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4月20日消息(記者曹美麗)在「地球日」來臨之際,寧波市國土資源局發布《寧波國土資源白皮書(2011-2017)》,全方面、多角度展示了寧波國土資源「家底」情況及保護、利用情況。據悉,這是寧波市乃至浙江省首部國土資源白皮書。
調查顯示:寧波市陸域面積9729平方公裡,其中農用地為6720平方公裡,建設用地為1913平方公裡,未利用地為1096平方公裡,三者佔比約為7:2:1。寧波國土資源情況呈現出人均耕地少、用地增長快、開發強度高等特點。其中寧波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55畝,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95畝安全警戒線,低於全省平均水平0.60畝,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20畝。
為保護國土資源,寧波國土資源局展開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實行規劃空間管控、土地綜合整治、健全耕地保護機制等。總體規劃上,採取劃定邊界的方法,形成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至2020年,全市可淨增建設用地規模僅為7.12萬畝,耕地保有量不低於323.3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276.65萬畝,確定生態管控範圍4456平方公裡、佔土地總面積45.8%,城鄉擴展邊界1844.7平方公裡。
寧波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樊獻鵬表示,近年來,寧波建設用地面積日益增多,而其中11%的建設用地為閒置部分,因此實行土地綜合整治很有必要。寧波市將通過表土剝離再利用等全國首創的新模式來增加未利用耕地面積。另一方面,寧波市也在積極健全耕地保護機制。2016年,已實現覆蓋全域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2017年寧波市累計發放耕地保護資金約1.44億元。同時寧波先後查處土地違法案件5600餘件,涉及土地面積1.56萬畝。直至2017年,違法佔用耕地比例為1.61%,達到歷年最低。
白皮書指出,2011年以來,寧波土地供應結構趨優,2016、2017年連續兩年存量土地供應高於增量土地供應。在土地高效利用方面,寧波總結摸索出「退二優二」互補型、「退二進三」優化型等10種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的「寧波路徑」,率先在全省編制產業用地指南,強化產業項目土地供應和供後監管;實施差別化地價政策,優先保障「3511」產業體系的項目用地;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機制,推行與企業生命周期相匹配的用地年限,降低企業初始用地成本,鼓勵創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