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CBRE對中國商業地產市場有堅定信心

2021-01-10 騰訊網

編者按

崢嶸70年,與國同行。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經過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奮鬥,70年那前個浴火重生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0年來,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

騰訊房產特別推出70周年系列報導計劃,將聚焦房地產行業的標杆企業和代表人物,一起回顧過往崢嶸歲月,歌頌偉大的建設者,吹響向美好生活邁進的號角,彰顯大國工匠的魅力。本期,騰訊房產上海站有幸採訪到了世邦魏理仕(CBRE)中國區總裁李凌,從世邦魏理仕和他個人的視角,來解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崛起勢頭!

2019年已經是CBRE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第31個年頭了,請問CBRE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帶來些什麼?中國房地產市場又為CBRE提供了怎樣的發展機會?

李凌:從1988年CBRE為北京國貿中心一期提供獨家租賃顧問服務起,今年是我們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第31個年頭了,CBRE幾乎全程見證並參與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崛起過程。一路走來,我們緊跟國家戰略的步伐,在助力中外企業在國內外發展的同時,也推動著每一個業務所在城市的成長與變革。

我們關注到,改革開放後,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主要外貿國。製造業與外貿直接帶來了物流倉儲與產業地產的需求,而高速的經濟增長也促進了零售業等更多商業物業的繁榮。CBRE在許多城市為世界500強等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提供商業地產的諮詢和服務,而這些擁有豐富經驗和技術的跨國企業也隨之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際化的動力。

我們進一步看到,中國跨國企業逐漸成為重要的國際產業力量。CBRE通過全球完善的業務網絡,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在全球市場開拓疆域。當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全球業務合作的機會。可以說,我們在商業地產領域的壯大,仰賴於中國經濟的騰飛和市場的開放。

CBRE一直為地產業主、投資者及承租者提供一站式策略顧問服務,請問貴公司的各個城市業務線,是否也隨著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

李凌:作為一家涉足房地產全產業鏈,全方位提供專業服務的跨國公司, CBRE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有著完整的業務線布局。當然,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市場情況和客戶訴求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國,有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根據每個城市的經濟結構以及實際的市場結構,世邦魏理仕會合理配置相應的業務線,以及人員的架構組成。

以繁榮的國際大都市上海來說,很幸運,CBRE在這座城市的各條業務線一直發展迅速,過去幾年,CBRE上海公司的發展速度絕對值,甚至超過了一些全球發達國家的城市公司,尤其是顧問及交易服務部、投資及資本市場部、不動產管理部、戰略顧問部等部門,業務的發展可圈可點。

作為外來的「和尚」,CBRE涉足房地產行業時是如何完成本土化戰略的,其品牌核心價值和優勢是什麼?

李凌:作為一家「接地氣」的跨國專業服務公司,CBRE致力於對本地市場需求做出最快反應。無論是業務線還是組織架構搭建,我們確保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高質量服務。我們在中國的願景是「協同合作,創造佳績」,具體表現在四個核心戰略:落地中國市場、推行合作文化、締造員工優勢、明晰溝通機制。它們體現了公司全球網絡的最佳實踐和本地市場經驗的有機結合。

這幾年中國房地產從「增量」逐步轉向「存量」時代,國內大宗物業投資行情出現一波行情。CBRE又是如何敏銳的抓住市場先機,去布局大宗交易市場機會的?

李凌:自從2016年,中國的商業地產市場出現核心的節點變化,即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以來,國內的一線城市商業地產大宗交易額逐年突破新高,例如上海已經連續兩年交易量過千億,北京在去年也有接近800億的交易規模,今年有望進一步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商業地產大宗投資交易金額超過2600億元,比對世界成熟市場的交易量,例如美國,去年全年商業地產大宗交易總額是中國的10倍,基於中國的人口基數、經濟總量、以及在未來10-15年城鎮化將進入新一階段,我們認為,進入存量地產時代,中國商業地產大宗交易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市場的成熟度、交易的活躍性、資金及投資機構的豐富性,都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量級和規模值得期待。

在商業地產項目的資產管理和保值增值領域,您覺得綠色節能認證或數位化、智慧化升級,是否將成為標配?一直以來,CBRE是如何介入這一領域並提供解決方案的?

李凌:實際上,商業樓宇的綠色節能認證或數位化、智慧化升級,不是在未來將成為標配,而是現在已經發生的理念變化。

目前的中國市場,在很短的周期內就完成了一些發達國家需要花幾十年走過的道路,以及轉型過程。隨著整個市場趨於成熟,競爭也是相當激烈,所有的商業地產業主都在努力去提供優質的、智能的、國際水準的服務,給到入駐的企業用戶。

在這方面,CBRE很早就介入提供商業地產項目業主相關的服務,把綠色建築的概念引入中國,作為一家跨國公司全球企業,我們的不動產管理部有一項核心內容,就是幫助到很多業主,在樓宇的設計、開發、運營管理階段,取得了國際LEED認證,不僅如此,還在過程中去貫徹綠色、環保地運營管理資產,實現業主方資產保值升值的訴求,這也是CBRE的核心價值之一。

與此同時,在智慧科技、智慧城市、智慧樓宇方面,中國的發展速度不低於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甚至在部分領域還走在了世界前列,CBRE也在結合我們的全球經驗,結合本地市場項目的實際情況,提供持續不斷的改善及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脈絡,以及「房住不炒」等政策導向,接下來您對CBRE在挖掘中國市場的藍海和方向有著怎樣的前瞻布局?

李凌:近年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日俱增。對於許多個人和房地產企業而言,建築不僅僅是實體,也是承載了美好生活的願景,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由此衍生出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了市場在建築的設計、運營、管理方面對先進方式和技術的需求。

「風雨前行七十載,八千裡路雲和月。」伴隨著祖國7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發展,中國商業地產快速成長,市場還有許多領域等著我們去開拓。

未來10-15年間,城鎮化、消費升級、服務和創新將驅動中國經濟和社會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將釋放出大量的商業地產需求。例如經濟結構向服務業和創新轉型,會催生寫字樓和科技園區的需求;消費升級將持續創造零售地產和倉儲物流地產發展的動力。

CBRE對中國商業地產市場有著堅定的信心。我們將持續奮鬥在中國經濟浪潮裡,加大人才培養和科技孕育,以更好的企業決策預測市場走勢並且精準發現客戶需求,在為客戶和市場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與騰飛中的中國一起,共築廣廈千萬間!

相關焦點

  • CBRE李凌:存量商業地產投資大幕開啟
    CBRE大中華區投資及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李凌認為,中國商業地產存量投資大幕已經開啟,國內機構資本建倉、開發商增持投資性物業的大背景下,大宗物業交易將持續活躍。中國作為目前全球為數不多的保持穩定和增長的市場,仍是全球資本配置的優選之一。他同時預言,一線城市將於2035年前後跨入穩定期。
  • CBRE世邦魏理仕穩居全球及亞太商業地產銷售雙冠
    上海2020年10月15日 /美通社/ -- 根據全球商業地產資本數據分析機構Real Capital Analytics(RCA)最新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CBRE世邦魏理仕在所有物業類型的賣方代理交易中以25.8%的市場佔有率榮登全球首位,更以33.5%的市場佔有率同時成為亞太區銷售冠軍。
  • 李凌:中國將是響應式地產最主要市場之一
    來源: 證券時報即將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商業地產服務公司將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加速向大城市、都市圈集聚,對商業地產帶來的影響有哪些?哪些科技未來將成為商業地產行業的標配?針對上述話題,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總裁李凌。
  • 專訪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總裁李凌:中國將是響應式地產最主要市場之一
    證券時報記者 張淑賢即將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商業地產服務公司將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加速向大城市、都市圈集聚,對商業地產帶來的影響有哪些?哪些科技未來將成為商業地產行業的標配?針對上述話題,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總裁李凌。
  • CBRE世邦魏理仕宣布任命李凌為中國區總裁
    中國網地產訊 CBRE世邦魏理仕宣布任命李凌為中國區總裁。在此職位上,他將全面負責領導CBRE中國區的業務,包括顧問與交易服務、資產服務、投資與資本市場、估值及諮詢服務等在內的多條顧問服務業務線,覆蓋中國區七個城市的辦公室。此任命即刻生效,李凌將直接匯報給CBRE北亞區總裁戴柏勤(Ben Duncan)。
  • CBRE:中國內地首次成為亞太區跨境地產投資首選目的地
    中新社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國際商業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18日發布《2019年中國投資者意向調查》顯示,今年,中國內地超越澳大利亞和日本,首次成為亞太區跨境地產投資的首選目的地,其中上海名列投資目標城市的榜首。
  • 專訪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總裁李凌:參加進博會是我們提升知名度、擴大...
    首次參展進博會的商業地產服務商世邦魏理仕(以下簡稱CBRE)中國區總裁李凌說,進博會不僅促進貿易往來,也積極帶動投資;不僅提供商品進口,也幫助企業獲得服務。「參加進博會是我們提升知名度、擴大業務的好機會。」   新華財經:CBRE首次參加進博會,您如何看待進博會這一平臺?參加進博會對你們開拓業務、了解中國市場有哪些幫助?
  • 新絲路,創未來;CBRE世邦魏理仕西安分公司盛大開業
    世邦魏理仕發布《新絲路,創未來》西安商業地產報告,與在場來賓探討了寫字樓、零售物業、物流倉儲市場的發展階段、未來趨勢及投資機遇。2018年,國家發改委在《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這標誌著這座千年古都被納入中國城鎮規劃體系的最高層級。西安在科創、文化、交通運輸領域業已具備國內一線或準一線的底蘊,而承載經濟活動的商業地產,將和這座城市一起駛向充滿機遇的下一站。為抓住這一強勁的發展機遇,世邦魏理仕將中國第11家分公司落子西安。
  • CBRE戰略擴張增設京西辦公室 助力北京新發展
    世邦魏理仕抓住市場機遇戰略擴張,彰顯了公司前瞻性的市場洞察,更印證了其對中國商業地產長遠發展的信心和對客戶的承諾。新設立的京西辦公室將有力延伸世邦魏理仕北京分公司對京西地區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依託本地產業升級規劃和新增供應入市的契機,著力滿足客戶多樣化的辦公和商業需求。
  • ...中國商業地產將面臨什麼樣的新局面?CBRE發布《2030年大中華區...
    在中國同樣如此,其中,有7個最主要的成熟群,它們是: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遊、中原、成渝及關中平原城市群。未來,這七大城市群以及其中的九個中心城市,在導入產業之後,會源源不斷地吸引優質企業和人口湧入,激發新的就業、商業機會、房地產需求的同時,城市的智力水平、人居環境也提有了更高的要求。
  • 世邦魏理仕:中國經濟凸顯韌勁,商業地產市場將看到新機遇
    亞太地區可投資商業地產總量最大的市場11月8日,CBRE世邦魏理仕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發布了《2030年中國地產市場展望報告》。「中國經濟在新冠肺炎後的世界中顯示出了韌性,」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研究部主管謝晨樂觀表示:「中國將引領全球經濟復甦,而商業地產市場將看到新的機遇。」
  • CBRE世邦魏理仕榮獲2020 RICS中國獎六大獎項
    世邦魏理仕榮獲2020 RICS中國獎六大獎項作為全球建築、自然環境及地產領域的權威獎項之一,RICS年度大獎自2016在中國市場推出以來,在業界的影響力迅速提升,涉及領域也更加廣泛、更具多元化。在RICS 2020年度頒獎盛事中,世邦魏理仕申報的十四項案例全部成功入圍,涉及投資、交易、顧問、研究、可持續發展及地產科技等諸多領域,並獲得年度專業諮詢服務團隊(地產領域)、年度最佳交易、年度地產科技創新等共六項優勝獎。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總裁李凌表示:「能夠再次參與RICS中國獎,並獲得多項殊榮,我們倍感榮幸。
  • 公開課預告 | 商業地產項目的市場調查與定位
    近年來,中國商業地產發展迅速,購物中心高速增長、市場漸趨飽和、競爭異常激烈因為商業消費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近消費。當沒有做出差異化時,那消費者一定是就近選擇。如果具備差異化優勢時,覆蓋圈則得到放大。定位後,則進入到建築規劃設計的階段。按照定性的商業類別,業態業種的配比、經營主題全部確定了,建築、規劃就有方向了。
  • 中國商業地產「五大行」橫空出世 有何特點
    在中國商業地產服務領域,如今也崛起了五大商業運營管理服務機構,分別是上海盈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九洲遠景商業管理機構、三益佳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和美商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漢博商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他們多年專注於商業地產領域的研究,熟悉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境況,擁有高度專業化的運營管理團隊,深諳品牌在市場推廣中的作用力,全面提供商業資產增值服務。
  • 疫情致德國商業地產市場斷崖式下跌,物流地產一枝獨秀
    近年來,德國商業地產一直是歐洲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今年第二季度,德國商業地產的成交額比去年同期下跌了五分之一。二季度商業地產成交額「斷崖式」下跌法巴銀行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商業地產市場(包括辦公樓、零售物業、酒店及物流倉儲等)的成交額高達700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本來大多投資者對2020年寄予了厚望,但自今年3月起,疫情在歐洲的蔓延令市場情緒開始跌入了低谷。
  • 【祝賀】懿德集團榮獲「2020中國商業地產年度創新力企業」
    11月3-4日,2020年度中國商業年會於上海靜安香格裡拉酒店舉行;會上就商業地產、新商業發展道路面臨的選擇,從傳統商業到創新商業領域的未來引領進行了討論,並對本年度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的商業地產公司及項目進行表彰。
  • 商業地產有哪些租售模式?
    三大類主要模式粗略來看,商業地產的租售模式可以先簡單劃分成三大類。全部銷售:商鋪蓋好了就全部進入銷售環節,全部推向市場進行銷售。一些純住宅小區的社區商業一般會採取這種做法,由於體量不大,商鋪的銷售壓力也不大。對於投資者來說,各自為戰、各顯神通是這類商業地產比較常見的情況。
  • 綠維文旅:休閒商業地產市場現狀分析
    (一)休閒商業地產定義究竟什麼是休閒商業地產?現有所謂休閒商業地產,即我們所認為的「休閒引導型商業」的發展模式,受到市場的熱力追捧,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如今商業地產的運營,單純以物業位置、豐富的業態、特色鮮明商品信息來作為全部「吸引物」,已不能達成現代消費群體的購買動機,需要透過休閒產業來創造出項目自身的另一輔助「特色」,來強化項目的整體綜合「特徵」,即「核心吸引力」
  • 世邦魏理仕:2030年中國內地將成亞太最大商業地產市場
    世邦魏理仕近日發布的《大中華區2030年展望報告》預測,2030年中國內地可投資商業地產總量將大幅增長至約80萬億元,成為亞太區最大的商業地產投資市場,商業地產大宗交易金額有望較當前水平增長兩倍左右至每年近6500億元。
  • 從商業地產發展與消費方式追溯:中國電影市場究竟是怎樣火起來的?
    而在國產電影「逆襲」好萊塢的背後,更是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擴張、群眾消費理念不斷變化以及商業地產投資逐漸興盛的發展歷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儘管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高達217.69億(約合36億美元),但在2010年之前,中國電影市場的規模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2009年全國總票房62.1億人民幣,按照當時的匯率計算,總計不到10億美金。這與好萊塢大腕們的電影票房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