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演技到位,出人頭地!闖蕩社會的你是否也很贊同這句話呢?
在這場戲中,老實人永遠不會成為主角,反而是那些精明人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巔峰。其實說到底,還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評價一個人無外乎2種,老實人和精明人。老實人總是會被道德纏住手腳,而精明人則會用人性解放自己,因此很多人發覺,自己踏踏實實的卻無法得到器重,甚至於被忽略,而那些精明的人早就在人生巔峰的道上昂首前進了。
而老一輩早已洞察這一切,留下了三條處世"潛規則」,悟透它,讓你人生路順風順水。
一、與拙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以要
這句話簡單理解就是不同的人要不同對待。如果碰到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你就要用自己的智慧壓倒對方。外表要表現得輕鬆自如,不能讓他一眼看穿,內心一定不能放鬆警惕,不要被對方誘惑,堅定自己的立場,思維要靈活,不要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二、與小人言,依於利
出入在社會中,肯定會遇到小人,然而不要慌張,不要激動,先去分析他的弱點在哪裡。然後根據他的弱點,給點小恩小惠,他們就會被收買了,不要試圖用高尚的情懷感動他們,那樣只會浪費你自己的時間。
三、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
與窮人說話的時候,不要以勢壓人,而是和他講明利害關係,他自然會明白,而與較你位置低的人講話,也不要趾高氣揚,低調謙卑才是王道,這樣他也會更加敬佩你的。
雖說做人要實誠,但是身處這個社會,做事就要精明起來,要懂得看人做事,也要懂得做事成功的門道。道德是底線,手段是關鍵,人生巔峰就離你不遠了!
老祖宗的話歷經千年依舊盛久不衰,是有道理的。裡面蘊含的都是對於人生經驗的總結和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用來警示後人。
為此,明代鬼才馮夢龍收集了來自民間的各類俗語,涉及教育、生活、為人處世、家庭親情、經商等領域,組合成《智囊全集》,並做出詳細的白話文說明。
曾國藩之所以能從一個資質平平的普通人,一路官升10級做到武英殿大學士,靠的就是"智慧"二字。這並不是網絡爽文中的情節,而是真切切的歷史事實!
而他獲得智慧的方式也很奇怪,居然是日夜捧讀《智囊全集》。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可見,曾國藩是非常喜歡《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翻閱,慰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智囊全集》由明代大才子馮夢龍編著,書中內容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全部出自正史和筆記、野史。
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這本"奇書"到底有多厲害?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推薦給萬達高層,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央視節目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在多次演講中提及,在他24歲時讀《智囊全集》這本書,不單單是是讀的人生經歷,更加是讀的人生智慧、人情世故。
可見,如果有一本書能讓你英明睿智,那麼智庫全集一定是你的最佳選擇。難怪有人評論這本書:十有八九向你學習,你就能安居樂業,趨利避害。
這本書記載了什麼?
《智囊全集》一書的目的在於"增智",圍繞"智慧"這一主題,以講故事的方法,從為官、理政、戰謀、女智、雜智五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事例鮮活,觀點清晰,值得一讀。
比如其中一個故事:
隋唐時期有個人叫郭純。他頗有心機,趁著母親去世,玩起了花招來騙政府表彰。烏鴉雖然不討人喜歡,但是在當時"烏鴉反哺"是孝心的象徵,郭純就專門準備了烏鴉愛吃的食物,一個人在母親墳前哭前就先撒在地上,把一群烏鴉吸引過來,幾次下來,這群烏鴉就被訓練成了郭純的烏鴉。
等有人在場的時候,郭純就不撒糧食。但是烏鴉一聽他開始哭就像聽了口哨一樣,紛紛飛來,鄉親們都不知情就被他的"孝順"深深感動了,耳口相傳,很快官府人就過了給他立了孝子牌坊。
這個故事就講了市井小人的惡聰明。
直到今天,《智囊全集》上面的故事,仍然用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論是官場、職場還是生活中,其中的智慧,都可以借鑑。
這本《智囊全集》不僅僅記載了全文,更有詳細的解釋,不用擔心看不懂,簡單易懂。每天下班和睡覺前花點時間來閱讀《智囊全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與古人智慧一結合。最完美的方案,自然就出來了。
這本書的上下兩冊價格才75元,卻能帶給你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和思維,受益終身,不管自己讀還是送朋友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