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粒瓜子到上市企業,從一家小工廠到炒貨行業的龍頭企業,洽洽食品創始人、董事長陳先保用實力向世人證明:事業無大小,只要夠努力無論做什麼都有成功的可能性!
2011年3月,當「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時,人們才猛然發現,洽洽這個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已悄然成為中國炒貨行業的霸主。所有人不禁好奇,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如何能靠著小小的洽洽瓜子便赫然起家,並成就30多億身家的人生傳奇?
1982年,23歲的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從無錫輕工業學院(今江南大學)畢業,分配到安徽省商業廳下轄的糖業菸酒公司,端上了旱澇保收的「鐵飯碗」。36歲那年,已是商業廳工業科科長的陳先保,卻在不上不下的尷尬年紀,毅然辭職下海。儒雅的陳先保說,當時單位確實不錯,但總感覺施展不開,自己出來或許能做得更好。
1995年,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成立合肥華泰,租了個小車間,開起了冷飲廠。那會,冷飲企業都在混亂廝殺、拼搶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陳先保則專攻兒童冷飲這個細分市場,別出心裁地把冰棍做成了「雙節棍」,推出了兒童冷飲「棒棒冰」,立刻大受歡迎。
東北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冷」,南方人憑直覺就認為,東北人壓根不吃冰棍。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則感覺,東北也不是一年四季都下雪,只要有夏天和小孩子,「棒棒冰」就一定有市場。結果貨到東北,發現家家有暖氣,人人吃冰糕。「棒棒冰」在東北一炮打響,營業額迅速突破千萬。靠著「棒棒冰」,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並由此創立了一個名揚天下的品牌——「洽洽」。
「棒棒冰」大獲成功,並沒有讓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衝昏頭腦。他冷靜預見到,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會很快飽和,必須迅速拓展新品。誰都沒想到,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卻盯上了毫不起眼的炒瓜子。這種支個炒貨攤就能幹的小本買賣,競爭更激烈、利潤更微薄,算什麼生意?
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卻不這麼看,他知道,小瓜子裡有大名堂。
安徽歷來炒貨興盛,合肥素有「中國炒貨之都」的美名,出過「陶永祥」、「史義興」等百年老店;蕪湖的「中國第一商販」、「傻子瓜子」年廣久,更是改革初期的標誌性人物。他「文革」時就炒瓜子,人家買一包,他非要多送一大把,落下個「傻子」的外號。靠著這股子「傻勁」,他在1976年就賺到了100萬,堪比現在的億萬富翁。
這些事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都耳熟能詳。更重要的是,他從不乾沒把握的事。是不是投身炒貨賣瓜子,他特意做過精心的市場調查。
1998年,安徽省政府請了一批企業家出省考察,陳先保跟著走了一趟,卻四處買炒貨、吃零食。吃著吃著,他把炒瓜子的痛點吃了出來:一是嗑起來髒手,二是吃多了上火。
別人的麻煩,就是自己的機會。陳先保很快發現一種新瓜子,瓜子皮乾淨,嗑起來不髒手、還入味,讓他倍感驚奇。他認真琢磨起這種瓜子的製作工藝,發現它是先浸泡、去皮、入味,然後再炒制而成。陳先保突發奇想:如果將炒瓜子改為煮瓜子,上火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經過反覆試驗,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發現「煮」瓜子果然乾淨味美。他不斷改良,將多種香料和對人體有益的中草藥進行調配,再進行蒸煮,果然鹹淡可口不上火。於是,他將「煮瓜子」作為特色大肆推廣,在包裝袋上標明「百煮入味香」,很快贏得消費者青睞。
這麼好的香瓜子,一定要取個響亮的好名字。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冥思苦想沒頭緒,有天偶然路過廣場,卻意外被一群跳「恰恰舞」的人吸引。他靈機一動,確定了「洽洽」這個動感奔放的名字。之所以選擇「三點水」的「洽」,為的是符合「煮瓜子」的定位。這個名字朗朗上口,而且和嗑瓜子的聲音很相近。
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洽洽食品也一樣。洽洽食品創始人陳先保先生用他持之以恆的努力和創新精神告訴眾人,只要你願意努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洽洽瓜子可以成為上市企業,那麼你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上市企業的老總,所以努力吧!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