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喜歡種地,但又想盡辦法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原因就為這

2020-12-04 陌上花開且緩歸

喜歡或不喜歡,不是農民們決定種不種地的理由。

對於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種田就是他們的本分,為了生活,他們靠種田養活自己,養活一家人,哪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難道不喜歡就不種了嗎?那一家人吃啥?

對於一項工作喜歡不喜歡,說一說,抱怨一下都沒關係。可是因為喜歡或不喜歡而決定幹不幹,那就先得有足夠的財務自由,可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哪有這個經濟底氣呀!

現在有比種田更好的賺錢途徑。

雖然明知種地不賺錢,但在以前農耕社會,大多數農民可以說是別無選擇,不種地,一家人連活路都沒了。現在可比以前好多了,還有打工這條路,賺的也比種地多多了。

農民去往城裡打工,不管是在工地上還是在工廠裡,只要你認真幹,每月至少也能拿上兩三千,比起在地裡幹活可好多了。

而且種田不怎麼賺錢不說,因為它還受天氣制約,遇上老天爺不賞臉的年份,有時辛苦付出反倒會血本無歸。不比打工,只要你努力把工作做好,每月都有固定收入,而且很多都是多勞多得。

可是,即使常年在外打工,很多農民們也不會就此荒廢了田地,他們得守住自己的田地,原因就在於:

家中有老人的,田地就自己種著,種點糧種點菜,一家人一年的糧食蔬菜就有了,就不用另花錢去買了,雖然不賺錢,但能省錢呀!如果有的多,再拿到集市上去賣,還能賺幾個零花錢。

一家人如果都在外打工,家裡田地沒人種,也會給需要的鄰居先種著。別看很多農民現在舉家在外打工,但他們也清楚,年老了,他們還是要回農村的。那時候,家裡如果還有地,就可以種糧種菜,節約很大一筆生活成本。

而且農民們心裡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城裡打工,雖然目前看來賺得比在農村種田多,但這畢竟不是鐵飯碗,哪天說砸就砸了。

農村才是自己的根,就算城裡賺不到錢了,還可以回農村,守著幾畝地,至少不會餓死,這也算是條退路。

根據我國現行土地管理法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閒置、荒蕪耕地,農村耕地如果連續兩年沒使用,也就是拋荒兩年,就會被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

農民們可不想以後,不管是葉落歸根,還是無奈失業回村,卻面臨無地可種的局面。不管喜歡不喜歡種地,現在當務之急得先把地守著。

相關焦點

  • 農民種一畝三分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一畝水稻收1200斤,一斤水稻1.5元,一畝小麥收1000斤,一斤1.2元,一個人一畝三分地,算算一個人一年收入多少錢?父親算了一會說,水稻一畝地1800元,小麥一畝地1200元,一共3000元,一畝三分地應該是3900元。
  • 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的,守著一畝三分地,靠情懷嗎
    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地的,一斤糧食換不了一瓶水,還指望可憐的農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嗎?靠情懷嗎,別了,我們不想窮。道理人人懂,可又有誰真正在乎老百姓的生活呢?現在農民工,不管年齡大的年齡小的都是自謀出路,不能看著土地沒錢花啊,唉,別說了,抓緊搬磚去吧,搬上幾天磚就比種一年糧食強啊。
  • 農民種一畝三分地一年能賺多少錢?這祖孫二人算給你看
    實在是幹不動了。」奶奶打好洗臉水讓爺爺洗臉。佳佳看著爺爺艱難的彎下腰洗臉,心疼的問爺爺幹什麼去了?爺爺說收割水稻啊!佳佳問爺爺別人都用小坦克(聯合收割機),我們為什麼不用啊?爺爺說為了省錢唄。爺爺看到孫子心情格外的好,於是就撫摸著孫子的頭讓佳佳幫自己算一算帳。
  • 四招守住傳統經銷商的一畝三分地
    主要是以下幾種原因造成:1.城鎮化讓大批農村人口流入城市,除了政府政策的驅動外,更重要的是城鄉教育水平的差異化。讓很多農村家庭要讓自己的子女去成立接受教育。這就需要去城市買學區房,進入城市打工陪讀,為了下一代。2.還有一部分不進入城市安家,而去要去城市賺錢生活,長期在外基本上不再原地方消費。
  • 強化核心競爭力 守住「一畝三分地」
    強化核心競爭力 守住「一畝三分地」 來源:中國證券報 發布時間:2013年04月12日 09:24 作者:王超   本報記者 王超   針對期貨領域不斷被一些銀行機構或非銀行金融機構
  • 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好
    一個農民本來有自己地,自己的生活,但是他想要更多的地,就賣掉全部家當去伏爾加河對岸買更便宜的地。地一天1000盧布,即交1000盧布,那麼這一天他走過的所有的地都歸他。這個農民為了得到更多的地,瘋狂的奔跑,最後累死了,別人把他埋了,也僅僅只需要六英尺那麼一小塊。我想託爾斯泰是警告世人,我們需要的不多,不要太貪婪。
  • 最難熬的日子,埋頭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熬過這種日子的人都知道,哪一刻熬得都不容易!真的是熬著在過!有人在難熬的日子裡,一夜熬成了伍子胥白了頭!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靜下心來,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心靜了,就會感覺痛苦減輕了,煩惱不見了,心不亂思量了,思緒開始順暢了。最難熬的時候,平心靜氣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越難熬,越要守住本心。
  • 成本為王,為什麼規模化的果園,幹不過普通農民的一畝三分地?
    成本為王,為什麼規模化的果園,幹不過普通農民的一畝三分地?上一期我們在文章中講了規模化果園的劣勢。那規模化果園的劣勢對應的肯定是農民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優勢。今天筆者在這裡就跟我們農民介紹一下自己種植果園的優勢。
  • 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好處壞處哪個多?- 478
    我不能聽從商場的宣傳,他們嘴裡,不管新舊技術、實用不實用,都是好的。只用我弄明白了,才敢去買。這個例子看起來真是很司空見慣,可是仔細想一想,原因就是現在的商業環境沒有道德可言,我們不得不自己來辨別這些謊言。時間長了,我們都麻木了,所以這些非正常的現象我們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 一畝三分地養活的誰?新農村的大變樣,帶去你看看農民的好日子
    老人們最長掛在嘴邊的就是家裡一畝三分地,知道一畝三分地有多大人都會結合著如今的消費水平想一想,那一小塊土地又能養活的誰呢?小編是個八零後,家裡人都是地道的農民,我想很多八零後都是農村長大的吧,我們這一代好像都想著怎麼又出農村。
  • ...警察不退】東安分局治安二大隊副大隊長孫明:守住我的一畝三分地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東安分局治安二大隊副大隊長孫明:守住我的一畝三分地 2020-02-06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民在農村靠種植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一輩子能夠掙夠十八萬嗎?
    農民在農村靠種植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一輩子能夠掙夠十八萬嗎?以前我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老農民一輩子的勞動力價值是五十萬左右,那是指的以前,現在的一個農村勞動力價值估計要在七十萬左右。也就是說,一個農民,一輩子操勞,掙到的錢可能就有七十萬左右,但到手的現金卻不一定有那麼多,因為一家人要吃喝拉撒睡啊,都要花錢。回到話題,一個農民僅靠種一畝三分地,一輩子能掙夠十八萬嗎?我看很玄乎,可以通過簡單的乘除法計算出來。
  • 農場主很鬱悶:為什麼規模化的果園,幹不過普通農民的一畝三分地
    農場主很鬱悶:為什麼規模化的果園,幹不過普通農民的一畝三分地?現如今在農村種植果樹的農民非常多,因為種植果樹相比於常見的經濟類的農作物,小麥、玉米、大豆、高粱來說,有綜合經濟效益高的優勢。而且現如今城裡人都喜歡吃水果,因此農民種植果樹的熱情十分的高漲。種植果樹現在分為兩種,一種是規模化的果樹種植,也就是我們的大莊園主,另外一種就是小農經濟,也就是我們自己常年說的所謂一畝三分地。這裡面哪個更有優勢,哪個更好呢?
  • 農民靠僅有的一畝三分地能發家嗎?
    一個三口之家,爸爸,媽媽,一個孩子正在上初中,每人擁有1.3畝地,三口人共有4畝地,全都是水澆地,一年二料豐收有保證,第一料種小麥,化肥,麥種子,旋地,種地,水費,打藥除草,收割等每畝投資共500元,每畝產小麥1200斤,每斤按1.2元算,一畝地產1440元,減去投資500元,淨利潤900多塊錢。第二料秋季作物,玉米,按每畝投資400元算,畝產1200斤。
  • 雅閣、凱美瑞紛紛換代,天籟還能否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雅閣、凱美瑞紛紛換代,天籟還能否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2018-06-06 10:44 來源: 東方網 溫馨提示:本文共1220字,8張圖,閱讀約需2分鐘。
  • 我們的一畝三分地
    從省行黨委到駐村工作隊 , 從各級支部到全行員工 , 遼寧工行人用赤誠澆灌這片貧瘠的土地,把貧困農民視作自己的親人,把貧困地區當成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耕耘和堅守:修路、建方塘、打水井,反租到包,陽光大棚,特色農業 …… 六年來,這一畝三分地已經被工行人打理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農民不講信用?只看眼前一畝三分地?我來說說真實的農民
    農民不講信用?只看眼前一畝三分地?農民自己呢,或者不置可否,或者一笑置之。作為農民兒子,我從未因自己出身農村而自慚形愧,也不會無腦地一味為這個群體唱讚歌:善良、隱忍,等等。我只想說:如果帶著身份的傲慢,或者認知上的偏見,以「獵奇」、「審醜」、「救世主」等心態,去接觸、了解農民,註定會失真。
  • 種好一畝三分地
    種好一畝三分地 2013-03-18 16:44:56   來源:銅都晨刊
  • 農地入股是「一畝三分地」的再改革
    觀察家讓小塊的「一畝三分地」集中起來,成為農民可以掌握的資本,可以極大地釋放農業生產力,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與城鎮化的發展方向是切合的。新華社日前報導稱,上海正在試點探索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這可能因其與40年前推行的「大包幹」的環境不同有關,並且如今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也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以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徵程,改革最先從農村起步。上個世紀70年代末安徽小崗村農民自發實行「大包幹」,最終被總結為土地承包製,進入農村改革的頂層設計。目前,各地的土地承包經營制普遍呈現新的形態。
  • 父親那一畝三分地
    妻子見大門緊鎖著,就去隔壁阿姨家閒聊,方才得知父親又去他那一畝三分地了。我帶著女兒向後面的麥田走去。遠遠地看見父親正彎著腰,在麥田裡忙碌著。「爺爺,爺爺!」聽到女兒的叫喊,父親抬頭見是我們,連忙將手在衣服上拍了又拍,快步走出麥田,來到女兒身邊,拉著女兒,前後左右地打量一番說:「我孫女兒長高了、漂亮了,但就是有點瘦,往後要多吃點,好長胖點!「看,今年收成又會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