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衝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他不但在數學方面,而且在天文曆法、機械製造等領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公元429年,祖衝之出生於範陽道縣(今河北淶水縣)一個科學世家,生活條件優越。他自幼就特別喜歡數學,不喜歡讀那些枯燥的經書,也不喜歡背那些難懂的詩詞。他對仕途毫無興趣。為此,父親經常責罵他。祖父祖昌任大匠卿,主管土木建築。他常為祖衝之辯護說:「只會死記硬背,不肯動腦筋,又不會動手的人才真的沒有出息呢!」
因此,祖衝之特別喜歡和祖父在一起。祖父經常給他講一些建築知識,這對小衝之影響很大。無論去哪兒,祖父總把小衝之帶在身邊,以增加他對社會的了解,開闊視野,擴大知知識面。工地上有許多能工巧匠,他們個個能畫會算,祖衝之從心眼裡敬佩他們。平時,祖衝之和工地附近村裡的小孩兒們一起玩,這些小孩子會爬樹,認識很多的花、草、樹木、鳥兒和蟲子,還會遊泳。和他們在一起,祖衝之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晚上,他們在院子裡看星星,祖衝之會告訴那些孩子:「那是織女星,那是牛郎星,這兩顆星中間隔著的是銀河,你們瞧,那七顆星是北鬥星,北鬥星的把兒,是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些孩子很喜歡祖衝之,他們在起玩得非常開心。
祖衝之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他經常向祖父提出一些問題,如:「月亮為什麼有的時候是圓的,像個盤子,有的時候是彎的,像把鐮刀?」「為什麼太陽白天出來,而月亮晚上出來呢?」「為什麼太陽會比月亮熱?」……為了解答祖衝之的問題,祖父找來一些文章讓他自己看,並說:「這是漢朝天文學家張衡的文章,認真看看,你會得到一些答案。」祖衝之如饑似渴地讀著這些文章。過了一段時間,祖父問他:「你現在知道月亮為什麼會有時圓、有時缺了嗎?」祖衝之說:「啊,我懂了。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的,朝著大陽的一面有光亮,背著太陽的一面就沒有光亮。」他又接著說「人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正對著陽光照射的一面時,就是滿月;側側對著陽光照射的一面時,就是半月;由於角度不同,所以月亮有時看起來像把鐮刀….」祖父聽了很高興,就繼續問他:「你說得對,如果日月相對,地球在中間,太陽光被球遮住了,照不到月亮上時,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祖衝之上立刻回答說:「發生月食!」祖父自然又是鼓勵他一番。從此,祖衝之對有關天文學的文章和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看書時,還把祖父給他的小木球(有點像今天的地球儀)擺在面前,轉來轉去,進行研究。461年,祖衝之進入「華林學省」(國家學術研究機關)從事科學研究。他孜孜不倦地鑽研天文、曆法和數學等科學知識。對於農業生產而言,天文、曆法至關重要。為促進農業發展,祖衝之以滿腔熱情投人了天文曆法研究。他一面熟讀先輩科學家的論著,汲取營養,豐富自己;一面親自操作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從實踐中檢驗前人天文曆法理論正確與否,結果發現古代十一家曆法都有錯誤。當時實行的《元嘉歷》雖比古歷精密一些,但問題也不少。
主要缺陷在於《元嘉歷》推算日日月星辰的位置有偏差,所以推算出的節氣和所設的間月均欠精確。農民按《元嘉歷)生產,必然造成不應有的損失。於是,祖衝之決意改革舊曆。462年,祖衝之把他編制的新曆法獻給了皇帝,稱為《大明曆》。通過編制《大明曆》,祖衝之測得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365.242841481日,比現代測定的數值僅差50秒;測得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29.21222日,比現代測算的數值相差不到1秒,其精確程度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為了能替下當時採用的舊曆,頒行新曆,祖衝之與宋孝武帝的寵臣一一懂得天文、曆法的戴法興進行了面對面的辯論。戴法興是一個保守主義者,在辯論中提出了很多問題來難為祖衝之,企圖把祖衝之駁倒。
戴法興認為太陽的運動沒有一定的規律,日月星辰運動的快慢,凡人是不可知的,而且曆法是古代留傳下來的,不應隨便更改。他的這些保守的理論,都被祖衝之用事實一一駁回。辯論到最後,在場的多數大臣都認為祖衝之是正確的,而宋孝武帝通過雙方的辯論也知道了《大明曆》的優點,就決定在465年改用新曆。這場辯論也成為中國曆法史上著名的論戰之一。祖衝之在數學領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按照劉徽的方法繼續計算下去,從正192邊形,一鼓作氣演算到正1536邊形,得出了圓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推算準確到小數點後第7位。在國外直到1000年以後,阿拉伯數學家卡卡西計算到小數點後16位,才打破了祖衝之的記錄。祖衝之還明確指出了圓周率的上限和下限,用兩個高準確度的固定數作界限,精確地說明了圓周率的大小範圍。在歐洲,德國人奧託和荷蘭人安託尼茲得到這一結果,是在16世紀。
464年,祖衝之被調任為婁縣縣令。478年,祖衝之被調回建康,任謁者僕射。劉宋統治末年,守衛皇宮的禁衛軍頭目蕭道成打算造一輛好的指南車。這時祖衝之正在朝廷做謁者僕射,平時又有博學的名聲,於是蕭道成就去請求祖衝之,讓他想辦法重造一輛指指南車。祖衝神之答應了。經過反覆的試驗,祖衝之算準了每一個齒輪的半徑和齒距,叫銅匠依圖鑄造。最後製成了一具鋼製的機械,機械的上面插著一個小木人,它的右手前伸,手指指著前方。這輛銅製的指南車真是名副其實,不管怎麼轉動它,它都始終指向一個方向一一南方。這是項很少有過的高超技術。479年,在齊統治的前期,祖衝之發明了機械船,製造了水碓磨等糧食加工工具。494到498年之間,他又擔任長水校尉的官職,寫過一篇《安邊論》,很受齊明帝的欣賞。公元500年,祖衝之去世,終年72歲。
本文由袁老師聊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