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觀察:大時代下的小趨勢

2020-12-08 Techweb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歷史已經證明:

制度改革永遠是最大的紅利。

制度的枷鎖一旦卸下,市場自然就會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更是如此。回顧A股2005-2007年那場浩浩蕩蕩至今無法超越的大行情,正是源於股權分置改革,理清了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釋放了強大的市場活力。

如今,港股市場持續的制度改革也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一、港股改革的大時代

自1993年7月,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以H股架構在香港上市至今的公司。此後,大量內資公司以H股、紅籌架構赴港上市。時至今日,內資上市公司已經成為港股重要的組成部分,過去10年間,H股+紅籌股的成交量已經佔主板總成交的50%以上。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所有的成長都是有周期性的,所有的政策紅利也有周期,時代的發展必然會伴隨著新矛盾的產生,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必然會倒逼管理制度的升級。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背靠中國,面向全球的香港資本市場,幾經浮沉後,啟動新一輪制度改革,也釋放出了巨大的時代紅利。

1、互聯互通

2014年4月10日,滬港兩地正式開展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簡稱「滬港通」,滬港通11月17日正式啟動,經歷了最初的磨合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2015年復活節的大時代,浩浩蕩蕩的北水南調把港股打出一波驚天動地的大行情。2015年4月恆指單月上漲12.98%,期間,4月8日,港股通每日105億元人民幣額度首次全部用完,強大的流動性讓無數個股翻倍,這個時代的記憶當屬:中國中車(601766.SH,1766.HK)。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進一步擴大了投資標的,為配合資金流動,滬股通南北向所有總額度限制皆被取消。中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時代正式到來,南下資金進一步的改變了港股市場的生態,一大批上市公司的價值在南下資金的加入下迅速的發現,這個時代的記憶就屬於內房版塊了。

為了配合A股納入MSCI的平穩過渡,2018年4月11日,證監會公告宣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中港兩地連結更為密切。回看2018年,雖然恆指表現不盡如人意,累計下跌13.61%,但全年成交26.29萬億,同比增長21.93%,市場的活躍度持續改善。

正是有了交易制度改革帶來的流動性紅利,才有發行制度的改革的良好基礎。

2、擁抱新經濟

由於發行制度的限制,新經濟公司的上市問題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遺憾,大量優秀的公司遠走美股,形成遠在他鄉的中概股板塊,隨著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市場矛盾越來越激烈,自然倒逼發行制度的改革,而發行制度一直是資本市場的重中之重。

早在2014年,港股市場就有過一場大討論,最終爭議多時的阿里巴巴(BABA.N)因合伙人制度、同股不同權等問題錯過,遠走美股,港股市場就留下了那個讓人唏噓的假如:如果阿里巴巴當時在香港上市,阿里+騰訊雙劍合璧,現在恆指現在又是怎樣的光景?

當年的遺憾,在2017年6月16日繼續上演,當日,港交所非常低調發布《香港交易所就建議設立創新板及檢討創業板徵求市場意見》,探討接納:尚未有盈利的公司;採用非傳統管治架構的公司;及擬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國公司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宣布,決定大致落實《上市規則修訂諮詢文件》的建議,將於4月30日起接受上市申請。

港股自此掀開新時代的序幕,掀起了一波港股的IPO熱潮,創造了眾多制度性的第一。首隻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小米集團-W(1810.HK),首隻未盈利生物科技股歌禮製藥-B(1672.HK),首隻美股第二上市百濟神州-B(6160.HK),首隻「3+H」架構君實生物-B(1877.HK),紛紛在港上市。

對於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好的是在二級市場也可以投到更早期的企業,可以享受成長最為迅猛階段帶來的超額收益,壞的是早期投資天然的風險大不確定性高,這類股票既是天堂、也是地獄,是屬於專業投資者的勇者遊戲。

以此,要思考港股IPO的大趨勢,就清醒的認清如今身處何處,如今的港股市場:

在交易制度上,既有國際認可的聯繫匯率下離岸市場帶來的全球資金,又有通暢互聯互通制度下的中國資金,給市場帶來豐沛的流動性;

在發行制度上,既有市場化定價,H股、紅籌等多種發行架構的優良傳統,又有允許虧損上市、同股不同權、第二上市等創新制度,從而更好地擁抱新經濟的到來。

對於絕大部分中國公司而言,港股IPO既靠近本土市場,品牌接受度強,同時靠近本國投資者,估值定價有效性更強,在發行架構的選擇上也是全球最為靈活的機制,如果最終不僅能證明自己的價值,還能吸納全球資金,這也就是港股IPO持續火熱的根本性原因。

港股持續的制度改革必然帶來港股IPO的大時代。

相關焦點

  • 港股大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環境下,全球經濟籠罩在一片悲觀預期中,但港股市場積極改革,擁抱變化,最終新股IPO蟬聯全球第一,阿里巴巴回歸……2019年,是陸港互聯互通五周年,港股市場逐漸走入內地投資者視野,投資港股正在形成一股潮流。根據數據,滬深港通開通5年以來,北向流入金額達到1.01萬億元人民幣,外資持股達1.44萬億元人民幣。
  • [觀察]IPO每日看點:深交所開通IPO信息查詢專區 提升發行信披...
    應流股份業績增速與行業趨勢背離惹爭議  連結:http://stock.eastmoney.com/news/1416,20140103350596719.html  安徽應流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相比同行其他企業業績均呈現不同程度下滑的情況來看,應流機電卻能保持高增長態勢,這不免令人生疑。
  • 大特寫 | 巨量IPO兵臨城下 港股再迎「大時代」?
    (電視劇《大時代》在1992年10月播出後至今,每逢香港股市出現大幅波動,坊間都會以「大時代」一詞形容市況。)回顧香港在97後的巨型IPO與香港市場的「歷史關係」,或許能更加清楚地理解我們正處在「大時代」的哪個位置。IPO與股市周期的「一般關係」一般而言,在股市處於泡沫時期時,IPO同時也處在井噴狀態。
  • 【港股打新】香港IPO持續「大年」,艾德證券期貨180天港股免傭活動...
    僅是觀察香港市場IPO規模前10名,也能看到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佔據了一半,京東(09618.HK)、網易(09999.HK)、百勝中國(09987.HK)、萬國數據(09698.HK)、新東方(01797.HK)的募資額分別達至346億港元、243億港元、173億港元、149億港元、116億港元。香港市場IPO規模前10名
  • 港股開戶:香港IPO持續「大年」,艾德證券期貨180天港股免傭活動倒...
    僅是觀察香港市場IPO規模前10名,也能看到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佔據了一半,京東(09618.HK)、網易(09999.HK)、百勝中國(09987.HK)、萬國數據(09698.HK)、新東方(01797.HK)的募資額分別達至346億港元、243億港元、173億港元、149億港元、116億港元。
  • 時代觀察 | 錯失黃金十年,東莞前首富再試港股IPO
    體量雖小,但這家「蚊型」小房企對資本市場的追逐卻從未停止。十年上市之路,這家小房企頻頻踏空。曾在上市路上齊頭並進的房企現在已是千億市值,但富盈地產的發展卻停滯不前。小房企的上市夢富盈地產尋求上市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彼時,富盈地產計劃以80億資產在香港和內地同時掛牌上市,時間表定在了2008年下半年。
  • 江西省「映山紅行動」助力正味食品籤約永拓籌備港股IPO
    在流動性持續不佳的環境下,大量新三板企業選擇另謀出路。考慮到A股嚴格的發行制度和審核節奏,港交所成為不少新三板企業嚮往的歸宿。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13家新三板企業或已摘牌的新三板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 經典港劇《大時代》帶給交易者的深刻啟示
    而由此劇引發的「丁蟹效應」,也成為香港和內地股市的一個魔咒,甚至只要有主演鄭少秋的劇集播出港股就必跌。這就是由韋家輝執導,鄭少秋、劉青雲、劉松仁、郭藹明、周慧敏等主演的商戰劇《大時代》。金融市場,是個二元混沌的市場,如同量子力學一樣,觀察也會改變結果,經常上演「人算不如天算」。
  • 高盛:今年IPO的企業將是自科技泡沫破滅來最不盈利的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美股訊 北京時間9月19日消息,研究稱,2019年完成的ipo預計將是自科技股熱潮以來利潤最低的一年。高盛(Goldman Sachs)的分析顯示,預計今年上市的公司創造的利潤將是自網際網路泡沫以來最低的。
  • 港股迎來及時雨成交額破千億 市況活躍反藏殺機?
    美股今次突如其來的調整,可說是港股的一場及時雨,為頭腦發熱的投資者降一降溫。上周五港股氣氛大好,有投資專家接受傳媒訪問時竟然大口氣到認為去年所謂的『港股大時代』即將重臨,並因此相信港股將有機會上試去年高位28,400點水平。
  • 久旱逢甘霖:魯大師首日暴漲218.52% 港股IPO怎麼了?
    魯大師首日暴漲218.52%,港股IPO怎麼了? 來源:格隆匯作者 | 喵皇港股新股市場正在極速回暖,魯大師上市首日暴漲218.52%,滔搏上市首日漲幅達8.82%,百威亞太上市之後連續六日收紅,近期打新賺錢效應顯著上升。
  • 炒港股 須提防四大風險
    不過,有市場人士指出,美聯儲加息存在變數,而且房地產銷售數據超預期支持了美國股市當天的表現,但全球股市能否迎來短暫的喘息期還值得觀察。  再加上希臘債務風險得到釋放,全球股市紛紛走高,當天紐約三大股指漲幅超過1%。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投資總監蘇天杉對廣州日報記者表示,全球市場的走向依然要看美聯儲的加息動作。
  • 什麼是ipo上市?IPO上市流程有哪些?
    來源:FX168什麼是ipo上市?IPO,英文全稱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募股:是指一家企業(發行人)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 除了索羅斯狙擊事件,港股還經歷過哪幾輪熊市?
    關於港股,你會最先想到什麼呢?是鄭少秋的《大時代》還是《東方華爾街》?是97年與索羅斯的大戰還是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以史為鑑,今天我們來聊聊港股都經歷了些什麼。從馬路交易到港交所成立港股的歷史,可追溯至1866年,那時沒有交易所,股票轉讓主要在英國商人之間私下進行。
  • 港股交易入門――劃重點
    關於港股的最初印象是來自大時代這個電視劇,當然最初是看熱鬧,只是有了點印象,後來是工作之後接觸的比較多一點,但是還是不是很清晰,不過沒關係,先了解一下,畫個輪廓,我們直接從一般投資者比較關心的發行、交易規則、交易費用、披露監管等方面看一下。
  • 港股資金面大復盤:市值越大越受歡迎 港股新經濟時代到來
    2、港股流動性的規律如何?從總量上看,港股的市場成交額快速膨脹,2020年創下了近十年的流動性新高,背後原因在於港股通和美元資金迅速流入港股市場。從結構上看,極少數頭部公司吸納了市場絕大多數的流動性,小市值公司則流動性極低。
  • 港股打新第2課:了解港股IPO上市全流程
    剛入港股市場,一臉懵然的你,是否還在研究港股打新到底是怎麼回事,也不懂新股流程到底是怎麼回事,到處尋找資料,而且都是零碎的。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說說,在港股上市的新股流程是怎樣的。港股上市IPO流程我們先看一張圖,該圖主要是說企業去港交所遞交資料,到聯交所上市的整個流程簡單地把流程裡面的細節介紹一下遞表: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準備的資料,包括委任保薦人及其他的顧問,
  • 港股2020前三季度IPO回顧:中概股回歸推升資本熱情 打新賺錢效應凸顯
    同時,恆指公司也順應趨勢做出改變,包括納入同股不同權公司及第二上市的公司,港股新經濟型企業培育土壤逐步成型。  當前港股的行業市值結構顯著優化,加速實現科技、醫藥、可選消費為主導的轉型,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上月曾表示,香港已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 殺掉30000點的熊 港股再喝慶功酒
    港股在騰訊帶領下一路漲上來,西方聖誕節前給各位股友送上大禮。恆指連升四日,累積達966.38點。全日成交高達1570.1億元,為今年以來最高,重現「港股大時代」時高成交額水平,創逾兩年來最多。今日騰訊股價盤中大漲超4%,市值突破4萬億港元,超過facebook成為全球第五大市值公司,僅次於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當然也是全亞洲第一大企業。
  • 港股風雲|阿里、小米集團明日納入恆指成分股 券商:港股開啟「新...
    進入2020年的下半年,港股市場一直是在一個小區間裡震蕩運行。在上周恒生指數小漲1.23%後,本周恆指又再次下跌,跌幅為2.86%,最新指數定格在24695.45點。目前的港股市場非常有趣,出現了顯著的「新經濟」與「老經濟」的同時存在,而常常它們的運行又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