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乾物燥 小心火燭」這不僅是深入人心的宣傳口號,也從客觀上反映了天氣和火災的密切關係;隨著冬天的到來和持續不斷的大風降溫天氣,森林火災也進入一個易發高發時期,各級氣象部門與林業部門積極開展合作,加強防災減災建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火災有什麼特點?哪些天氣容易導致森林火災?氣象部門是如何做好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服務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公共服務中心水文地質氣象室高級工程師楊曉丹,請她詳細解讀了森林火災。
專家:中國氣象局公共服務中心水文地質氣象室高級工程師 楊曉丹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 趙天宇
攝影: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佳
公共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楊曉丹(左)接受記者採訪。劉佳攝影
高溫乾旱大風天氣等易引發森林火災
記者:森林火災是如何產生的?哪些天氣條件容易引發森林火災?
楊曉丹:森林火災是指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人類帶來一定危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
產生森林火災有三個主要條件,森林可燃物、火源和助燃物(氧氣)。因此就原因而言,首先人為因素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天氣因素,像高溫、乾旱等天氣造成地面溫度相對較高,容易引起林內或地表可燃物自燃,從而造成森林火災;再有一個因素是夏天雷雨容易造成「雷擊火」,也容易引發森林火災。還有就是火山噴發等因素,這個在我們國家並不多見,在日本等火山較多的國家出現過。
總結來看,高溫、連續乾旱、大風天氣和夏季雷雨天氣引發的雷擊火是導致森林火災的最主要天氣因素。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森林火險預警的相關情況。
楊曉丹:目前,我們氣象部門依據的還是2007年制定的標準,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分為五個級別,一級二級是低火險和較低火險,一般不予通報;三級火險屬於等級較高,需提示林區加強防範;四級屬於高風險等級,需要加強火源管理,而五級火險屬於極高等級,必須禁止一切林內用火,嚴防森林火災的發生。而預警信號一般也是分為紅、橙、黃,藍色預警。
記者:森林火災的主要類型有哪些?等級區分是怎樣的?
楊曉丹:根據國務院頒布的《森林防火條例》規定,按照受害森林面積和傷亡人數,森林火災分為一般森林火災、較大森林火災、重大森林火災和特別重大森林火災。
根據森林火災燃燒中央地點,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又可以大致把森林火災分為三大類:即地表火、樹冠火和地下火。
地表火是指火沿林地表面蔓延,燒毀地被物,為害幼樹、灌木、下木,燒傷大樹幹基部和露出地面的樹根等。樹冠火是指火沿樹冠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強風的作用下引起。破壞性大,能燒毀樹葉、樹枝等。地下火是指火在林地的腐殖質層或泥炭層中燃燒,地表看不見明火,只能看見煙霧,蔓延速度緩慢。
我國西南地區林火多發
記者:我國哪些地區是森林火災的高發地區?
楊曉丹:我國森林火災發生次數最多的地區是包括雲南在內的西南地區,尤其以雲南為最多,像雲南楚雄、大理等地經常發生森林火災,並且每年發生的次數在兩次以上。另外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區、廣西與雲南交界的百色等地也很容易發生森林火災,主要還是公眾防火意識不強,用火管理不嚴格引起的。
記者:今年入冬特別是進入12月以來,冷空氣持續影響我國帶來大範圍的大風降溫天氣,那麼,今年的森林火險形勢是怎樣的?
楊曉丹:1950年以來,中國年均發生森林火災13067起,其中1988年以前,全國年均發生森林火災15932起,1988年以後,全國年均發生森林火災7623起,下降52.2%。
今年在雲南麗江、山東煙臺棲霞、威海以及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發生了幾次比較大的森林火災,僅從數據上來看,今年總的火災次數,重特大火災次數都有所下降,但是,綜合上世紀50年代到今天的火災災情數據來看,我國平均每年要發生森林火災1萬多起,總量仍然很高,危險係數也比較大,因此,總體防控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
多手段加強森林火險監控
記者:氣象部門針對森林火災開展了哪些監控措施?
楊曉丹:一是衛星遙感技術 ,利用氣象衛星探測林火。目前能夠監測到熱點,監測火場蔓延的情況、及時提供火場信息,用遙感手段製作森林火險預報,用衛星數字資料估算過火面積。
二是加強自動觀測站建設,布設在林區的自動站,可以觀測林區內氣溫、風向、風速、氣壓、溼度等氣象數據。
三是利用移動氣象觀測車進行觀測,移動觀測車移動方便,可以觀測火場區域和火場周邊地區的氣溫、風向、風速、氣壓、溼度等氣象數據。
記者:森林火災有哪些危害?如何才能做好森林火災的預防工作?
楊曉丹:森林火災的破壞性比較強,危害很大,因此不管是國家還是林業部門以及氣象部門,對森林火災都非常重視。森林火災首先是對森林損壞極大,被燒毀的林木要經過若干年才能重新生長成型。其次是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一些動物和微生物可能因此消失。另外就是對人類的經濟損失,危害生命財產安全。
做好預防工作,有三點尤為重要,首先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認識。其次加強節假日火源管理,特別對春節、清明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祭祀等活動的管理。最後是加強生產用火,對南方煉山、燒荒等野外用火要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對北方一些地區在林區內的生活用火也需要嚴格控制。
(責任編輯: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