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藝多養不了家,兒多養不了母」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們從小在農村就聽到很多老話,這些老話都是老人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也是很有道理的。以前人們的生活都是靠種地為生,農忙結束以後,他們才有時間坐在一起聊聊天,雖然那個時候的人們,文化水平都不高,說出來的話也沒有出口成章,但是卻教會了我們一些道理。
在以前的農村,那個時候人們都是依靠勞動力。家裡的人口是越多越好,雖然生活條件不好,但是也能把小孩養大。不管是吃米,吃麵,吃糠,孩子都會健康成長。那個時候,家裡小孩多,但是老人養老卻成了問題。慢慢地,老人就常說「藝多養不了家,兒多養不了母」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1、藝多養不了家
在農村,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有出息,學一點手藝,將來好養活自己家庭。畢竟,以前的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不是每個小孩都能上得起學。有些小孩上不起學,只能外出打工,或者是學點手藝。這也是老一輩給我們留下來的家訓,讓我們每個人有藝在身,這樣就能更好的生活。
雖然,父母都希望我們學好手藝。但是,有些人卻這山望的那山高,自己的手藝還沒有學精,看得別人掙錢,就想著和別人學一樣的手藝。這樣,一來二去,自己的手藝也沒有學精,別的手藝也沒有學會,到最後就是竹藍打水一場空。這樣,不僅是浪費時間還浪費錢財,最後什麼都不會,更別說可以養家餬口了。
2、兒多養不了母
其實,這句話的道理和上句話的道理差不多。在以前的社會裡,每家的小孩都有好幾個,有些人卻會羨慕說等到老了以後,不愁吃喝,有這麼多子女。但是,有幾個子女成家以後是孝順自己的父母的。老人常說,兒子成家以後,大多數的精力都是在自己的小家庭上了,而且兄弟姐妹這麼多,他還覺得,他不管,有人會管的這種思想。
在農村,兒女多了就有了相互依賴的習慣,把父母向踢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的。不管是去誰家,誰家都不願意照顧的時間太久。他們總覺得誰家照顧的時間長,誰家就會吃虧,這樣把父母推來推去,都不想承擔撫養父母的責任。自古以來,兒媳和婆婆也合不來,住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婆媳戰爭。
不管,家裡兄弟姐妹幾個,都有義務和責任來照顧父母。我們在沒事的時候,還是要多回去看看。不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為了不管自己的兒女增添麻煩,他們也會為自己的養老考慮。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可以購買一些保險,在老的時候也為自己有個保證。
對於今天分享的話題:【農村老話「藝多養不了家,兒多養不了母」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大家對此又有何看法和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分享、交流!
本文為百家首發原創文章,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