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很多人都搞不明白,這句話值得借鑑

2020-12-19 論史鑑今歷史短視頻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很多人都搞不明白,這句話值得借鑑。

文/論史鑑今歷史短視頻

想必大家都聽過「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吧,這句話通俗易懂,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有意思的。這句話主要講一個人的骨氣,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不論遇到多大的波折與苦難,都會堅持下去,堅決不走回頭路!不僅如此,這一句話還經常用在小情侶之中,如果情侶雙方遇到了矛盾要分手,他們就喜歡拿出這句話來表明自己的決心,一定不會有複合的想法了。

其實它還有下半句,這下半句很有意思,知道的人並不多,十個人中大概只有兩個人知道。那麼這下半句是什麼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說一個故事,話說有一個員外,已經是五十多歲的高齡,還沒有一兒半女。後來,他的夫人終於給他生一個大胖小子,員外老來得子,甚是高興,一直想著如何給兒子起名字。

最後他給兒子取了一個名字叫不換,員外這麼大的年齡,是用千金也換不來的孩子啊,如今有了兒子算是彌補了他的遺憾。但因為過度寵愛,不換從小便揮霍無度,不服管教,不僅如此,他還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在當地算是一個小惡霸了!後來,不換敗光了家產,一下子變得一無所有,叫他痛苦了好一陣子。

好在不換娶到了一個好妻子,妻子一直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如今這般結局,她便勸慰丈夫改掉自己的壞習慣,現在回頭還是來得及的。也許不換自己意識到了錯誤,他認真地聽取妻子的意見,從此改過自新,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而不換的故事也被人們用俗語記了下來,也就是下半句「浪子回頭金不換」!

而我們再看一下上半句,它是來自一個典故,那是一匹十分強壯的馬離開了馬廄,跑到了草原上吃草。現在有這麼多的美味吸引著馬,但是它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在飢餓的情況下沿路吃草,待到吃飽就果斷地回到自己的住所。可以看到,這樣的好馬是不會朝三暮四的,即使有再多的誘惑,它也不會過多的關注,只會是認真地吃著眼前的青草呢!

我們把這兩句放在一起看一下,整個句式是十分整齊的,雖然意思完全不一樣,一個是要求回頭一個是要求別回頭,但是這些教育意義還是十分深的。那麼大家是否在這句話中理解到了什麼呢?待到自己以後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會不會想到這句話呢?

本文由論史鑑今歷史短視頻原創,如有轉載,請聯繫作者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引人深思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以及它的下半句,小編就先從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跟大家來聊一聊。現如今好馬不吃回頭草經常形容愛情中,兩個人分手後,如果一方還對另一方依依不捨還牽掛著對方,這是就會有人說上這樣一句話好馬不吃回頭草,應該向前看,分手就證明你們之間有不合適的地方,繼續喜歡著便是重蹈覆轍,也同樣教育著現在的人應該活的有骨氣,這這句話源於一個典故,小編就跟大家來講一講這個典故,故事說的正是一匹馬在離開馬廄時,一路上有著一片大大的草原長著十分多鮮嫩的草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很少人知道,這句更值得深思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而在中國民間流傳著各利各樣的俗語,它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更有一些是吃了很多虧,走了很多彎路才換回的經驗教訓,有著很高的實用價值和實戰經驗。它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洞悉人性,看透世俗的紛爭,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民間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後半句更經典,道出做人的原則
    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首先,讓我們對「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出處進行探索研究。一、「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含義其實,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說明良驥吃草的時候勇往直前,絕不回頭。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應如何搭配?看看這幾句,盡顯古人智慧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很多人都是經歷了大半輩子的滄桑,才知道老一輩的話非常在理,因為都是老一輩人用自己的親生經歷總結出的諺語,希望能給後人一些警醒。大部分能夠保存下來的諺語,都是經過歲月的考驗,到現在依然被人們銘記,這些諺語一般有上下句,都是固定的,相輔相成,上下句之間都有互補作用。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人人都知,下半句卻極少有人知道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句話,尤其在對待感情問題上,兩個人分手後,很多人不會選擇再次複合的理由,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是,你知道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來細細講述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這句話最早出自李漁的《憐香伴·議遷》,文中這樣描述:「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我們都知道,馬在古代是一種很珍貴的動物,因為它是當時人們最主要的代步工具,而且要養出一匹好馬也是極其困難的事。古代人們分辨馬匹的好壞,正是通過馬吃草的專注度來看的。好馬在吃草的時候,只會沿著草的方向一直前進,而不會左顧右盼。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好馬不吹回頭草的意思是如果一匹好馬離開了安穩的馬廄,來到了寬闊的大草原上,就不會再想著回去了。
  •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到底是哪一句你知道麼?我來告訴你~
    我國的文明可以說是閱歷了無數的時代沉積,才有了今天咱們所能學習到的博學多才的中華文明,而在博學多才的中華文明裡,俗話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於很多俗話都是咱們的先輩通過自己的親身閱歷,或許歷史典故,以及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所以才有了「古人誠不欺我」的說法。
  • 你被勸過「好馬不吃回頭草」嗎?後面其實還有一句更值得深思的話
    文/風雪你被勸過「好馬不吃回頭草」嗎?後面其實還有一句更值得深思的話在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文化底蘊當中,有十分璀璨繁華的物質文明,還有豐富精緻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就通過人們口傳或是史書的傳承交給我們這一代人,其中包括故事,古詩詞還有俗語。
  • 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知道下半句的人卻寥寥無幾
    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知道下半句的人卻寥寥無幾最近小編的室友小何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前兩年辜負了她的渣男,又回來找她複合了。兩個人在咖啡館聲淚俱下的說了三個多小時,當時渣男哭的都要哽咽了。一遍又一遍地跟她道歉,說對不起,還說自己離不開她。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有什麼含義,它的下半句又蘊含什麼哲理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有什麼含義,它的下半句又蘊含什麼哲理   文/星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經過五千多年的傳承,為後世子孫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我們經常所說的俗語就是其中的一個,同時俗語也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俗語,是老祖宗用切身的經歷得來的結果,其實用性和哲理性都被大眾所認知。它的存在,也讓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同時還具有地方特色。本文要重點講解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特別是在職場的人,更加深有體會。當因為各種原因提出離職之後,在新的工作環境中又不盡如人意,或者短時間內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崗位,一直賦閒在家。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道盡世態,你知道嗎?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道盡世態,你知道嗎?對於中國的文化不知道大家能夠了解多少?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最值得人注意的就是俗語,這些都教會了多代人的很多的道理,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雖然其中很多的俗語都是鬥大的字不認識幾個的人創造出來的,但是這對我們的人生路能夠有著很多的知道意義,雖然乍一聽起來不是很有內涵,但是卻是多代人的總結,用一句話說就是「話糙理不糙」,講解了很多的人生道理,非常容易讓人接受,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俗語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道盡世態,你知道嗎?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句才是經典,領悟的人離成功不遠!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句才是經典,領悟的人離成功不遠!這些俗語老話雖然很多通俗易懂,但有些讓我們絞盡腦汁很難理解通透,但粗俗而不媚俗,言簡意賅,更容易讓底層勞動人民接受和理解。今天這句俗語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那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的生活智慧,領悟的人離成功不遠!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年輕人要牢記下半句,老祖宗的金玉良言
    俗語因其通俗易懂的特點,活躍在我們普普通通的生活當中,有一些俗語或許聽著簡單,但是其中的道理卻引人沉思。如果有朋友失戀的話,恰好對方不是什麼好人,我們都會勸他「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俗語雖然可以這麼理解,但其實是誤解了老祖宗的意思,這句俗語原來的意思並非如此。它說的是一匹馬,如果來到了開闊無垠的草原上,綠油油的草地會立刻吸引到它。
  • 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下一句,更加經典
    中國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國最好的就是文字和語言,而老祖宗通過他們的親身經歷和經驗, 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的文字財富,其中很多都教會了我們做事為人的道理,讓我們能夠少走彎路,而「好馬不吃回頭草」,就是比較經典和常用的一句。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覺——和老人們在一起交談能學到不少東西。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我每次回農村老家都會學到一兩句俗語,前兩天回家就學了這麼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語作為文化遺產,雖然沒有史書典籍深奧,但是通俗易懂有趣味,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
  • 古人云:「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的,通過這句話引申出了下一句的經典。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是什麼?寫盡家庭教育,卻鮮為人知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是什麼?寫盡家庭教育,卻鮮為人知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俠客行》李白馬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似乎離我們很遠。那是因為現在的大量現代的交通工具取代了馬的價值。現在馬的作用大多數是用來做以馬術比賽或某些有錢的人家裡進行飼養,以欣賞為主。
  •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事實真相是怎麼樣的,有沒有下半句?
    馬牛「打草」就成了考察馬牛優劣的一種關鍵指標之一,好馬不吃回頭草就是經驗之談。馬牛吃草是這個道理,世間之人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中國民間有一句古俗話:「百藝百窮。」這句話簡顛覆了當代人的世界觀,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人都強調能幹的人都是多才多藝的人。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誰知下一句更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雖然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文化,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很大一部分早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而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就比如「老牛吃嫩草」,在古時候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的,但是到了現在,就變成了用來形容年齡差距較大的「忘年戀」。同樣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也是在時代的發展下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那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