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出生自安徽徽州的一個偏僻農村,家裡很窮,小時候幫村裡富人放牛混口飯。十三歲時,孤身去往杭州闖蕩,為了不被餓死,糧行、商行、錢莊各行都幹過,跑腿、掃地、倒夜壺各業也都幹過。後來,經過一番努力,胡雪巖接手了阜康錢莊,有了下面的一段事跡:
其劉慶生是胡雪巖錢莊裡的夥計,人很聰明伶俐,但是對胡雪巖在商業上的一些「迷惑」決策,總是弄不明白。
為什麼像「一些人存入一點點銀子,胡雪巖都要專門給他們墊付存款、開戶頭」這樣不賺錢還給自己添麻煩的生意,東家要做?
為什麼像「收別人存入錢莊的不值錢『官票』,卻付給人家等額的白花花的銀子」這樣不僅不賺錢,而且還賠錢的生意,東家還要做?
為什麼像「一本萬利」這樣很賺錢的生意,東家不做?
當然,其實纏繞在劉慶生心頭最大的疑惑還是:胡雪巖這樣看起來,與賺錢背道而馳的行為,為什麼卻能把自己的錢莊越做越大,最後竟然成為了令洋人都尊敬的世界首富?
胡雪巖當然看出了劉慶生的疑惑,給劉慶生說:「你要記住一句話,凡事都有兩面,哪有隻賺錢不賠錢的生意?就像買方和賣方,一方佔了便宜,另一方肯定是要吃虧的,會做生意的人就是要兩面佔他的便宜。」
劉慶生感覺聽得迷迷糊糊的,還是不懂,便請東家給自己說的再仔細點。
或許是胡雪巖見自己錢莊這個小夥計聰明伶俐還勤學好問,便起了愛才之心,竟一一解釋道:
你知道存入一點點的錢的那些人是什麼人嗎?是撫臺和藩臺衙門以及一些富商顯貴家的女眷們。這些太太、小姐,雖然只有一點私房錢,不算多。但是,存入我們錢莊,一來可以拉近下雙方關係,二來可以給錢莊打個好的名氣。這樣的「虧本」生意,我們要搶著做!
胡雪巖為何能一眼就認出這些富商顯貴家的女眷?
因為胡雪巖是個有心人,他有個小本本,一有機會便在上面詳細記著各位官人、商人家的女眷甚至僕人的名字,想辦法給對方留個好印象,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
緊接著胡雪巖又說道:那些拿官票來換我們白花花銀子的是戶部,你知道他們要用這筆錢做什麼嗎?他們要用來給士兵發軍餉。「軍餉緊急,不快不行」,只要能幫官兵打勝仗,賠錢的生意,我們也要搶著做!
胡雪巖助左宗棠收復新疆
至於,為什麼有的一本萬利的生意我們不做,是因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商人愛財也要取之有道。有些生意即使再賺錢,我們也是打死都不能做的,有底線,你才能能被自己的合作夥伴尊敬,生意才會越做越紅火。
本來就聰明的劉慶生聽完胡雪巖的回答,簡直如醍醐灌頂般,立刻恍然大悟。
胡雪巖的這番分析,不可謂不老到、深刻,立竿見影的便把劉慶生折服,收做心腹。自此劉慶生始終堅信胡雪巖的商業判斷,成了幫助胡雪巖在商界縱橫睥睨的左膀右臂。在胡雪巖功成名就時,劉慶生想起這件往事時,還不無感慨地說:「難怪東家能成為世界首富!」
胡雪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十三檔算盤,盤進盤出,絲毫不漏,這算不得什麼!頂要緊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遠。做大生意,一定要看到大局。你的眼光看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你眼光看到一國,就能做一國的生意,你眼光看到世界,就能做世界的生意。」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
胡雪巖去世後,之所以被《華爾街日報》推崇地列入千年富豪榜,即使與胡雪巖的眼光和大局觀有關。在愚昧落後的清代,胡雪巖清朝第一個以自己超乎尋常的眼光、超乎尋常的膽魄,投資了美國鐵路、證券、保險業務,成為了當時首屈一指的大型跨國財團;
也正因此,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籤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後,賠不起錢時,胡雪巖靠著自己驚人的眼光和布局,一人承擔了《南京條約》的外商債務和所有賠款。自此,胡雪巖的商道,一時間變得炙手可熱了起來,成了富人、顯貴桌頭案首的必讀書目。後世經商的人,都把胡雪巖尊為「商聖」,期望在一心一意的學習胡雪巖的經商之道中,謀求在商海浮沉中乘風破浪。
從十三歲地位卑微的小學徒到叱吒風雲被西方學者稱為「天下第一大富」,胡雪巖只用了不到四十年!在這四十年在,胡雪巖常向心腹灌輸的另一個理念是:做生意不能太精明,總要給別人留些利,這樣別人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你一起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