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想:《敦刻爾克》比《戰狼2》差在哪裡,又好在何處呢

2020-12-13 馬慶雲

文/馬慶雲

《影想》是百家號原創影評類欄目,特約作者分享電影前沿話題,發表犀利觀點。

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已經上映,這部被國內部分電影人鼓吹為年度最期待的影片,到底質量如何呢?確實值得比對說明一下。

該片之所以被期待,是因為以下兩點。第一,諾蘭的名號。第二,戰爭題材。絕大多數的影迷期待諾蘭帶來一部又有戰爭反思,又有戰爭場面的電影。尤其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有歷史真實案例,四十萬人龜縮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場面不可謂不宏大。後有德國裝甲師的追兵,上有戰鬥機的轟炸,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矛盾衝突又不可謂不激烈。這個題材,閉著眼睛想,好像也很好看。

然而,我要先對《敦刻爾克》的場面西噴一盆冷水。

想要看到吳京《戰狼2》那種爆破快感的影迷,對《敦刻爾克》可以慎行。吳京的這部票房現象級電影,在場面戲份上,隨便橋段有所爭議,但沒有人質疑電影帶來的視覺衝擊力。快節奏的坦克爆破,更是能讓影迷大呼過癮。

而再看《敦刻爾克》,如果帶著場面戲的期待的話,那基本上會失望離場。諾蘭這部電影,在多個角度上彰顯了場面戲的不夠宏大。敦刻爾克的海灘,在群眾演員的氣勢上,便已經輸掉了一半。一個聚集了四十萬人的海灘,在諾蘭的這部電影中,尚且不如中國片《我的戰爭》裡邊的急行軍彰顯出來的人多。

如果說諾蘭導演有意營造一種「小製作」「大情感」的影像訴求的話,那轟炸機的空中戰鬥場面,則更捉襟見肘了。我們看慣了《血戰鋼鋸嶺》裡邊的鋪天蓋地的空中轟炸之後,再看《敦刻爾克》總會覺得,是電影製作經費太少,還是當年戰鬥雙方真的只是幾架飛機小打小鬧。

其實,這部《敦刻爾克》正是在小製作甚至故意做小場面的前提下,試圖做一種大的情感認知。這與《戰狼2》又不同。無論是空中飛機對戰,還是海上漁船救援,諾蘭都只是抓了一兩個典型,進行儘量克制不歌頌的展示,包括撤退士兵中,也以「典型逃兵」為視角,海陸空三個典型人物,都是小人物,小視角。諾蘭導演試圖用這種小,來實現大的情感野心。

《敦刻爾克》大的情感野心是:英國士兵,無論你們在哪裡,你們背後的人民,都是營救你們的主力。通過這個大情感,來實現對「祖國」概念的升華。吳京的《戰狼2》也是營救主題,但它走的路線是個人英雄主義,中國英雄深入險境,營救整個群體。單刀會的唱念做打,更適合塑造英雄個體。

而諾蘭反其道而行。他電影要展現的,是數不清的人民,去營救自己的部隊。這種情感關懷,就不再是讚譽個體,而是肯定群體,用肯定群體的方式繼而歌頌祖國。諾蘭要帶來一種假想:祖國是人民的祖國,人民是祖國強大能夠營救危難群體的基本保障。這種追求,與《戰狼2》道雖不同,但殊途同歸,最終都要落在肯定祖國的常識性概念上。

《戰狼2》讓我們期待英雄救世,《敦刻爾克》讓我們自己便是人民,便增加積極能動性。諾蘭的小製作與大情感,有自己獨到的好處,然而整部電影實現起來,我認為,還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海陸空三個章節的剪輯,在時間線上是混亂的,當然,我們可以說,三部分錯亂剪輯,在情感線上是統一的。

這種以小人物視角進行故事敘事的錯亂剪輯辦法,最終呈現出來的《敦刻爾克》並未帶來多麼巨大的電影情懷,營救主題也是老生常談,看到祖國的言辭,多少有些口號化。如果我們將其視為一部商業爆米花電影,在特效與視覺技術上,又有待提高,而視覺一部諾蘭式的文藝片,又總讓人覺得,不解渴。

《敦刻爾克》的尷尬正在此處。而它在上映期間,法國方面也面的了一些的質疑,過分展現了英國方面的救援,和士兵們歸家的心切,卻對法國軍隊頂梁柱的陣地戰,展現太少——有美化英軍,貶低法軍的味道。再加上,二戰期間,中國的緬甸遠徵軍,也被英國軍隊的不戰而逃坑了十萬子弟兵性命。所以,中法兩國對這部弘揚英國主旋律的《敦刻爾克》多少有些微詞。

在我看來,英國在二戰中的戰鬥力表現與自己的大國形象不夠匹配,應該沒有爭議。但這並非諾蘭電影的問題,相反,諾蘭該片,對英國兵卒的遇槍就跑,開篇便有淋漓盡致的刻畫。這算是諾蘭的一種歷史客觀主義。

而影片也並未對敦刻爾克大撤退不攜帶法國士兵的歷史進行迴避,電影中有過多處正面呈現。該片不算歪曲歷史。至於電影最後,主持撤退的英國主帥說自己要留下來,幫助法國軍隊,大敗德軍,我暫時沒有查到真實的歷史原型人物,可能是我的讀書不多不精造成,當然,也存在諾蘭的人為編造。

對於《敦刻爾克》,我建議想要觀影的影迷,適當降低自己的期待,對自己對影片,都有好處。

作者本人聲明:該文章獨家發布於百家號平臺,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敦刻爾克》《戰狼2》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戰狼粉」認為,《敦刻爾克》是外來電影,是舶來品,而且一個描述的是一場潰敗的戰役,並不值得歌頌,電影傳達的觀念有誤,因此我們應該抵制。相比之下,《戰狼2》弘揚了愛國主義,又是國產電影,無論從特效還是劇情方面都要比《敦刻爾克》要好。
  • 《敦刻爾克》裡沒有戰狼,只有逃亡
    圖/Sébastien Plassard晚了一個多月,《敦刻爾克》終於在國內上映了。發行方似乎擔心中國觀眾不熟悉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在電影院的大海報上列出了諾蘭的代表作及其豆瓣評分:《盜夢空間》(9.2分),《蝙蝠俠:俠影之謎》(8.2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8.5分),《星際穿越》(9.1分)。
  • 同樣是講愛國主義,為什麼說《敦刻爾克》比《戰狼2》更高級?
    通過《戰狼2》與《敦刻爾克》的對比,可以很好解答「應該如何在電影中表達愛國主義」這個問題。《戰狼2》和《敦刻爾克》都有戰爭描寫,但這兩部電影對待戰爭的態度卻截然相反,《戰狼2》表現出一種不受控的狂熱,無節制的悲壯煽情。
  • 潰敗與勝利 《敦刻爾克》《戰狼2》誰棋高一著?
    《敦刻爾克》和《戰狼2》,這兩部同樣以「回家」為核心、評論兩極化的影片做到了。沒勁,提前離場」……  《戰狼2》上映之初被很多人叫衰,可票房的一次次刷新,讓這些人如同換了副面孔般轉而交口稱讚,立場轉變之快令人咋舌,影評區一度成為了他們「表演」的背景舞臺。  不過這些沒有衰減影片自身的影響力,經過一個多月的「票房橫掃」,《戰狼2》以近56億的票房,創造了華語電影的奇蹟。
  • 竇農:大可不必捧《敦刻爾克》踩《戰狼2》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竇農】 和以往的類似題材不同,看《敦刻爾克》是女朋友提議的。本來我打算兩人去看《星際特工》或《賽車總動員3》,《敦刻爾克》約上三五「好基友」一起的,但既然是女友提的,能不奉命?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當然,我還是好奇地問了為啥選這部電影,她說這是諾蘭導演的呀。
  • 敦刻爾克:敦刻爾克的撤退和失敗,比戰狼的勝利要偉大得多?
    不過,好在全球票房挽回了一些顏面,全球票房大概是6億多。不過今天不談票房,談一談電影外的故事。從敦刻爾克上映之前,敦刻爾克的炒作就開始了,而這個炒作綁定了一部在八月份橫掃一切的電影《戰狼2》!敦刻爾克難看,卻別戰狼2好十倍
  • 《敦刻爾克》與《戰狼2》根本區別:不是娛樂片,是嚴肅題材大作
    《敦刻爾克》,是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時隔三年的第一部執導電影。與中國大熱的《戰狼2》相比,這不是一出娛樂動作片,而是嚴肅戰爭題材影片!這是諾蘭首次嘗試二戰題材,是否能獲得像他以往作品那樣的巨大成功呢?到底如何拍好一部嚴肅的戰爭題材電影,而不是拍成娛樂片或者視覺特效片,諾蘭給出了最新的答案。雖然《敦刻爾克》預告片中有許多激戰場面,但實際上片中更多突出了大批英軍等待撤退時的孤立無助感。諾蘭通過多個角度的交錯視角,綜合的描述這場戰役,但又有一條突出的故事主線。通過不斷鋪墊的方式,詳細描寫了每個角色的情緒變化,令觀眾如臨其境。
  • 《敦刻爾克》激鬥《戰狼2》,到底跟欣賞水平有多大關係?-虎嗅網
    頂著50億票房和單一市場觀影人次之最這兩個頭銜的《戰狼2》,已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卻因為諾蘭和《敦刻爾克》,再度成了熱點。從商業角度來說,《敦刻爾克》在創造票房奇蹟的《戰狼2》面前,簡直是自廢武功。對那些懷有期待的觀眾來說,諾蘭是用不太商業的方式拍了一部商業大片,《敦刻爾克》在歐美叫好又叫座,但在中國很可能無法滿足被《戰狼2》調教過的公眾審美。相比之下,吳京的《戰狼2》幾乎一誕生就處在輿論風暴的中心。
  • 《戰狼2》《敦刻爾克》之色彩感
    原標題:《戰狼2》《敦刻爾克》之色彩感      看電影,就是看電影。不要將漫無邊際的想像浪費到導演用了多少心思和特效,這樣的觀影狀態只會讓電影淪為醫生手術刀下的器官或實驗室裡的小白鼠。這些,對於非專業觀眾,還是少碰為好,何況碰了也不見得就能分出個所以然來。
  • 戰狼2香港上映2天票房僅55萬 網友稱盜版猖獗 哪能看到戰狼2電影(2)
    9月6日吳京自導自演的新片《戰狼2》在香港舉行首映禮,在內地創造56億票房奇蹟的《戰狼2》首次登陸香港備受矚目。單周票房不敵諾蘭的《敦刻爾克》和呂克·貝松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戰狼2》在香港遇冷的問題,在網友看來全是盜版的鍋。
  • 戰狼2票房多少億戰狼2最終票房是多少?戰狼1的票房統計數據
    上周四首映票房即衝破億元,首周末累計票房破10億元,周一周二票房仍持續爆發……「你看『戰狼』了嗎」成為不少人見面時的熱門話題,也讓《戰狼2》成為今年最火爆的現象級電影。目前,該片已經創造了華語影史「最快破10億」新紀錄,刷新了華語影史單日票房第一的紀錄,它還超過了好萊塢大片《敦刻爾克》上周末73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奪得上周末全球票房的冠軍。
  • 《戰狼2》仍在刷新紀錄
    上周四部新片首映,與《戰狼2》同臺競技,可惜四部新片口碑一般,票房表現也一般,《戰狼2》仍在刷新紀錄。
  • 血肉橫飛 比《戰狼2》真實殘酷 中國最會拍戰爭片的還是馮小剛
    文/東旭 懂小姐(頭號電影院topcinema715原創,嚴禁私自轉載)繼登頂中國電影票房總票房冠軍後,《戰狼2》票房已經正式突破50億元大關,將國產片最高票房紀錄又推上了一個臺階。《戰狼2》之所以贏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是因為它讓世界看懂了如今的中國軍人——他們離開親人,忠肝義膽只為維護世界和平;他們在危難時刻,在人民需要的地方,衝在最前面……所以有人說,「致敬英雄」就是「致敬解放軍」。《戰狼2》讓人看到主旋律作品,唯有更加尊重觀眾、尊重市場,才能更好地傳播正氣、弘揚正能量。
  • 《戰狼2》在香港敗給了小丑,真的應該盜版背鍋?
    在場次排名上,《戰狼2》不敵《敦刻爾克》,也敗給了阿湯哥惡評如潮的《美國製造》,甚至打不贏排名第三的《小丑回魂》,單日場次只有87場。一部造就中國票房神話的電影,為什麼在美國、香港上映先後遇冷?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盜版的原因。
  • 《戰狼2》之後,誰來接棒?《海邊的曼徹斯特》《敦刻爾克》《蜘蛛俠...
    《蜘蛛俠:英雄歸來》今年暑假檔,《戰狼2》如狂風掃過,如今又延期至9月28日,票房直奔50億,已成定局,那麼《戰狼2》之後,觀眾還有哪些電影可以期待呢?記者發現,下面進口片片源增多,包括奧斯卡大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還有9月1日將上映的《敦刻爾克》,因為導演是諾蘭,不少影迷已紛紛預購了電影票。如果說《戰狼2》體現了中國英雄拯救人民,那將於9月上映的漫威《蜘蛛俠:英雄歸來》,將是外國超級英雄上陣。
  • 《戰狼2》國內票房破12億, 北美票房僅19萬, 說明了什麼?
    吳京的《戰狼2》憑藉不錯的質量和口碑,在票房上突飛猛進。似乎朋友圈都在討論這部國產電影。《戰狼2》當前已經獲得12億多的票房,狂甩建軍大業。周末三天攻勢非常強勁,一天比一天高,周日單日票房破3億。《戰狼2》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吳京「很認真」,吳京自掏腰包8000萬,在非洲18個月,可以說是全身心的投入! 這種認真程度比起那些3個月拍一部電影,演員只演幾十天的作品,實在是強太多。《戰狼2》的火爆程度毋庸置疑,連美國的《好萊塢日報》都在幾個小時前進行了報導。只是與這種熱門程度形成鮮明對比是這部電影爆冷的北美票房。
  • 《敦刻爾克》:諾蘭極簡主義的戰爭反思
    《敦刻爾克》通過描寫戰爭與人的關係來反思戰爭,至於這部寒冷的電影其影史地位還需要時間去衝洗。《敦刻爾克》在歐美獲得了極高的肯定,顯然其中存在著相當比例的情懷分。畢竟敦刻爾克大撤退在二戰結構中具有極其特殊的意義,英法聯軍主力在相當困窘的境地被德軍壓制,逡巡不進的德軍給其留出了逃出生天的窗口。
  • 票房|《敦刻爾克》首周未達預期 《戰狼2》連冠遭終結
    票房 |《敦刻爾克》首周未達預期 《戰狼2》連冠遭終結 時間:2017.09.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鳳凰de眼淚
  • 《敦刻爾克》一部逼格高的主旋律電影
    一個拍慣科幻懸疑片的導演怎麼駕馭得好歷史題材,而且還是被拍濫了的二戰片?他找的還不是《血戰鋼鋸嶺》那樣鮮為人知的小故事,而是連不關心歷史的人都可能聽說過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在我的想像裡,這種片子的拍法只有一個:一群大兵穿過槍林彈雨,滿頭泥濘和鮮血,爬過屍體和廢墟,最終走向勝利。
  • 兩部全球現象級電影——《戰狼2》與《敦刻爾克》比較談
    《敦刻爾克》海報《戰狼2》海報在2017年的全球電影中,最引人注目的兩部電影當屬吳京導演、中國出品的《戰狼2》和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美國出品的《敦刻爾克》。在全球有史以來最高票房電影榜單中,《戰狼2》以8.703億美元票房排名55位,《敦刻爾克》以5.237億美元排名168位。但是,有兩個現象值得注意:其一,《戰狼2》的票房99.7%來自國內票房收入,只有0.3%來自海外(北美為主)。其二,在國際影評界,相較於《敦刻爾克》獲得普遍的高度讚揚,《戰狼2》不僅遇冷,而且在為數不多的影評中遭遇尖銳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