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 中藥材鋪就產業致富路

2021-01-11 甘肅經濟信息網

民樂 中藥材鋪就產業致富路

時間:2020-12-29點擊:0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鄭朝華 通訊員 錢鶴予 李峰

  民樂縣緊抓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和全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優勢,引導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積極參與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極大地增強了該縣農產品核心競爭力。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31萬畝,其中板藍根種植面積達10萬畝、黃芪8萬畝、當歸6萬畝、黨參1.5萬畝、其它5.5萬畝,建成千畝以上中藥材種植基地15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4個。

  農閒季節大雪剛過,記者走進民樂縣民聯鎮,在舜琴家庭農場,滿地修剪、清洗後的黃芪映入眼帘,剪刀的起落聲此起彼伏,四處瀰漫著清新的黃芪香。舜琴家庭農場負責人邵龍德告訴記者:「今年收了320噸黃芪,拉運到廠子200多噸,其餘的賣到隴西,最高時8.8—9.2元/公斤,銷售加工的黃芪切片,最好的一個品種現在定價是110元/公斤左右,從加工效益來看,還是挺好的。」

  據了解,農場加工後的黃芪大多銷往四川、安徽等地,良好的品質深得消費者的認可。

  現如今,返鄉創業的邵龍德也從單一的收購發展到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去年黃芪種植280畝,今年根據訂單的需要調整到450畝。隨著種植規模逐年加大,收益及用工需求逐年增加。自成立扶貧車間以來,農場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冬季是黃芪加工最佳時節,多時用工得百十號人。在此打工的民聯鎮河灣村村民汪立愛告訴記者:「我們這些老年人外出打工不好找,大夥冬天過來剪黃芪,一天至少也能掙100元錢。」

  「種植基地+家庭農場+農戶」的生產運營模式,充分發揮了中藥材在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中的引領作用,不僅讓種植戶增加了收入,也為廣大農戶發展多元化農產品指明了方向。

  通過健全完善中藥材產業化體系,民樂採取貼息、補助、資金注入等方式,鼓勵支持龍頭企業、中藥材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發展壯大生產、加工、購銷規模,先後建成本草源、亞東、誠泰等中藥材加工企業8家,年加工能力達4萬噸,扶持發展中藥材初加工戶33戶,培育中藥材合作經濟組織400多個。

相關焦點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倉庫裡儲存的大量中藥材 金奉乾攝走進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佔地5.3萬平方米的倉庫,一股濃濃的中藥味撲鼻而來,映入記者眼帘的是一堆堆碼放整齊、貼有國家中藥材流通追溯二維碼標籤的各類中藥材。記者了解到,倉庫裡存儲的中藥材包括當歸、甘草、黃芪、黨參、大黃等10多個品種,多達5萬餘噸。
  •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20-12-03 15:51
  • 慶陽西峰 「四好農村路」鋪就群眾致富路
    西峰 「四好農村路」鋪就群眾致富路西峰區毛巴公路小河灣段施工現場。幾年前,土路變成了砂石路,雖然路面比原來平整了,但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村民出行很不方便。由於交通不便,村裡養殖的牲口、種植的農產品銷路不暢,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不高。為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打通農民脫貧致富通道,賀塬村積極爭取項目,今年7月份在賀川組修建了一條2公裡的瀝青路,當地52戶村民從此告別「泥濘路」,走上平坦寬闊的油路。
  • 貴州威寧:「戰疫」不誤農事草紅花種植鋪就致富路
    據了解,威寧為了鞏固脫貧成效,讓貧困戶能穩定持續增收,不斷探索產業扶貧之路。據檢測,從草紅花籽中提取出的紅花油內的亞油酸、維生素含量較高,被譽為世界上三大保健功能營養油之一,草紅花花絲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被廣泛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由於草紅花的特性,收購價格也在逐年增長。草紅花管理粗放,收益高,而且威寧獨特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合草紅花的種植。
  • 新疆若羌紅棗產業鋪就農民致富路
    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12日電(賈文萱)「自2000年,從河南新鄭引進了紅棗苗20萬餘株,若羌農民就開始走上了致富路。」在若羌縣樓蘭博物館內,講解員對紅棗產業的發展史娓娓道來。若羌縣地處歐亞大陸腹地,位於塔裡木盆地東側,是世界同緯度最乾旱的地區之一,為了破解致富難題,增加農民收入,歷經20餘年的探索,若羌縣農民找到了一條「甜蜜」致富路。
  • 高平市北詩鎮:念好「產業經」 鋪就致富路
    北詩鎮地處高平市東部土石山區,境內多丘陵,被人們俗稱為「東山後」,種養產業一直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何把產業做大做強?助力脫貧攻堅,北詩鎮出實招、下硬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野溝村是北詩鎮的貧困村,全村53戶,就有15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 北京同仁堂強勢入駐民樂西部藥都
    3月23日,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機產業(海南)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興明一行來民樂縣,就有機中藥產業發展項目在民樂西部藥都與民樂縣西部藥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舉行籤約儀式,北京同仁堂正式強勢入駐民樂西部藥都。  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機產業(海南)有限公司作為北京同仁堂授權成立的國有控股公司,致力於打造「有機國藥品牌」,主要從事有機中藥與食品的研發、種植、生產及銷售等。公司先期已於元月份對民樂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及西部藥都運行情況進行了考察,並就有機中藥材和有機食品產業發展與西部藥都藥業公司達成了戰略框架合作協議。
  • 天水:致富有「良方」 種植中藥材|產業扶貧|王月堂|安豔軍|紅堡鎮|...
    產業扶貧是剷除窮根的根本之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舉措抓好產業扶貧就抓住了脫貧攻堅的「牛鼻子」天水市立足土地資源充裕氣候條件適宜、藥材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等有利條件充分發揮中藥材產業優勢帶動廣大群眾穩定增收天水: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打造百姓致富「良藥」近日在秦州區牡丹鎮草川村的生態農業園內
  • 山東沂南:孫祖小米鋪就「黃金」致富路
    如今,作為「黃金糧」,小米從穀子裡「蹦」出來,鋪就了尹紀美的增收致富路。沂南縣位於沂蒙山區腹地,西部丘陵地帶盛產小米。全縣小米種植面積2萬畝,其中孫祖鎮種植小米1.5萬畝。孫祖小米獲得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2010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 「涇陽創業明星」徐棟:小茶葉鋪就致富路
    扶貧先扶智,依靠產業為貧困群眾種下「致富夢」。近幾年來,全縣廣大創業者紮實向上,奮發有為,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助力脫貧攻堅,促進了涇陽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小茶葉鋪就致富路▲▲▲進行篩選、拼配、壓制、發花、包裝……做茯茶徐棟是認真的作為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2012年徐棟和他的同伴們告別家鄉來到涇陽,先後從事茶藝、評茶培訓
  • 種植中藥材 走上脫貧致富路
    白節鎮團結村是納溪區海拔最高的高山村之一,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適合中藥材的種植。近兩年,白節鎮在脫貧攻堅中,針對團結村高山村地理環境和生態優勢,引進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項目,積極實施產業扶貧。「中藥材產業是高山村農民的脫貧致富新路,發展產業容易,但關鍵要有銷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辣椒」鋪就金鄉韓樓村的致富路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蔡珂珂 相旺 通訊員 李琳偉)鄉村要振興,產業先興旺。金鄉縣霄雲鎮韓樓村過去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近年來,韓樓村立足自身優勢,深耕特色產業,紅紅的小辣椒鋪就了一條火火的振興路。過去,韓樓村一直沿襲大蒜套種棉花或玉米的傳統種植模式,村民儘管不愁溫飽,但也看不到致富的希望。黨支部書記胡香榮上任後,下決心要改變現狀。
  • 鋪就致富路——記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金正哲
    原標題:鋪就致富路 「村子裡變化可大了!以前收入在3000元左右,現在都達到1萬元了。這裡可有村書記的功勞啊!」日前,記者走進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提起村書記金正哲,村民金春華讚不絕口。 金正哲是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工作20餘年,他先後帶領村民發展食用菌栽培、養雞等多種產業,為小山村開啟了一條致富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也由2738元飛躍到了10230元。 金正哲今年59歲,是土生土長的懷慶村人。1993年,金正哲擔任懷慶村村主任後,帶領村幹部走出去觀摩學習,吸取先進經驗,制定了懷慶村的發展之路。
  • 鋪就致富路 叩開小康門——汨羅市推進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小記
    連續兩年開展「荒山變銀行、黨建煥光芒」油茶種植活動助推產業扶貧,24個貧困村村集體均種植油茶2000株,穩定了村集體收入;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種植油茶50株,採取直接幫扶的模式,戶戶實現了產業增收……這是汨羅市舞活產業扶貧市場力量泛起的一朵朵浪花。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的前線戰場。
  • 丹江口市龍山鎮 大力發展金絲皇菊 鋪就金色增收路
    近些年,龍山鎮在全鎮大力發展2000多畝的金絲皇菊產業,鋪就了一條金色的產業致富路。近日,記者在龍山鎮白蛇溝村農產品加工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在將已經烘乾好的金絲皇菊裝袋,裝袋完畢後,將發往安徽銷售。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推全域旅遊發展,龍山鎮把旅遊產業全方位融入鎮域經濟發展框架中,2018年從安徽亳州引進金絲皇菊產業,在荒山、邊地及緩坡地,種植金絲皇菊農產品。並在白蛇溝村打造金絲皇菊示範基地,實現農旅融合,為群眾鋪就一條金色致富路。
  • 東營市河口區孤島鎮:文旅產業鋪就鄉村致富路
    自7月份山東東營市河口區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孤島鎮西韓村聚焦產業招商、項目建設等關鍵環節,吃透改革精神,積極發展文旅產業項目,建設鄉村旅遊集散地,推動農村
  • 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綏陽金子村「黃金樹」鋪就「黃金路」
    這可是村裡將來致富的『黃金樹』呀!」近日,金子村山林邊的土地裡一派熱鬧場面,綏陽縣司法局駐金子村第一書記張健正在向群眾們講述五倍子種植要點。綏陽縣司法局掛幫的金子村是全縣最後一個脫貧出列的貧困村,脫了貧,還要扶一程,關鍵是要帶領群眾走上產業致富的路子。金子村地處寬闊水原始森林腹地,經考察,五倍子適宜本地土壤的土質、環境、海拔。
  • 孝義交子裡村:中藥材種植圓了村民致富夢
    當地種植的中藥材已經開始收穫,從高處望去,藍天綠草紅花構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秋收圖景。   中藥材種植綠了生態,鼓了老百姓腰包。10月30日,在金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黃芪、白芍、黃芩等七種中藥材已到了收穫的季節,農戶們臉上洋溢著樸實而滿足的笑顏。該村中藥材種植產業,實現了保護生態環境與農民增收致富的最佳結合,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 全面小康周刊·南縣篇|鋪就致富的康莊大道
    小康頭條鋪就致富的康莊大道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要致富,基礎在公路。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出門就走水泥(柏油)路、抬腳就上公共汽車,南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路通財通 村美民樂「路修好了,不僅方便了出行,激發了群眾的致富活力,公司、產業基地也紛紛來村裡落戶……」地處南縣城郊的南洲鎮南山村,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今年該村將全村33個組5279.07畝土地整體流轉,著力打造新型智慧農業體驗基地及國內最大、最先進的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
  • 小胡麻鋪就致富路
    地處錫林郭勒盟南部的太僕寺旗種植胡麻有著悠久歷史,胡麻產業也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依託胡麻產業成長壯大起來的紅井源公司本著源於農村、紮根農業、富裕農民的宗旨,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從當地一個小榨油作坊成長為產值過億的自治區產業化龍頭企業。