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座談會由清史所所長黃興濤主持。受聘擔任中心主任的烏雲畢力格教授、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部主任吳元豐研究員、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杜家驥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院達力扎布教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所所長趙志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烏蘭研究員,以及復旦大學、內蒙古大學和大連民族學院的齊光、寶音特古斯和黑龍等外校專家應邀與會。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四十年教學與科研成果展」開展
    11月30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四十年教學與科研成果展」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正式開幕。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賀耀敏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校史研究室、黨委宣傳部、研究生院、科研處、歷史學院、博物館等單位有關負責人及清史研究所師生共同參加了開幕式。
  • [CCTV4]《國家記憶》:傳薪者——半世清史 戴逸
    【編者按】他為何能被任命為《清史》工程的總負責人?3500萬字的鴻篇巨著,他如何安排編纂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多少清代疑案被破解?傾半生心血成就一部不朽史書,他就是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戴逸。
  • 清史研究所第十屆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人民大學清風學社主辦的第十屆青年學者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12月2日9:00,論壇開幕式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第二報告廳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黃興濤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中心主任楊念群教授
  • 盛世修史 傳承文明--訪《清史》編委會主任戴逸
    中新網6月3日電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在最新一期中刊載了對《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歷史學家戴逸教授的訪談實錄,就一些人們所關心的問題給出了解讀。  記者:戴逸教授,首先祝賀您榮膺《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請您談談編纂《清史》的意義,也就是說,為什麼要編纂一部《清史》呢?  戴逸:這可以從幾點來說明。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黃興濤院長致開幕詞,介紹了基地項目設立過程和研究進展,希望與會學者在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即將完成、清史研究進入「後清史」時代的大背景下,對百年來的清史研究歷程做出回顧和反思,也對基地項目多提出寶貴建議。
  • 浩哉清史(上篇)
    也許,中國歷史研究更為「激動人心」的一年,將出現在2012年。按照2002年成立的「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10年結項的計劃,其時,一部全新的100卷、共約3500萬字的《清史》,將展示在世人面前。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清史研究專家戴逸教授告訴記者:「像這樣,從遠古到清代,我們國家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正史。」
  • 「《縉紳錄》量化資料庫與清史研究」學術工作坊議程
    13日-14日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樓四層會議室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辦 香港科技大學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縉紳錄》大型量化資料庫的構建與研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是海內外清史研究最重要學術機構之一,近年來也致力於若干大型清史資料庫的構建與推進數字人文技術在清史領域的應用。
  • 戴逸自述:我的學術生涯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1948年進入解放區華北大學(在河北正定),經過幾個月的政治學習,在分配工作時,我填寫的志願是「歷史研究」,居然幸運地分配到華北大學一部政治研究室革命史組,在著名黨史專家胡華同志的領導之下工作,從此正式走上歷史專業研究的道路,至今已有半個世紀。華大進入北京以後,改為中國人民大學,我一直在這裡工作至今。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十屆「青年學者論壇」邀請函
    ______臺鑑: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青年學者論壇」由研究生學術社團——清風學社主辦,自1999年創辦以來,每兩年舉辦一次,迄今已成功舉辦九屆。本屆論壇繼續面向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海內外兄弟院校相關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徵集論文,組委會對所收到論文進行甄選後,邀請作者參會。望諸位青年才俊能夠撰文蒞會,一展風採。
  • 紀念《清史論叢》創刊40周年學術座談會召開
    為紀念《清史論叢》創刊40周年,由清史研究室、《清史論叢》編輯部主辦的「砥礪四十年 奮進新時代——紀念《清史論叢》創刊40周年學術座談會」近日在京舉行。  與會專家指出,《清史論叢》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辦刊方向,在各種學術思潮流行過程中,不走偏鋒,堅持正確的導向,在清史研究領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多年來,《清史研究》始終站在學術潮頭,刊發的文章許多都是相關領域迄今不能繞過的代表性成果,有些至今都具有前沿性,不少學者的研究和成長也得益於此。
  • 戴逸文集·以史為鑑
    戴逸文集·以史為鑑(套裝共6冊) 戴逸先生主要從事中國史研究,在清史、中國近代史領域尤有專長,他是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是中國當代少有的貫通清代前後期歷史的清史研究大家
  • 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成立並召開《中華民國編年史》編纂會議
    著名史學家戴逸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天石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洪大用教授,北京大學羅志田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朱漢國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副所長,步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鄭利強董事長,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王續添教授,以及楊念群、夏明方、郭雙林、馬克鋒、朱滸等歷史學院師生和《中華民國編年史》課題組成員約40餘人出席了會議。
  • 《清史書目》梳理百年清史研究脈絡
    《清史書目》梳理百年清史研究脈絡 2014年11月24日 10: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宗敏 字號 內容摘要: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黃愛平主編的《清史書目》對百年來的清史研究進行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