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合肥發布淮河路步行街區風貌規劃設計(圖)
[編者按]這裡是合肥城市之根,這裡是廬州文化之源,這裡更是所有市民生活的主場。從五百多年前,金鬥河邊往來的商賈、富庶的百姓到而今步行街邊雲集的商戶、聳立的店招、穿梭的人流;城市的模樣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血脈根源始終在這裡,滋養著越來越廣闊的城市空間。
這裡是淮河路步行街區。北起壽春路、南抵長江中路,東起環城東路、西至宿州路,以淮河路作串聯、周邊布局了十八條小街巷,是合肥市井、商貿、建築等多重元素的集合地。但在更廣的範圍上,以淮河路為紐帶,它串聯了逍遙津公園、杏花公園、稻香樓公園、環城公園,形成老城文化的內環和生態文化的外環。
挖掘城市內涵、提升城市文化、打造城市精品,位處老城區的廬陽從去年開始便逐步明確「逍遙十八巷」品牌定位,相關改造屢被提及。記者10月26日獲悉,由中國美術學院操刀的街區風貌規劃設計基本成型,目前正在招募一期改造的施工方。
這一次的改造將是繼1993年和1998年淮河路改造之後,最大規模的改造工程;不同以往的是,這一次將更注重歷史的傳承、文化的延續、時尚的對接、細節的雕刻,更人性化、精品化。
中安在線10月28日訊據安徽商報消息「淮河路步行街區範圍較大,有主街、小巷、周邊景點,經綜合考慮,整個街區將統一品牌,確定為『逍遙十八街』。」根據設計方案,逍遙十八街將成為新老合肥激情碰撞之所,「定位於:老合肥老生活活態博物館、老合肥城市記憶文化展示、新合肥新商貿消費典範。」
逍遙津將搭橋牽手淮河路
對於老城文化復興,設計者給出路徑分為三個層次。在最核心的步行街和逍遙津公園區域,通過擁園入街的想法,把逍遙津路搭橋延伸到公園門前,兩者結合為獨具合肥地方特色的逍遙文化。再向外圍延伸,以淮河路為中軸,選擇性地恢復一部分城市人文節點,「串珠成鏈」、打通步行街片區與城隍廟片區的脈搏,形成老城文化內環。在更廣的範圍中,恢復城河記憶,保護和發掘老城區環城河的歷史文化遺存;以逍遙津公園為龍頭,帶動杏花公園、稻香遊樂園、環城公園的有機更新,形成合肥生態文化公園帶。
五洋商行和當鋪錢莊回歸
「最具市井生活感的老城街區」,這將是淮河路步行街區此次改造的總體定位,突出市井逍遙的概念。
為此,街區內將重現「老合肥」的味道,重要的節點包括城牆城門、城河城池、四牌坊等老城古建文化,以城隍廟、明教寺、清真寺為核心的各類廟宇而形成的民俗文化,還有「十字街」淮河路和宿州路為核心的商業文化。其中將形成慢享商業街和市井文化兩大街區,此外還有市井逍遙區、品牌逍遙街區、逍遙時尚街區、慢活休閒、活態文化街區、市民市井街區,分別有美食、潮流時尚、慢活休閒、宗教文創、老街生活的元素在其中。
記者在規劃中發現,對於市井文化「點」的挖掘格外有意思:其中包括榨油作坊、德勝當鋪、德和慶錢莊,還有上世紀名牌薈萃的艾宏興百貨,昔日合肥四大酒樓之一的佛照樓,售賣洋裝、洋紗、洋油、洋火、洋菸「五洋商行」之一的鴻義發。
美食民藝逍遙街巷各有定位
「街區的小街巷蘊含了不同的老合肥元素和文化表達、歷史遺蹟。」比如,北油坊巷有老合肥的生產和金融,包括手工榨油作坊、德和慶錢莊、曹家私宅;撮造山巷有三國文化、民俗風情,如:曹操、三國徵戰、拜井神;含山路有老合肥建築、道路,包括花市、佛照樓。
此次重新發掘,圍繞「逍遙」,將在街巷現有文化要素的基礎上賦予他們不同的定位和具體品牌。具體的定位非常有看點。其中包括逍遙民藝,將打造民俗文化街;逍遙民俗將塑造成民俗廟會物品街;文化雅玩休閒街就去逍遙文玩;逍遙文景,定位於文化商業一條街;逍遙時尚則是時尚與慢生活一條街;逍遙裡弄內可綜合體驗市井生活;逍遙美食、逍遙夜市、逍遙小食則是吃貨的天堂;此外還有若干小巷將保留市井生活原生態的小街。
(責編:黃豔、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