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啟動海域劃界會談:為政治解決海洋爭端樹立典範

2020-12-07 中國新聞網

中韓啟動海域劃界會談:為政治解決海洋爭端樹立典範

2015-12-22 20:22: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劉旭)中韓兩國代表22日在韓國首爾舉行中韓海域劃界首輪會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率團赴韓,與韓外交部第二次官趙兌烈舉行會談。

  中韓兩國隔海相望,其間海域一直是中韓沿海漁民長期生產作業區域。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一國可對距其海岸線200海裡(約370公裡)的海域擁有經濟專屬權。由於中韓兩國相隔的海域幅度較窄,兩國專屬經濟區出現部分重疊。

  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書記李國強告訴中新社記者,為妥善解決兩國海域劃界問題,中韓雙方在過去十幾年間舉行了多次磋商,就海域劃界及其他海洋法問題交換意見,但是並沒有在實質性問題上取得進展。因此,此輪中韓海域劃界會談對於兩國具有歷史性意義。

  據李國強介紹,在海域劃界沒有正式啟動的情況下,為保障兩國漁民的漁業生產,保持海上的秩序,中韓雙方曾於2000年籤訂了《中韓漁業協定》,此後還根據協定成立了中韓漁業聯合委員會。這樣既保障了海上漁業生產的正常秩序,同時為保持海上安寧和未來的海域劃界談判創造了條件。

  此外,去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韓期間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首腦會談,雙方就啟動海域劃界談判達成一致。由此,兩國宣布於2015年正式啟動海域劃界談判,並將會議級別提升至副部長級。李國強指出,「良好的政治意願、漁業協定和雙方共同維護兩國海域安寧穩定的向好願望,這是此輪會談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

  由於海域界限不明,目前中韓漁民違規捕魚問題仍時有發生,兩國執法船隻和海警活動也無明確法律可依,僅靠雙方的默契和自我克制來規範各自活動,難免產生不必要的猜疑。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海警要文明執法,另一方面漁民也要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捕魚。因此,海域劃界就顯得尤其必要。如果海域劃界能夠得出一個協定,即使以後出現漁業捕撈方面的糾紛,也完全可以通過交涉的方式來管理,對雙方履行各自管轄海域的權責、保障海上漁業作業順利進行有極大幫助。

  不過,海域劃界絕不是「一刀切」的簡單問題,中韓雙方關於劃界原則的分歧是目前可見的最大障礙。在劃界時,韓方堅持採取等距原則,即以兩國海岸線的中間線為界,而中方堅持採取等比例原則,即按照海岸線長度比例來劃分界線。這就需要中韓雙方在會談啟動後,不斷溝通和磋商,爭取在劃界原則上儘早取得共識。

  除此之外,海域劃界還需要考慮到地區漁民的作業習慣和歷史傳統,以及地理地貌和海洋水文條件等現實問題。但李國強強調,儘管從目前預期上看,中韓海域劃界會談要做好「持久戰」準備,「但中韓有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中韓兩國間不存在領土爭議,因此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交流探討尋求到雙方都認可的方案。」

  「在現有情況下,(會談)存在問題是正常的,但是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通過談判、協商解決,這也正是雙方要進行海域劃界會談的必要性和意義。」阮宗澤說,中韓海域劃界會談並非易事,目前雙方都同意通過政治手段尋求解決方案,就是一個積極有力的信號。「畢竟政治解決是唯一手段,其他任何手段都無法達成良好效果,甚至都不能作為選項進行考慮。」

  從更大範圍來看,國際上不少國家間現在也存在領土主權與海域劃界爭議,近年來爭端導致的衝突呈升級態勢。部分國家通過仲裁、威脅等形式將海洋問題複雜化,甚至引入域外勢力,嚴重威脅了區域穩定和海洋合作開發。如果中韓兩國能夠通過談判協商處理好黃海海域劃界問題,將為其他國家和地區通過談判解決海洋權益爭端樹立良好典範,其解決模式也會給未來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示範。(完)

相關焦點

  • 中韓宣布正式啟動海域劃界談判 為東亞樹立典範
    中韓宣布正式啟動海域劃界談判 為東亞樹立典範 2015-12-22 09:02:51雙邊關係的不斷提升為兩國協商解決海域劃界問題營造了良好氛圍。1997年以來,中韓舉行了多次海洋法磋商,就海域劃界及其他海洋法問題交換意見。兩國不僅籤署了《中韓漁業協定》,還在海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搶險救災、海上搜救、反恐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多種合作。兩國領導人對解決海域劃界問題亦十分重視。2014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韓期間,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2015年啟動海域劃界談判。
  • 這或許是今天最不應被忽略的國際新聞:中韓開談海域劃界
    韓專家:確定啟動談判本身就是大收穫       中韓關係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熱絡期,兩國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都交流頻繁。然而,兩國在相關海域的漁業摩擦不時出現,常常成為兩國關係的插曲。韓國建議以兩國海岸線的中間線劃界,中國則主張應該以大陸架為標準,根據整個海岸線長度的比例劃分海域。特別是,由於韓中海域劃界問題直接關係到蘇巖礁的歸屬,因而鬥爭更加激烈。       韓國專家認為,兩國確定啟動海域劃界談判的時間是一個大的收穫。兩國從1996年開始進行外交部局長級海域劃界會談,以解決專屬經濟區重疊問題,迄今雖已舉行至少15次會談,卻絲毫沒有縮小雙邊分歧。
  • 漲知識|中韓海域劃界談判難在哪兒?
    由於中韓未能進行海域劃分,導致兩國在海上面臨諸多問題,媒體報導較多的是蘇巖礁問題和漁業糾紛問題。 IC 資料       中韓首腦在聯合聲明中決定2015年正式啟動兩國海域劃界談判。事實上,中韓海域劃界談判從1996年開始已進行了十幾輪,但至今仍未有成果,原因何在?       1,中韓海域劃界的主要障礙是什麼?       從黃海和東海的寬度來看, 能讓中韓劃定各自12海裡的領海及毗連區, 所以兩國的領海和毗連區主張不存在衝突。
  • 李國強:中韓海域劃界談判,幕已啟路還長
    中韓海域劃界首輪會談22日在韓國首爾舉行,由於這次是自1997年啟動海洋法相關法律問題磋商到2008年共14次司局級會談後,中韓雙方第一次副部長級海域劃界談判,外界對此十分關注。近些年來中韓漁業糾紛頻繁發生,韓國海警盤查、驅趕甚至抓扣中國漁船和漁民事件時常見諸媒體。
  • 被忽視的黃海海域劃界
    被東海、南海劃界爭端蓋過的黃海劃界  北方界線實際是朝韓之間的海域爭議,但是中韓之間在黃海劃界上也有分歧。最近幾年,中日在東海的劃界糾紛以及釣魚島爭端,還有南海海域,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爭議一直是輿論的焦點,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朝、中韓在黃海海域劃界糾紛一直「默默無聞」。
  • 韓媒:中韓下周舉行司局級會議討論海域劃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驁】海域界限不定給中韓漁業糾紛埋下了隱患。韓聯社8月4日報導稱,韓國外交部當天表示,中韓兩國將於8月7日-8日在北京舉行司局級會議,商討專屬經濟區(EEZ)劃界等兩國海域劃界問題。據報導,韓國外交部國際法律局局長樸哲主和中國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大使王曉渡將分別作為雙方首席代表與會。
  • 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解讀
    中國政府本次提交的劃界案只包括了東海的一部分外大陸架,因此是部分劃界案。理論上,在本東海部分劃界案所主張的外大陸架區域北側或南側海域還存在外大陸架的可能性。在北側海域涉及中、日、韓三國大陸架劃界問題,在南側海域涉及到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大陸架問題,這些問題均未妥善解決。本東海部分劃界案所包含的外大陸架區域涉及爭議最少,比較適合作為先期提交的區域。
  • 中韓元首在首爾舉行會談
    當地時間3日下午4時許,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韓國青瓦臺總統府,出席韓國總統樸槿惠為他舉行的隆重的歡迎儀式。雙方應共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全面深化合作,使兩國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夥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雙方應該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做實政治安全合作。我願同樸槿惠總統繼續保持密切聯繫,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隨時交換意見。
  • 中韓開始海洋劃界談判 將涉及蘇巖礁歸屬問題
    事實   解決中韓漁業糾紛需儘快劃界  回顧近些年來頻繁發生的中韓漁業糾紛,韓國海警在盤查甚至抓扣中國漁船和漁民時,往往給出的都是同一個理由——「非法捕撈」,這是每次糾紛都繞不開的癥結。  漁業資源的變化是造成當前中韓漁業糾紛頻發的因素之一。  具體到中韓兩國,海域面積不大的黃海,其寬度不足以容納雙方的專屬經濟區,必然會出現部分重疊。界限不定給中韓漁業糾紛埋下了隱患。2000年,中韓籤署了《中韓漁業協定》,並於次年6月30日24時起生效。協定在黃海劃出一大片暫定措施水域及其東西兩側的過渡水域。
  • 鳳凰全球連線:中韓海域劃界不清導致漁業衝突多發
    這種悲劇之所以會發生,根源在於中韓之間海域化解不清。根據2001年生效的中韓漁業協定,當初兩國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劃分的有重疊的區域部分劃為協定區域,然後兩邊有一個過渡區域,過渡區域5年之後就自動變為對方的專署經濟區。這次事件發生地還沒法確定是屬於過度區域還是韓國的專署經濟區。中韓兩國應該以此事件為契機劃定海上捕魚明確界限,以防止悲劇再度發生。
  • 中韓不讓黃海成南海 韓國力推「遊艇港灣」
    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期間,中韓兩國都不會讓黃海成為像南海那樣的「是非之地」,期待高檔與友好的遊艇來往與中韓之間的港灣。韓國海洋水產開發研究院海洋政策研究室主任尹成淳12日在2015中韓海洋合作論壇上做出了以上表示。
  • 南海案仲裁庭裁定「白馬非馬」:基於「劃界例外」條款的分析
    如菲方這一觀點無誤,則關於「九段線」的爭端就是典型的關於重疊海域主張的爭端:該爭端產生於菲方海域主張同中方主張重疊之際,只能在劃界過程中解決。如菲方觀點有誤,則其必須證明存在關於《公約》解釋和適用的爭端,否則仲裁庭不能管轄。再舉一例。菲方請求仲裁庭確認南海某些海洋地物究竟是島嶼、低潮高地還是水下地物。
  • 【中韓動態】中韓外長會談達成十項共識 規劃未來30年中韓關係發展...
    【中韓動態】中韓外長會談達成十項共識 規劃未來30年中韓關係發展藍圖 2020-12-01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陸地換海洋,汶萊和馬來西亞解決領土爭端的另類方法
    汶萊和馬來西亞是彼此相連的陸上鄰國,2009年兩國經過長時間的談判終於籤署了包括海洋劃界、海上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陸地劃界等一攬子和平協議,這份協議可以被稱為「陸地換海洋」,即汶萊正式放棄林夢地區,而馬來西亞則承認汶萊對雙方爭議的海域享有主權,並將兩個產油區的開採權轉讓給了汶萊。
  • 南海爭端中的國際法困境
    這樣一部以解決國際海洋權益爭端為目的的法律,為何會成為勞裡亞特眼中南海爭端的催化劑?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裡有個基本原則就是以陸定海,它有很嚴格的規定,一個島嶼才是一個陸地,這個島歸你了,你才可以以這個島為中心,以200海裡為半徑來主張周圍海域的管轄權。這樣粗算下來以後,大約是43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
  • 外交部就王毅外長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談等答記者問
    中國網4月29日訊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今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就日方就臺灣當局不承認衝之鳥礁海域是日專屬經濟區向臺方提出抗議、王毅外長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言論等回答記者提問。
  • 中國和韓國在北京發布中韓聯合新聞公報(全文)
    二、雙方一致認為,中韓1992年建交以來兩國各領域友好合作全面快速發展,為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地區和平與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雙方高度評價2008年中韓關係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來,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各領域合作取得的新進展。雙方確認,將繼續遵循2008年5月、8月兩國元首互訪時發表的兩個共同文件的各項原則,進一步充實面向未來的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同韓國外長康京和會談 達成10項共識
    二、成立「中韓關係未來發展委員會」,以2022年中韓建交30周年為契機,規劃未來30年中韓關係發展藍圖。三、啟動中韓外交安全「2+2」對話,啟動海洋事務對話,舉辦新一輪中韓外交部門高級別戰略對話,增進外交安全互信,促進海洋事務合作。
  • 海域劃分應有正當標準
    原標題:海域劃分應有正當標準近日,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報導,圍繞如何開發帝汶海的爭議,澳大利亞和東帝汶兩國在荷蘭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院各陳己見,相關聽證會在8月29日啟動。澳外交部長朱莉·畢曉普和總檢察長喬治·布蘭迪斯當天發表聯合聲明稱,東帝汶針對其與澳大利亞海上劃界糾紛而提議成立的調解委員會不具有舉行海上劃界聽證會的司法權力,該委員會的最終報告將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在今年的7月13日,朱莉·畢曉普曾針對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的結果稱,中國需要尊重海牙仲裁法庭「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最終裁決」。
  • 海域邊界應該怎麼劃
    這場馬拉松式的大會,各國爭論的焦點與今天中國網民的關切一致——海域邊界應該怎麼劃。相比領土爭議,海域爭端的出現要晚得多,也複雜得多。19 世紀 20 年代,領海與公海並立的秩序才得以確立,1945 年後出現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概念讓海域劃界爭端更加複雜。尤其是海岸相接或相向的國家,由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都有寬度限制,一旦各國在區域內主張的權利發生重疊,就可能演化為劃界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