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街:香港百年歷史的縮影

2021-01-13 人民網
太平山街:香港百年歷史的縮影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2013年06月17日14:11
太平山街東起四方街與居賢坊之交匯點,與必列者士街交界,西至上環普仁街東華醫院,全長300米。(攝影:陳典)

「在一八八九年的維多利亞城地圖中,太平山一帶還是密集的房舍和縱橫交錯的巷道,但到了二十世紀,地圖上只剩下『太平山街』這一標記,能令人聯想到太平山的過去。」香港作家董啟章在《太平山的詛咒》中如是記載。從百年前的太平山到如今的太平山街,風起雲湧的香港近代史都濃縮在這小小的區域。

荷里活道、樓梯街、堅道、磅巷圍起來的方形區域大概就是從前的太平山區,區域的中心是卜公花園,卜公花園北側便是太平山街。太平山街東起四方街與居賢坊之交匯點,與必列者士街交界,西至上環普仁街東華醫院,全長300米,是一條單線單向行車的直街,東西走向。

搭地鐵到上環,一出站便聞到濃濃的幹海鮮味,往荷里活道方向去,走過長長的、無數電影取景的樓梯街,越往上走人越少,香港的現代氣息在這段路上逐漸褪去了繁華。到了太平山街,已然是大隱隱於世的靜好。畫廊、咖啡廳、小型展覽館、個性化的服裝店,隨便走進一家創意小店,都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你會錯以為身處小清新的臺北,抑或是文藝氣息濃厚的歐洲小鎮,只有卜公花園的指示牌在提醒著1894年的那場鼠疫。

「一八九四年,太平山街一帶發生鼠疫,肆虐香港近三十年,為香港史上最嚴重的災禍之一。」史料記載,香港開埠初期,英軍從附近的水坑口街上岸並佔據香港島,設置軍營(今為「荷里活道公園」)。華人聚居在太平山一帶,由於缺乏管理和規劃,衛生條件極差,最終導致了1894年橫掃香港的鼠疫。單是5月至9月間,就有2500多人死於瘟疫。由於太平山是重疫區,政府將所有樓宇夷平重建,當中位於太平山街和普慶坊之間的土地,改建為卜公花園。

「是次爆發鼠疫產生一種對鼠疫和亞洲的曖昧聯想,並加劇當時歐美的『黃禍』和反華恐慌。在香港,對病原體的恐懼一直跟著對他者的恐懼相互呼應,檢驗隔離反映著排斥。」位於太平山街東面的小型展覽「疫年日誌」這樣描述了那場鼠疫。據記載,為了防止瘟疫侵襲歐洲人的住宅區,當局於1904年通過山頂保留條例,禁止華人於海拔788尺(約262米)以上的山頂區居住。

太平山的悲痛歷史埋葬在年輕藝術家的畫筆下,近年太平山街發展起來的創意街區,與歷史沒有太大關聯。做電影服裝設計出身的張西美(Edith),五年前搬到附近的四方街,成立布藝工作室Cloth Haven。但越來越多投資者瞄準這一區域,店鋪租金不斷上漲,旁觀著鄰居不斷轉手,Edith仍然堅守這裡,「大家都知道大家存在,但又不會騷擾到彼此。不過,這裡應該也是香港難得一處,鄰居可以讓你安心、幫忙看看店、互相照應的地方吧。」

「住在這裡的人、或來這邊開店的年輕人,就是在這裡過他們的生活,不一定要與過去有什麼連結。如果這裡下方埋著歷史的廢墟,他們就是在廢墟上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落腳在此,就非得做跟傳承有關的事。」香港知名文化人歐陽應霽說,這是非常香港化的一點,年輕的新生命力將根苗扎植在老區,奮力往上頭萌芽,自顧自地長出期許的模樣。

今年5月25日,在鄭敏華和十個區內街坊的籌劃下,小區報紙《太平山報》應運而生,「幾位關注磅巷扶手電梯興建工程的『磅巷關注組』朋友提議,不如搞一份小區報,啟動人們對理想小區規劃的探索,也希望通過記錄與認識自身生活,增加小區聯繫,憑藉一張紙跟街坊都做到朋友。」第一期的主題是「運動運動」,講區內樓梯設計如何適合跑步。揀選了幾位區內街坊的日常生活,講述他們不為人知的小故事,精簡而溫馨。

卜公花園的大榕樹裝進了滿肚子故事,鳥語花香中再也嗅不到瘟疫的氣息,一百年前的種族隔離也沒了蹤影,太平山街,一如它的名字般「太平」。(陳典)

(責編:覃博雅、劉潔妍)

相關焦點

  • 香港最著名的漁村,有一多百年歷史,見證了香港幾代人滄桑
    大澳村口大澳是香港現存的最著名的漁村,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的西部地區,並且蘊含獨特的意蘊風情,所以享有」香港威尼斯」的美譽。大澳村特產儘管在2000年7月經歷過大火,大澳至今仍是港人和遊客的旅遊熱點。漁船大澳漁村是香港歷史發展的一個時代縮影,誰又能想到一百年多前的一個小漁村,能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
  • 太平山(香港)-體驗百年歷史的太平山纜車
    太平山歷史悠久,擁有多個名稱,而不同的名稱所指的範圍亦有所不同。據記載,在地理上和歷史上,太平山覆蓋龍虎山以東、薄扶林以北、馬己仙峽以西的一大片山丘地帶。後來,太平山的山腳部分被劃分為中環和上環,被發展成為中心商業區。
  • 香港地名考,道盡了百年殖民地滄桑歷史
    對於喜歡旅遊的朋友來說,香港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這座著名的世界金融中心,美麗的東方之珠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前往,當我們去香港遊覽或者看港臺電視劇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一些奇怪的地名,街名,與大陸的命名方式非常的不同,其實這些很多都與香港長達156年的殖民地歷史有關
  • 夏日漫步中環,探訪不為人知的香港
    近日,香港旅遊發展局重新整合中環和上環一帶的旅遊資源,推出全新項目——「舊城中環」,通過五條主題漫步遊路線,鼓勵遊客從不同角度深度體驗香港的地道特色。香港中環有許多老建築值得探訪香港每一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文化和面貌,而中環更是香港歷史發展的重要標記。
  • 【舊照】香港荷李活道伎院一條街
    主要集中在荷李活道、西街、東街、四方街、太平山街一帶,長興裡、紫薇街,以及九龍的油麻地與港島東北端的筲箕灣等地方。
  • 「香港四大才子」不僅是個人的傳奇,更是香港黃金時代的縮影
    不僅是他們的時代,更是香港黃金時代的縮影。
  • 香港商務印書館成立百年:植根香港 昌明教育
    「香港開埠才100多年,有100年歷史的企業不多見,香港商務印書館便是其中之一。」在香港商務百年慶典酒會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李焯芬如此評價道。  「100年來的香港商務印書館隨著歷史時勢,時有起伏。但總能挫而不折,愈挫愈勇。最難能可貴的是,不管逆順,香港商務印書館仍堅守創業者和先賢的『昌明教育』為最高目標。」
  • 罕見的歷史照片
    人類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令人難忘的事情,也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小編今天為大家奉獻了15張罕見的歷史照片,它們記錄了這些令人難忘的事情或人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880年代流行的大輪子自行車,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應該見過。
  • 深圳百年羅湖橋今晚成歷史 整體遷至香港作文物
    深圳百年羅湖橋今晚成歷史 整體遷至香港作文物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新華網深圳9月28日電(記者李南玲)記載著深港兩地百年滄桑巨變的深圳羅湖鐵路橋
  • 《梁漱溟往來書信集》:20世紀中國歷史的縮影
    梁漱溟是20世紀中國獨具風骨的思想家、社會實踐者,在他近百年的人生中,與眾多學者、師長、名流、友人通過信件進行交往。梁先生逝世後,他的長子梁培寬先生逐步將信件收集歸納並加以整理。2017年底,世紀文景出版的《梁漱溟往來書信集》輯錄了梁漱溟先生七十餘年來的往來書信七百餘封,是迄今最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書信整理。
  • 香港尖沙咀百年鐘樓將開放
    中新社香港八月二十九日電(吳智仁)具有近百年歷史的香港尖沙咀鐘樓將在下月首次向公眾及遊客開放。  在此間舉行的一項名為「每月推介--油尖旺」啟動儀式上,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周梁淑怡表示,為配合油尖旺三區的旅遊推介活動,該局特別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作,開放具有近百年歷史的鐘樓予公眾參觀。
  • 記憶香港:細數香港回歸前的百年滄桑!
    寒來暑往,在1997年7月1日被英國人搶佔的香港島終於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正值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之際,眼看著香港在祖國的帶領下逐漸走向繁榮昌盛,自豪的同時忍不住就想給大家說說關於香港這百年滄桑的歷史。關於香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期,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創立了郡縣制度,在南方劃分了三個郡縣,而香港島就被劃歸在了三郡縣之一的南海郡。由此可見,其實香港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是中國的一部分,即使千年來朝代更替,香港也一直在歷代朝廷的「羽翼」之下。
  • 中銀香港百年行慶 | 百年砥礪前行 心繫國富民強(一)
    一百年間,中銀香港歷經滄桑,在中華民族崛起、國家對外開放、香港回歸祖國的過渡期和回歸後等不同歷史時期,始終秉承「根植香港、服務香港」的宗旨,與香港「同呼吸、共命運」,見證了一個世紀以來民族金融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香港百年發展的歷程。
  • 香港潮州商會將慶祝百年華誕
    本報香港11月15日電 (記者陳然)香港潮州商會將舉辦一系列活動慶祝百年華誕,活動將圍繞「感恩、傳承、團結、奉獻」主題,展示和弘揚潮人紮根香港
  • 青果巷一條象徵常州歷史的縮影的街道
    這條常州人魂牽夢繞的老街巷,幾百年來承載著一輩又一輩常州人的記憶。紅頂商人盛宣懷,趙元潤,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劉國均等等等等,青果巷只是常州歷史的一個縮影,當初的中吳要輔常州府星光熠熠,誰能抹殺呢?進入現代,中科院江蘇籍院士是最多的,而常州籍的院士更是多達41位,沒有歷史文化底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院士?
  • 香港23個品牌榮膺"經典"之稱 部分有過百年歷史
    ,一項讚揚本地品牌對香港社會貢獻的「香港經典品牌」頒獎禮十二日舉行,獲獎的二十三個品牌涵蓋行業範圍廣闊,部分更有過百年的歷史。   獲獎的二十三個品牌,都是香港市民耳熟能詳,包括交通方面的九鐵、地鐵公司,飲食業的美心、榮華,服裝業的鱷魚恤、金利來,還有莎莎、香港賽馬會等。
  • 黃秋生:一代香港混血兒命運的縮影
    身為香港特殊時代產生的混血兒,自己和母親外室的身份以及突然間永遠消失的父親,曾是他成長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尋找到父親,人生知道來處。對黃秋生來說,這既是對家庭歷史的追索,也是對每個人都無可逃遁的時代歷史,多了一層更深入的個體化解讀。
  •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半小時讀懂近100年的香港歷史
    這條街的誕生,得從還是清朝的1898年說起,當時李鴻章在侵略者的武力逼迫下,代表光緒皇帝與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籤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規定將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期限為99年。於是將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港)界沙頭角,這條街便得名「中英街」。
  • 歡慶香港深度回歸同時,也要感謝香港百年來的貢獻
    歡慶香港深度回歸同時,也要感謝香港百年來的貢獻所以紙白君今天在同大家一起歡慶的同時,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對香港說一聲感謝,無論從歷史層面的貢獻,還是現實層面的貢獻,它都擔得起一聲感謝。三、百年前孤懸海外的香港,對大陸深沉的愛一直延續至今無論是百年前就開始對大陸濃厚的愛,還是百年中至今依然延續對大陸深沉的愛,這是香港曾經被孤懸海外,又不斷回歸到今天深度回歸從未忘懷的。
  • 這些長衫講述了香港百年時尚的變遷
    ▲「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海報   雅昌藝術網訊)2018年4月17日至2018年7月17日,「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