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發布國土資源白皮書 人均耕地不足全國平均水平一半

2020-12-20 央廣網

央廣網寧波4月20日消息(記者曹美麗)在「地球日」來臨之際,寧波市國土資源局發布《寧波國土資源白皮書(2011-2017)》,全方面、多角度展示了寧波國土資源「家底」情況及保護、利用情況。據悉,這是寧波市乃至浙江省首部國土資源白皮書。

調查顯示:寧波市陸域面積9729平方公裡,其中農用地為6720平方公裡,建設用地為1913平方公裡,未利用地為1096平方公裡,三者佔比約為7:2:1。寧波國土資源情況呈現出人均耕地少、用地增長快、開發強度高等特點。其中寧波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55畝,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95畝安全警戒線,低於全省平均水平0.60畝,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20畝。

為保護國土資源,寧波國土資源局展開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實行規劃空間管控、土地綜合整治、健全耕地保護機制等。總體規劃上,採取劃定邊界的方法,形成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至2020年,全市可淨增建設用地規模僅為7.12萬畝,耕地保有量不低於323.3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276.65萬畝,確定生態管控範圍4456平方公裡、佔土地總面積45.8%,城鄉擴展邊界1844.7平方公裡。

寧波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樊獻鵬表示,近年來,寧波建設用地面積日益增多,而其中11%的建設用地為閒置部分,因此實行土地綜合整治很有必要。寧波市將通過表土剝離再利用等全國首創的新模式來增加未利用耕地面積。另一方面,寧波市也在積極健全耕地保護機制。2016年,已實現覆蓋全域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2017年寧波市累計發放耕地保護資金約1.44億元。同時寧波先後查處土地違法案件5600餘件,涉及土地面積1.56萬畝。直至2017年,違法佔用耕地比例為1.61%,達到歷年最低。

白皮書指出,2011年以來,寧波土地供應結構趨優,2016、2017年連續兩年存量土地供應高於增量土地供應。在土地高效利用方面,寧波總結摸索出「退二優二」互補型、「退二進三」優化型等10種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的「寧波路徑」,率先在全省編制產業用地指南,強化產業項目土地供應和供後監管;實施差別化地價政策,優先保障「3511」產業體系的項目用地;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機制,推行與企業生命周期相匹配的用地年限,降低企業初始用地成本,鼓勵創業創新。

相關焦點

  • 國土部: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水平一半
    原標題:國土部: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水平一半   今天(30日)上午,國新辦就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舉行發布會。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在回答提問時指出,近年來我國人均耕地仍呈下降趨勢。
  • 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
    中國網1月22日訊 國新辦今日召開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唐仁健在會上指出,中國人均耕地比歷史上高的水平還低很多,也就是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不到一半。  唐仁健介紹說,今年中央1號文件一個比較突出的亮點就是提出要讓過度開發的農業資源得到休養生息。
  • 國土資源部調查顯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減至1.4畝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記者張曉松)國土資源部日前公布的2005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由2004年的1.41畝進一步減少到1.4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2005年全國共減少耕地1002.4萬畝,其中,建設佔用318.2萬畝,災毀耕地80.2萬畝,生態退耕585.5萬畝,因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18.5萬畝。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通過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460萬畝。增減相抵,2005年度全國耕地面積淨減少542.4萬畝。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18.31億畝。
  • 河南耕地面積居全國第三 人均低於全國水平
    □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  昨日上午,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第二次全省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發布會上,記者獲悉,雖然我省有耕地12288萬畝,居全國第三位,但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並未改變,人均耕地面積1.23畝,仍低於全國水平,並且鄭州多地耕地後備資源幾近枯竭。
  • 我國耕地面積人均不足1.4畝
    本報北京4月12日電(記者林英)我國的耕地面積仍在減少,國土資源部今天發布的2006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8.27億畝,比上年度末的18.31億畝淨減少460.2萬畝。這意味著,我國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39畝,已經不足1.4畝。
  • 河南耕地總面積全國第三 人均沒有一畝三分地
    昨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二次全省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發布會,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省有耕地12288萬畝,其中,南陽、駐馬店、周口、信陽、商丘五市的耕地面積較大,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比重合計達54.02%,糧食產量合計佔全省糧食總產量的58%。但是,我省耕地保護形勢仍十分嚴峻,人均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的基本省情沒有改變。
  • 山東土地面積15.79萬平方公裡 人均耕地1.21畝
    全省耕地後備資源513.53萬畝。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自2007年7月1日起,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啟動。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王玉志介紹,山東省第二次土地調查(以下簡稱二次調查)首次採用解析度為0.36米的航空影像,採用了全球定位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信息共享和社會化技術服務等多種方法,這使二次調查工作更加科學、真實、高效。
  • 河南第二次土地調查 人均已不足「一畝三分地」
    河南省第二次全省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昨日發布。截至2009年12月31日,河南省有耕地12288萬畝,其中基本農田10176萬畝。  調查表明,我省人均耕地2009年為1.23畝,與1996年的1.33畝相比略有下降,依然低於全國人均耕地1.52畝的水平,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積在逐漸減少,部分地市後備資源已近枯竭。
  • 世界最大人均耕地面積國家是哪個?世界人均面積有多少?
    美國國土總面積為96291萬公頃,其中耕地達19745萬公頃,佔世界耕地總面積(150151萬公頃)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美國人均耕地0.7公頃,是世界人均耕地(0.23公頃)的2.9倍),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度!中國耕地面積排世界第4,人均耕地面積排在126位以後。
  • 國土資源部發布"2007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全文)
    ● 深入開展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開展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和全國地質勘查規劃編制工作。    ● 開展全國土地執法百日行動,有效查處違規違法用地行為。    ● 繼續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推進資源開發整合,加強礦業權管理。    ● 國土資源大調查取得重要成果。
  • 全國三調辦通知:做好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與耕地資源質量分類成果...
    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與耕地資源質量分類成果對接工作的通知國土調查辦發〔2020〕1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強化耕地質量監測保護,堅持科學布點、持續調查、規範評價,健全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與耕地資源質量分類信息發布制度,為及時有針對性開展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促進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與資源可持續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 人均文化消費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72% 北京文化產業提質發展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鄭蕊)11月24日,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聯合發布《北京文化(000802,股吧)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為4311元,同比增長達7.8%,創造了「十三五」以來的最大增速,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72%。
  • 世界陸地水體覆蓋地圖;按人均,中國淡水資源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
    2,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蓋,但淡水資源僅佔所有水資源的0.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層中,其餘多為土壤水分或深層地下水,不能被人類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約0.007%的水可為人類直接利用,而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只佔世界人均淡水資源的四分之一。三,亞洲東部水體覆蓋地圖。
  • 王亦楠:中國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為何洪災卻如此頻繁...
    中國人口佔世界20%,可擁有的水資源量卻僅佔世界6%,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之一。人們可能奇怪:既然中國如此缺水,為何洪災卻如此頻繁、如此嚴重呢?答案在於,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極不均衡。一是水資源空間分布與土地、人口和生產力布局嚴重錯位。
  • 廣州人均預期壽命達81.34歲 超全國平均水平4.84歲
    廣州人均預期壽命達81.34歲 超全國平均水平4.84歲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王娟  2018-04-11 廣東省社科院發布《2017年廣東現代化進程報告》
  • 有趣統計數據:一千年來我國人均耕地面積變化
    由於濫砍亂伐,樹木減少,目前我國有三份之一的國土面積出現水土流失,四份之一以上的國土出現荒漠化,並以一年吞沒一個縣,八年吞沒一個北京城的速度蔓延。植樹造林,保護耕地,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以到了極其緊迫的地步。
  • 《2020中國城市人才生態指數報告》發布,寧波排名全國第六
    【天極網IT新聞頻道】9月18日,微鏈智庫聯合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獵聘在「2020寧波風起大會」上連續三年發布了《2020中國城市人才生態指數報告》,贏得了政府、企業、協會組織、媒體等各界的好評,為各個城市的人才生態完善與建設提供了參考案例,助推各城市間取長補短,提升我國城市人才生態的整體發展水平。
  • 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面積2610萬畝,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三個五年監測期「雙減少」。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渤海生態修復,已整治修復海岸線220公裡、濱海溼地10.5萬畝。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自然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人均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尚未改變。
  • ...通知:做好「三調」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與耕地資源質量分類...
    、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軍事設施建設局:按照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總體安排部署和《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的通知》(國土調查辦發〔2018〕19號)、《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的通知》(國土調查辦發〔2020〕13號)要求,為做好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與耕地資源質量分類成果對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