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講愛國主義,為什麼說《敦刻爾克》比《戰狼2》更高級?

2020-12-16 文刀小六

通過《戰狼2》與《敦刻爾克》的對比,可以很好解答「應該如何在電影中表達愛國主義」這個問題。

《戰狼2》和《敦刻爾克》都有戰爭描寫,但這兩部電影對待戰爭的態度卻截然相反,《戰狼2》表現出一種不受控的狂熱,無節制的悲壯煽情。平心而論,這部電影的情節雖然足夠緊湊,跌宕起伏,具有強烈的可觀賞性,但也存在許多漏洞,完全經不起推敲,隨便就能舉出好幾個邏輯問題。

首先,陳博士的新藥從哪裡來?其次,當勝利唾手可得時,僱傭兵為何要撤退?再次,打中國國旗能安全通過交戰區?最後,「老爹」的槍法實在不夠穩定。就算主角都是有光環的,「老爹」的「放水」也像硬性植入的廣告一般令人尷尬不解。除此之外,還有飽受詬病的「中國護照」。

電影中護照背面出現的那段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猶如一管雞血,將「愛國」氛圍推上又一個高潮。然而,諷刺的是,事實上我國現有的護照背面並沒有這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文字。

面對漏洞百出的故事情節,恐怕很難摸著良心誇讚《戰狼2》是一部藝術精品,它只是一部製作上乘的商業片,屬於電影工業的流水線產品。《戰狼2》也的確與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第一滴血2》高度相似。冷鋒深入淪陷區拯救落難同胞,蘭博深入越南拯救美國戰俘。冷鋒與蘭博都是孤膽英雄,是「將自身從受害者或迷惑不解的局外人轉變為超級戰士」的英雄老兵。兩部電影的矛盾衝突都是拯救者與邪魔反派之間的博弈,並在贏得勝利的自豪之中結束。無怪乎有網友戲謔《戰狼2》是中國版的《第一滴血》。

凱爾納在《媒體文化》一書中評價《第一滴血2》是「保守派對在越南消失的戰俘的偏執幻想」,之後還有更多的「蘭博」電影出現在美國人的大熒幕上,如《滾雷》、《火狐》等,體現出一種不能接受國家失敗的症狀。時隔多年,蘭博居然在中國的電影熒幕上「復活」,這顯然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戰狼2》呈現出來的究竟是它所宣傳的「愛國主義」還是「民族主義」?這兩種概念需要仔細區分。愛國主義是一種防禦性的精神,而民族主義會推動霸權追求。這令人想起不久之前在社交網絡上受到熱烈追捧,同時也引發激烈爭論的演說視頻:《原來世上還有巴基斯坦這樣的地方,對你好只因你是中國人!》,慷慨激昂的演講中有這樣一個細節:當演講者去買裙子的時候,保護她的大兵端起AK47對著老闆砍價,「你,買一條,送一條,她,中國人!」這讓聽眾感到十分受用,演講者也油然而生一股民族自豪感,並在節目中表示這是國家給她的底氣。無論事件真假與否,從它所激起的反應卻能夠瞥見一種對特權的憧憬與追求。如果愛國主義是通過在其他地區擁有特權才引起廣泛反響,那還叫防禦性的精神嗎?

不管《戰狼2》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它的愛國主義宣傳無疑是成功的。電影上映之後,票房大賣,縱觀豆瓣微博等社交媒體,對《戰狼2》的批評往往會被上升到「你不愛國」的層面,頗有些道德綁架的意味。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講個故事,王小波早年在北方小城遇到一群耍猴子的人,向觀眾推銷自己:為了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豐富大家的精神需求,現在給大家耍場猴戲。

王小波一聽,嚇得趕緊開溜,哪裡還敢看猴戲?萬一看了不喜歡,豈不是要背上反對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罪名麼?這遭遇也不知是不是王小波杜撰出來的,但他的觀點筆者倒是很贊同:「電視劇、小說作者會把自己的動機神聖化,然後把自己的作品神聖化,最後把自己也神聖化」,這種順嘴神聖化自己的風氣如今真是吹遍大江南北。

說完《戰狼2》,再看《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諾蘭選用了大量新人演員來飾演,因為歷史資料表明當時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大多是剛上戰場的新兵蛋子。新人的青澀、緊張,能夠更真實地反應戰爭帶來的傷害。在《敦刻爾克》中,暴力和血腥被放入背景,前景是小孩對戰爭的恐懼。這部電影沒有主角,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表演和故事,它用逼真的記錄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戰爭狀態:無時無刻不緊張絕望,卻又掙扎著想要活下來。

電影有三條時間線:民眾自發組織「無敵艦隊」穿過海峽、英國空軍攔截德軍空襲、等待撤退的士兵努力自救。這三條時間線穿插交織,一系列情節自然推動,最終引出「Home」的概念。當英國老百姓響應號召,開著遊艇出現在敦刻爾克時,相信電影院中的觀眾會像熒幕裡的士兵一樣激動到不能自已。電影放映到尾聲,疲憊的士兵回到祖國,以為會因為吃了敗仗逃回來而遭到責罵,卻受到國人的熱烈歡迎。這時觀眾能夠再一次感受到「國家」這個概念,它不需要通過戰爭勝利的熱血來烘託、煽情,反而像魚雷投入深海後水面漾起的一個小小波浪,這樣推動了觀眾的心。

愛國主義必須是理性的、文明的,同時具有國際關懷。電影作為現代傳媒的一種,可以通過塑造形象、肯定某種行為或時尚來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樹立某種認同性的規範。所以電影中的愛國主義情懷,必須是藝術的自然呈現,而不能通過貼標籤、打雞血這樣簡單粗暴且毫無啟迪性的方式。一個真誠的愛國主義藝術家,必須是真誠的藝術創新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敦刻爾克》《戰狼2》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這樣來看,《敦刻爾克》應該不會讓人失望。從八月開始,《敦刻爾克》的關注度及熱度就開始直線上升。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電影還未上映,在各大論壇、各大社交平臺竟然出現了抵制《敦刻爾克》的聲音。這讓筆者十分詫異。讓人更詫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拿《戰狼2》和《敦刻爾克》作比較,從普通粉絲到微博大V,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勢,爭論的雙方便是「戰狼粉」和「諾蘭粉」。
  • 潰敗與勝利 《敦刻爾克》《戰狼2》誰棋高一著?
    《敦刻爾克》和《戰狼2》,這兩部同樣以「回家」為核心、評論兩極化的影片做到了。沒勁,提前離場」……  《戰狼2》上映之初被很多人叫衰,可票房的一次次刷新,讓這些人如同換了副面孔般轉而交口稱讚,立場轉變之快令人咋舌,影評區一度成為了他們「表演」的背景舞臺。  不過這些沒有衰減影片自身的影響力,經過一個多月的「票房橫掃」,《戰狼2》以近56億的票房,創造了華語電影的奇蹟。
  • 《敦刻爾克》裡沒有戰狼,只有逃亡
    圖/Sébastien Plassard晚了一個多月,《敦刻爾克》終於在國內上映了。發行方似乎擔心中國觀眾不熟悉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在電影院的大海報上列出了諾蘭的代表作及其豆瓣評分:《盜夢空間》(9.2分),《蝙蝠俠:俠影之謎》(8.2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8.5分),《星際穿越》(9.1分)。
  • 《戰狼2》《敦刻爾克》之色彩感
    原標題:《戰狼2》《敦刻爾克》之色彩感      看電影,就是看電影。不要將漫無邊際的想像浪費到導演用了多少心思和特效,這樣的觀影狀態只會讓電影淪為醫生手術刀下的器官或實驗室裡的小白鼠。這些,對於非專業觀眾,還是少碰為好,何況碰了也不見得就能分出個所以然來。
  • 影想:《敦刻爾克》比《戰狼2》差在哪裡,又好在何處呢
    尤其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有歷史真實案例,四十萬人龜縮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場面不可謂不宏大。後有德國裝甲師的追兵,上有戰鬥機的轟炸,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矛盾衝突又不可謂不激烈。這個題材,閉著眼睛想,好像也很好看。然而,我要先對《敦刻爾克》的場面西噴一盆冷水。想要看到吳京《戰狼2》那種爆破快感的影迷,對《敦刻爾克》可以慎行。
  • 竇農:大可不必捧《敦刻爾克》踩《戰狼2》
    「看不到敵人的面孔反倒更害怕」? 印象最深的是《敦刻爾克》魔性的音效和音樂,無論是航空機槍子彈打到戰鬥機的聲音,還是德軍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時的尖嘯,都在沒有3D的條件下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而BGM帶來的緊張感的確有《星際穿越》的範兒。
  • 敦刻爾克:敦刻爾克的撤退和失敗,比戰狼的勝利要偉大得多?
    從敦刻爾克上映之前,敦刻爾克的炒作就開始了,而這個炒作綁定了一部在八月份橫掃一切的電影《戰狼2》!講真,做人真的好難!做成諾蘭粉這樣的人更難!畢竟二皮臉很難得,最好放在博物館展覽一下。當然最要拼的還是電影本身,不拼情節,不拼演技,拼的是什麼呢?拼內涵!
  • 《敦刻爾克》激鬥《戰狼2》,到底跟欣賞水平有多大關係?-虎嗅網
    先說諾蘭和他的《敦刻爾克》。這表現在影片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內核,劇情完全靠漢斯·基默的音樂推進,對白少得可憐,更像是互不相關的三個場景片斷,諾蘭只是在最後一幕將他們簡單的串連起來。2、不熱鬧。從商業角度來說,《敦刻爾克》在創造票房奇蹟的《戰狼2》面前,簡直是自廢武功。
  • 兩部全球現象級電影——《戰狼2》與《敦刻爾克》比較談
    《敦刻爾克》海報《戰狼2》海報在2017年的全球電影中,最引人注目的兩部電影當屬吳京導演、中國出品的《戰狼2》和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美國出品的《敦刻爾克》。在畫面、音效和動作設計上,《戰狼2》藉助於國際化的主創團隊實現了國產動作/戰爭片的「好萊塢式」升級。但是,在人物性格塑造和劇情創意兩個層面,該片表現出了主創團隊明顯的弱點——缺少人物性格的合理表現和劇情推進的有機縝密。客觀講,在電影藝術層面,作為一部商業大片,《戰狼2》遠未達到通行的水準。
  • 《戰狼2》在香港敗給了小丑,真的應該盜版背鍋?
    在場次排名上,《戰狼2》不敵《敦刻爾克》,也敗給了阿湯哥惡評如潮的《美國製造》,甚至打不贏排名第三的《小丑回魂》,單日場次只有87場。一部造就中國票房神話的電影,為什麼在美國、香港上映先後遇冷?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盜版的原因。
  • 《敦刻爾克》一部逼格高的主旋律電影
    它的愛國主義顯然比《敦刻爾克》直白得多,但仔細想想,它們講的好像都是普通人從危險地區救人的故事,故事裡的衝突都是政治事件,而普通人背後都有國家的力量。我們對《戰狼2》的印象大都是其中的勝利。吳京扮演的前軍人冷鋒在非洲某國「開掛」救人,喜歡的人為中國人翻身不再受外國人欺侮歡呼雀躍,不喜歡的人則批評影片流於意淫、以肌肉分強弱顯得有點「直男癌」。
  • 《敦刻爾克》與《戰狼2》根本區別:不是娛樂片,是嚴肅題材大作
    《敦刻爾克》,是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時隔三年的第一部執導電影。與中國大熱的《戰狼2》相比,這不是一出娛樂動作片,而是嚴肅戰爭題材影片!這是諾蘭首次嘗試二戰題材,是否能獲得像他以往作品那樣的巨大成功呢?因為有了突出的大視角和高解析度,能夠清楚捕捉演員細膩的表情,觀眾獲得了更強烈的感受。甚至連戰鬥機空戰,諾蘭都運用了空中的IMAX攝影機架。這樣真實的反映了戰鬥機在海空中的孤獨,以及戰鬥的寬闊視角激烈感受。諾蘭再次動用了奧斯卡獲獎水準的電影配樂團隊。為了凸顯戰爭情緒,以緊湊的背景音樂,加強電影感染力,呼應劇情帶來的不安與緊張。
  • 戰狼2香港上映2天票房僅55萬 網友稱盜版猖獗 哪能看到戰狼2電影(2)
    9月6日吳京自導自演的新片《戰狼2》在香港舉行首映禮,在內地創造56億票房奇蹟的《戰狼2》首次登陸香港備受矚目。單周票房不敵諾蘭的《敦刻爾克》和呂克·貝松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戰狼2》在香港遇冷的問題,在網友看來全是盜版的鍋。
  • 《戰狼2》的大反派說自己在中國很有名,網友:《戰狼1》更有名
    《戰狼2》中的反派弗蘭克格裡羅,說自己在中國很有名在電影《戰狼2》中,吳京的硬漢形象深入人心,而且電影不管是劇情還是立意都是非常好的。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很長時間都忘不了電影中的某些鏡頭,甚至還有人稱,中國真正缺乏的就是像吳京這樣的導演和演員。
  • 《敦刻爾克》的另一面就是《至暗時刻》!必看!
    《敦刻爾克》,去年非常好的一部戰爭片。甚至有人拿它跟《戰狼2》作對比。確實,相比電影所要傳達的主題,《敦刻爾克》所表現的戰爭殘酷,以及個體在戰爭中渺小和無助,要比《戰狼2》高明太多。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看過《敦刻爾克》,那麼很有必要看一下《至暗時刻》。
  • 戰狼2票房多少億戰狼2最終票房是多少?戰狼1的票房統計數據
    上周四首映票房即衝破億元,首周末累計票房破10億元,周一周二票房仍持續爆發……「你看『戰狼』了嗎」成為不少人見面時的熱門話題,也讓《戰狼2》成為今年最火爆的現象級電影。目前,該片已經創造了華語影史「最快破10億」新紀錄,刷新了華語影史單日票房第一的紀錄,它還超過了好萊塢大片《敦刻爾克》上周末73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奪得上周末全球票房的冠軍。
  • 《戰狼2》燃爆!裡面的醫學細節同樣用心
    7月30日,《戰狼2》上映的第4天,全國票房已超8億。與《戰狼2》火箭級的票房漲勢相匹配的,是這部軍事題材電影的上佳口碑。儘管尚有瑕疵,但觀眾大多認為該片的優質內容在國產片裡已屬上乘之作,《戰狼2》無疑已經成為今年的國產片中的現象級爆款。不過劇中吳京飾演的冷鋒救受傷的Richael一幕中,部分影迷表示太過粗暴,不過南京醫生回應這是心前區錘擊術。
  • 《戰狼2》之後,誰來接棒?《海邊的曼徹斯特》《敦刻爾克》《蜘蛛俠...
    《蜘蛛俠:英雄歸來》今年暑假檔,《戰狼2》如狂風掃過,如今又延期至9月28日,票房直奔50億,已成定局,那麼《戰狼2》之後,觀眾還有哪些電影可以期待呢?記者發現,下面進口片片源增多,包括奧斯卡大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還有9月1日將上映的《敦刻爾克》,因為導演是諾蘭,不少影迷已紛紛預購了電影票。如果說《戰狼2》體現了中國英雄拯救人民,那將於9月上映的漫威《蜘蛛俠:英雄歸來》,將是外國超級英雄上陣。
  • 美媒:挑戰好萊塢,《戰狼2》打響第一槍
    彭博社8月23日文章,原題為:挑戰好萊塢,《戰狼2》打響第一槍《戰狼2》這部愛國主義動作片剛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賣座影片,也是全球最賣座影片百強中第一部非好萊塢電影。中國電影人一直想以好萊塢式拍攝手法來講述愛國主義故事,《戰狼2》的成功說明他們能做到這一點。
  • 《戰狼2》香港首映,現場冷清寒酸,看來破不了100億了……
    我之前寫過一篇《為什麼《戰狼2》的票房能到100億?》,現在看來很難實現了。因為,雖然《戰狼2》的票房已經突破56億,但自36億之後下降得厲害。我對《戰狼2》的票房預測,輸了。但是大家好像也沒損失什麼吧?哈哈!我當初為什麼預測《戰狼2》會到100億?因為這是美好的期望!這是一次充滿娛樂和美好期望的預測,沒達到也沒關係,但是《戰狼2》的票房,已經遠超第二名《美人魚》的33.9億了,已經是空前的成功!《戰狼2》為什麼能獲得如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