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大數據與社會經濟各個領域深度融合

2020-12-15 新華網山東頻道

  25日,「數聚賦能 智惠齊魯」融媒體山東行第二站來到濰坊,記者一行分別採訪了青州智能物聯網產業園、壽光田柳鎮現代化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智慧壽光大數據工程、濰坊歌爾電子有限公司以及濰坊民意輿情大數據平臺。

  近年來,濰坊市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建設,積極推進數據驅動發展戰略,開山東省內先河,首個開展數字經濟頂層設計,出臺了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分兩批認定了12個市級數字經濟特色園區。今年,在濰坊市大數據局的大力支持和各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園區順利入選2019年度省級示範數字經濟園區(試點)名單。

  青州智能物聯網產業園

  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端產業扎堆古城青州

  青州智能物聯網產業園佔地1500畝,作為青州開發區重點發展科技園區,現已引進數字經濟領域耐威智能科技、德國思愛普(SAP)、科而泰重工、新松智慧機器人、濰微科技等11家高新技術企業。園區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億元,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增幅16.9%,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接近8億元。

  壽光田柳鎮現代化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

  農業大棚玩轉大數據 物聯網平臺速圍觀

  壽光市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是由壽光市金投集團投資建設,由壽光市恆蔬無疆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管理,園區總投資1.7億元,面積1500畝,建設高標準冬暖式大棚160個,4000平方米智能溫室2棟,配套農資超市、檢測中心、培訓中心等為農服務設施,高標準建設水電路等。

  大棚內配備了各種智能化設備,包括各種環境傳感器、智能放風機、植保機、補光燈、二氧化碳發生器、智能噴淋系統、水肥一體機等,這些智能化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讓蔬菜生產更精準更科學。通過介紹,記者了解到,這些設備可以通過物聯網在手機上運行,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一個手機app就能實現對大棚智能化設備的遠程操控。

  濰坊歌爾電子有限公司

  「高效自動化的機器換人,全數位化集成的柔性運營」

  面向智能製造,歌爾進行了諸多有效探索和實踐:2016年,歌爾申報的「可穿戴設備智能工廠試點示範」項目成為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該項目以「高效自動化的機器換人,全數位化集成的柔性運營」為核心內容,打造具有「全面感知、設備互聯、數字集成、智能決策」等特點的智能工廠示範;2017年,工信部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面向可重構和微服務的可穿戴產品智慧工廠建設」項目投產,這是行業首創的全新一代智能手錶柔性生產線;2018年,歌爾的「精密電聲器件數位化車間技改項目」及「基於邊緣計算的智能傳感器數位化車間集成應用項目」先後獲得國家部委立項。

  此外,濰坊市大數據局著力推進「流程再造」和「一次辦好」等方面工作,做好濰坊市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規劃工作,不斷提升網站的建設管理水平。切實發揮政府網站在打造陽光服務型政府、展示濰坊城市形象和密切聯繫群眾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民意輿情大數據平臺

  平臺整合多條熱線 為開展決策治理提供數據基礎支撐

  濰坊整合匯聚全域民意輿情數據資源,實現社會數據資源、政府各部門資源的共享互通。平臺整合打通了市政務服務熱線12345、司法服務熱線12348、市政服務熱線12319、旅發服務熱線12301等熱線數據、「市長信箱」、政務APP、信訪系統、全網涉濰輿情以及公安、城管等部門視頻類數據,數據量達到3億多條,為開展民意大數據輔助決策治理提供數據基礎支撐。

  智慧壽光大數據工程

  1.9億條數據全流通 全方位實現共享共用

  據悉,去年以來,壽光市大數據中心負責以壽光本土上市企業——山東環球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為技術支撐,開發數據應用管理平臺,實施大數據工程,以應用為導向,全面開展數據統籌工作。

  記者了解到,目前,壽光已統籌46個部門單位218類1.9億條數據。其中43個部門單位的152類數據對20個部門實現了共享共用。基於已統籌的數據,累計開發了義務教育入學服務、社保卡一卡通、診療信息共享、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應用,已累計減少群眾企業跑腿49.5萬次,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數聚賦能·智惠齊魯」融媒體山東行活動,由中央和省市重點新聞網站、知名「兩微一端」、山東省內主要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等組成採訪團,於2019年12月23日至27日赴濟南、青島、煙臺、濰坊進行實地採訪,採用全方位、多樣態、全時段、立體化的融媒體報導方式,展現數字山東建設的新進展、新經驗以及創新成果,用媒體獨特的視角發現大數據帶來的變化,講述數字山東精彩故事。

相關焦點

  • 睿至大數據:以智能技術推進檢務與數據深度融合
    8月3日下午,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院長卞建林、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趙志剛、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玫蒞臨睿至大數據北京總部視察指導,同時詳細了解了睿至大數據公司自成立以來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績、自主研發的產品及司法大數據平臺等整體建設工作。
  • 貴陽市烏當區全面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據了解,「瀑布優凍」電商平臺於今年4月開始試運行,依託瀑布冷鏈凍品交易批發市場年銷售額100億為基礎,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網上金融等技術優勢改變傳統交易模式,為全省10000餘戶線下經銷商拓寬銷售渠道,對市場中的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及物流等供應鏈要素進行流程再造,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冷凍食品流通交易大數據平臺。
  • 「加快數位化發展」關鍵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再到剛剛提到的五中全會,雖公報全文沒有數字經濟四個字,但從現代化經濟體系、產業數位化等多個細分目標均體現了數字經濟。如果把2年作為將發展數字經濟放在國家戰略的角度算起,五年時間,我們已經走過了數字經濟的啟蒙期,在這個過程中,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從無到有、從稚嫩走向成熟,如今,我們將邁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期,迎來經濟提質增效的新時代。
  • 多舉措在途 促數字經濟實體經濟融合
    記者17日從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和工信部電子五所共同舉辦的「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研討會」上獲悉,工信部將把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作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在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大數據產業、兩化融合「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加大融合發展布局,加快實施國家軟體重大工程、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 從金融領域到經濟領域 大數據徵信遭嚴監管
    這裡一個非常大的看點是,徵信活動此前局限在金融領域。2017年6月,央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大數據並不是徵信,徵信和社會誠信有區別;徵信是跟資金往來有關,徵信主要是考察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不是僅僅根據還款能力;徵信產品主要應用於借貸領域,不是什麼領域都能用徵信產品,個人徵信信息只能共享消費者的負債信息,這是構成徵信邏輯的主線;並不是所有信息服務業、所有信息服務活動都是徵信。
  • ...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中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數字經濟是什麼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位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做好新時代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這是貫徹《國務院關於深化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指導意見》的再動員、再部署,與十七大提出的兩化融合、十八大提出的兩化深度融合一脈相承,標誌著兩化融合進入新階段。
  • 第三媒介時代:5G將如何促進媒體深度融合?
    要加快推進5G技術在媒體領域的應用;同時為5G技術的應用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要用客觀、嚴謹的作品和不失溫度的講述方式,向廣大受眾傳播科學、理性的觀點。在「萬物皆媒」的5G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將發生更為深刻的變化。5G促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具有幾大趨勢:一是5G等新技術與新業態高度融合;二是加快媒體去中心化進程;三是加劇媒體邊界消融。
  • 新智認知出席大數據產業生態大會 大數據融合服務平臺廣獲關注
    大數據產業生態大會現場大數據已成為國家戰略當前,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際網路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一個大規模的產生、分享和應用數據的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在國家層面,發展大數據已成為提升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數位化轉型亦成為必然的趨勢。
  • 專訪|霍煒:密碼深度融合成為新方向
    3 密碼內涵外延凸顯四個新特徵 4 密碼深度融合成為新方向 5 積極推動做強做優密碼新產業 6 結 語 0  引  言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5G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以智聯智融為主要特徵的新數字時代
  • 汪樹森:「深度融合」是客服最終生產力目標
    不以傳真、郵件、留言、簡訊、微博、微信、聊天的加入被稱之為全媒體呼叫中心而見異,不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加入被寄於智能客服的期待而思遷,應該成為我們的共識。SAAS在呼叫中心行業的發展喜憂參半。基於接觸與聯絡的電話、傳真、郵件、留言、簡訊、微博、微信、聊天、視頻的SAAS化進程一路光明,他們或者將成為現代社會的另一種社會公共產品,就象今天的自來水、電力、燃氣、網際網路、有線電視一樣。如果這個判斷成立,社會資源將迅速推進公共產品SAAS化的進程,中國出現幾個呼叫中心接入的營運寡頭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基於原廠平臺轉型的華為雲客服,基於虛擬營運轉型的容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轉型的環信已經初具雛形。
  • 工業4.0與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的深度融合
    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4.0與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的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的升級,改善人、機、料、法、環的供應鏈與運營,提高組織生產效率,縮短產品交付周期,縮減生產成本。如果說對我們普通工人來說,第一次有了「頂層設計」,以前的技術沒用,只是把產品加工出來而已。
  • 對香港居民放開購房,大灣區從經濟融合走向社會融合
    視點這一系列惠港措施,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從以往的經濟融合為主,轉變為在經濟融合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灣區內部的社會融合。這一系列惠港措施,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從以往的經濟融合為主,轉變為在經濟融合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灣區內部的社會融合。在過去40年的時間裡,香港通過產業投資,與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產業融合模式。香港資本與內地的土地、勞動力相結合製造產品,然後通過香港這個國際貿易平臺銷往世界各地。可以說,是香港將珠三角城市帶入到了國際產業分工體系。
  • 以軍民融合建設國防動員大數據
    請關注今日《國防報》詳細報導——大數據是工業社會的「自由」資源,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要本著分級對應的原則,把各領域所涉及的海量潛力數據,從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引入國防動員資料庫,過濾清洗、儲備保存,解決動員潛力統計難和不全不新的問題。另外,按照軍事鬥爭準備動員任務,落實潛力數據分類儲存。融技術,增強國防動員大數據服務功能。
  • 九龍坡要建大數據產業集聚區
    重慶日報訊 (首席記者張莎)記者12月12日從九龍坡區獲悉,為加快推進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市經信委與九龍坡區政府籤署《關於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戰略合作協議》,市、區兩級將聯動共建大數據產業集聚區。    如何展開合作?
  • 2019全國大數據企業排行榜50強 中國大數據企業排名名單
    《2019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調研工作,2019年4月正式啟動,通過問卷調查、網絡調查、深度走訪等方式,對大數據基礎支撐、數據服務和融合領域的數千家涉獵大數據業務的ICT企業進行深入調研分析。
  • 6大領域33項舉措助推洛陽濟源深度融合進入快車道
    3日,洛陽—濟源深度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籤約,雙方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共細化實化了產業、交通、文旅、生態等6大領域33項具體推進舉措,助推洛濟深度融合進入快車道。  3日,洛陽—濟源深度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籤約,雙方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共細化實化了產業、交通、文旅、生態等6大領域33項具體推進舉措,助推洛濟深度融合進入快車道。
  • 全智媒深度融合的太極方案
    「媒體深度融合」,已經寫入「十四五」規劃。 剛剛發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 從新媒體到全媒體、智媒體;從相加到相融,再到深度融合。
  • 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深度融合
    相同的研究問題可以從不同學科領域、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側重點進行分析。在大數據時代,運用信息技術有助於人們更加深入透徹地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新動向,例如,進一步跟蹤和關注以下具體研究問題。數位化的理念以及數位化工具和技術能力應用於很多領域,解決了許多基礎性問題,如數位化書籍、報紙雜誌、圖書館、博物館等等。  再比如,取之不盡的數據來源:物聯網。物聯網技術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實現「物物互聯」。這裡的「物」能夠為認識社會經濟現象提供好的研究基礎和平臺。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而言,取之不盡的數據是科學新發現的源泉,物聯網所帶來的研究魅力在於數據的獲取空前方便。
  • 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印刷機、留聲機、攝像機、電視信號發射臺和電腦、網際網路等技術發明,使書籍、繪畫、唱片、電影、電視和動漫、網路遊戲等藝術形式散布於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當前,社會信息化支撐著文化藝術的創造、傳播和接受,建構著人類社會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大規模應用於文化領域,增強了文化藝術的表現力和影響力。公共文化資源數位化轉換、網絡技術大範圍應用,為文化生產與文藝創作注入現代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