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有什麼含義,它的下半句又蘊含什麼哲理
文/星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經過五千多年的傳承,為後世子孫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我們經常所說的俗語就是其中的一個,同時俗語也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俗語雖然大多都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但是在這些俗語當中卻蘊含的豐富的人生哲理,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最經常聽到的一句俗語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俗語用最簡單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很深厚的道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把一匹馬拉出馬廄,帶到一處草原的話,如果這匹馬是一匹好馬的話,那這匹馬就會順著眼前的草吃下去,不會去看兩邊的草,更不會去看身體後面的那些草,這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字面意思。
而古人通過這句話,想要告訴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在做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要三心二意,一會幹個這個,一會幹個那個,在前進的過程中,即便是遇到了挫折和困難,也不要因此而放棄你的目標,去走回頭路。現在這句話通常被用來形容兩個人分手之後決不再聯繫的決心。
而這句話的下半句則是浪子回頭金不換,關於這句俗語,在他的背後還有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
這個故事說的是,在古時候,有一個姓金的人家,這個人家裡非常有錢,在他快要五十歲的時候才有了自己的一個兒子,老年得子,這其中的喜悅就不用多說了,總之這位金姓人家對自己的這個兒子十分的寵溺,為此他還專門給自己的這個兒子起名為金不換,因此在家人的寵溺之下,金不換變得十分任性,每天和小混混待在一起,而且揮金如土。
這樣即便家裡有金山銀山也架不住花銷啊,於是很快的,這個家的家產就被金不換敗光了,而他那些所謂的朋友也都離開了自己,不過幸運的是他的母親並沒有放棄他,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他的母親對他細心的呵護以及教導讓他意思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此以後,他開始發憤圖強,認真讀書,從此踏上了富貴的道路,因為這個故事,才有了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俗語,而這句俗語要告訴後人的是,一個人犯錯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的是知錯不改的人,只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並加以改正,就還有挽救的機會。
古人將這些道理不斷傳承至今,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人少走彎路,對此你怎麼認為呢。
編輯/星空
配圖/小秋
參考文獻:《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