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褲腰肥,短命鬼;做屋不留配,家敗主斷財」, 什麼意思

2020-12-10 福祿故事社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純屬原創,歡迎大家關注。

導語:這兩句俗語「褲腰肥,短命鬼」;「做屋不留配,家敗主斷財」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嗎?有興趣的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

在農村住著的孩子們應該是大多數從小都在自己的爺爺奶奶的陪伴下長大的吧,因為現在的農村的民情關係,留在農村裡的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小孩了,而爸爸媽媽都跑到城裡去賺錢養家了。所以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和自己的爺爺奶奶們在農村的房錢嘮嗑的場景嗎?

他們總是說著一些俗話和俗語,「一溜一溜」的,小時候的大家可能還聽不懂。但是這些話卻有時候讓我們在長大之後還會覺得印象深刻,而這些俗語現在想想是不是感覺有那麼點意思呢?還是現在覺得越來越「不可信了」呢?不管怎麼說,既然這些俗語是老一輩的人們留下來的東西,自然就有它的道理和意思所在。

首先,讓我們來說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褲腰肥,短命鬼」

原來,其實在農村裡的老人看來,這「褲腰肥」也就是指的是腰帶太長,而這就證明人太過於肥胖了。而大家都知知道,如果一個人過於肥胖的話就會有很多的隱憂,尤其是對健康有影響,比如說很容易出現,脂肪肝,高血壓及高血脂的問題,而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這樣的情況只會更加嚴重,假如不好好的保重身體的話。

那麼,第二句「做屋不留配,家敗主斷財」的意思又是什麼呢?

在北方的農村,房屋多建造在宅基之上,是人一生中的「家」。在農村由於受到「對稱」中軸線的影響,因此多採用「四合院」的形制!此句俗語,「做屋不留配,家敗主斷財」,意思是說,如果在蓋屋時,只是蓋了廳堂或大門,這樣沒有東西配房,很不協調,而且不會聚財。

那麼其實有的時候那些俗語放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現在就不一定適用了,甚至有的都顯得比較迷信,讓很多人都開始對其不以為然,然而對於老人們來說,這些不一定科學的規律,卻是他們生活中的準則和「前車之師」,尤其是當有一些人做生意幹什麼的,需要看所謂的「風水」的時候就更是有用了。

那麼,大家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了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做屋不留配,家敗主斷財」啥意思?有啥講究嗎?
    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鎮,房子都是人們安身立命之所,不論貧窮還是富貴,人們都離不開房屋的庇護!不過,房子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還是一個心靈的寄託。在農村建房子,講究可多著呢!有一句老話是這麼說的:「做屋不留配,家敗主斷財」這什麼意思?有啥講究嗎?
  • 老話「庭院對門開,家敗主斷財」,農村房屋朝向這麼講究嗎?
    最近這10年,農村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農民的生活條件逐步提高,很多農民都將原來家裡的小瓦房拆了,建設成了新的樓房。說到農民蓋房,那可真是特別講究,其中農村有不少老話都是關於蓋房子的,比如「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庭院對門開,家敗主斷財」等,農民房屋的建設、朝向真的這麼講究嗎?
  • 常聞老農言:「祖墳出人,屋場發家」,這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在農村,俗語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給晚輩講道理的方式。俗語通常用詞不甚講究,多為農村的大白話,但是所蘊含的道理確實對晚輩幫助很大。一提到農村俗語,相信大家都能說出來幾句,例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庭院對門開,家敗主斷財」等等。
  • 農村俗語「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分析,小編發現,農村的一些俗語大部分上都有一些告誡和鼓勵意味:告誡、警告我們什麼事不能做,鼓勵我們什麼事做了就可以交好運,交財運。感情色彩大於科學依據,因此,大家最好是可以帶著辯證的眼光去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話就是:「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生活恬淡平和又愜意,遠離了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常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每天勞作之後大家鄉親們聚在一起,談談自己遇到的趣事。在這之中就免不了要提到一些農村的俗語。這些農村的俗語大多來自農民在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涵蓋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村裡一些老人愛說這些俗語,他們認為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財富,要原封不動的傳下去,而且他們也堅定的認同這些俗語。但是對於很多農村的年輕人來說,接受了新的思想的觀念的洗禮,世界觀人生觀與老人肯定不同,所以他們認為這些俗語是落後的沒有用處的。所以導致很多俗語慢慢就失傳了。在農村這些俗語你知道多少呢?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
    農村風俗很多,農村的規規矩矩也是很多的。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很有意思的,箇中的原因,也是值得品味的,而此說法是否是真理,卻有待商榷。現在,我就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隱藏含義乃至其延伸的方方面面簡單談談吧!第一,字面意思很明顯,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的意思是:(農村的屋子的主人)寧願把屋子借給別人作為辦喪事的場所,也不願意借給別人作為結婚的地方。
  • 農村俗語,「借屋可落客,落客不落月」,什麼意思?
    在過去,一窮二白的歲月,農村留個大家的印象是破敗不堪。然而,近20年的發展,在國家堅強的領導下,農村的各項事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如今的農民不管是田間勞作還是日常生活,品質及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農村,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很多地方的農民靠特色的旅遊帶動了自己的增收,真真正在的擺脫了貧困。小編土生的農村人,近日在田間澆地時,聽一大爺聊起了,關於農村留客的風俗,其中關於借屋落月的忌諱你們那裡有嗎?
  • 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是什麼意思?原來是這麼回事!
    導讀: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是什麼意思?原來是這麼回事!在古老的農村家裡蓋房子都十分講究,在老輩農村人眼裡這蓋房子的重要性甚至不亞於婚喪嫁娶,因此關於房子的俗語可謂是數不勝數,那麼,關於農村老人常說「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應該如何理解,有啥講究?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為此,小編專門諮詢了村裡的老人家,在聽完老人家的一番講解後,發現原來是這麼回事!
  • 「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建房是件大事,雖說現在基本上都不能進行地皮買賣了,但在我很小的時候,農村人自己分配的田地、山林是可以適當利用的。因此,很多人都把原來在山腳下的房屋拆了,又在河邊大片的農田旁邊蓋了一棟。小時候不覺得,現在才發現,原來搬到河邊不僅僅是圖個方便,居然還有很多的科學道理。
  •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什麼意思?
    古人講究的「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所以很多俗語的說法就象風俗一樣,不同的地區適用的說法也不同,「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這樣的觀點。之所以說母在不慶生,是在一些地區,人們認為孩子的出生日就是做母親的苦難日,所以做晚輩的不應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大肆慶賀自己的生日,這樣做了就是不尊敬老人,所以也有「高堂在,不做壽「的說法,即使是上了年歲的老人,只要父母健在就不會慶祝生日。
  • 農村俗語丨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過去農村的房屋是土磚做牆,樹木做椽,泥瓦蓋頂的結構。還有很多人的房屋,是毛草棚。農村人建房,沒有統一規劃。時間有先後,相鄰房屋有高有低。逢連陰雨大雨時,高處屋簷的雨水滴到低處房子上面,被人們稱為:滴淚雨,被滴的房屋叫滴淚屋。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對人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特別是在農村裡,一些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離不開農村俗語。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關於生活的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們蓋房子是非常有講究的,由於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所以老祖宗在建設房屋的時候,必經過一番的考量。而古時候一些仔細的人,在選擇房屋的住址時,也要經過「高人」指點才能破土動工。
  • 「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這一農村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俗語,簡練而形象化,反映人民生活經驗、智慧和願望。恰當地運用俗語,可以點綴話語、活躍氣氛,甚至可以指點迷津、令人警醒。在農村,農民朋友根據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千百年的時間沉澱,總結出了很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俗語和老話,大部分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比如在農村常常聽到的這句「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俗語就包含了很多深意,那麼具體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 農村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接連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其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農村的影響深遠又全面,尤其是五零、四零以前的老輩人對其深信不疑。其實,這也不為怪,因為大部分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逐漸總結而成的經驗。在那個認識水平有限的年代裡,經驗是萬能的,它指導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村裡人一般都會遵循老輩人傳承下來的各種經驗,比如農村建房。就以這句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接連出」來說,主要講的是,村裡人在蓋房時需要遵循什麼、避開什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屋門望見墳,子孫恐擔憂」,什麼意思,有何深意?
    在農村,午後的時光總是那麼的安逸,農閒十分,莊戶少了幾分的憂愁,多了幾分的歡笑。尤其是,日落十分,微風襲來,老人也早早的吃完了晚飯,團坐在樹蔭下,聽著金蟬的叫聲,談論著農村的新鮮事。而每次在交談的高潮時,總會聽到一些有趣的短句從老農口中說出,而此時,眾人多如沉思狀,這或許就是俗語的魅力,雖用詞不甚講究,卻引人深思,尤其是以下三則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是關於農村修房院時,房屋門和院外大門的尺寸大小的規矩和做棺材的最佳尺寸,是老宗輩世世代代相承流傳下來的積累經驗和"講究",其蘊含的深奧的道理,那麼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寧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什麼意思?古人買肉的學問
    農村俗語「寧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是什麼意思?古人買肉的學問!文/農夫也瘋狂在過去物質匱乏的時代,對於老百姓來說,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天天有大魚大肉吃。可是到了今天,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多的人反而對於粗糧、青菜更加青睞了,像大魚大肉反而吃不習慣了。在以前一年也難得買幾回肉吃,而如今只要想吃,天天吃肉都是可以的。今天恰好是父親節,各位網友們可有買上幾斤好肉去孝順父親呢?而說到買肉,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古人買肉就講究「寧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世人都知道老來難,人年紀一大了,就怕給別人添麻煩,然後遭到子女及他人的嫌棄。可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避免的。在農村裡一直都是很喜歡走親戚、串門的,這也是農村人情味的一種體現。但當人年紀大了以後,也就不願意走親戚了,即便是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也多數是讓子女代勞了。比如在農村裡過年走親戚,以前往往都是父母領著小孩子去,可是等到父母老了以後,則是子女領著他們的小孩子去了,很少見到有老人出去給別人拜年的。這個也和古人所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有關:「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啥意思,找對象?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新鮮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啥意思,找對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許許多多的俗語,這些很多是先輩靠著豐富的經驗總結出的,這些俗語中,也包含了很多的種類,比如一些種植的,養殖的,還有教人為人處世的,前不久回到了家中,聽村裡的老人講了這麼一句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大家只是是什麼意思嗎?是關於早對象的嗎?
  • 「50不談錢,60不交言,70不留飯」農村這句俗語什麼意思?
    很多的小夥伴都不知道這些農村俗語是從哪裡來的,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講這些農村俗語是從哪裡來的,其實,農村的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前輩,通過身邊的人或者身邊發生的事,一點一點總結出來的,然後一代一代的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一句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50不談錢,60不交言,70不留飯」這句農村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