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乾物燥+大風降溫 秋冬季安全繃緊弦

2020-12-11 瀟湘晨報

時值秋冬季,天乾物燥,森林草原防火進入關鍵期;頻繁降溫,用電、用氣、用火明顯增多,若操作不慎或使用不當,極容易引發火災事故;大風天氣裡,高空墜物要時刻提防;還有生活中惱人的靜電,稍不留神也能釀成災禍。本期,我們梳理了常見的四類安全隱患,提醒大家做好防範。

天乾物燥,森林草原防火

森林草原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強、撲救極為困難的災害,大火可能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森林草原火災的起因主要有兩大類:

人為火

生產性火源:

農、林、牧業生產用火,林副業生產用火,工礦運輸生產用火等。

非生產性火源:

野外吸菸、做飯、燒荒、燒紙、取暖等。

自然火

自然火源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下產生的。雷擊火、火山爆發、隕石降落、滾石火花和泥炭自燃等,主要發生在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邊遠原始林區。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災約佔我國森林火災總數的1%。

防火「十不準」「五不燒」

「十不準」:

不準燒荒燒墾、燒荒積肥、燒田埂草。不準上墳時燒紙、燒香、放鞭炮、放孔明燈。不準在林區吸菸。不準在野外燒蜂、燒火驅獸和使用火銃槍械狩獵。不準夜間在林區點火把照明行路。不準煉山造林或燒木炭。不準特殊人群、兒童進入林區玩火。不準見火不報、不救。不準在林區烤火取暖、生火野炊。不準破壞森林防火宣傳牌、瞭望臺(哨)。

「五不燒」:

未經批准不燒。未開好防火線不燒。未準備好打火工具不燒。颳風、高溫、乾旱天氣不燒。無人看守不燒。

如何撲火更安全

派有撲火經驗的同志擔任前線指揮員。

臨時組織的撲火人員,必須指定區段和小組負責人。

明確撲火紀律和安全事項。

檢查撲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撲火服應寬鬆、阻燃。

加強火情偵察,組織好火場通信、救護和後勤保障。

從火尾入場撲火,沿著火的兩翼火線扑打。

不要直接迎風打火頭,不要打上山火頭,不要在懸崖、陡坡等地形打火,不要在大風天氣下、烈火條件下直接撲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處撲火。

正確使用撲火工具。

火場自救要學會

點火解圍。在無河流、小溪、道路為依託時,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點火器點順風火,撲火隊員跟火進入火燒地避火,並用手扒出地下溼土,緊貼溼土呼吸或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衝越火線。當點火或其他條件不具備時,切忌順風跑,要選擇已經過火或雜草稀疏、地墊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頭部,快速逆風衝越火線,進入火燒跡地即可安全脫險。

臥倒避煙。當來不及點火解圍且附近有河流(河溝)、無植物或植被稀少的迎風平坦地段時,用水浸溼衣服蒙住頭部,兩手放在胸部,臥倒避煙(火)。臥倒避煙(火)時,為防止煙霧嗆昏窒息,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並扒個土坑,緊貼溼土呼吸,可避免煙害。

快速轉移。發現大火襲來,人力無法控制時,只要時間允許,就應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避免發生人員傷亡。

靜電惱人,幾招簡單「去電」

秋冬季節,靜電格外惱人,有時甚至會引發火災。當感覺到靜電時,人身上的靜電電壓已超過2000伏;當看到放電火花時,說明身上的靜電電壓已超過3000伏,這時手指會有針刺般的痛感;當聽到放電的「劈啪」聲音時,身上的靜電電壓為7000伏至8000伏。不過,因為放電時間非常短,所以產生的電流很小,一般不會直接對人造成傷害。

靜電釀成事故不少

2015年4月,天津市一司機在給車加油時突然發生火災。據事後了解,司機穿化纖衣物加油產生了靜電,致使身上著火,所幸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2019年1月22日,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某工業園內,貨車司機把車停在生產車間門口空地,公司兩名員工把生產車間內的珍珠棉成品搬到貨車車廂裡。一員工從珍珠棉上跳下來,踩到車廂地板金屬時,腳下因靜電產生火花引起火災。火災導致一人臉部受傷。

2019年8月9日中午,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一輪胎汽修店發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根據通報,該起事故原因為經營部員工李某、陳某(死者)維修汽車過程中,將拆卸油箱內的汽油倒入塑料桶,移動塑料桶時產生靜電火花引起汽油蒸氣爆炸。

如何不做「帶電人」

多穿絲綿少化纖,洗滌保管要注意。秋冬季節儘量選擇柔軟順滑的絲綿類衣物,少穿易起靜電的化纖類衣物。針對常見的毛衣、針織衫等衣物,清洗時可提前用柔順劑浸泡一遍,或將柔順劑用水稀釋,噴灑於衣物上,可以使衣物變得柔軟,從而有效減少因摩擦產生的靜電。保管衣物時,在衣物之間夾進報紙,或將純棉衣物夾放在編織衣物之間,也可以防止衣物摩擦產生靜電。

定時洗頭勤打理,酒精產品需遠離。秋季天氣轉幹,容易使發質變幹且滋生頭皮屑。汙垢黏著的頭髮是靜電產生的溫床,所以一定要勤洗頭勤洗澡、勤換衣服勤打理。除此之外,酒精的揮發會讓頭髮更幹,所以在給頭髮做定型時儘量不使用含酒精產品。此外,選擇木頭或骨質的梳子,可以在梳頭時避免靜電產生。

勤洗手部去靜電,各類乳液來保溼。對於人體自身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洗手,保持手部溼潤,這樣可以在水中釋放掉皮膚表面的靜電荷。平時還可以使用保溼效果好的護手霜、面霜、身體乳液。

健康飲食多喝水,蔬菜水果樣樣齊。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飲水,同時補充鈣質和維生素C,可以減輕靜電影響。

室內每天要通風,花草綠植來幫忙。每天保持一段時間的室內通風,最好使用空氣加溼器,室內擺放一些花草綠植。

車門隔衣巧來開,車內用品選對材。對於有車一族,冬天開車,開車門前可以先隔著衣服接觸車門排掉身上的靜電,同時注意車內保溼。選擇座套、坐墊及腳墊等用品時,最好使用真皮或純棉製品。

大風呼嘯,警惕高空墜物

高空墜物現象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近年來,高空墜物致人傷亡的案例屢見不鮮。進入秋冬季,大風天氣越來越頻繁,頭頂上的安全不能忽視。

高空墜物有多可怕?一組實驗告訴你

實驗人員選擇了不同體積、重量的電池、蘋果、罐裝飲料作為墜落測試物,選擇了硬度比人體骨骼略低的緻密石膏板來模擬被砸中的行人。實驗場地選在了與平常居民樓4樓到5樓高度相近(約15米高)的空曠辦公樓。

通過高速攝像機拍攝的畫面,實驗人員看到,當電池落到石膏板上後,輕輕彈了起來。當蘋果落下後,石膏板表面有大幅度顫動,而罐裝飲料落下造成的破壞力最明顯。隨後,實驗人員上前檢查發現,電池沒有擊穿石膏板,但留下的痕跡明顯。蘋果也沒有擊穿石膏板,但在其表面留下了一個深坑。而罐裝飲料直接擊穿了石膏板,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另外,實驗還表明,接觸面小的物體墜落造成的傷害不可小覷。

試想一下,實驗中的石膏板如果是行人,那麼僅4樓到5樓丟下的電池就會在人頭上砸出腫塊,蘋果可能砸裂頭骨,罐裝飲料甚至會直接致人於死地。

上述實驗結果能代表真實發生的情況嗎?對此,重慶大學物理探索科技館專家劉輝給出了專業解釋:物體在下落過程中,萬有引力會讓它加速。樓層越高,它到達地面時的速度就會越快,這樣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動量。同時,與物體相互作用時,時間非常短,通常小於0.1秒。根據動量定理:衝擊力跟動量的變化成正比,跟作用時間成反比,所以它下落的樓層越高,跟物體碰撞時產生的衝擊力就越大。

如何防高空墜物?養成留心好習慣

日常生活中,最好養成一個習慣:儘量不在高樓下方走,必須通過時,一定要多留個心,先望一望樓上有沒有懸掛危險物,如果有,可以避開行走或加快速度通過,不徘徊,不停留。通過時要貼著牆根行走,因為高空墜物的運動軌跡是一條拋物線,靠著牆根一般不會被砸到。

大風天是高空墜物的尖峰時段,高樓上可能會有物品被風颳落。因此,建議大風天儘量避免出行。居民自覺做到不高空拋物,鄰裡之間相互提醒遠離危險,不要站在廣告宣傳架子附近避風、從事娛樂活動,也不要靠高樓太近,更不能在枯朽的老樹旁邊活動,最好選擇平坦的地點活動,諸如公園、街心花園等。此外,相關單位和部門要及時對舊住宅樓外牆進行維修加固,商店要仔細檢查廣告牌匾、玻璃拉門及在室外設置的其他物體是否穩固,必要時採取加固措施。

降溫取暖,安全用電用氣

秋冬季節降溫是常事,電暖氣、燃氣熱水器、空調等家用電器的使用頻率大大提高。在用電負荷不斷攀升的同時,給用電帶來隱患。電源插座過負荷、電器超壽命運行、臨時用電不規範是秋冬季節家庭用電三大安全隱患。

對於空調、電暖氣等大功率家用電器,最好享受專插專用待遇。若共用一個插座,也應在安全電流載流量下運行,以免造成插座承受負荷過高,電器設備損壞,引發火災事故。

同時,過期、超期運行的家用電器應及時淘汰,切勿因尚能使用,而捨不得丟棄報廢,否則很容易出現老化漏電現象,釀成火災及觸電事故。

各種取暖電器,溫度設置不宜過高,以防其長期運行出現過熱現象,縮短電器使用壽命。

此外,在裝接臨時電源時,一定要選用合格的電源線,並認真進行外觀檢查,杜絕絕緣外皮破損等情況發生。電源線接頭處要用絕緣膠布包好,接線周邊不能堆放紙殼等易燃物,避免發生火災事故。

在使用各類電器時,若發現冒煙或聞到異味,應迅速切斷電源進行檢查。電器著火時不能用水滅火,以免發生觸電事故。(本報記者徐姚綜合整理設計:王超)

【來源:應急管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訪談】大風降溫天乾物燥 氣象專家解讀森林火險預警與防範
    「天乾物燥  小心火燭」這不僅是深入人心的宣傳口號,也從客觀上反映了天氣和火災的密切關係;隨著冬天的到來和持續不斷的大風降溫天氣,森林火災也進入一個易發高發時期,各級氣象部門與林業部門積極開展合作,加強防災減災建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火災有什麼特點?
  • 天乾物燥,要怎樣應對?
    4月8日至11日,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大範圍降水降溫過程,西北、華北、江南等地氣溫普遍下降6℃至8℃。新的一周,天氣怎樣?春日裡的天乾物燥又該如何應對?請看本期主持人的解答。問:今年春天如此乾燥,該如何應對?
  • 秋季天乾物燥,安全生產更不能鬆懈!
    與會人員認真記錄筆記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張瓊) 昨日(10月20日)上午,廣東省政府召開第四季度防範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暨全省冬春火災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順德區安全生產委員會、區消防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在分會場收看了會議。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趕快領取秋季防火安全知識
    進入秋季,天乾物燥、大風天氣頻繁,歷來是火災事故的高發期,一旦失火,容易造成「火燒連營」的情況。俗話說:火災猛於虎!進入秋季,天乾物燥,萬物枯萎,極易滋生火災。了解更多的消防知識,能最大程度的保護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消防知識吧!
  • 天乾物燥,你還在焚燒枯草落葉嗎?
    (原標題:天乾物燥,你還在焚燒枯草落葉嗎?)      本報12月1日訊(記者 於曉敏 通訊員 張猛 陳靜) 冬季風乾物燥,加上冷空氣到訪,枯草落葉成為城市中的不速之客。近日,記者在街頭採訪發現,不少市民為了方便省事將附近的落葉聚集成堆,通過焚燒的方式處理。
  • 北京市氣象臺:本周日大風+降溫,下周更冷!
    詳情如下:北京市氣象局提醒,周日有大風降溫天氣,風大天寒,風寒效應顯著;下周低溫寒冷持續,務必注意防寒保暖,謹防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天乾物燥,注意用火用電安全,謹防火災。冬季採暖季,用煤火自採暖用戶需注意防範一氧化碳中毒。
  • 春季天乾物燥,這些防火安全知識要牢記!
    春季天乾物燥,大風天氣多,是各類火災高發季節,無論是楊柳絮引起的火災、森林火災還是家庭火災,大多是因為忽略了消防安全細節,「不慎」引發火災,因此,無論您身處戶外、還是居家防疫,請市民一定要留心各種防火安全。
  • 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打在公屏上!
    加拿大暴雪、澳洲山火、東非蝗災…   我們也剛從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和南方洪澇災害中   稍稍得以喘口氣   大家似乎更懂得了保持健康活在當下的意義   那麼   像火災這類很多時候可以預防的災害   我們更不該任其發生   尤其是夏季作為火災高發期   人人心中都得擰緊發條上好弦
  • 全民參與防治火災:"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昨天,11月9日為「119」消防日,同時每年的11月為「119」消防宣傳月,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全民參與、防治火災」,全國各地紛紛以自己自有的形式來組織安全消防宣傳與預防工作。「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恰好「入冬」時節,自古就有「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說法,此時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正是恰到時機,利國利民!
  • 天乾物燥 小心火燭
    天乾物燥 小心火燭 2020-05-09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活」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冬季風乾物燥,是火災隱患的高發期。在寒冷季節,人們取暖、生活、生產等用火用電增多,故發生火災的次數比其它季節都要多,希望大家防患於未然,避免火災的發生。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冬季消防安全,值得被關注。安全提示:冬季在荒野曠地進行雜物焚燒,首先需清理出一塊足夠使用的空地開設隔離帶,切勿隨地進行焚燒活動,以免點燃之物引燃周圍之物;焚燒結束不可直接離開,需用水將火堆完全澆熄,在檢查現場有沒有火災隱患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可以聽到的一句臺詞。隨著電氣化的普及,日常照明與各種生活逐漸見不到明火(各種煙槍黨除外),這句臺詞似乎僅存在於屏幕之中,但實際上,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就發生了多起森林火災事故,其中不少就是在「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句話上疏忽了造成的。人為吸菸、焚燒秸杆等不規範操作,都成了引起火災的因素之一,正所謂「用火不規範,鄉親兩行淚。」作為一個每天都與火打交道的烹飪學校,更有這嚴格的安全使用守則和規範。
  • 突發:嘉興一紡織廠發生火情,天乾物燥,安全生產第一
    突發:嘉興一紡織廠發生火情,天乾物燥,安全生產第一 2020-05-19 14:34:54 來源:全球紡織網 據新塍鎮政府最新消息,昨日20:00左右,嘉興市新塍鎮一紡織場發生火災
  • 天乾物燥!這些森林防火常識需牢記
    天乾物燥!秋季天乾物燥,極易發生森林火災,小編為大家歸納了森林防火知識,一起來學習。煩心的老班長遇見了三位小可愛,卻被上了一堂生動的「森林防火課」。到底是為什麼呢...消防安全小貼士
  • 天乾物燥,注意防火
    這個季節,天乾物燥,枯草很厚,極易引起火災,這不今天園子東邊有上墳的,就引起了火災,關鍵是也不知道是誰引起火災了火災,估計是火還沒完全滅透人就走了。別人打電話告訴我後,這才知道,心急火燎的過去,幸好是有水管,扯上水管,眾人合力這才把火滅掉。
  • 風高物燥 注意防火
    目前正值冬季,每年冬季火災多,經濟損失大,佔全年火災的比例也比較大。如北京市從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間冬季發生的火災。平均佔全年火災次數的47.6%,佔經濟損失總額的42.4%,均居四季之冠。那麼,冬季火災為什麼多呢?當然,有諸方面的原因,但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就是氣象條件。
  • 15日上半夜~17日本區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
    15日上半夜~17日本區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 2021-01-14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荷葉塘社區:天乾物燥,消防安全專題講座開講
    新湖南客戶端11月13日訊(通訊員 羅耀)秋冬季節天乾物燥,是火災的高發期,為進一步增強轄區單位企業、居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杜絕火災事故頻發的安全隱患,增強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11月12日上午,長沙市左家塘街道荷葉塘社區組織開展消防防火安全專題講座。
  • 天乾物燥,大雁山築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布丁播報 入冬以來,天乾物燥,是森林防火的高發期。 記者剛走進大雁山森林公園,就聽到了風景遊覽管理區通過廣播不間斷地播放相關的森林防火條例,而且防火標語標識也隨處可見,時刻提醒著市民注意防火安全,提高防火意識。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從古至今火災從未停歇,這幾點冬季防火必備
    小編認為最近大家在朋友圈,或者現實生活中總是能看到哪裡哪裡發生火災的事情,冬季火災頻發,小編希望大家多多留意防患於未然。隨著用電量的增加,和制暖火具的增多,再加上冬季天乾物燥,火災發生的頻率更是直線上升。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來說說冬季如何防止火災的發生。在參考了消防支隊和以往事例,小編也總結了幾個冬季防火災的原因,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第一:城市中電路老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