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進一步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障當事人監督權

2020-12-18 中國日報網

檢察機關進一步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障當事人監督權

去年受理民事申訴14.2萬件,同比上升23.9%

中國日報 北京電 12月7日,記者從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上了解到,近年來,檢察機關受理民事申訴持續上升,去年受理14.2萬件,同比上升達23.9%。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突出強調「要加強民事檢察工作」。檢察機關結合貫徹實施民法典,培育、養成權力監督與權利救濟相結合的民事檢察思維,確立法定性與必要性相結合的民事檢察監督標準。

會議要求,做強民事檢察工作,要加強精準監督、類案監督。檢察機關在加強全面監督的同時,要注重通過類案深化研究,努力做到精準監督,促進解決更多面上、類似問題。要下大氣力提升監督辦案質效。要推動案件繁簡分流,嚴格規範適用中止審查,真正做到「簡案快辦」「繁案精辦」「積案清零」。要充分運用公開聽證,依照民法典加大釋法說理力度,引導當事人認同正確裁判,促進案結事了人和。還要切實規範工作程序。最高檢正在依據民法典修改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要進一步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障當事人行使申請監督權。對爭議性很大、當事人不易接受檢察決定的案件,原則上都要公開審查、聽證辦案。

針對民事檢察受案分布典型的「倒三角」,會議要求,要健全檢察一體化工作機制,省級院和市級院以生效裁判結果監督為重點,基層院則要以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和執行監督為重點,形成分工負責、各有側重的工作格局。

(編輯:王旭泉 邵冰琦)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文明創建|暢通渠道 「檢察之窗」照亮民心
    強化機制保障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 「七日內回復來信來訪,你的訴求我記心上,你說來信記得回應,檢察溫暖你的心房……」不久前,由廈門女檢察官演繹的一曲《七日之約》爆紅網絡,這首歌唱出了我市檢察機關落實「七日內程序性回復」制度,是對老百姓「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莊嚴承諾。
  • 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召開
    如何有效保障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是對檢察機關履職盡責的重大考驗。第三,民法典的實施對各項檢察職能融合發展創造了難得契機。民法典不僅是保障民事權利的「寶典」,也為行政權力行使劃定了界限,為刑事司法和公益訴訟保護民事權利提供了詳實規範。民法典實施後,「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融合發展不僅有實體法精神一致的遵循,更有權利價值融通的指引。
  • 民法典正式實施在即,全國檢察機關如何貫徹實施?劃重點啦!
    檢察機關在貫徹實施民法典中肩負著雙重責任:既要在辦案中嚴格踐行民法典,又要通過法律監督保障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檢察機關進一步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障當事人監督權去年受理民事申訴最高檢正在依據民法典修改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要進一步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障當事人行使申請監督權。對爭議性很大、當事人不易接受檢察決定的案件,原則上都要公開審查、聽證辦案。
  • 民法典正式實施在即,高檢院召開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
    如何有效保障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是對檢察機關履職盡責的重大考驗。 第三,民法典的實施對各項檢察職能融合發展創造了難得契機。民法典不僅是保障民事權利的「寶典」,也為行政權力行使劃定了界限,為刑事司法和公益訴訟保護民事權利提供了詳實規範。民法典實施後,「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融合發展不僅有實體法精神一致的遵循,更有權利價值融通的指引。
  • 中國司法人權保障白皮書發布:貫徹疑罪從無原則
    隨著法治中國建設的全面推進,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不斷取得新進展:司法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司法職權配置進一步優化,司法責任制不斷完善,司法公開大力推進,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得到加強,公民參與司法的渠道繼續拓寬,人權司法保障機制更加健全;實行立案登記制,修改完善訴訟制度,嚴格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堅決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人權司法保障程序更加規範
  • 構建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監督機制
    實踐中,拘留措施由公安機關自由決定、自行實施,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程序,導致出現濫用刑事拘留措施、任意延長刑事拘留期限等問題,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且當事人缺乏必要的救濟途徑。為了保障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有效地維護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權,檢察機關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刑事拘留監督機制,加強對公安機關適用刑事拘留的法律監督。
  • 人大代表徐安:《行政訴訟法》應明確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權
    正義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王義傑)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檢察院檢察長徐安做客正義網、騰訊網聯合推出的兩會訪談時表示,現行《行政訴訟法》應做全面修改,應明確、具體的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權寫入《行政訴訟法》。
  • 民法典實施對檢察工作帶來哪些影響?這場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檢察機關進一步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障當事人監督權去年受理民事申訴14.2萬件同比上升23.9%近年來最高檢正在依據民法典修改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要進一步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障當事人行使申請監督權。對爭議性很大、當事人不易接受檢察決定的案件,原則上都要公開審查、聽證辦案。
  • 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研究
    如,檢察建議是檢察機關履行監督職責的重要手段,其在糾正法律適用錯誤、預防犯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現實的司法實踐中,檢察建議發揮作用不理想,雖然《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4條、第5條對檢察建議作了原則性規定,但是法律淵源層次較高的《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都沒有明確規定檢察機關享有的檢察建議權,更沒有對其適用範圍、程序和保障等問題做出法律規定。
  • 審判權與法律監督權都要加強
    就檢察工作創新發展來看,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需重點把握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正確處理兩個關係。一是正確處理司法工作與黨委領導的關係。《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明確了各級黨委政法委的各項具體職責。應當注意的是,政法委對公檢法各個機關負有領導、協調職能,但協調工作並不是協調幹預具體案件。二是正確處理「以審判為中心」和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關係。
  • 廈門市檢察機關全面落實人民監督員制度,深入推進案件公開聽證
    自2019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人民檢察院辦案活動接受人民監督員監督的規定》以來,廈門市檢察機關全面貫徹落實該規定,將「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全部納入人民監督員的監督範疇,積極拓寬人民監督員參與檢察工作渠道,深入推進案件公開聽證工作
  • 逾期申請再審的救濟途徑探辨
    這是根據新民訴法第204條關於再審申請期限的規定而作出的解釋,明確民事案件逾期申請再審的司法處理方式。然而,如果原裁判確有錯誤且當事人要求糾正的,那麼接下來當事人該怎麼辦?是向黨政機關信訪還是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抑或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訴」(信訪)?還有,對行政、刑事生效裁判逾期申請再審、申訴的,應當通過什麼途徑來救濟?
  • 淺析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權的行使
    雖然我國民事訴訟法等相應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檢察機關能代表國家提起公益訴訟,但相關法律中的有關規定,對於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人民檢察院運用公力救濟手段對侵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公益訴訟也是有法律依據的。《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這表明人民檢察院對民事法律的實施和民事訴訟以及審判人員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的執法情況具有監督權。
  • 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理念、原則與職能(上)
    這次修訂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在堅持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憲法定位不動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完善了法律監督內涵。長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司法實踐證明,檢察機關對偵查權、審判權和刑罰執行權進行監督,在保證司法執法權規範行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俄羅斯檢察機關對執行權力機關有監督權
    依照《俄羅斯聯邦檢察機關法》第1條第2款的規定,除最高代表權力機關(俄羅斯聯邦議會)、最高執行權力機關(俄羅斯聯邦政府)和作為最高司法權力機關之一的俄羅斯聯邦憲法法院之外,各聯邦部、國家委員會、局和聯邦其他的執行權力機關,俄羅斯聯邦主體的代表機關(立法機關)和執行機關,普通法院和仲裁法院,地方自治機關,軍事管理機關,監督機關以及上述機關的公職人員,商業組織和非商業組織的管理機構及其領導人遵守憲法和執行
  • 中國司法人權保障白皮書發布 貫徹疑罪從無原則
    央廣網北京9月13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是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12日)發表《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用13900字的篇幅,闡述我國不斷健全人權司法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有關程序、努力提高執行力和切實保障被羈押人合法權利等方面的新進展。
  • 昆明市檢察機關嚴厲打擊危害民營經濟發展的刑事犯罪獲得顯著成效
    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強化「兩個維護」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治自覺,在檢察環節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一家人對待」「一碗水端平」「一條龍服務」的工作模式,確實轉變了司法理念,準確把握了法律政策界限,完善創新了工作機制,依法平等保護了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並為昆明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新聞發布會現場。
  • 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新進展
    隨著法治中國建設的全面推進,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不斷取得新進展:司法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司法職權配置進一步優化,司法責任制不斷完善,司法公開大力推進,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得到加強,公民參與司法的渠道繼續拓寬,人權司法保障機制更加健全;實行立案登記制,修改完善訴訟制度,嚴格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堅決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人權司法保障程序更加規範;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 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理念、原則與職能
    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除對刑事偵查、審判、執行的監督權予以進一步確認之外,對法律監督的範圍進行了適當和必要的擴展,對近些年已經被相關法律確立並在實踐中已經開展的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監督予以授權;法律監督方式和操作性也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提升,確認了檢察調查核實權、相關案件偵查權(司法工作人員刑訊逼供、暴力取證、徇私舞弊等案件的立案偵查權)、補充偵查權以及「抗訴」「提出糾正意見」「檢察建議」等監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