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如何創作?茅盾文學獎得主來教路 廣東10部重大現實與歷史...

2021-01-08 金羊網

長篇小說如何創作?茅盾文學獎得主來教路 廣東10部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項目獲扶持

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柳卓楠  2019-10-27

10月27日,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扶持項目籤約儀式暨全省長篇小說創作推進會在廣州舉行。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柳卓楠,通訊員何小流攝影報導:10月27日,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扶持項目籤約儀式暨全省長篇小說創作推進會在廣州舉行,獲得扶持的10部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項目與省作協進行了籤約。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正在推動新時代的「小說革新」,廣東長篇小說在未來幾年或將迎來新的收穫期。

現階段,廣東文學具有量大、面廣、後勁足的特點。目前,全省共有中國作協會員598人,省作協會員3919人,地級以上市作協、省作協各行業分會本級會員達10720人,縣(區)文學組織本級會員達13089人。廣東網絡作家協會共有會員497人。若統計上廣州、深圳等地網絡寫手,從事文學創作人數接近10萬之眾。

但廣東在長篇小說創作上存在「三少」:在全國叫得響、真正稱得上精品佳作的長篇小說仍然較少;具有中國氣派和風格、反映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現實題材力作仍然較少;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市場叫好的作品仍然較少。

「長篇小說是最重要的『文學重器』,是文學創作中的巔峰,最考作家的精氣神。廣東已進入加快打造『文學重器』的時間表。」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表示,實施廣東文學異軍突起戰略,推動廣東文學繁榮發展、走在前列,需要聚焦重點難點,優先發展長篇小說,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全省長篇小說創作,掀起新時代廣東長篇小說創作新的熱潮。

據介紹,2019年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創作扶持共收到申報項目189部,最終確定了10部扶持項目,包括:張梅《烽火連三月》、陳詩哥《一個迷路時才遇見的國家和一群清醒時做夢的夢想家》、黃金明《桃李不言》、陳雪《丁未七女湖》、盛慧《孤獨的齒輪》、徐東《詩人街》、裴蓓《鯤鵬之志》、吳依薇《二十二張匯款單》、張道華《卑鄙》、孫向學《玉兒堂》。

【連結】文學大咖為廣東作家創作長篇小說教路

本次會議上,圍繞長篇小說的創作主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茅盾文學獎得主劉斯奮分別分享了心得。

李敬澤:作家需要一雙自我注視的眼睛

長篇小說是什麼?在李敬澤看來,長篇小說不是規模問題、字數問題,它是一種特定的藝術方法、藝術方式、思想方式、感受方式。它是歷史的,是在人類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並獲得了它的必要性的一種文學方式。

在人類漫漫長河中,為何需要長篇小說?李敬澤指出,長篇小說寄託著一個時代文化和文明的諸多因素。十五世紀以來,伴隨著科技發展、全球化的進步,人漸漸失去了對世界的完整的、全面的把握,在這樣的情況下,長篇小說誕生了。「在人們的經驗與生活高度割裂的現代,在複雜、分裂、零散的現代生活裡,長篇小說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人類生活世界的完整性敘事。」李敬澤說,這裡的完整性不是像《荷馬史詩》那樣天然的完整性,而是依靠作家的經驗以及對人類社會的掌握,依靠思想的力量。

作家是什麼?李敬澤認為,作家不能變成隨波逐流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的人,作家需要一雙自我注視的眼睛,盯著自己,盯著人,對人身上發生的一切變化懷有好奇。作家要有一個大的視野,要去觀察生活,記錄生活,對生活萬物進行選擇,用思想的力量把看似不相關的東西建立聯繫,從而探究生活、時代、生命的意義。

劉斯奮:要用詩人眼光發現生活的不平凡

劉斯奮的作品《白門柳》曾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他指出,創作小說第一步要尋找小說的立意。作品需要一個思想制高點來審視和統領人物、情節。它可以帶領讀者看穿作品表象背後的意義,尋找接近生活本質的東西。其次是長篇小說要注意空間描寫與時間跨度的矛盾。一些長篇小說有很長的時間跨度,但卻忽略了深入細緻的描寫。而他更願意壓縮時間換取空間,注重充分和深入的描寫。

一部長篇小說內容龐大,如何吸引讀者往下看?劉斯奮認為,要不斷切換描寫場景和人物角度,不斷有新的「點子」出現,讓讀者保持新鮮感和未知感。

文學即人學。談到人物創作,劉斯奮認為要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寫,「抓住人物的心理,就是抓住了人物,從人物心理角度去支配人物行為動機,人物就立起來了」。文學衝突或者戲劇衝突不一定是行為帶來的,心理也具有很強大的戲劇性。

「一部作品不能缺少兩個方面的內容:思想高度和審美高度。」劉斯奮教路,作家應該用詩人的情懷和眼光去觀察生活,在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尋找生活的詩意,提高作品的審美高度和思想高度。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茅盾文學獎:體現長篇小說創作邁向「高峰」的努力
    體現長篇小說創作邁向「高峰」的努力——李敬澤就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答記者問第十屆茅盾文學獎8月16日在北京揭曉,梁曉聲的《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的《北上》、陳彥的《主角》、李洱的《應物兄》5部作品獲獎。
  • 時代洪流激發創作熱潮(從茅盾文學獎看長篇小說創作①)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日前揭曉,梁曉聲的《人世間》陳彥對戲劇舞臺非常熟悉,積累了幾十年的幕後工作經驗,這些深厚的生活積澱在他創作長篇小說《主角》時一瀉千裡般地湧流出來。「隨著年齡增大,積累的寫作資源變得豐富,不用長篇小說這種樣式來寫,很多資源會浪費。」作家周大新說。
  • 廣東推動新時代的「小說革新」 10部重大題材項目獲扶持
    廣東推動新時代的「小說革新」,加快打造「文學重器」  10部重大題材項目獲扶持  籤約作家現場合照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柳卓楠,通訊員何小流攝影報導:10月27日,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扶持項目籤約儀式暨全省長篇小說創作推進會在廣州舉行,獲得扶持的10部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項目與省作協進行了籤約
  • 符合茅盾對長篇小說精神的理解為標準
    10月,文學獎成為熱門話題,從茅盾文學獎到諾貝爾文學獎,人們對文學投以更多關注。「2018、2019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不到20分鐘新晉文學獎得主的作品在京東圖書上的銷量狂翻600倍,可見大家對於這件盛事的關注。」
  •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觀察:為什麼是這五部長篇小說獲獎?
    2019年8月16日,在經過了長達四年之久的等待之後,為公眾所矚目的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工作,終於塵埃落定,五個獲獎名額各有其主。依照得票多少的順序,五部長篇小說分別是梁曉聲的《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的《北上》、陳彥的《主角》以及李洱的《應物兄》。
  • 五部長篇小說獲茅盾文學獎
    據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廖翊)經過五輪投票,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日在京揭曉,張煒《你在高原》、劉醒龍《天行者》、莫言《蛙》、畢飛宇《推拿》、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5部長篇佳作最終勝出,獲得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崇高榮譽。
  •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10部提名作品公布 葉舟長篇小說《敦煌本紀》榜上...
    每日甘肅網8月12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作為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備受文壇內外關注。今天下午,中國作協官網「中國作家網」對外公布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10部提名作品。在公示的作品名單上,著名詩人、小說家、全國政協委員、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甘肅日報主任編輯、甘肅日報社葉舟工作室主任葉舟作品《敦煌本紀》榜上有名。該官網顯示,提名作品公示截止日期為8月15日。歷時十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敦煌本紀》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發行,被評為首部以小說筆法為敦煌立傳的長篇巨製。
  •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10部提名作品公布 葉舟長篇小說《敦煌本紀》入圍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10部提名作品公布葉舟長篇小說《敦煌本紀》入圍每日甘肅網8月13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雷媛)8月12日下午,中國作協官網「中國作家網」公布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10部提名作品。在公示的提名作品名單中,著名詩人、小說家、全國政協委員、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甘肅日報主任編輯、甘肅日報社葉舟工作室主任葉舟的最新長篇小說《敦煌本紀》入圍。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提名作品公示截止日期為8月15日。
  •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這10部作品提名,有何特點?
    8月12日,中國作家網發布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公告(第2號),宣布已評選出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10部提名作品。本屆茅盾文學獎最終的5部獲獎作品將從這10部提名作品中產生。公告中寫道:「評獎委員會經過認真閱讀討論,於2019年8月12日進行第五輪投票,產生了10部提名作品,現予以公示,公示截止期為8月15日。
  • 文學出版與影視改編是強大助推器(從茅盾文學獎看長篇小說創作②)
    出版界更容易取得兩個效益  文學期刊與出版社為長篇小說發表提供了優質平臺,文學編輯的督促、鼓勵和助力對作家更是必不可少。  近年來,《人民文學》雜誌推出了一系列在文壇產生重要影響力的精品力作。今年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牽風記》和《主角》都首發在《人民文學》上。
  • 五位安徽籍作家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作品公示
    原標題:五位安徽籍作家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作品公示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日前在中國作家網公示,記者發現,共有5位安徽籍作家的5部作品入圍參評,其中2部由省作協推薦。省作協主席許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安徽作家入圍「茅獎」仍需冷靜對待。
  • 茅盾文學獎有遺珠之憾
    東方網10月24日消息:茅盾文學獎的評選結果出來了:《抉擇》作為一部貼近現實的作品早就被人看好;《塵埃落定》和《長恨歌》這兩部入圍作品也是很早就引人注目;但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的獲獎則出乎許多人的意料,無疑是這屆茅盾文學獎評選中脫韁而出的一匹黑馬。
  • 茅盾、茅盾文學獎 傳承與建構中華新文化新經典
    1927年開始,茅盾創作「蝕」三部曲和長篇小說《虹》,塑造了眾多「時代知識女性」形象,準確把握、精彩描繪了那個時代的弄潮兒形象,有著開創性價值,是對時代進行「同聲共振」的審美書寫。這需要對時代的深刻把握、理解和思考,不僅是對作家創作才情、生命體驗、語言能力的考驗,更是對作家社會觀察、理論素養和哲學社會科學能力的挑戰。這在今天依然如此,如何書寫「當下現實主義」依然是21世紀的一個文學難題。
  • 茅盾文學獎看重思想性 文學須對現實負責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進行了第六輪投票,在幾日前推選出的10部入圍作品中最終投票選出了5部獲獎作品,分別是梁曉聲的《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的《北上》、陳彥的《主角》和李洱的《應物兄》(按得票數排序)。
  •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5部作品了解一下……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今天公布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分別是:《人世間》(梁曉聲)、《牽風記》(徐懷中)、《北上》(徐則臣)、《主角》(陳彥)和《應物兄》(李洱)。茅盾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
  • 茅盾文學獎值得一讀的10部作品,看看你都讀過了幾部?
    茅盾文學獎是我國是高的文學獎,這個獎是以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命名的獎,1982年茅盾先生自知自己病將不起,於是獎25萬元稿費,捐贈給了中國作協,為得就是鼓勵,那些優秀的長篇小說,於是中國作協,便以他的名字設立了這麼一個獎項。
  •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公布10部提名作品名單,江蘇作家蘇童《黃雀記》入圍
    作為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四年一屆的茅盾文學獎歷來競爭激烈。該獎項四年評一次,2011年畢飛宇憑藉《推拿》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是江蘇作家首次拿下這一大獎。2015年3月第九屆茅盾文學獎開始評選,8月12日晚上7點,中國作家網公布本屆入圍最終評選的10部提名作品,這些作品將公示至本月15日,最終從中選出5部獲獎作品。
  •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提名公布,十部候選作品中三部出自江蘇籍作家之手
    昨天(8月12日)下午,中國作家協會官方網站中國作家網發布《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公告[第2號]》,對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10部提名作品進行公示,其中就有南京籍著名作家葉兆言的最新長篇小說《刻骨銘心》。
  • 讀一讀茅盾文學獎得主的這部作品,感受鄉村與城市的詩意
    茅盾文學獎得主李佩甫經典作品鄉村通往都市的殘酷與詩意ISBN:978-7-5212-1130-6作 者:李佩甫李佩甫通過歷史與現實的相互觀照,透視中國城市與鄉村的二元結構中,農民「逃離」鄉村、進入城市的艱難歷程。編輯推薦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李佩甫經典代表作,鄉村通往都市的殘酷與詩意「城的燈」作為一種寓意,象徵著人類精神的美好聖潔。
  • 陝西作家真厲害,這5位茅盾文學獎得主都是咱陝西鄉黨,你知道嗎
    如果說國內文學界的最高峰獎項,一定是眾所周知的茅盾文學獎了。茅盾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首屆評選在1982年確定,評選範圍限於1977年至1981年的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