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的《狼》也可以是手機小說

2020-12-15 騰訊網

[摘要]蒲松齡老師把這些全扔掉了,只緊緊抓住故事主幹深入描述,因為這些心理描述也會妨礙情節的發展。讀者不希望在看故事的路上磕磕絆絆。

中學語文課本裡的《狼》,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篇幅雖然短小,卻是《聊齋志異》裡的名篇,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除了它的教育意義使然,它的藝術成就也同樣有口皆碑,其故事豐滿,曲折離奇,兩百多字之內懸念不斷,一環扣一環,引人入勝,人與狼之間鬥智鬥勇的故事,既可以提升人類的智慧和勇氣,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從中學習到蒲松齡講故事的技巧,總結如何在極其有限的篇章內,將故事寫得精彩紛呈,懸念層出不窮。

篇幅短 但處處有高潮和懸念

《狼》的篇幅短小,不將標點符號計算在內,不過兩百來字,因此,如果把《狼》當成手機小說,或者微信公號小說,大概最多兩個頁面就可以翻閱完畢。手機小說的特點是每一頁都要有個小高潮或者懸念,《狼》就很符合這個技術要求。

小夥伴們,我們就來看看蒲松齡是怎樣一步一個情節,讓我們邊看邊捏把汗的。

《狼》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寫作技巧分析一

忽略景物外形等描寫 緊緊抓住故事主幹

讀者講求閱讀的愉悅,古今都一樣,而閱讀的愉悅在於故事情節的明晰輕快,而講求明晰輕快就要丟掉很多敘述元素,還是以蒲老師的《狼》為例吧。

故事入手很快,直接講屠夫在天色將暮的時候,挑著擔子回家,路上碰到兩隻狼。作者對時間交代得很簡練:「晚」,也不說什麼天色很晚,夕陽西下,明月東上,為什麼如此?因為會妨礙故事情節。

對於狼的外形,也沒有多少細緻描述,兩頭狼長啥樣,什麼樣的爪子和尾巴,牙齒如何,綠色的眼光如何,都沒有具體描述,為什麼?還是同樣一個道理,妨礙故事情節。讀者只想看到最想知道的。其實,「狼」和「晚歸」這兩個因素具備很多的信息,結合起來所形成的恐怖氣氛,讀者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想像去補充,因為讀者有常識判斷和正常想像力。

寫作技巧分析二

忽略心理分析 突出人與狼的動作

而對於屠夫的心理,也極其簡略,查找文中,直接描述其心境的就這些:「懼」、「窘」、「恐」,不超過五個字。其實,在逃命、與狼對峙、擊斃兩狼的過程中,屠夫肯定有很多複雜的心理,從惶恐到鎮定,以及迅速對周邊的形勢做判斷,下定決心與狼戰鬥,肯定有很多精彩的內心戲。天黑以後的陰森恐怖氣氛對人情緒和戰鬥意志的影響,也應該令讀者閱讀起來很有張弛感。

然而,蒲松齡老師把這些全扔掉了,只緊緊抓住故事主幹深入描述,因為這些心理描述也會妨礙情節的發展。讀者不希望在看故事的路上磕磕絆絆。

因此,《狼》這篇文章主要是突出人與狼的動作,例如屠夫的奔跑、躍起、手起刀落,狼的追蹤、假寐、鑽洞,一連串的動作足以推動故事往前發展。

其實,外在動作也能將內心活動凸顯出來,在動作進行的同時,心理也隨之在發展,讀者也能感受到。

五個懸念

寫作經驗小結

寫作的側重點,要看具體文體的要求,諸如《狼》這樣的文章,對故事性要求很強,情節變換很集中,容不下太多的外形描寫、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因此,在寫作過程中要狠心刪掉很多類似的文字,這些描寫看似很精彩,其實卻成為敘述故事的累贅。讀者只關心人能不能戰勝狼,而不是狼長啥樣,人怎麼想。

因此,在寫文章之前,要想清楚,你想表達的是什麼,讀者第一需求的是什麼,或者說閱卷老師第一想看到什麼。

如果是抒情議論類文章,又另當別論,量體裁衣才是最高原則。(文/劉黎平)

相關焦點

  • 莫言斯大演講 以蒲松齡式小說開場
    莫言的演講以朗誦自己的短篇小說《狼》開始,這篇蒲松齡式地「狼」幻化成「人」的小說,或許是莫言所認為的具有中國獨特想像力的文學表達。鬼魅狐妖式的故事在莫言最為知名的小說《生死疲勞》中「升級」為佛教六道輪迴的理念。儘管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發表的獲獎感言中毫不掩飾他的創作深受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啟發。
  • 根據蒲松齡《狼》,仿寫作文:《英雄》
    狼文/ 蒲松齡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 蒲松齡《狼》導學式教案(2課時)
    ) 黠(xiá)瞑(míng) 暇(xiá) 隧(suì)尻(kāo) 寐(mèi) 少(shǎo)時2.作者連結蒲松齡
  • 蒲松齡《狼》:以狼性看透人性的典範之作,真正讀懂的不多
    屠夫想:那狼尾隨自己肯定是腹中飢餓,要麼覬覦自己,要麼覬覦擔中肉,當然也可能二者都有,屠夫又走了幾裡,那狼仍然跟在後面。屠夫取出擔中的割肉刀,遠遠地向狼揮舞了兩下,那狼見此,向後退了兩步。可屠夫剛走幾步,那狼又跟了上來。屠夫心想:如今只能舍肉求存了。
  • 看蒲松齡《聊齋志異》的故事。
    1715年的今天,一代志怪小說宗師、文學巨匠蒲松齡在故居聊齋去世,為我們留下了《聊齋志異》、《農桑經》以及諸多戲曲佳作和詩詞,《聊齋志異》一直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志怪小說故事,所反映的思想價值觀都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神探蒲松齡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嗎 神探蒲松齡劇情簡介
    神探蒲松齡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嗎 神探蒲松齡劇情簡介時間:2019-01-31 14:0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神探蒲松齡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嗎 神探蒲松齡劇情簡介 神探蒲松齡馬上和大家見面了,神探蒲松齡這個名字,這個名字給小編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某地有某某傳言,妖怪害人,
  • 好書推薦——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記得最開始知道這本書,還是在語文書上《聊齋志異》中的選段《狼三則》,大致講的是一位屠夫夜晚挑著擔子回家,途中被兩隻狼跟隨,屠夫躲到稻草中,一隻狼站在前面假裝睡覺,想讓屠夫放鬆警惕,另一隻狼從後面悄悄靠近,最終被屠夫識破,手起刀落,成功反殺兩匹狼的精彩故事。書頁的下面小字部分會對這些古文中一些字詞進行解釋,《聊齋志異》的解釋,一直印象深刻。
  • 狼殿下有原著小說嗎 《狼殿下》原著小說在哪裡可以看
    《狼殿下》其實是原創劇本,小說是根據劇本寫出來的,目前已經上線了,看完劇的小夥伴也可以去看看書籍,那麼,《狼殿下》原著小說在哪裡可以看?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狼殿下有原著小說嗎  《狼殿下》是由陳玉珊製作人及其合作團隊耗時多年精心打造的原創劇本,繼權謀古偶『王系列』的第二部(第一部《蘭陵王》),2020年4月為側面宣傳影視劇《狼殿下》,又將劇本『小說化』,實體書與電子版同步上線。  所以說實體書是根據電視劇劇本寫的。  在陳玉珊製作的影視劇中,除了《蘭陵王》外,其餘均是現代劇。
  • 看蒲松齡《聊齋志異》,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繪「人」
    蒲松齡用《聊齋志異》這部鬼狐小說來告訴我們,不一定,在我們現實生活的種種經歷告訴我們,不一定。蒲松齡嘔心瀝血40餘年卻只寫下40餘萬漢字,總共不到491個篇章。喜歡看網絡小說的讀者心裡都有數,一個普通的網絡小說作者每天最少要更新兩章,每一章最少要5000字,網絡作者每天要更新10000字。
  • 你對力量一無所知:《狼》消毒
    《狼》是一篇經典的初中文言文篇目。二十多年前,當我還是初中生時,便已經跟著老師咿咿呀呀朗讀此文。今天,我作為老師,仍然需要與學生唧唧歪歪談論此文。小說敘述了兩匹蠢狼被一名屠夫殺死的過程。文末,蒲松齡得意洋洋跳出文本說:「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這又使此文具有幾分寓言的味道。
  • 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
    那麼,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志異》呢?又為什麼願意花費幾十年的時間,專注於這本書的寫作呢?又是因為什麼,讓這部文言文小說,獲得如此的盛譽呢?康熙十八年,狐鬼小說作成並初步結集,定名《聊齋志異》。高珩為之作序。《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
  • 天馬行空:蒲松齡如何藉助佛教打造玄幻小說?
    他說:「一個神就是一個被想像的實體,就是一個幻想實體;並且因為幻想是詩的主要形式或工具,所以人們也可以說,宗教就是詩。」正是由於宗教與文學的這種相通性,使我們更好的從宗教角度去理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 一天一篇文言文:《狼》
    狼(其一) 清 蒲松齡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裡。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顎,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 蒲松齡:學霸反向變廢柴之路
    第二年,蒲家村的孩子們的日子更難過了,路上遇到蒲松齡,紛紛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他,似乎走夜路時被草叢中的狼盯著,蒲松齡被看的有些發毛。但是瘦弱的蒲松齡絲毫也不擔心,因為這一年,他以案首的身份去濟南參加了院試,以一篇鬼斧神工的文章《早起》拿到第一名,順利晉級為秀才。
  • 「聊齋先生」蒲松齡一生想進「體制內」
    一次,他第一場的答卷相當出色,考官極為欣賞,甚至內定蒲松齡為頭名人選,不想蒲松齡突發急症,無法繼續參加考試,前功盡棄。他那滿心的怨悵之情可以想像。還有一次更離譜,蒲松齡費盡心思從當官的朋友那裡求來一份推薦信,覺得考官一定會照顧他幾分,心裡一高興,文採大發,只顧洋洋灑灑、筆走龍蛇,卻沒想到有一處寫得超出了格式規定,這在當時被稱作「越幅」,要被取消考試資格。
  •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入木三分,蒲松齡是否相信自己筆下的故事?
    魯迅說《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說明在魯迅先生眼中,《聊齋志異》是一部小說。小說就免不了要虛構。作者為了增加故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對細節進行合理的想像,當然無可厚非;讀者自然也是抱著「姑妄言之妄聽之」的態度把《聊齋志異》當做小說來讀,無論作者寫得多麼神奇怪異,都不會信以為真。那麼,蒲松齡本人對自己寫的故事是否相信呢?
  • 20年前初中語文曾學過這篇古文,直到今天才明白蒲松齡筆下的深意
    本文共 1885 個字,預計閱讀時長 6 分鐘很小的時候接觸蒲松齡,是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上。當時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節選了蒲松齡《狼三則》中的一篇古文,在我們眼前展開了一幅屠戶殺狼的圖畫。而且這篇古文的主旨告訴我們,對於狼這樣狡詐的動物,千萬不要心存幻想,更不要一味的遷就退讓,而是要勇敢地消滅它。
  • 《狼》蒲松齡原文翻譯 狼蒲松齡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狼》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 蒲松齡,把鬼怪故事玩味成諷刺小說的大師,是個怎樣的人
    如果看蒲松齡的神鬼小說,你只覺得刺激,那麼你還處於低級審美的境界,如果你能透過他奇異的手筆嗅到反諷的氣味,說明你審美真的很高級。圖片摘自影視劇《蒲松齡》二、生活很苦,從未放棄努力蒲松齡小時候,家境殷實不是很苦,因為他的父親在政治的倡導下,棄文從商,收入可以供養家裡的一家老小,所以給小時候的蒲松齡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條件,他經常約朋友去詩社一些活動去增加知識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他的貧苦科舉路!
    蒲松齡大概在分家以後,做私塾教師時,就開始寫《聊齋志異》。他的好朋友張篤慶發現蒲松齡因為寫《聊齋志異》影響到考舉人,就寫了一首詩勸他:「聊齋且莫競談空」,別寫小說了,專心去考試吧。但是蒲松齡不聽,還是寫,不管哪個朋友聽到什麼奇聞軼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寫到自己的作品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