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在廣東稱之為雲吞,湖北稱麵包,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它有團團圓圓的意思。歷史上餛飩是人們在冬至的時候被製作而成的,所以就有了冬至吃餛飩的說法。現在餛飩遍布全國各地,成了街頭有名小吃,隨時隨地都能吃到。
我不記得我第一次吃餛飩是什麼時侯了,我只記得餛飩看上去很像「餃子」,在我們這人們都稱它為「扁食」,可是他又不是餃子,因為餛飩的皮薄肉多,我每次吃餛飩的時候都要先把中間肉多的地方吃完,再吃皮,蘸著用醋調好的汁吃,好吃到流口水。
我前幾天經過一家餛飩小店,撲面而來的餛飩香味,再也掩蓋不住我飢餓難耐的肚皮,之後我每每想到那家餛飩店都讓我回味無窮。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好吃到流口水的「餛飩」。簡單操作,營養豐富,易消化,給家裡小孩老人吃最好不過了。我家寶唄每個星期都要吃一次我親手做的餛飩。新手寶媽們和我一起做吧!
準備食材
花肉300g(要層次分明的五花肉)、蔥三顆、餛飩皮(可自己製作,也可買)、韭菜5顆、食鹽、老抽、生抽、陳醋、小磨油、紫菜、肖家米線餛飩調料、雞精

製作步驟
1、先把五花肉洗乾淨控水,蔥剝去外面的幹葉洗淨備用,韭菜洗乾淨備用
2、把控水後的肉放到切菜板上,用刀把肉剁成泥狀,蔥同樣切成最小的,韭菜切成0.5釐米的小段備用



3、把肉泥和蔥花放到同一個盆裡,放適量的食鹽、適量的肖家米線餛飩調料、老抽一小勺、生抽一小勺、小磨油適量,用筷子使勁攪拌,直到攪拌均勻香噴噴的味道出來,這樣餛飩餡就調製成功


4、把餛飩皮以菱形的形狀放到手上,然後放提前調製好的餛飩餡,沿對角摺疊成三角形,用兩個大拇指擠壓把邊壓嚴實,這樣美麗的餛飩就包好了


5、鍋裡添上適當的水燒沸,把包好的餛飩下入鍋裡,用勺子輕輕推,是餛飩漂浮在水的表面,蓋上鍋蓋,等鍋裡的水再次沸騰,掀開鍋蓋再用勺子推一下,看看餛飩餡的地方又塌陷下去的小坑,這樣餛飩就煮好了

6、把韭菜、紫菜、適量的食鹽、一點點雞精、少量生抽放入碗中,用煮餛飩的湯衝開,把煮好的餛飩盛到衝好湯的碗裡,再滴一滴小磨油,這樣香噴噴的餛飩可以開吃了

餛飩是最普通的,沒放太多的調料和辣椒,孩子和老人們吃著好吃,孩子們吃的食物我不喜歡放太多的調料。還有餛飩也可以放到盤子裡用醋、生抽、小磨油調蘸醬吃。這就是今天我的分享,如果你喜歡就趕快收藏起來做給家人吃吧!如果感覺我的分享不錯就關注丹璐的廚房,每天我都會給大家帶來不同的美食分享,有意見可在評論區留言,我時刻關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