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團圓故事,品傳統文化,中秋傳統文化中的茶典故有哪些呢?

2020-12-21 曉茗說茶

中秋是一個闔家團聚的日子,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那麼幸運,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的男男女女都做起了「北漂」「海漂」……在外打工漂泊的日子,說他們是享受慣了外面的燈紅酒綠,忘記了家鄉年邁夫妻期盼的目光,佝僂的脊背,其實誰又能知道他們在外奔波不能回家的心酸。

關於中秋節的一些小故事,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關於茶的故事,大家就不一定聽說過了,這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中秋節那些與茶相關的故事。

中秋由來:

說起來也簡單,在古代和現代差不多,也都是將一年分為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也同樣是三個月,每個月他們又都有不同的稱呼,第二個月被稱為仲月,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仲月,還是秋天,所以就被稱為「中秋」。

除此之外,它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故事。

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位詩人,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雲遊四海,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在一個秋季的月圓之夜,他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雖然人口不多,又很僻靜,但是這裡的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小日子。

來到這個小村莊以後,熱情好客的人們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招待他。老人們就著許多可口的糕點,泡著茶,聊著天;婦女們輕聲哄著自己的孩子,盡顯母愛;小孩子在一旁追逐打鬧,一副祥和美好的景象。

一陣微風吹過,夾雜著一陣一陣的菊花香氣,看著這個景象,詩人心頭縈繞著陣陣憂傷,思念親人的念頭這時候源源不斷地朝自己湧來,這時候阿婆給他拿來了一些用水果做的酥餅,端起一杯茶,看著圓月倒映在茶杯中,吃著阿婆送來的甜香的水果酥,於是突然腦子裡靈光一閃,將水果酥叫做「月餅」,用圓月來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從此為了紀念這個詩人,人們每逢八月十五月圓之時,就會做許多月餅,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中秋節」。

中秋與茶:

在唐末五代的時候,還是群雄逐鹿的時代,閔王為了懺悔造下的殺孽,更為了收買人心大道江山穩固的目的,開始信奉佛教,並且封了很多佛教大師作為國師,想讓他們指點迷津。

閔王來到西湖叩拜國師之一的扣冰古佛,請教治國攻略,國師也不說話,只是埋頭喝茶,雖然閔王不愛喝茶,這時候也只能硬著頭皮和國師喝茶,國師一直倒,直到水都溢出來了,還是一直倒,閔王不解地詢問為什麼,可是國師還是只是倒水。

無奈,閔王只能全部喝完,古佛繼續滿上,問他會喝茶嗎?閔王如實說道:「不會」。古佛就讓他學習茶,並且說他的心就像這個盛滿水的杯子,滿滿當當,如果不清空怎麼裝得下別的東西。閔王終於明白了他的用意,從此開始學習茶道。

佛教裡有句話叫做「一空萬有」,空是所有事情的前提,也是人生的一個境界。

大家還知道哪些中秋茶的典故,可以留言告訴曉茗。

相關焦點

  • 過中秋佳節 品傳統文化(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
    左禹華攝(影像中國)中秋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闔家團圓、喜慶豐收的內涵。近日,全國各地舉辦多種多樣的傳統民俗活動,人們在傳統文化中品味中秋意蘊,共度團聚時光。多彩民俗 共慶團圓惠女舞蹈、漁歌對唱……9月12日,「祖國美、中秋月、鄰裡情」——福建省「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系列活動在泉州市惠安縣舉行,精彩紛呈的閩南傳統文化表演贏得陣陣掌聲。博餅是閩南地區幾百年來的中秋傳統民俗活動,在「鄰裡樂 隨手博」的社區博餅活動中,大家齊聚一堂,笑聲不斷。
  • 我們的節日丨中秋佳節人團圓,在賞月、聽戲、遊園中品味傳統文化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丨中秋佳節人團圓,在賞月、聽戲、遊園中品味傳統文化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團圓,歷來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又是一年中秋,漫步上海街頭,節日的氣氛已隨處可見。「老字號」月餅店家前排起長隊,小區中的群文團隊為了中秋晚會連夜彩排,賞月、聽戲、遊園,16個區紛紛舉辦中秋主題的傳統文化活動,與市民歡慶這個「我們的節日」。
  • 中秋節習俗有哪些?來石景山區圖書館了解中秋傳統文化
    花好月圓人團圓為慶祝2020年中秋、國慶喜相逢,石景山區圖書館在10月1日至8日的「雙節」假期中,為期待已久的讀者朋友們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快來看看吧!系列成人活動吃月餅、玩兔兒爺、吃團圓飯……你的中秋節習俗都有哪些呢?石景山區圖書館以「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通過各種閱讀活動帶你感受中秋節的節日文化。中秋節主題講座特別邀請趙傑教授為大家講解中國節日傳統文化。
  • 在中秋節品味傳統文化魅力
    中秋節是一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比如飲食文化、團圓文化、詩詞文化等,這些都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在中秋節這一天,挖掘中秋文化,品味傳統文化魅力,傳承民俗文化無疑是一個值得提倡和鼓勵的事情。 首先,中秋節蘊含著豐富的美食文化。
  • 由「中秋」談傳統節日在當今:賦予傳統文化綿延不斷的生命力
    無論是起源還是習俗,中秋節都是我國傳統節日中與月亮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個。中秋節起源於唐代民眾的賞月之風,由中秋的月圓而及人圓,圓的物象營造圓的氛圍,成就了中秋團圓節的獨特氣質。  中國人歷來重視家庭,中秋的團圓至遲在宋代已從個人的悲歡離合上升到國家的層面。
  • 2020中秋遇上國慶,品中秋月餅,鑑中華傳統文化!
    2020中秋遇上國慶,品中秋月餅,鑑中華傳統文化!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就要到了,中秋是中國第二大傳統節日(第一大傳統節日當然是春節了),中秋為農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中秋又稱「團圓節」。
  • 贛州廣泛開展"慶中秋"主題活動 讓傳統文化浸潤人心
    月滿中秋,家國情濃。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佳節寄託了思念、團圓、喜慶…中秋節前後,贛州市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各單位通過送溫暖獻愛心志願服務活動、趣味活動、誦讀活動等中秋系列活動,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讓傳統文化浸潤人心、滋潤生活,為贛州文明創建添彩。
  • 推動傳統文化與時俱進 小罐茶聯合清華色研所共推中秋藍
    每年的農曆8月,是桂花盛開的時節,俗話說「八月桂花遍地開」,而桂香伊始,如茶的中秋也便徐徐走來。中秋佳節,有茶相伴,更顯出中秋的意境。在今年的中秋節前,現代派中國茶小罐茶匠心獨運,委託清華大學色彩研究所開展中國傳統節日與與色彩對應關係的相關研究,讓傳統的中秋佳節擁有了專屬色——中秋藍。
  • 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秋故事,別樣話中秋!
    每當月圓之時,就預示著與家人團聚,在這一天可以吃著月餅賞著月亮,最重要的是講述自己的過去現在將來的故事。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熱鬧非凡,可是現在卻少了過節的氣息,難道大家對這樣的節日已經淡忘了嗎?在這一天各大電視頻道播放著中秋晚會,大家都熱熱鬧鬧的看一場表演。
  • 傳統文化傳承,小罐茶攜手清華色研所創新過佳節
    小罐茶推出中秋禮盒說小罐茶這個中秋的不一樣,這是因為小罐茶在此次中秋,推出的是中秋藍禮盒,這是與清華色研所合作探討出的東西,在8月31日,一場關於色彩與傳統節日的發布會在北京小罐茶總部召開,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攜手高端中國茶品牌小罐茶,共同發布中國傳統文化與色彩對應關係的研究報告,從挖掘傳統節日與顏色的對應關係,重拾國人對於顏色流行趨勢和對傳統節日儀式感的關注
  • 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秋節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文化素養,在每年教師資格科目一的考試中為9道題左右,佔據18分左右的分值。作為教師資格筆試綜合素質的重要部分,文化素養是每位大多數考生的心頭大患,棄之可惜,學之浩渺。
  • 小罐茶:賦予傳統節日色彩元素 以藍色傳情中秋佳節
    顏色處理對於視覺認知過程有非常強的幫助和實現的效果,可以更好幫助消費者鞏固對傳統文化的審美認知,有利於文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本次報告主要採用了大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內因聯想測試等三個主要方法,發現飽和的藍色能夠代表中秋的寧靜、安靜、祥和的情感氛圍。
  • 【網絡中國節·中秋】美食美景傳民俗 北京新街口舉辦中秋傳統文化...
    聞昭攝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做月餅、畫兔爺,美食美景傳民俗,健步走、玩拼圖,健康文化迎中秋。9月21日下午,新街口街道在官園公園舉辦了以「月滿聚京華 情系新街口」為主題的中秋傳統民俗文化市集活動,地區近百名居民在中秋來臨之際,盡享團圓和美的文化佳節。
  • 傳承的力量 | 傳統文化進校園 這個中秋很「文」氣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為慶祝中秋節,  全國各地大中小學的校園中也熱鬧起來了!  孩子們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共迎團圓佳節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孩子們,你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嗎?」中秋節前夕,在北京市密雲區第三小學的課堂上,老師正在用中國傳統皮影藝術為孩子們講述關於中秋節的故事。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認真學習這門傳統工藝,用皮影藝術講團圓故事。
  • 在故事和遊戲中認識中秋 文化傳承從娃娃抓起
    華聲在線9月12日訊(通訊員 陳雨)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吉祥。在這團圓的節日裡,為了豐富幼兒的節日文化生活,讓幼兒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2019年9月12號上午,長沙市開福區教育局山語城幼兒園組織開展了「中秋樂團圓,月餅潤童年」活動。
  • 古詩詞中的中秋文化,你知道多少?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等等,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同時中秋也有著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美麗傳說。一般來說,中秋在我們的印象裡,都是代表著團圓;而古代詩人、詞人則大多用中秋來表達自己思鄉、思親,想要闔家團圓的情感;不僅如此,一些中秋傳說,我們也能在詩詞中窺知一二。那麼,古詩詞中的中秋文化究竟有哪些呢?《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北京開展系列活動續傳統傳溫情品中秋
    逛公園、看展覽,畫兔爺、品民俗,觀明月、聽詩會……中秋節期間,北京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總有一款適合您。現場不僅可以請兔兒爺、製作月餅、體驗傳統拜月禮儀,深入了解中秋民俗,欣賞泥塑、剪紙等傳統民間工藝的魅力,還能聆聽知識講座、參與燈謎競猜、誦讀文化經典,在節慶娛樂中品味中秋文化。
  • 有關中秋節文化由來的典故,你知道的有多少?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寄託了國人渴望家庭美滿、闔家幸福的美好願望。那麼,有關中秋節一些文化的典故由來,你又知道多少呢?中秋二字,最早見於儒家經典《禮記》中,相傳為周公所作,姑又稱《周禮》。《周禮》中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又言「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 燈籠製作和裝飾等體驗中秋傳統 感受文化魅力
    2020-09-29 11:40:40 來源:滁州網 悠悠秋風起,又見中秋到。在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前,為了引導學生認知傳統、尊重傳統、弘揚傳統,9月23日,滁州市城南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教育活動。
  • 中秋佳節,這些傳統文化習俗你知道嗎?
    中秋佳節,這些傳統文化習俗你知道嗎?成為民族想像力的底色中秋節當天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思念,祈盼豐收、幸福成為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習 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