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今天筆者要分享的這組俗語是「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也是由數字組成的,那麼這句農村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1、一不做,二不休
「一不做,二不休」,眾所周知,主要是表達一個人做事情的果斷,要不不做,如果要是做件事,一定要做到底,絕不會半途而廢。是農村人表達自己做事情堅持到底的一種精神,如果幫助別人道理也是一樣的,不要怕得罪人,要不直接拒絕,如果要幫助就要幫人幫到底。其實,這句老話還是出自古代一個騎兵張光晟的口中。
2、不三男也作男不三
先來說說不三男什麼意思,其實是說男人不要過三十歲生日,這是何道理呢?人們常說三十而立,三十歲正好是成家立業的年紀,不在如此大好年紀的打拼事業,而是把重心放在可做可不做的生日宴上面,不是一個有出息的男人應該做的事情。
3、不四女也作女不四
不四女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女人四十歲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節點,青春貌美一去不復返,成熟的女人性質也是剛剛開始積蓄之中,沒有美貌和沒有氣質的年紀,這樣正好處於人生中短處的時候,怎麼能暴露出來呢?因此女人不要做四十歲的生日宴。
農村的俗語有很多,同樣一句話,可能每個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各位朋友,你贊同筆者的觀點嗎?你覺得這樣的解釋有道理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