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洽洽瓜子到上市公司,洽洽食品創始人究竟做了什麼?

2020-12-15 泡泡網

從洽洽瓜子到上市公司,洽洽食品創始人究竟做了什麼?

2020年03月16日 15: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從一粒瓜子到上市企業,從一家小工廠到炒貨行業的龍頭企業,洽洽食品創始人、董事長陳先保用實力向世人證明:事業無大小,只要夠努力無論做什麼都有成功的可能性!

2011年3月,當「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時,人們才猛然發現,洽洽這個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已悄然成為中國炒貨行業的霸主。所有人不禁好奇,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如何能靠著小小的洽洽瓜子便赫然起家,並成就30多億身家的人生傳奇?

1982年,23歲的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從無錫輕工業學院(今江南大學)畢業,分配到安徽省商業廳下轄的糖業菸酒公司,端上了旱澇保收的「鐵飯碗」。36歲那年,已是商業廳工業科科長的陳先保,卻在不上不下的尷尬年紀,毅然辭職下海。儒雅的陳先保說,當時單位確實不錯,但總感覺施展不開,自己出來或許能做得更好。

1995年,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成立合肥華泰,租了個小車間,開起了冷飲廠。那會,冷飲企業都在混亂廝殺、拼搶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陳先保則專攻兒童冷飲這個細分市場,別出心裁地把冰棍做成了「雙節棍」,推出了兒童冷飲「棒棒冰」,立刻大受歡迎。

東北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冷」,南方人憑直覺就認為,東北人壓根不吃冰棍。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則感覺,東北也不是一年四季都下雪,只要有夏天和小孩子,「棒棒冰」就一定有市場。結果貨到東北,發現家家有暖氣,人人吃冰糕。「棒棒冰」在東北一炮打響,營業額迅速突破千萬。靠著「棒棒冰」,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並由此創立了一個名揚天下的品牌——「洽洽」。

「棒棒冰」大獲成功,並沒有讓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衝昏頭腦。他冷靜預見到,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會很快飽和,必須迅速拓展新品。誰都沒想到,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卻盯上了毫不起眼的炒瓜子。這種支個炒貨攤就能幹的小本買賣,競爭更激烈、利潤更微薄,算什麼生意?

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卻不這麼看,他知道,小瓜子裡有大名堂。

安徽歷來炒貨興盛,合肥素有「中國炒貨之都」的美名,出過「陶永祥」、「史義興」等百年老店;蕪湖的「中國第一商販」、「傻子瓜子」年廣久,更是改革初期的標誌性人物。他「文革」時就炒瓜子,人家買一包,他非要多送一大把,落下個「傻子」的外號。靠著這股子「傻勁」,他在1976年就賺到了100萬,堪比現在的億萬富翁。

這些事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都耳熟能詳。更重要的是,他從不乾沒把握的事。是不是投身炒貨賣瓜子,他特意做過精心的市場調查。

1998年,安徽省政府請了一批企業家出省考察,陳先保跟著走了一趟,卻四處買炒貨、吃零食。吃著吃著,他把炒瓜子的痛點吃了出來:一是嗑起來髒手,二是吃多了上火。

別人的麻煩,就是自己的機會。陳先保很快發現一種新瓜子,瓜子皮乾淨,嗑起來不髒手、還入味,讓他倍感驚奇。他認真琢磨起這種瓜子的製作工藝,發現它是先浸泡、去皮、入味,然後再炒制而成。陳先保突發奇想:如果將炒瓜子改為煮瓜子,上火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經過反覆試驗,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發現「煮」瓜子果然乾淨味美。他不斷改良,將多種香料和對人體有益的中草藥進行調配,再進行蒸煮,果然鹹淡可口不上火。於是,他將「煮瓜子」作為特色大肆推廣,在包裝袋上標明「百煮入味香」,很快贏得消費者青睞。

這麼好的香瓜子,一定要取個響亮的好名字。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冥思苦想沒頭緒,有天偶然路過廣場,卻意外被一群跳「恰恰舞」的人吸引。他靈機一動,確定了「洽洽」這個動感奔放的名字。之所以選擇「三點水」的「洽」,為的是符合「煮瓜子」的定位。這個名字朗朗上口,而且和嗑瓜子的聲音很相近。

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洽洽食品也一樣。洽洽食品創始人陳先保先生用他持之以恆的努力和創新精神告訴眾人,只要你願意努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洽洽瓜子可以成為上市企業,那麼你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上市企業的老總,所以努力吧!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縱觀洽洽瓜子從默默無聞到成功上市之路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縱觀洽洽瓜子從默默無聞到成功上市之路 從默默無聞的炒貨生意到如今的上市洽洽食品,除了堅持優質的洽洽質量外,洽洽還有什麼故事才能讓它發展到如今,到底是如何靠著洽洽瓜子起家,成就如今的炒貨傳奇呢?
  • 洽洽食品:一顆瓜子的數位化堅守
    我們不一定要完全照抄網際網路公司的數位化方法,但數位化理念是必須要繼承的。」吳曉波在《激蕩三十年》裡有這樣一段描述,「1978年到2008年的中國商圈,出沒著這樣一個族群:他們出身草莽,不無野蠻,性情漂移,堅韌而勇於博取。」傻子瓜子的創始人年光久,正是這個族群的代表。
  • 《上市公司品讀》洽洽食品
    原標題:《上市公司品讀》洽洽食品 來源:新浪財經4月8日晚,洽洽食品(002557)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8.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4億元,增長39.44%。
  • 快樂的味道:洽洽轉債上市
    來源:可轉債研究作者: 轉債哥 洽洽食品主營休閒食品,以洽洽瓜子起家,傳說中的水煮瓜子。先將葵花子與中草藥通過特殊調配後「煮」到一起。因此,洽洽瓜子形成了入味、香酥、不髒手、不上火的特點。煮製瓜子不單是一個技術上的創新,也是整個炒貨行業在瓜子工藝上的一大突破。很多人知道洽洽瓜子卻很少知道洽洽瓜子的創始人陳先保,82年無錫輕工業學院(後改名江南大學)畢業,畢業後在體制內工作。90年代中期,受時代影響自主創立民營企業。
  • 從默默無聞到成功上市,洽洽瓜子靠這些實現企業飛躍!
    提起瓜子,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洽洽。對於消費者來說,有著二十多年發展歷史的洽洽,不僅僅是一款產品,它承載了許多人童年的記憶,許多人也見證了洽洽從默默無聞的地方小企業,到開始從全球領先的瓜子企業,邁向全球領先的堅果休閒食品企業的過程。洽洽是如何從一粒小瓜子成長為中國的炒貨之王的呢?縱觀洽洽品牌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品質鑄就成長,創新贏得未來。
  • 洽洽食品居然也在轉型,這艘瓜子界的巨輪要開往何方?
    2019年4月24日,洽洽食品對外公布了2019年前三個月的財務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洽洽食品在期內的營業收入是10.4億元,比2018年同時期增長了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是1.14億元,比2018年同時期增長了36%。由此可見,2019年的洽洽食品増勢喜人。
  • 洽洽瓜子被爆二氧化硫殘留 洽洽食品低開5%
    來源:金融界網站今日洽洽食品股價大幅低開5%,報24.51元。據媒體報導,8月23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10批次不合格食品通報中,1批次洽洽瓜子(小而香奶油味西瓜子)登上了黑榜,不合格項目為二氧化硫殘留。 對此,洽洽食品發布聲明稱,公司在接到北京市場監管局通知後,第一時間對該批次產品實施召回,同時向監管部門進行匯報。
  • 洽洽瓜子創始人僅僅靠3元瓜子賺到30億,究竟如何做到?
    洽洽瓜子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一塊多的瓜子做到了全國知名。一包3元,利潤只有三毛,居然可以一年賣十億。創始人陳先保原本有一份鐵飯碗,卻跑去東北賣冰棍,後來又瞄上瓜子,花了13年時間把瓜子做到上市,成為「瓜子第一股」!最先是通過賣冰棍賺了第一桶金,1998年,安徽省政府組織了一些企業家到外省考察,陳先保也去了,因為無聊,很多企業家都在嗑瓜子。於是打趣地說:「你們怎麼這麼愛吃瓜子。」
  • 連續被檢出問題瓜子,「洽洽」食品安全陷質疑
    洽洽食品(002557.SZ)剛剛發布了史上最好的中報。數據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87億元,同比增長6.02%;淨利潤增長更快,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28.08%;扣非後淨利潤1.72億元,同比增長41.32%。受此消息提振,洽洽食品股價持續上行。
  • 「瓜子大王」洽洽食品欲兼做「堅果先生」
    在5月16日召開的洽洽食品(002557)股東大會上,董事長陳先保公開表示,要向投資者「取經」,進一步推動組織架構變革和產品、營銷的創新,推動全產業鏈和精益生產,實現從瓜子到堅果、再到休閒食品的戰略布局。  以「瓜子」聞名海內外的洽洽食品,2017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6.0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5%;淨利潤3.19億元。
  • 丟了「瓜子」撿芝麻 洽洽多元化再遭重創- MBA中國網
    根據洽洽食品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9億元,同比減少7.13%;淨利潤0.77億元,同比下滑17.35%,近年來業績首次雙降,也是繼去年年報淨利潤下滑後的再次下滑。同時,洽洽食品還預計,2017年1-6月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8億-1.73億元,變動浮動為-20%-0%,原因為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及毛利率下降。
  • 洽洽食品的「紅藍黃魔法」
    「1978年到2008年的中國商圈,出沒著這樣一個族群:他們出身草莽,不無野蠻,性情漂移,堅韌而勇於博取。」在《激蕩三十年》裡,吳曉波有過這樣一段描述。傻子瓜子的創始人年廣久,正是這個族群的代表。上世紀70年代,靠著在蕪湖街頭叫賣炒瓜子,年廣久很快就賺到了100萬。
  • 瓜子堅果雙增長,但洽洽並不能高枕無憂
    4月8日晚,以堅果炒貨為主要產品的洽洽食品(002557.SZ)公布了2019年財報,其年營業收入為48.37億元,同比增長15.2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04億,同比增長39.44%。良好的業績數據也令資本市場也給予了積極反饋,4月9日,洽洽食品開盤價每股46.31元,盤中一度漲停。
  • 管理小案例:洽洽瓜子的創新之路
    成立於2001年的洽洽食品公司,從炒瓜子開始,只用了10年的時間,成長為產品遍布全世界,品牌價值達20億元的食品生產、製造、銷售企業,洽洽是如何做到的呢?
  • 瓜子漲價+變賣資產 洽洽食品提振業績的套路還能持續多久?
    洽洽食品2011年3月登陸A股,從上市第一年開始,洽洽食品的淨利潤增速就開始出現放緩,2016年和2017年更是出現負增長。  為挽救下滑的業績,洽洽食品玩起了產品提價的戲碼。2018年7月19日晚間,洽洽食品發布公告,決定對香瓜子、原香瓜子、小而香西瓜子等8個品類的產品進行出廠價格調整,提價幅度為6%~14.5%不等。
  • 洽洽瓜子回憶殺營銷,與你有瓜嗎?
    不僅可以讓消費者重溫洽洽經典紅袋的味道,還可以體驗新款零食帶來的味覺體驗。用開放心態做營銷「瓜子」對洽洽而言不僅是一款產品,經歷二十年的發展,早已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聯繫,洽洽瓜子形象已經成為他們心中的大IP。這也是洽洽在超品日上選擇瓜子形象作為整個營銷主題的原因。
  • 尋尋覓覓,晚來風急,洽洽食品多元化失敗後,創始人重新出山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家賣瓜子的上市公司——洽洽食品(002557.SH)。一、瓜子老大遇瓶頸,多元化謀出路成效不佳洽洽食品的前身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洽洽食品「煮製瓜子」促進了瓜子的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加工,在侵蝕傳統炒坊瓜子市場份額中實現了成長。早在2011年上市時,就已經成為我國炒貨堅果屆老大,年營業收入超過27億,是行業內唯一一家收入規模過10億的公司。但是,瓜子這個零食吧,市場成長空間是不大的。
  • 洽洽食品2020年半年報:堅守與破圈,老瓜子能否發新芽?
    當年那個辭去體制內工作,下海創業的安徽青年陳先保趕上了國產零食興起的時代,也由於專注炒瓜子,在品牌和渠道上都發展出了護城河,所以主打瓜子產品也有其歷史緣由。隨著近年來網際網路風口的興起,吃到電商紅利的同行迅速佔領了市場,在品類和營收上都超過了洽洽食品,成長為國內休閒食品行業的新興巨頭。
  • 上半年淨利增長34%股價翻倍,老牌瓜子巨頭洽洽食品加入堅果大戰
    洽洽食品8月10日晚披露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2.94億元,同比增長15.4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95億元,同比增長33.97%。對於經營情況,洽洽食品稱,公司傳統瓜子延續了2019年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小黃袋每日堅果系列產品受疫情影響,部分區域消費促進和營銷推廣活動無法開展,預計下半年消費增速將提升。公司今年推進實施的總額14.6億元的可轉債項目,為公司戰略發展帶來資金支持。
  • 洽洽被曝焦糖瓜子黴菌超標 洽洽小而香奶油味西瓜子仍在售
    8月29日,「瓜子屆一哥」洽洽登上了微博熱搜。  原因在於,8月23日,洽洽瓜子一批產品被北京市場監督管理局檢出二氧化硫殘留。  對此,洽洽方面於29日回應稱,已委託相關機構對該批次產品進行檢測確認,結果均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