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 | 我們可能看到了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青春片

2020-12-08 小鮮電影

寫在前面

距上海電影節開幕已經三天了,相比大多數沒買到票的吃瓜群眾近期都看不到的主競賽影片,今天介紹的兩部電影都將在不久之後的暑期檔上映!它們是來自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的《龍之戰》與《閃光少女》。

這兩部影片一個是清朝的歷史戰爭戲,一個是元氣滿滿的青春片,風格截然不同,卻都值得一看。

龍之戰

導演:高峰編劇:邢原平 陳文貴主演:劉佩琦 曹雲金 羅昱焜類型:戰爭 動作 歷史

看影片之前,看到《龍之戰》的名字,還生怕是部特效五毛的奇幻片。前不久才經歷過被新木乃伊們支配的恐懼。沒想到,除了片名外《龍之戰》大體靠譜。講的故事文科生應該也不陌生,就是歷史書上曾簡短帶過的「鎮南關大捷」。

1885年,法軍進攻越南涼山並趁機佔領鎮南關侵入廣西。時年清軍器械落後,軍心渙散,一路敗退。

年近七旬的退隱老將馮子材為護國保家主動請戰。飾演馮子材的是熟臉老戲骨劉佩琦。不僅文戲極其精彩,而且據說片中大量騎馬、遊水、近身打鬥的動作戲份,也全是老人家親自上場。

其間,我們能看到馮子材作為一名軍事天才,面對外敵運籌帷幄的一面。他的敵人法軍統帥尼格裡,雖是洋人卻熟讀孫子兵法、懂得師夷制夷,是個難纏的對手(歷史上也確有其人)。而他的同僚也都是些貪腐慣了的官員,國難當前還想著中飽私囊。

馮子材面臨著內憂外患,但這場以一敵十、以冷兵器對抗大炮與步槍的仗,他竟然打贏了,成功將法軍逼回越南,這確實是個奇蹟。

雖然是部歷史戰爭大戲,本片嚴肅卻並不死板。很多細小的情節都能以情動人。比如馮子材的兒子馮相賢西洋遊學歸來,有些觀念上與父親不一樣。點菸的時候,相賢拿出火柴,告訴父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人要打、洋火要用」。馮子材不屑,轉頭去用燈芯的火點菸。但後來兒子死後,馮子材看著一片死寂的戰場,卻拿出火柴點了煙。馮子材帶著兩個兒子上戰場,因為他覺得不能拿別人家孩子的命換自己的榮光。於是,他的大兒子戰死了;

二兒子因為心軟,放走想要逃離戰場的親信被他親手處決。所以當馮子材站在安靜下來的戰場上點菸的時候,他比起一個年邁的將軍,更像是一個痛苦的父親。

巧的是,這部影片放映當天,剛好是父親節。因為片中的戰場在壯族自治區,所以片中很多情節都具有民族特色。

比如女主依南帶領一群水性極好的妹子,組成水下抗敵小分隊。片中戰爭場景很多,但最驚豔的一場,無疑是依南在水下殺敵。碧綠透明的湖水、兩具糾纏廝殺的身體、利索的一刀又一刀割喉,屏幕從碧綠逐漸染滿血紅。

作為一部現實主題的影片,卻不乏這樣充滿幻想色彩的鏡頭。

看完之後惟一的問題就是,馮子材率領的軍隊叫「狼軍」,飛舞在戰場上下的勝利象徵是一隻鷹,負責殺敵的水下小分隊叫女蛙隊……所以為什麼片名要叫「龍之戰」???

閃光少女導演:王冉編劇:鮑鯨鯨主演:徐璐 彭昱暢 劉泳希類型:青春 勵志

《閃光少女》也是一部極有可能被片名和海報拖後腿的影片。因為看到片名時我隱隱感覺是爛片,看到類型是青春片時我幾乎肯定是爛片吧。

再到一開場女主陳驚被人叫「神經」,並且開始咋咋呼呼地飾演「神經質元氣少女」時,我都要對它喪失期望了。但沒想到,隨著故事往下講,我卻越看越感動。不誇張地說,這次終於在一部青春片裡看到了些許自己有過的青春啊!~~

當女主用飲水機煮火鍋吃,用直髮夾來烤肉,我忽然就想到大學宿舍裡的生活。因為宿舍不能用大功率電器,我和室友以前也用燒水壺煮過湯圓和水餃。而當502宿舍那幾個沉迷二次元的死宅少女出現時,我也想到了自己大學時交過的那些「稀奇古怪」卻美好的朋友們。502少女中有兩個蘿娘,穿著誇張的洋裝,每每上街都被路人行注目禮,總被誤以為是在玩cosplay;

有一個死宅不愛說話,面對面交流她都要在手機上打字給人看;

還有一個沉迷暗黑系的學霸,走在路上會被人誤認成小哥哥的少女。

片中每個角色,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總覺得在學生時代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沉默,卻又因為與眾不同而吸引人注意。《閃光少女》的故事發生在音樂學院,民樂和西洋樂兩個院校學生互相鄙視,就跟格蘭芬多和斯萊特林熱衷茬架一樣。

學西洋樂的嫌民樂土,學民樂的嫌西洋樂裝。女主陳驚就是學揚琴的,民樂裡也算小眾的那種。每次給人說自己學什麼專業時,還要附帶再解釋一下揚琴是什麼。

被西洋樂學長當眾嘲笑打擊後,她決定組一隻民樂樂隊,讓大家都知道揚琴是什麼,發現民樂的好。

但是沒人理她,只有502宿舍那幾個死宅答應加入樂隊,要求就是陳驚給她們買想要的手辦。影片將音樂、校園與二次元文化結合得十分自然。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影片中看到不惺惺作態、不強行殺馬特的二次元少年少女。這大概與本片的導演、編劇二人都沉迷二次元有關。

他們了解這個群體的可愛之處,因為自己就曾是其中一員;他們也了解這群年輕人的渴望與畏懼。片中的502少女,她們追番、打遊戲、逛B站,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不care別人怎麼看,但又並非幼稚與純粹的理想主義,因為她們同樣渴求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所作為。為了寫好古風歌曲,她們苦練琴藝、通讀歷史,最終把作品上傳B站成為小有名氣的阿婆主,也讓許多同齡的群體看到了古箏、琵琶、揚琴的魅力。

這樣的情節可以說既現實,又有積極的導向意義。

試想我們自己的學生年代,也是長久地在「享受當下」與「努力幾年、幸福一生」的選擇之間掙扎,一方面覺得青春不能是苦哈哈的,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將來一事無成。

每個人都在想,要是能讓愛好成為一輩子的職業就好了啊。而這需要「資本」,主見與努力缺一不可。

片中的主角們就正是這麼做的,片名把她們叫做「閃光少女」,因為她們就像是活在每個人心中的夢想本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客串卻十分戲多的陳奕迅。他演的是一個到校檢查的教育部領導,這個角色太有喜劇感,一出場就大家都笑了。

《閃光少女》可能是唯一一部幾乎沒全程有愛情戲的青春片吧,用幾個詞形容那就是:驚喜、意外、刺激。

持續關注後續推文,了解更多上海電影節影片信息~

相關焦點

  • 今年最好看的國產青春劇,目前是它
    >這部劇,可算是2018年、到目前最好看的國產青春劇了。去年,國產校園青春劇井噴。《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你好,舊時光》和《一起同過窗》都口碑收視雙贏。一度變成貶義詞的國產青春劇(片),也終於打了一個翻身戰,靚麗了一回。
  • 人民日報批《匆匆那年》等國產青春片
    與偏科幻、動作風格的好萊塢青春片相比,今天我們國產青春片更多的是講述校園的青春和走出校園的職場故事,情節多為戀情、友情、競爭及背叛。青春不僅指稱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更是一種精神氣質和時代氛圍。
  • 上影節最難搶的25部電影在此,它們為何這麼火?
    有「漫威十周年」十部連播,「碟中諜五部曲」;愛看老片?有伯格曼,布努埃爾,小津,希區柯克等人在大師回顧展,4k修復展坐鎮;最精華的,就是上影節策劃的「亞洲當代作者群像」,「多元視角」等單元,從中你不只是在孤立地看一部電影,而是看一張精心編織的當代電影史網絡。好片太多,搶票競爭必然也激烈。
  • 易烊千璽打開了國產青春片的另一個匣子
    它將國產青春片再次置於大眾視線之下,觀眾看到另一個維度下國產青春片的可能性。如果以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為標的物,國產青春片已經歷了7個年頭。2013年《致青春》以7億票房打開國產青春片的閥門,在此之後,《左耳》《梔子花開》《同桌的你》《七月與安生》……青春片迎來井噴期。
  • 一位紀錄片老粉的上影節片單推薦
    作為一個關注紀錄片17年的老粉,如今職場上的老媽,看到今年近50部的紀錄片放映片目,還是想結合自己的看片經驗分享給大家一些片目。講真的,這次電影節的紀錄片放映確實給力,共分9個板塊約48部紀錄片將在影院和觀眾見面。可以說,這是2010年以來上海最大規模的紀錄片影院放映活動了。基本不可能看全所有的紀錄片,僅憑些許經驗挑選幾部推薦給大家,也僅代表一家之言。
  • 上影節,我們最推薦這50部電影
    趁正式搶票還沒開始,我們看死編輯部精心挑選了50部真正值得一看的電影,供大家參考!預祝各位搶票順利哈!>選擇理由:坎城電影節新晉影帝班德拉斯的演技;阿莫多瓦導演近年來最好的作品;女神佩內洛普·克魯茲的表演。
  • 近年來最牛的國產懸疑片《心迷宮》,一具屍體換了三家的故事
    近年來最牛的國產懸疑片《心迷宮》,一具屍體換了三家的故事近年來國產的懸疑片似乎不多,反正我沒有看過幾部,也很少有優秀的國產懸疑片,比較好的作品有《記憶大師》、還有去年的《無雙》也非常不錯,但是在我心目中近年來最好的國產懸疑片還是這部《心迷宮》。
  • 不作不死的狗血瑪麗蘇:給青春片一記「耳光」!
    《同桌的你》之後,今年的《何以笙簫默》再度代表青春片蟬聯五一檔票房冠軍。     不過面對「一邊賺大錢一邊被嫌棄」的現狀,國產青春片似乎並沒有金盆洗手的意思:《小時代4》、《梔子花開》早已箭在弦上,周迅監製的《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也剛剛定檔,近日女作家安妮寶貝的《八月未央》也要被搬上大銀幕……那麼,國產青春片究竟是出了什麼毛病?又為何在罵聲一片中依然能夠大行其道呢?
  • 我們的國產戰爭片究竟怎麼了?
    其實,早在36年前,導演謝晉就已經對於人們漠視戰爭的現狀給出了警示,那部至今都讓其他國產戰爭片無法企及的《高山下的花環》,就對人們面臨戰爭時最真實的人性以及嚴峻的社會環境給出了善意的提醒。謝晉一針見血地把人性推到了最前面,為的就是打破和平年代戰爭不會發生的幻想,讓人們隨時都要處在居安思危的意識中,隨時都能夠從物質的安逸裡回歸到精神的重建上。可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國產戰爭片融入了科幻的元素,最後變成了類似於好萊塢的超人設定,好的不學倒是把壞的學到精髓了。最具有爭議的莫過於2011年播出的《抗日奇俠》,沒錯,就是那部手撕鬼子的電視劇。
  • 今年上影節最不可能搶到票的10部電影
    昨晚,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公布了342部展映電影的完整排片表。足足遲到了一個多月的上影節,將在大暑過後的第三天赴約而至。望穿秋水的影迷和翹首以盼的觀眾,終於等到了這場一年一度的電影嘉年華的華麗前哨。
  • 上影節閉幕三部華語片獲獎 劉燁摘影帝歡呼
    原標題:上影節閉幕三部華語片獲獎 劉燁摘影帝歡呼   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蔣波)19日晚,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迎來了閉幕時刻,主競賽單元金爵獎十座獎盃公布歸屬,三部獲得提名的華語片皆斬獲重要獎項。最佳影片花落劉傑導演、董子健主演的《德蘭》。
  • 《風平浪靜》上影節展映口碑爆棚!觀眾:華語電影欠章宇一個影帝
    7月29日,上影節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風平浪靜》舉辦官方展映,導演李霄峰、監製黃渤、製片人頓河,領銜主演章宇、宋佳、王硯輝,特別出演鄧恩熙、周政傑映後驚喜亮相,現場觀眾反響熱烈,專業人士稱電影《風平浪靜》是國產犯罪片同步現實題材的又一集大成者。
  • ...我們》不如PPT?建議以後國產青春片的名字前面都加上「慎入」二字
    由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製的青春文藝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之前關注到這部電影,完全就是因為這片子的宣傳方太牛。跟之前看到的宣傳一樣,這部青春文藝片沒車禍、不墮胎、也沒有出軌。但是......國產青春片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匆匆那年》、《左耳》,再到今年的《後來的我們》......一次次讓觀眾燃起希望,然後繼續失望。觀眾們真的快把張學友的《我真的受傷了》唱出聲了......
  • 既然青春留不住影評 青春片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既然青春留不住影評 青春片的底線到底在哪裡時間:2016-06-15 22:02   來源:豆瓣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有兩類國產片你不用看簡介不用看卡司不用看預告就知道這一定是一部爛片,一是爛片率高達百分之百的國產恐怖片,二是爛片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的國產青春片。
  • 上影節最後一個推薦片單,那些大銀幕上難得一見的恐怖電影
    對於前兩者,我當然報以最好的祝願;而對於最後的這位,我致以最鄙視的目光。雖然這個時候再來送片單已經意義不大,畢竟真影迷們早就把上影節展映的電影片單研究透徹了。哪些好看,哪些不好看,哪些必須要看,哪些可能只有一次機會,相信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想法了。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上影節的恐怖電影尤其多,足以支撐一整個推薦片單了。
  • 上影節閉幕:劉燁加冕影帝 劉傑"德蘭"捧得金爵最佳影片
    國產片《德蘭》獲得金爵獎最佳影片,這也是繼《生活秀》在2002年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榮膺該獎之後,時隔14年,華語片再度捧起這一獎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圍的三部華語片皆有斬獲,其中,劉燁憑藉《追兇者也》獲最佳男演員獎。 今年共有14部影片角逐金爵獎,入圍華語片的數量與去年持平,依然是三部,分別是曹保平導演的《追兇者也》、劉傑導演的《德蘭》和張揚導演的《皮繩上的魂》。
  • 上影節特別策劃單元片單 展映索尼影業旗下Tristar電影公司七部佳片
    在1989年加入索尼影業後,Tristar電影公司便成為索尼最重要的廠標之一,多年來致力於製作和發行藝術與商業兼備的優質作品,如奧斯卡導演李安先生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羅伯特·澤米基斯的《雲中行走》,國內大賣的《極盜車神》等都是Tristar電影公司近年來優秀作品的代表。
  • 這些以青春校園為題材的國產影視劇,部部好看,你看過幾部?
    為了抓住觀眾的「胃口」,現在的國產影視劇是百花齊放,什麼樣題材的電視劇都有。那麼以青春為題材的國產劇是許多年輕人都喜歡看的。那麼今天就由小編給大家分享幾部以青春為題材的影視劇,部部都很好看,你看過幾部呢?
  • 拒絕爛片,值得二刷的十部國產青春片,《少年的你》榜上有名
    近三十年來,隨著影視業的高速發展,國產青春片以其特有的躁動情緒,呈現著這個世界最新的變化,並以兇猛的勢頭,佔據著國產片的重要位置。青春,是最先鋒的力量,它將陳舊、腐朽一掃而空,奏響屬於它所在時代的最強音,反映出每個現下最不同的樣貌。他們或困惑著社會的轉變,或迷茫著時代的謎題,或為未來的不確定痛苦,或為現在的小愛好而雀躍。
  • 國產電影豆瓣高分推薦 好看優秀的華語片最新排名
    國產電影也不乏豆瓣9分以上高分好評之作,因為排片題材受限制而被忽視,其中比如鋼的琴,幸運是我,闖入者都是不錯的影片,好看的國產電影排名前十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鋼的琴》  喜劇題材的一部影片,上映口碑不俗,票房卻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